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报·79期 | 印在台海问题上绝口不提“一中”原则,意欲何为?

南亚研究通讯 南亚研究通讯 2022-10-03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并加星标 
 精彩消息不错过!



印度政治简报


2022年第16期 · 总第79期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编委会:孙上了、吴孟克、王思远、张潇予、施兰茶 

责任编辑:王晶

本期编辑:孔凌霄、陈安澜

本期提要

【中印关系】佩洛西窜台后,印表态姗姗来迟,但绝口不提“一中”原则,为实现内外、陆台、中美三重平衡

【比邦政局】比哈尔邦联合政府崩盘,JDU组建反印人党“大联盟”政府,恐彻底摧毁印人党作为盟友的声誉

【财政金融】印再陷通胀与经济下行压力,央行再加息50个基点,政府本财年欲变卖1.62万亿卢比国有资产

【现状问题】印独立至今,贫富差距加大、宗教少数群体处境恶化、民众就业前景不明,印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外交动态 

【中印关系】佩洛西窜台后,印表态姗姗来迟,但绝口不提“一中”原则,为实现内外、陆台、中美三重平衡

针对美众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不顾中方坚决反对执意窜访台湾,中国大陆8月4日至10日展开环台岛演训等有力反制措施。全球170多个国家声明支持“一中”原则,而英、日等极少数国家竟以“担忧”地区局势升级为由,指责中方。与上述态度不同,印官方经过“研究”后,对该事件保持“沉默”。值得关注的是,近日印外长苏杰生参加东盟外长会及相关活动,即便东盟全体成员国都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印也未在任何场合发表相关看法。直至8月12日,中国驻印大使表态,希望印公开支持“一中”原则,印外交部发言人阿林丹·巴奇(Arindam Bagchi)才回应,“印(对中国台湾问题的)相关政策众所周知,是一贯的,无需重复。”其还“敦促各方保持克制,避免采取单边行动改变地区现状,缓和紧张局势并努力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截至当前,印仍未公开提及“一中”原则。印前高官称,印保持模糊政策是“慎重的决定”,旨在避免在中印边界谈判的敏感时期刺激中国,但同时也绝不顺从中方意愿。与印官方态度相对应,印国大党议员曼尼什·特瓦里(Manish Tewari)鼓噪印人党议长“仿效佩洛西,率团访台”。印民间则对台表示“同情”并“担忧”地区局势,支持印深化对台政经关系。印国内产生这一反映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价值观共鸣”。印认为其与中国台湾都是“民主典范”,应加强团结捍卫民主。二是“政治性反对”。印认为中国操弄“双重标准”,其一方面寻求印支持“一中”原则,另一方面却对印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采取“技术性延宕”,并阻挡印提案,还干涉克区“内政”。三是担忧自身经济发展。台海紧张局势冲击印汽车和半导体行业,特别是对台封锁恐导致战略物资断供。《德干先驱报》报道称,目前印尚不能解决对华边界问题,其对台更是鞭长莫及,故不宜公开站队。本报认为,此番印“模糊”表态旨在达到三重平衡:一是内外平衡。中印边境对峙依然僵持,此时公开表态支持中国,恐有“示弱”之嫌,但若对中方合理要求置之不理或“挺台挺独”,则必将背负“恶化中印关系”的责任。二是中国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平衡。中印经济联系紧密,且印国内正值通胀高期,此时恶化双边关系加剧印内外风险。另一方面,印在谋求对华“脱钩”同时,正寻求进一步对台“挂钩”,欲吸收台商资本和技术优势,助力印汽车、半导体制造业发展。三是中美平衡。印深知“台湾问题”是中美博弈中敏感性最强、风险最高、难度最大的问题,其轻易表态或被直接卷入中美竞争漩涡,不符合印国家利益。

