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床不常见菌鉴定思路和案例分析

2017-05-17 屈平华 微生太

临床不常见病原菌(infrequently isolated bacteria)的提法源于之前的“rare bacteria”与“unusual bacteria”,其种类繁多、分布范围,通常来源于外界环境、人体的开放性体腔或体皮的条件致病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要求或特殊的生长条件,另有很大一部分细菌,不在常用的医学菌种鉴定库内,是在当微生物检验的一大挑战。


近年来,人们发现,该类型细菌并非“异常”或“罕见”,相反,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其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中所占的总体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异常菌”或“罕见菌”的说法就显得不科学了。2004年,Jorgensen教授提出临床不常见菌(infrequently isolated bacteria)的概念。鉴于这些细菌通常具有苛养的特征,又进一步与苛养菌连在一起,即:不常见菌或苛养菌(infrequently isolated or fastidious bacteria)。


目前,美国CLSI M35和M45分离介绍了部份不常见菌或苛养菌的快速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本文根据作者的自身的经验,分享了一些临床不常见菌的鉴定思路和鉴定经验,供大家参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