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边城》的翠翠和一位万里之遥的少女,她们的世界有何不同 | 二湘空间

空间作者 二湘的七维空间 2024-04-26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边城》 剧照  图源网络


珍妮的世界和翠翠的世界

——《母亲节的礼物》与《边城》对比分析


文/远方有梦


珍妮与翠翠相距百年之久、万里之遥,但她们同样面临一个重大的人生问题。她们所处的世界都很美好,但美好的世界不是没有难题、矛盾,而是面对难题和矛盾时人们都以善意出发寻求解决办法。可是,由于文化、人性及其它各种各样的因素,这些解决难题和矛盾的尝试有时候反而使事情变得更复杂,甚至形成困局,这就是珍妮和翠翠所同样面对的。


珍妮是二湘作品《母亲节的礼物》里的高中少女。珍妮突然告诉她的单亲妈妈她怀孕了,妈妈很震惊而且急切想解决这个难题。翠翠是沈从文的名篇《边城》里的十五岁少女,她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爷爷已经很老了,他意识到自己来日无多,急切想给翠翠安排好婚姻——那个时代女孩的归宿。


《边城》 剧照  图源网络


本文尝试对珍妮和翠翠做对比分析,其目的是较深刻地挖掘《母亲节的礼物》的文化内涵与人性意义。


珍妮是人们常说的ABC(出生在美国的华人),生活在现代的美国,从小受美国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立、有主见的个性,敢爱敢作为。翠翠生活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或三十年代初的中国湘西,由于湘西历来风尚自由浪漫,加上民国政府和先进青年们倡导文明自由的影响,所以翠翠的生活也是自由的,她的周边也有敢爱敢作为的青年。但由于个性的原因,翠翠却是害羞和含蓄的。


虽然珍妮和翠翠都生活自由,但是,在珍妮的环境里,害羞、含蓄不是那么得到认同,会被鼓励克服、战胜它,而在翠翠的环境里是得到认同的。这是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不同的珍妮和翠翠。


注意:沈从文的边城——湖南四川边界小城茶侗——是他寄托理想的地方,人民是善良、美好和自由的,所以不要认为笔者过分地渲染了边城的自由生活。


茶桐  图源网络


珍妮的妈妈身处现代美国,翠翠的爷爷生活在以前的湘西,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却与我们的想象完全不同。珍妮妈妈有知识,像普通有知识的中国父母一样,她对孩子有期望,喜欢规范孩子的行为:什么都要管。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与孩子的心理冲突就不可避免,甚至达到比较激烈的程度,例如珍妮骂妈妈是control freak,psycho,妈妈扇珍妮一巴掌。


翠翠的爷爷没有文化,性情平和,对翠翠没有期望(除了嫁个好小伙),平时不会对翠翠有什么约束,所以翠翠在“风日里”自由成长。翠翠和爷爷不会爆发冲突,但是,与珍妮和妈妈一样,翠翠和爷爷之间的交流也是不顺畅的,为什么呢?


前面说过,翠翠是害羞的,当大佬托人提亲爷爷问她态度时她羞于回答。而爷爷又不想难为她,所以也只好作罢。如果在现代,爷爷应该会鼓励翠翠说出她到底喜欢谁——大佬还是二佬。可惜在翠翠的时代,由于深刻的文化原因,爷爷不会这么做。这样问题就变得复杂了,于是涉及翠翠和爷爷、大佬和二佬、船总和团总等多个方面的“矛盾”就出现了。


珍妮和妈妈交流的不顺畅不是涉及多方——珍妮和妈妈、男友和他妈妈、领养者、珍妮爸爸前妻——矛盾的原因,但却使矛盾更棘手。


尽管妈妈是《母亲节的礼物》的主角,但实际上是珍妮主导了事件的进程。她深思熟虑后把怀孕的事实告诉了妈妈,而且精心选择了时机。她独立决定把孩子生下来,并认真考虑了男友妈妈的意见:有意让男友妈妈的好友领养。妈妈表现了足够的(被动的)“理性”尊重珍妮,但对珍妮想生下孩子不认同,两人言语冲突导致妈妈打了珍妮。文化观念差异(与美国出生的华人的差异)彻底显露出来。这也让受妊娠反应折磨的珍妮更加痛苦。