——综合摘编自《印度教徒报》《德干先驱报》《台北时报》


【周边外交】马尔代夫总统索利赫访印,重申“印度优先”,欲借印破解国内困局,为2023年总统大选铺路
2022年8月2日至8月6日,马尔代夫(下文简称“马”)总统易卜拉欣·穆罕默德·索利赫(Ibrahim Mohamed Solih)访印,旨在摆脱马国内政治困局。马明年将举行新一轮总统大选,而索利赫寻求连任面临诸多压力。经济层面,受新冠疫情冲击,马旅游业遭重创,而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邻国经济恶化,进一步加大马发展承受的外部压力。政治层面,索利赫所属的马民主党内斗日益激烈。就在访印前一周,索利赫与前总统纳希德(Mohammed Nasheed)斗争公开化,后者坚决反对其连任。而在党外,前总统阿卜杜拉·亚明(Abdulla Yameen Abdul Gayoom)领导的“印度退出”(India Out)运动2021年底至2022年初声势日隆,迫使马官方进行封禁,并着手调查中国与该运动的“关系”。安全层面,马伊斯兰激进化趋向日益突出,成为全球“人均‘伊斯兰国’极端分子的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严峻考验马安全环境。因此,索利赫迫切希望对印寻求支持,为其选举积累外交优势。访问期间,双方高调声明对方的重要性。印新总统穆尔穆和总理莫迪均表示,马在印“邻国优先”政策中居优先地位,印将一如既往“第一响应”马需求或危机求援。索利赫则重申“印度优先”政策,表示在其任内始终致力于强化印马关系,这是马外交重中之重。会晤后,双方达成六项合作协议,涉及网络安全、渔业科研、官员培训、警务合作、灾害管理和信贷融资等方面。印将为马基础设施项目提供1亿美元政府信贷额度,并为其61个岛屿修建警务基础设施,向其军方赠送24辆多功能运输车和1艘登陆艇。
——综合摘编自《印刷报》《印度斯坦时报》

【中印关系】印再掀反华舆论热潮,污蔑华科考船为“间谍船”,指责华反恐双标,印外长称中印关系十分紧张
近期,印不断抨击抹黑中印关系及中国涉南亚相关活动,为双边关系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印就边界问题对华“隔空喊话”。印外长苏杰生近期答记者问时称,当前中印关系十分紧张,在妥善解决边界问题前,两国关系无法实现“正常化”,同时还宣称“一带一路”倡议侵犯其主权和领土完整。此外,印还为大和尚提供军用直升机,协助其窜访中印边界争议地区。二是印污蔑中国“远洋5号”科考船为“间谍船”。印就“远洋5号”航天远洋测量船停靠斯汉班托塔港一事向斯施压。受此影响,斯请求该船推迟8月11日的计划靠港时间。经协商,“远洋5号”于8月16日靠港。但斯要求,该船在其海域需开启自动识别系统(AIS),且不得进行科学研究,只许后勤补给。印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前成员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表示,中国“间谍船”停靠汉港,是印周边政策失败和外交影响力下滑的表现。印外交部表示,印有必要了解该船的访问计划,并密切关注可能影响印安全和经济利益的事态发展,以便采取行动。值得注意的是,在“远洋5号”停靠汉港前一天,印向斯军方捐赠了一架水上侦察机。三是印指责中国反恐持双重标准。印表示,中国8月10日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再次以“技术性搁置”阻止美印将据称是虔诚军(JeM)领导人的阿卜杜勒·拉乌夫·阿兹哈尔(Abdul Rauf Azhar)列入联合国制裁名单。对此,印颇为不满,指责中国“双重标准”。
——综合摘编自《新印度快报》《卫报》和NDTV


