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最高法新公布一个重要的司法解释,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全文+5问5答)

法律经典 2023-08-16

精品课程

【成都 7月29日-31日】《民法典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一)》理解适用暨建设工程造价争议解决、工期争议解决法律实务高端研修班

【南京 8月5日-7日】破产重整案件法律实务暨破产管理人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7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22〕17号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22年6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70次会议通过,

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

  

  为正确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及时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依照反家庭暴力法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不以提起离婚等民事诉讼为条件。

  

  第二条  当事人因年老、残疾、重病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其近亲属、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救助管理机构等,根据当事人意愿,依照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代为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三条  家庭成员之间以冻饿或者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方式实施的身体或者精神侵害行为,应当认定为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的“家庭暴力”

  

  第四条  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一般包括共同生活的儿媳、女婿、公婆、岳父母以及其他有监护、扶养、寄养等关系的人。

  

  第五条  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对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办理案件需要的证据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六条规定的,应当调查收集。

  

  第六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中,人民法院根据相关证据,认为申请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事实存在较大可能性的,可以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

  

  前款所称“相关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公安机关出具的家庭暴力告诫书、行政处罚决定书;

  

  (三)公安机关的出警记录、讯问笔录、询问笔录、接警记录、报警回执等;

  

  (四)被申请人曾出具的悔过书或者保证书等;

  

  (五)记录家庭暴力发生或者解决过程等的视听资料;

  

  (六)被申请人与申请人或者其近亲属之间的电话录音、短信、即时通讯信息、电子邮件等;

  

  (七)医疗机构的诊疗记录;

  

  (八)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所在单位、民政部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救助管理机构、反家暴社会公益机构等单位收到投诉、反映或者求助的记录;

  

  (九)未成年子女提供的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证言或者亲友、邻居等其他证人证言;

  

  (十)伤情鉴定意见;

  

  (十一)其他能够证明申请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证据。

  

  第七条  人民法院可以通过在线诉讼平台、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询问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未发表意见的,不影响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

  

  第八条  被申请人认可存在家庭暴力行为,但辩称申请人有过错的,不影响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

  

  第九条  离婚等案件中,当事人仅以人民法院曾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为由,主张存在家庭暴力事实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综合认定是否存在该事实。

  

  第十条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九条第四项规定的“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可以包括下列措施:

  

  (一)禁止被申请人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方式侮辱、诽谤、威胁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二)禁止被申请人在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的住所、学校、工作单位等经常出入场所的一定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活动。

  

  第十一条  离婚案件中,判决不准离婚或者调解和好后,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实施家庭暴力的,可以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七项规定的“新情况、新理由”

  

  第十二条  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


人身安全保护令5问


7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必须同时提起离婚诉讼吗?哪些行为属于家庭暴力?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代为申请吗?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哪些证据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有什么后果吗?人身安全保护令5问,《规定》均予以解答。

1.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必须同时提起离婚诉讼吗?


司法解释第一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不以提起离婚等民事诉讼为条件。


最高法民一庭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程序法角度看,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审查、执行等均具有高度独立性,完全可以不依托于其他诉讼而独立存在。这符合人身安全保护令快速、及时制止家庭暴力的基本特征和制度目的。


《规定》明确,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不需要在先提起离婚诉讼或者其他诉讼,也不需要在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后一定期限内提起离婚等诉讼。

2.哪些行为属于家庭暴力?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但实践中,除了上述列举的家暴常见形式外,还存在其他可以归为家庭暴力范畴的行为。


《规定》对家庭暴力行为种类作了列举式扩充,明确冻饿以及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均属于家庭暴力。从而进一步明晰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适用范围,保障家庭成员免受各种形式家庭暴力的侵害。

3.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代为申请吗?


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怎么办?


反家暴法规定,可由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但在实践中,还存在因年老、残疾、重病等原因致使受害人不敢或者不能亲自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情形。为最大限度保障该类特殊困难群体能够依法及时获得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救济,《规定》在反家庭暴力法基础上,对代为申请的情形进行了适当扩充,明确“年老、残疾、重病”等情况,可以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由相关部门代为申请。


同时,规定对于代为申请的主体也适当扩大,增加了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等,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进一步织牢织密对该类人员的保护网,合力保障其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

4.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哪些证据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但是实践中,大多数当事人无法提供上述证据,导致其申请因“证据不足”而被驳回,限制了人身安全保护令作用的发挥。


《规定》根据家庭暴力发生特点,总结实践经验,列举十种证据形式,明确指导审判实践,为家庭暴力受害人留存、收集证据提供清晰的行为指引。


最高法民一庭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方当事人陈述,被申请人曾出具的悔过书或者保证书,双方之间的电话录音、短信,医疗机构的诊疗记录,妇联组织等收到反映或者求助的记录等,均可作为证据。家庭暴力受害人在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时,就可以有意识地留存、收集上述证据,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时向人民法院提交。


同时,《规定》结合人身安全保护令非诉程序特点,明确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证明标准是“较大可能性”,而不需要达到“高度可能性”,从而减轻了当事人的举证负担,有助于充分发挥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作用。

5.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有什么后果吗?


“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后,被申请人理应严格遵守,不再实施家庭暴力。如果被申请人在保护期内仍然实施家庭暴力,不仅是对家庭成员人格权的再次侵害,也是对司法权威的漠视,应当坚决依法惩治。”最高法民一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反家庭暴力法对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已有相关处罚规定。《规定》进一步明确,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处罚。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增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权威性。


“任何理由都不是实施家庭暴力的借口。”最高法民一庭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道。


据介绍,反家庭暴力法实施6年来,各级人民法院积极履职尽责,人身安全保护令作出数量逐年上升,依法保护了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此次发布《规定》以充分发挥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预防功能为出发点,进一步消除该类案件在受理和作出程序中的各种障碍,突出对家庭暴力受害人权益保护的时效性。

精品课程

【成都 7月29日-31日】《民法典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一)》理解适用暨建设工程造价争议解决、工期争议解决法律实务高端研修班

【南京 8月5日-7日】破产重整案件法律实务暨破产管理人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

往期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法律2022版(共292件,目录+全文)

29亿离婚案律师风险收费4500万,当事人以“我是文盲,离婚不是我的本意”为由,可以要求减少吗?

民法典时代保证人不承担责任的43种情形

张明楷的100个刑法经典案例解析

证据审查100个常见问题+77个非法证据清单(2022版)

律师、法官到腾讯调查取证全流程攻略(2022)

离婚必知!最高法院:离婚案件判决标准(2022最新精华版,建议收藏!)

爸爸有案底,孩子能通过公务员政审吗?看这篇就够了!

收藏!法院不受理的10大类69种民事案件(附2022年最新法条)

最后,小编恳请大家做一件事,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赞”或“在看”的,会逐渐收不到推送!如果您还想每天看到我们的推送,请将“法律经典”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一下页面下端的“在看”和“点赞”,拜托了
戳“阅读原文”进行法律充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