让事情更加复杂的是妈妈发现领养者是同性恋,而且同性恋人竟和珍妮爸爸关系特别,这之间有一个隐藏多年的秘密。妈妈认为不得不告诉珍妮以前的一切,而珍妮知道他们以前的情感纠葛后再次表现出她属于她的世界,她引导妈妈从纠结中走了出来。珍妮和妈妈一起感受到只要向世界打开心扉,拥抱世界,世界其实很美好的。


妈妈的新男友提出他们结婚后领养孩子,这使事件多了一个发展走向,然而故事在此结束。其实结局不重要,重要的是珍妮和妈妈在这个事件中的成长,因为妈妈是主角,所以作者主要描写了妈妈的成长:妈妈从不自觉的“理性”到自觉的理性。成长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情,这里说“妈妈的成长”并没有什么不合适。


而翠翠呢?翠翠在她的世界里是被动的。


大佬、二佬同时爱着翠翠,虽然翠翠喜欢二佬,但她不好意思表达出来,使穿针引线的爷爷很无奈,也引得大佬、二佬以唱山歌的方式“决斗”。败下阵来的大佬下桃源,结果在激流中触礁落水而亡。这样的结果让爷爷难堪、痛苦,不过他既然已经知晓翠翠爱的是二佬,他依然继续鼓励二佬主动向翠翠表示。可二佬和父亲船总都因大佬的死非常难受,已经对爷爷心生芥蒂,致使爷爷备受冷落。二佬也下了桃源不见回来。失望、痛苦的爷爷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凄然离世。关爱翠翠的船总和小城的人们帮助翠翠料理了爷爷的后事。翠翠一个人孤独地在渡船上等待一个也许永远不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人。


舞台剧《边城》 剧照  图源网络


在《母亲节的礼物》里,我们看到的主要是人性与文化观念冲突相交织的矛盾:妈妈和珍妮的代际冲突,以及妈妈对珍妮生孩子从心底里的不认同。这个矛盾是核心,她们与珍妮男友及他妈妈、与领养者的矛盾不突出。引出来的一段历史纠葛没有使事情起质的变化,只是进一步突出了珍妮的主导作用。


《边城》展现的是人性的矛盾,当然这个矛盾背后有深刻的文化背景。翠翠的害羞、爷爷对她“小小的心”的悉心呵护以及有点操之过急的穿针引线、大佬二佬同时对翠翠的爱、船总的丧子之痛,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事情变得复杂棘手。其实大佬二佬、船总以及边城的其他人们都是善良美好的,但美好人们之间由于交流问题(深层是文化、人性原因)也会带来苦恼甚至悲剧(例如大佬的死)。


我们做一个设想,如果《边城》里是珍妮,那事情会怎样?是简单了还是更复杂了?


人类的一切矛盾解决靠合适的表达(presentation )和交流(communication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也能看出这一点。


《边城》是沈从文的不朽名篇,它虽然表现的是人性冲突(个性、情感冲突,并非善恶冲突),但目的是表现边城的人性美,它没有结局的“结局”是凄美忧伤的,让人读后感到无限惆怅,进而净化我们的灵魂。



《母亲节的礼物》主要涉及中外文化观念冲突,它没有结局的“结局”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特别是启发人们在当代我们与世界融合时如何面对各种文化观念冲突的思考。此外,《母亲节的礼物》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海外华人的生活,展示海外华人生活是二湘作品丰富当代文学的重要体现。


《母亲节的礼物》还有很多突出特点,例如人物心理刻画非常细腻,语言非常优美,但这些超出了本文探讨的范围,就不涉及了。


更多作者文章:

和物理博士聊了费城实验后,我也进入一种叠加状态


视频号“二湘七维空间”刚刚开始,主播二湘,主讲时事和文学,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远方有梦,湖南人,60后,现居成都,在大学做计算机科学研究;爱好文学,阅读当代作家二湘的《狂流》、《暗涌》及多篇中短篇作品。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the end~

二湘:几经波折,我的小说集《心的形状》终于出版了

更多往期精粹

二湘:给《周处除三害》挑刺,暴力何以成为美学

《周处除三害》真敢拍,暴力美学的极致

胡锡进都看不下去了,起诉莫言不单纯是博眼球,根源是什么

周处除三害,如果有人打着崇高的理由让你奉献

罗新:一场惊世骇俗的徒步,黄河远上白云间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