内政动态 

【重组机构】印人党“最高决策机构”重组名单公布,然印重要权力中心人物被排除在外,六名“新人”入选

8月17日,印人党宣布重组其“议会委员会”(parliamentary board,以下简称“议委会”),名义上该机构是印人党“最高决策机构”。在本次重组中,作为党内重要权力中心的公路交通部长加德卡里(Nitin Gadkari)与中央邦首席部长乔汉(Shivraj Singh Chouhan)被除名,这意味着“议委会”则不再含有任何一位现任邦级的首席部长。“议委会”重组后包括下列人员:J·P·纳达(印人党主席,62岁,来自比哈尔邦,根基在喜马偕尔邦)、莫迪(总理,72岁,来自古吉拉特邦)、阿米特·沙阿(58岁,来自古吉拉特邦,内政部长)、拉杰纳特·辛格(71岁,来自北方邦,印国防部长)、耶迪尤拉帕(B. S. Yediyurappa,79岁,林伽雅特种姓首领,卡纳塔克邦前首席部长,新入选)、索诺瓦(Sarbananda Sonowal,60岁,印港口、造船与水运部长,阿萨姆邦前首席部长,新入选)、B·L·桑托什(52岁,来自卡纳塔克邦,印人党组织书记,“议会委员会”书记、国民志愿服务团在印人党最高代表)、拉克斯曼(K. Laxman,66岁,来自特伦甘纳邦,印人党其他落后种姓委员会主席,新入选)、吉提亚(Satyanarayan Jatiya,76岁,来自中央邦,达利特人,拥有博士学位,知名诗人,新入选)、拉尔布拉(Iqbal Singh Lalpura,69岁,来自旁遮普邦,“议委会”首位锡克教成员,新入选)、苏塔·亚达夫(Sudha Yadav,女,57岁,来自哈里亚纳邦,新入选)。此外,与本次“议委会”重组同时进行的还有“选举委员会”(以下简称“选委会”),新名单包括:法德内维斯(Devendra Fadnavis,52岁,马哈拉施特拉邦副首席部长)、普班德拉·亚达夫(Bhupender Yadav,55岁,来自哈里亚纳邦,劳工就业部长兼森林与气候变化部部长,印人党内知名选举战略师)、凡妮提·斯里尼瓦桑(Vanathi Srinivasan,女,52岁,来自泰米尔纳德邦,印人党妇女大会主席)、马图拉(Om Prakash Mathur,70岁,来自拉贾斯坦邦)。另需说明的是,印“议委会”成员均为“中央选委会”成员。

——综合摘编自《印刷报》《ANI》《论坛报》和印人党官网


【重塑原则】“维护莫迪权威”“建立最广泛代表性”成印人党重组最高决策机构原则,莫迪-沙阿权威达新高

本次印人党改组“最高决策机构”背后隐含两大基本原则:一是维护莫迪的最高权威,在压制其他力量的基础上尽力确保莫迪-沙阿小圈子独揽最高决策权;二是确立最广泛的代表性。本简报观察到,尽管“议委会”名义上是印人党最高决策机构,但自2014年莫迪当选以来,特别是苏诗马·斯瓦拉吉(Sushma Swaraj,2019年逝世)和阿伦·杰特利(Arun Jaitley,2019年逝世)等党内实权人物逝世后,莫迪-沙阿已逐渐难寻制衡力量,“议委会”也逐渐被架空。在本次改组后,加德卡里和乔汉等游离于莫迪-沙阿体系外的实权人物被排除在外,使得反制力量又失去了一个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此外,没有首席部长入选“议委会”,也是印人党中央对地方实权派展示权威的体现。甚至有印人党成员私下表示,排除乔汉就是为将北方邦首席部长约吉·阿迪迪亚纳特(Yogi Adityanath)连带排除。此外,索诺瓦作为现任阿萨姆邦首席部长沙尔玛(Himanta Biswa Sarma)的政治对手入选,也对印人党在印东北的“总督”形成制衡。可以说,本次改组后,“议委会”进一步丧失瓦杰帕伊时代协调各派作用,而更多体现为代表地域和社群的“荣誉性机构”,这标志着莫迪-沙阿小圈子的党内权威达到新高峰。这也与“总理办公厅”逐渐垄断中央政府行政权力、逐渐架空印内阁部长会议权力的趋势同步。不过本次改选,莫迪-沙阿圈子也被迫依据形势需要,吸纳圈外实权派,例如卡纳塔克邦前首席部长耶迪尤拉帕。当前,印人党面临2023年卡邦邦选的严峻挑战,而拉拢这位林伽雅特种姓“大族长”,对印人党而言至关重要。马邦副首席部长法德内维斯被选入“选举委员会”也体现出印人党中央重视马邦和马邦婆罗门社群,这深化印人党在该邦权力根基,并制衡加德卡里。

