查看原文
其他

张爱玲逝世24周年,你可能从未读懂她

读者人物 2020-09-03



世间不再有这样的传奇女子。她是天生的,就像一炉好香,可遇不可求,烧完了,就没有了。后来的人再怎么琢磨,同样的配方,同样的香料,韵味始终是不同。她成了众人口中的传奇,成了民国的标签,成了小资的代名词,成了上海一个苍凉而华丽的手势。



她的大学生涯朴素而精简。


当时到香港大学就读的,很多都是有钱人家的子女,或是华侨富商,或是京沪名媛,个个光鲜靓丽,汽车出行。但这些都和张爱玲没有关系,她住着最简陋的学生宿舍,一个小小的单间,半截百叶门,连电灯都没有,需要自己置办。
    
张爱玲是学校里“有名的”穷学生,虽然没有到三餐不继的地步,但是,在一群出手阔绰的同学中间,她就像异类。


她没有钱买自来水笔,上课时,全班只有她一个人用蘸水笔,她总是要随身带着墨水,非常醒目;她从来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为了省钱,她连跳舞都没学会——因为跳舞要额外置办衣裙,她舍不得。


一来二去,整个学校都知道学校有这么一位贫困生了。这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张爱玲又一向要强,经济上的不如意,便转变成发奋苦读的决心。


这种窘迫的心情维持了很久,对她的刺激不小,她后来写《沉香屑》系列和《茉莉香片》等,写透了香港的纸醉金迷,简直要剥一层皮,要教人瞧清楚了物质背后的空洞。


她大剌剌地说:“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她自己和欲望挣扎过,才写得出那形形色色的男女。


从单纯女学生堕落成交际花的葛薇龙、坏了名声后匆忙嫁人的王娇蕊、步步为营的嫁给富家子弟的白流苏……那些姑娘都是张爱玲的心魔。


张爱玲的英文极其好,可以背下弥尔顿的整本《失乐园》,这当然不是天生的。图书馆是她常去的地方,她喜欢那些乌木长台、影沉沉的书架子和带着冷香的书卷气。


时光仿佛倒流了,她依然是那个张家的娇小姐,一头扎进父亲的书房,兴致勃勃地翻阅着报纸或小说,头顶的日光暖洋洋的,散漫而悠闲。


但到底还是不同的,她在遥远的异地,是实实在在地寒窗苦读着。


张爱玲一心想考出好成绩,因为拿到了丰厚的奖学金,手头就能宽裕些,也多少能挣回一点脸面。


这个年纪的少女,没有不虚荣的,喜欢美丽的容貌、喜欢阔绰的做派、喜欢聪明的头脑,她前两者都没有,只好从后者下功夫。


“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这张婚书,前两句是张爱玲的手笔,后两句是胡兰成添的。


男人与女人原来有这么大的不同。女人结婚,就像下凡的仙女,做好了柴米油盐的准备;而男人结婚,更像征战疆土的将领,得了陇,再望蜀,巴不得妖娆的红玫瑰进了门,还能有娇滴滴的白玫瑰。


她曾经写过无数让人注目的传奇,写到他,是最老实和最朴素的字眼。可见,再怎么不俗的女人,在爱情里也安分,可是他不同,依然还有花里胡哨的卖弄。
   
胡兰成身边的女人换了一个又一个,他说:“我的妻至终是玉凤,至今想起来,亦只有对玉凤的事想也想不完。”
  
陷入爱情里的张爱玲并不能分辨,或者她是知道的,为难着,犹豫着,走一步看一步。她就像她自己笔下的女主角,夹缠不清。

张爱玲对胡兰成,是毫无保留地过招。每天晚上胡兰成走后,她都非常累,那是精神上的累。胡兰成就是她最好的对手,她要耗费全部的自己,让他看清,又让他喜欢,还要让他觉得自己的喜欢值得和匹配。


细细想来,他们在一起,其实真正舒心惬意的时候很少,但爱情的甜蜜到底盖过了这些尴尬。她也不过是最俗气的痴男怨女,为着一点甜,便忍着满地的鸡毛蒜皮。


胡兰成是真的懂张爱玲,她若是一篇字字珠玑的文章,他就是能拿满分的解读者,每个得分点,都扎在她的心头。


她不喜欢交际,但并不讨厌被仰视;她不喜欢张家的封建,但并不讨厌名门之后的荣光;她不喜欢卖弄,但并不讨厌追捧……


总之,胡兰成把这点微妙的分寸把握得刚刚好,他带她出门应酬,周旋在官员、文人、朋友等各个交际圈,处处显摆她的好,又处处取悦了她的虚荣心。哪怕是张爱玲不想去的场合,最后也能被他哄得心花怒放。
  
