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报·96期 | 印落后中国16.5年,但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印  度  经  济  简  报 

2023年第 14 期 · 总第96期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研究撰写团队

施兰茶、王凯文彭珅、范衍、徐梅影

责任编辑

顾青子


本期提要

【外资受阻】| 2022-23财年印FDI同比下降16.3%,宏观经济政策不稳定、过度强调国家安全显著影响外资赴印

【经济增长】| 强劲的服务业需求推动印经济实现一年内最快增速,但干旱气候和通胀再度回升可能损害其增长前景

【经济改革】| 印度进一步扩大基建投资支出,在新财年预算中计划投入1200亿美元用于基建,同比增长30%以上

【政治争论】| 宝莱坞电影成为影响选民关键媒介,印人党通过电影推进其政治议程,加剧固有社会与宗教分歧



中印经贸
【外资受阻】2022-23财年印FDI同比下降16.3%,宏观经济政策不稳定、过度强调国家安全显著影响外资赴印

当前,印市场规模庞大、廉价劳动力供应充足、经济增长良好,但仍难以吸引足够外资以提高总体投资和增长率。受此影响,越南而非印度正成为跨国企业实施“中国+1”战略的最大受益者。2022-23财年,印利用外国直接投资(FDI)规模同比下降16.3%至710亿美元。此前,虽然莫迪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外国投资,包括减半企业所得税、废除2012追溯征税法、颁布生产挂钩激励措施(PLI)为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提供补贴、提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在印制造商提供保护等,但印政府对经济活动干涉过多,政府骚扰外企屡见不鲜,在印外企生存环境恶劣。在政策监管方面,印仍在推动税收强制执行制度,且外贸政策仍难以预期。例如,最近莫迪政府规定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进口需事先获取许可证。在骚扰干涉方面,中国手机制造商小米因涉嫌“外汇违规”而被突击搜查,部分银行存款被扣押。韩国三星电子也因“涉嫌逃税”而受到调查。此外,鉴于印方已取消大部分双边投资保护条约,且法院诉讼进程缓慢,外企申诉手段非常有限。印高通胀叠加高关税壁垒降低家庭实际购买力,而缺乏与重要贸易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制约供应链效率提高。针对上述问题,印应学习越南经验,扩大吸引中国投资,同时与美、欧保持密切接触。当前,印应停止以“国家安全”为名干涉企业经营,并严格界定禁止或允许中资进入的领域,避免“一刀切”全面禁止中资进入。

——摘编自9月14日《日经亚洲》


【印度出口】印未释放产能的中小型工厂潜力巨大,投资者押注印出口导向型初创企业,助推其产品供应链国际化

在中国疫情期间政策收紧、中美地缘局势紧张等背景下,跨国企业纷纷采取“中国+1”战略,推动印成为全球热门产品供应地和制造业投资目的地。在这一趋势下,Peak XV 和 Lightspeed 等投资者押注出口导向型的印初创企业,而此前其更偏向投资以本国为消费市场的初创企业。例如,Zetwerk 是一家成立两年的印度B2B电子商务初创企业,其业务范围曾主要局限于对接本国供货商和制造企业。现在,Zetwerk业务已拓展至为美国客户提供指甲刀、钢架等各种产品,企业估值达27亿美元,资金主要来自 Greenoaks Capital、Lightspeed India、Peak XV Partners 等风投基金。普华永道印度公司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Zetwerk等B2B电子商务初创企业交易活动有所增加。Tracxn数据显示,2021、2022年该行业融资额较前两年翻三倍。风投企业Peak XV在培训标的企业创始人时发现,超过一半的创始人计划涉足出口产品或者出口服务业务,而四年前仅有10%瞄准出口。投资者和高管都表示,印制造潜力在于中小型生产网络,这些工厂通常专门为大客户生产固定几种产品,许多产能有待开发。Lightspeed数据显示,印多个行业还有25%-40%未开发产能,包括规模约80亿美元的服装行业和规模200亿美元的化学品行业。

——摘编自8月29日《华尔街日报》


【中印对比】研究表明印经济落后中国16.5年,但凭增速快、供应链转移、年轻劳动力等优势,印或快速缩小差距

据经纪公司Bernstein最新研究指出,印商业和经济各参数整体落后中国16.5年。其中,印专利参数落后中国21年,外国直接投资落后20年,外汇储备落后19年,出口落后17年,名义GDP和人均收入落后15年,消费支出落后13年。然而,专家认为印容易达成其在2030年实现10万亿美元经济体目标,弥补对华差距。首先,印经济增速较快,而中国经济增长已开始放缓。据世界银行数据,2022年印GDP增长率为3%, 2021年为8.4%, 2023年有望达7%,而预计印此后仍将持续保持该水平增速。其次,中美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为印提供新筹码。许多原本产能位于中国的跨国企业正在两面下注。例如,苹果等企业正将制造产能向印转移,并期待将印作为出口基地。最后,印年轻劳动力不断增长,且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不过,印仍面临原材料高度依赖中国、高质量就业机会不足等问题。若印无法创造充足就业机会,人口增长或成为其负担。