——本简报评论


【比邦政局】比哈尔邦联合政府崩盘,JDU组建反印人党“大联盟”政府,恐彻底摧毁印人党作为盟友的声誉

8月9日,比哈尔邦首席部长尼提什·库马尔(Nitish Kumar)向比邦总督提交辞呈,这标志着2017年以人民党联合派(JDU)与印人党为核心组成的联合政府宣告垮台。同日,JDU宣布全部在任邦议员和国会议员充分授权尼提什,后者随后宣布与特伽什维·亚达夫(Tejashwi Yadav)领导的国家人民党(RJD)、国大党和左翼政党等组建比邦“大联合”政府。8月10日,尼提什宣誓就职首席部长,这已是其第8次就任该职位。特伽什维宣誓就职副首席部长。“大联合”政府得到164名邦议员(比邦共243席)的支持。8月17日,新邦内阁部长席位分配完成,各部长宣誓就职。从以上时间线可以看出,本次比邦政治变局早有预谋:JDU与RJD等各党派首领快速得到全面授权,部长席位分配谈判也快速完成。同时,印人党则似乎被打得措手不及。本次事件的导火索是印人党不惜以背叛盟友JDU为代价,在比邦强势扩张。早在2020年邦选中,印人党就诱使另一盟党人民力量党(LJP)与JDU竞争,这导致JDU仅拿下45个席,而拥有76席的印人党从联盟“小兄弟”跃升为“大哥”。即使在印国内政治语境中,该行为都堪称“背信弃义”。此后,尼提什就开始准备改换门庭,包括彻底摧毁LJP,清洗党内亲印人党势力,渲染两党不和,并宣扬印人党“背信弃义”、与RJD等反对党秘密谈判等。近期,印人党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策划分裂湿婆军以获得马邦政权,这使“印人党背信弃义耍阴谋”的舆论在全印高涨,使尼提什获得恰当时机。总体来看,本次比邦政局变动,沉重打击了印人党。作为印种姓政治“标杆”的比邦,其政局正遇重组契机。在完成统治家族更替后,特伽什维领导下RJD的亚达夫-穆斯林联盟非常牢固,其在邦内年轻人中人气颇高。而由于尼提什年事已高(71岁)又没有公认继承人,JDU所代表的各弱势、少数种姓社群联合面临重组风险。印人党的政治基础总体上仍局限在高种姓内,但其扩张策略非但未在目标社群(如JDU传统社会基础)建立有效组织,还引起高种姓社群的不满。眼下,印人党有长期被“大联合”政府所代表的各社群联合排挤出比邦权力中心的风险。此外,继湿婆军、至高阿卡利党(SAD)之后,JDU的离开,也标志着印人党失去又一个长期主要大党盟友。目前所剩唯一主要大党盟友——泰米尔纳德邦的全印安纳德拉维达进步联盟——2019年才与印人党结盟,且当下联盟内部仍争议不断。可以说比邦事件,标志着印人党作为盟党的声誉已堕落至最低点。

——综合摘编自《印刷报》《ANI》


政策动态 

【能源政策】印通过《2022年节能修正案》,将建立碳信用交易所,限制碳信用出口,促进完成自身减排目标

8月初,印人民院投票通过《2022年节能修正案》(Energy Conservation Amendment Bill 2022),规定印将建立碳信用交易所,并将大型住宅楼纳入能源节约规范。根据相关节能减排目标,该法案规定包括绿色氢气、绿色氨气、生物能源、乙醇等非化石能源和原料的使用。该修正案以《2001年节能法》(Energy Conservation Act, 2001)为基础,并拓宽《节能建筑规范》(Energy Conservation Building Codes)范围。同时,该法案修订惩罚条款,并增加能效管理局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数量。按其规定,可再生能源必须占新增总装机发电容量的50%,以使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5%。碳信用交易所将首先对采矿、钢铁、水泥等高碳排产业开放,最早于2022年8月中下旬运行。碳信用交易所目标之一是保证国有大型能源企业从拟议的碳捕获项目中获利。印政府表示,碳信用额不得用于出口,其仅限于国内使用。