这段坐享齐人之美的日子,直到日本投降才结束。
   


赖雅,是张爱玲的人生中最后一段爱情。


当张爱玲遇上赖雅,两人都已不是最好的年华,但婚后,赖雅的确给张爱玲带来了许多愉悦。


张爱玲的生活自理能力差,比如她爱喝咖啡,但她不喜欢自己去煮,赖雅就早早起床去研磨咖啡,亲自动手烹制。


张爱玲不喜欢出远门,他就鼓励她多走走,陪着他去看望波士顿的表兄。


张爱玲的投稿一次次碰壁,他们就一起去了纽约,到戴尔公司商谈出版事宜。虽然情况不怎么乐观,但有爱人作陪,张爱玲的心情并不坏,还有兴致去纽约最大的商场购物,为赖雅挑选皮鞋。


谁说爱情一定是色授魂与的香艳,如火树银花?有时候,朝对暮,饭与蔬,已足够动人,温暖岁月。


可惜,赖雅的身体状况不理想,这样的温馨是短暂的。他并没有成为为张爱玲遮风挡雨的依靠,在很大程度上,他甚至成了摧残她写作生涯的风和雨。


世间不再有这样的传奇女子。


她是天生的。就像一炉好香,可遇不可求,烧完了,就没有了。后来的人再怎么琢磨,同样的配方,同样的香料,韵味始终是不同。
    
张爱玲算一流作家吗?或许不算。


她天分绝高,写起故事来,惊艳得让人害怕。好似她和这人世相互掐着脖子厮打,什么算计都搬到了日光底下,偏偏还姿态漂亮。


同时代的作家里,真没有几个人比得上张爱玲。


故事讲好了,想得不如她多;想得多了,写得不如她透;写得透了,语言不如她美……别的作家,笔下的白话就像线条流畅的素描,功力再好些,就像给素描上了层色。而张爱玲不同,她写的每个字、每句话,就是丝线一针一针绣出来的花鸟,又美又生动。


她的比喻尤其鬼斧神工,谁也学不来,后来她自己也学不来了。

一种失败的预感,像丝袜上一道裂痕,阴凉地在腿肚子上悄悄往上爬。”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

这样的句子,只能靠天分。


但是可惜,她没有再往前走,原因是她不肯往前走了。


她写得最好的作品,都是脱胎于自己的少女时期。是一个二十五岁之前的少女,对旧式家庭的打量,对长辈的审视和窥探,对情感的渴求,对性爱的摸索……


再往后就没有了。


她所有早期作品里的故事,写的其实不是婚姻,也不是生活,而是她作为少女的一种揣度,一种通过观察他人而得到的印象。她没有进入这些故事,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用笔画了下来。


所以胡兰成说,张爱玲是民国的临水照花人。


这句评价相当精准了,花的影像就在水里,但始终和水隔着,无法融入。


她的故事都是好故事,但那始终是作为旁观者看来的。而她真正开始谋生和谋爱以后,作为当事人登场,她却已经写不了什么故事了。

有什么关系呢?这并不妨碍大家喜欢张爱玲。


她成了众人口中的传奇,成了民国的标签,成了小资的代名词,成了上海一个苍凉而华丽的手势。


张爱玲其实比她的任何一个女主角都真诚得多。

“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在人生最后的阶段,她想完成《小团圆》,几度删改,可惜终究没有如愿。


这就是一个悲伤的隐喻吧,人间浩渺,难得团圆。她从来没有得到过一份毫无保留的爱。


或许这样的机会是要留给每个读者。多少人喜欢张爱玲啊,她的孤,她的傲,她的冷,她的漠然,都被喜欢着。


因为,我们懂得。


本文内容节选自《倾世之才,倾城之恋:张爱玲传》,张其姝 著百万级女性传记畅销作者张其姝感动新作,动人讲述民国临水照花人张爱玲的倾城往事,解读其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还原一个真实、多面、传奇的张爱玲。注: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 期 书 籍 获 奖 粉 丝 / 

请7天内于后台联系小编领书


 / 往 期 推 荐 / 



 / 长 期 征 稿 / 

我们长期招募新媒体作者&投稿

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获取相关信息


想要更多福利

点个在看告诉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