——摘编自9月4日《火线新闻》


战略宏观


【经济增长】强劲的服务业需求推动印经济实现一年内最快增速,但干旱气候和通胀再度回升可能损害其增长前景

受强劲的服务业活动和旺盛需求推动,印国内生产总值2023二季度同比增长7.8%,创一年来最快增速纪录,推动印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莫迪政府首席经济顾问V. Anantha Nageswaran表示,尽管外部因素构成下行风险,但印经济增长前景依然乐观。服务业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其中贸易与运输、金融与房地产在高基数下分别增长9.2%和12.1%,建筑部门增长达7.9%。而占经济总量近60%的私人消费同比增长约6%,高于3月份的2.8%。然而,受出口放缓影响,制造业仅增长4.7%,一季度为4.5%。由于主要买家订单减少,印商品出货量已连续八个月萎缩。作为投资指标的资本形成增长率从一季度的8.9%放缓至约8%。值得注意的是,多位经济学家警告,干旱或损害印未来几个季度的经济增长。印度刚度过一个多世纪以来最干旱的八月,造成蔬菜和谷物价格飞涨,7月零售通胀率因此升至15个月以来的最高点。此外,食品通胀长期居高不下也将拖累消费增长。

——摘编自8月31日《路透社》《彭博》


【女性就业】由于就业机会不足、歧视女性的就业文化,印女性劳动参与率仅有24%,远低于其他全球主要经济体

随着经济发展,20世纪下半叶,中国、日本、韩国等国越来越多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推动国家崛起的重要动力来源。美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从1948年的32%增至2000年的59%。然而,虽然印度2022年已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但在女性就业方面表现极差。据世界银行数据,1990年以来印女性劳动力参与率2000年已达到峰值,仅为31%。2022年,这一比例居然降至24%。位于孟买的智库“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22年印全国仅有3800万女性从事有偿工作,男性这一规模则为3.68亿。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印创造就业岗位能力偏弱。尽管印是近年来全球增速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但过去十年净新增就业岗位几乎为零。二是印社会强调女性回归家庭的保守文化。典型印度观念认为,外出工作是一种耻辱,只有穷人才会这样做。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表示,若印能在2030年将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1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 (GDP) 有望增加7340亿美元。
——摘编自8月18日《华尔街日报》


【技术变革】从身份识别、数字支付到税收系统,技术创新已改变印经济和资本市场运作方式,助推该国经济增长

为助推经济增长,印度正在利用技术改造其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大力推动包括身份识别、数字支付、税收系统的技术改造。身份识别技术成为印提高金融包容性和促进经济正规化的关键。2008年,印度只有一半人口拥有正式身份证明,仅四分之一拥有银行账户。2010年,印推出生物识别身份系统Aadhaar。目前,已有超过12亿印度人拥有唯一的数字身份,该系统每月验证超16亿笔交易。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7年间,超过4.7亿印度成年人已开设银行账户。同时,更多穷人、女性、非劳动力人口、低教育程度者也得以开通银行账户。得益于银行渗透率大增,印经济加快正规化发展,提出快速支付和简化流程的需求。数字支付,尤其是统一支付接口(UPI),帮助印现金主导的经济转变为即时支付经济。2019年以来,印每年都达成全球最高的数字支付量。数字经济互联互通极大释放市场潜力。此外,间接税、物流和运输方面的技术也助推印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家商品及服务税(GST)拥有在线纳税申报表系统,能通过后端确定税收抵免。GST将报税频率从每季度一次调整为每月一次,为印财政提供可预测且稳定的现金流。国家应用经济研究委员会研究表明,实行GST或提高0.9%-1.7% GDP增长率。GST以及名为 FasTag 的无现金通行费支付机制大幅改善印运输和物流,减少邦际交通拥堵,提高货物流转速度。技术还改变印度人的投资方式。由于在线交易平台普及,越来越多印度人将投资方式从房地产、黄金、定期存款转向股票。

——摘编自6月9日《施罗德》


政策治理


【数字经济】莫迪政府大力推行央行数字货币,猛推数字经济发展,2022年电子交易量同比增长77%,达900亿笔

多年来,莫迪致力于推动金融体系改革,力求促进以现金为基础的经济运行体系逐渐向数字经济过渡。近期,莫迪政府正在大力推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印CBDC试点工作于2022年年底开始,从最初只有4个城市的4 家银行扩大至目前26个城市的13家银行,是全球最早开始推进CBDC 项目的国家之一。一些专家认为,数字卢比最早可能在2024年全面推出。印CBDC试点项目将与印度统一支付UPI系统集成,商家可以使用其已有的UPI交易二维码接受数字卢比付款。UPI所属国家支付公司(National Payments Corporation) 负责人估计,目前印度约有3.5亿人使用该系统进行支付。由于印智能手机使用增长,5G网络普及,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展至信贷和投资领域,未来UPI使用者或继续增长。据ACI Worldwide数据,印2022年处理近900亿笔电子交易,比2021年增长77%,达到全球首位。