——综合摘编自《印度教徒报》、彭博社网站等


【财政金融】印再陷通胀与经济下行压力,央行再加息50个基点,政府本财年欲变卖1.62万亿卢比国有资产
8月上旬,印政府向议会报告,计划在本财年将货币化1.62万亿卢比基础设施资产。2021年,印已宣布将通过国家货币化管道(National Monetisation Pipeline, NMP)释放电力、道路、铁路等行业基础设施资产价值,以实现其2025年前货币化6万亿卢比资产的目标。印官方表示,2021-22财年已货币化9700亿卢比的国有资产,渠道包括公私合伙制(PPP)特许权框架下的高速公路收费-运营-转让(TOT)模式、印度国家公路管理局(NHAI)基础设施投资信托、电网投资信托、2021-22财年拍卖的矿产和煤炭矿源应收款项,及以PPP模式出租六个机场的收入。事实上,印上述所谓的货币化过程,实质就是资产“私有化”。当前,印仍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虽然近两个月,印商品服务税收入明显提高,但印国家银行经济学家指出,其中8%的增收由通胀引起,较新冠疫情前提高26%。在此背景下,印央行再次宣布加息,将基准利率提高50个基点至5.4%。
——综合摘编自《经济时报》《铸币报》《印度教徒报》

【财政压力】印中央政府向地方转交两倍于上缴税收的转移支付,达1.16万亿卢比,以提高各邦资本支出能力
2022年8月中旬,印中央政府向各地方转移支付1.16万亿卢比,以此提高地方资本支出能力。今年7月,在商品服务税改革补偿到期后不久,中央向地方转移的中央税收和关税额度,近乎2倍于前期水平。此举旨在提振地方政府现金流,并激励其计划和执行资本性支出。受疫情、经济下行、通货膨胀等问题冲击,地方曾希望中央延长商品服务税改革补偿期限,并提高地方税收分配份额。经济学家指出,由于国家税收总收入呈上涨趋势,中央增加向地方转移力度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可自由裁量的支出。专家称,在过去两年里,由于财政压力,地方资本性支出十分谨慎,仅维持基本薪酬和社会保障性支出。但专家同时表示,由于中央拒绝延长商品服务税补偿期限,此次额外转移支付不一定会再次发生。过去两个财年,中央往往在四季度进行支付转移,这虽减轻地方借贷压力,但难以激励其自由裁量的支出。
——综合摘编自《经济时报》《金融时报》《印度教徒报》


社会动态 

【现状问题】印独立至今,贫富差距加大、宗教少数群体处境恶化、民众就业前景不明,印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莫迪在印独立75周年演讲中称,“印度是民主之母,多样性是她的力量所在”,但专家则认为,印独立75周年后,社会分化日渐加剧、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日益抬头、穆斯林等非印度教信仰群体生存环境日趋恶化,这敲响印社会警钟。分析人士指出,早在印独立前,RSS和印度教大斋会就不愿将三色旗作为印国旗,并呼吁印度教徒不要浪费精力对抗英国殖民者,而应反抗穆斯林、基督徒、印共产党等内部敌人。这与尼赫鲁、甘地等建国领袖的思想完全相悖。但在印人党治下,印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泛滥,以穆斯林为代表的宗教少数群体处境恶化。据统计,印25岁至40岁间能讲英语、具有硕士学历且出身相对优越的穆斯林,都积极寻求赴海外发展,中东和新加坡最受青睐。造成印穆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是,“(若留在印度,)其将承受潜在的暴力威胁、敌对的政治环境和不公的社会分配”。当前,印仇穆情绪正通过WhatsApp等社交媒体持续发酵且无人监管。据调查,北方邦和查谟克什米尔是对穆施暴最猖獗的地方邦。其核心原因是当地缺乏公平的问责框架。此外,印独立至今,尽管其人均寿命从32岁增长至70岁,全民识字率从14%增长至74%,但贫富差距却不断加大,贫困阶层的经济困难不降反升。此外,全印仅20%的工作由有固定工资和保障的正规部门提供,农业仍是主要就业途径,全国四成劳动力从事农业工作。而且,年轻人就业率从2017年的46%跌至2022年的40%,女性就业率也持续下降,从2005年的27%降至2021年的20%。同时,军队等体制内工作的上升通道正不断收窄。

——综合摘编自《外交官》《卷轴报》


【环境保护】央地政策不一、财政扶持力度弱、征税过重、装机量不足,印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或落空

目前,印是仅次于美中的世界第三大碳排放国。随着其国内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印碳排放量将持续攀升。印2018年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计划将2023年可再生能源在整体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至43%,到2030年将比例升至50%。此外,莫迪2021年还宣布在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国际气候行踪追踪组织已把印气候目标进展评定为“不足”。另据近期一份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印只完成2022年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的50%。新德里能源经济学家维布提(Vibhuti Garg)认为,中央和邦级政府可再生能源政策不一、对可再生能源相关产品征税过重及相关产业融资困难,导致其目标无法实现。同时,受官僚主义掣肘,印国有电力公司大量欠款、太阳能等项目审批时间过长等问题,也阻碍印实现预定目标。此外,新冠疫情导致大批可再生能源企业倒闭。但分析人士指出,印可能只会把目标落空归咎于疫情,而不会反思其他因素。彭博社报告称,印从2022-2030年需投入高达2230亿美元,才实现其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

——综合摘编自《印度教徒报》《经济时报》


【卫生健康】莫迪政府力推“在印治愈”“被印治愈”倡议,加强地方诊疗、落实全民免疫、促进医疗旅游

印总理莫迪在2022年独立日演讲中宣布“在印度治愈”(Heal In India)和“被印度治愈”(Heal By India)两大卫生健康倡议,欲将印建成全球医疗和健康旅游中心。因此,印着力加强其12个邦内37家医院的医疗基础设施,旨在更好吸引全球游客赴印医疗旅游。同时,印将在10个指定机场配备翻译并搭建多语言门户网站,为国际患者简化签证手续。目前,印已确定了包括非洲、拉美、南亚和海湾地区等44个国家,为医疗旅客重点来源国。此外,莫迪政府为落实这两项倡议也制定了明确的国内发展目标,包括2047年彻底消除镰状细胞病、根据国家免疫计划为全国9-14岁女孩注射印血清研究所生产的HPV疫苗等。同时,莫迪政府还大力发展地方医院诊疗能力,并要求各邦为此分配5%的专项资源。在政策层面,政府将整合既有的健康项目资源,即“健康印度”(Ayushman Bharat)、“人民无恙计划”(PM Jan Arogya Yojana)、“印度数字健康任务”(Ayushman Bharat Digital Mission)、“健康印度基建任务”(PM Ayushman Bharat Health Infrastructure Mission)等,并将其纳入统一平台。新平台被命名为“总理全健康任务”(PM Samagra Swasthya Mission)。

——摘编自《商业标准报》


本期编辑:孔凌霄 陈安澜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78期 | 近3000家跨国企业撤离,印营商环境有多乱?

经报·71期|删帖、封号!为何号称民主自由的印度也对Twitter等平台下死手?

军报·7期|印首艘国产航母勇士号交付,8月正式入列!

▲重磅 | 美智库解析:从洞朗到加勒万,中国对印策略如何演变?


重磅|张正阳:东西联动?印度也趁佩洛西竄台搞事情


  更多内容请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