——摘编自8月28日《金融时报》


【经济改革】印度进一步扩大基建投资支出,在新财年预算中计划投入1200亿美元用于基建,同比增长30%以上

莫迪政府在2023年4月份开始的2023-24财年预算中拟投入约1200亿美元用于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支出,比上财年预算增长超30%。印财长表示,上述投资有望提高生产效率,并促进就业。印央行预计,本财年印经济将增长6.5%。然而,当前食品价格暴涨,或将对印经济产生负面冲击。印7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51%,涨幅高于6月的4.55%。印家庭预算食品占比较高,印消费者支出几乎占总体经济的60%。印7月总体通胀率从6月的4.87%跃升至 7.44%,达15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对此,印迫切希望在国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农业生产力,抑制通货膨胀。在此背景下,莫迪政府的基建投资有望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摘编自8月31日《华尔街日报》

【产业政策】受益于跨国企业推动降低对华依赖,印有望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吸引更多产业投资

美前总统奥巴马政府助理商务部长在其新书《全球贸易范式:重新思考疫情后世界的国际商业》中提及,印度有望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他表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经济影响力上涨引发世界其他国家的许多担忧。新冠肺炎疫情让跨国企业意识到,在关键全球价值链中过度依赖单一供应源的弊端。然而,当前世界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极高,中国国内的政经变动或引发全球产业链波动。因此,印成为世界各国摆脱对中国过度依赖的直接受益者。多年来,印持续关注学习中国出口和制造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同时印也可以成为全球价值链中值得信赖的附加生产基地或代加工点。市场预计,若印度继续保持经济开放,将吸引更多的制造业企业投资。此外,印逐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物流,制造实力也正在快速提高。

——摘编自9月2日《印度教徒报》

 

重点行业


【政治争论】宝莱坞电影成为影响选民关键媒介,印人党通过电影推进其政治议程,加剧固有社会与宗教分歧

印2024年大选临近,宝莱坞成为政治争论焦点。最近两年上映20多部印人党色彩浓厚的电影,涉及印度穆分歧、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等。其中,2022年上映的电影《克什米尔档案》讲述上世纪90年代初印度教徒从穆斯林占多数的克什米尔地区撤离的故事。这部电影获得商业成功,但也引发“电影扭曲历史事件”的争议。显然,这些电影已成为对选民施加影响的工具,以便在选举前推动政治议题。虽然此类电影仅占印电影产量的一小部分,但制作此类电影仍具有吸引力。包括莫迪政府在内的政治力量为此类电影提供税收减免和其他福利,鼓励制片人将特定信息送上银幕。有人认为,这些电影妖魔化穆斯林,加剧已经极化的宗教分歧和社会紧张局势。也有专家指出政治力量正在控制电影叙述,推动政治议程,虚构历史和数据,试图以推广印度文化和价值观为幌子影响选民。因此,宝莱坞电影已成为政治竞选中影响选民的强大媒介。

——摘编自8月8日《日经亚洲》

【数据新规】莫迪政府出台数据保护新规,旨在监管科技企业保护公民数据隐私,但恐导致过度审查危害信息自由

Meta、谷歌、亚马逊等美科技巨头在印拥有数亿用户,并投资数十亿美元抢占科技市场。面对这一趋势,莫迪政府多年来一直强调数据主权,并希望支持本土科技初创企业发展。此前,印已通过一系列规定,收紧电子商务监管并限制虚拟专用网络使用。近日,议会通过《数字个人数据保护法案》,旨在规范科技企业的数据处理行为,并保护公民数据隐私。这一法案要求企业在收集用户个人数据之前必须获得明确的用户同意,且只能将数据用于规定目的。此外,法案还允许政府限制数据在印境外传输,并严肃处罚违规企业。尽管莫迪政府强调这一法案旨在确保公民数据安全,但仍有声音担心其赋予政府过多权力,且缺乏独立监管。支持者认为,法案标志着用户隐私保护的重要进步,将迫使各企业更加负责的管理个人数据。而批评者担心政府权力过大,或导致过度审查和限制信息自由——法案中的一些规定甚至使政府能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需用户同意即可收集数据。在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该法案或影响全球科技巨头在印市场运营。

——摘编自8月9日《华尔街日报》


【印度制造】行业状况改善、新订单增加、积极营销措施推动印制造业增长,8月PMI达58.6,创三个月以来新高

2023年8月,印制造业实现较大增长,采购经理指数(PMI)达三个月以来的最高值。印制造业PMI在过去几个月连续保持增长,6月为57.8,7月为57.7,8月为58.6。这一连续的增长趋势表明印制造业的活力和稳健。行业状况改善与新订单推动增长。印行业状况近期出现明显改善,同时新订单增多也为制造业注入新活力。制造企业积极应对需求增长,通过提高采购水平和重新建立库存满足市场需求。全球导向战略日益明确。许多企业采用“出口导向”战略,通过大幅扩大国际销售加强效益,这有望在未来几个月继续支持制造业产量增长。尽管印制造业表现强劲,但由于通胀加剧,原材料成本也快速增加。同时,工厂销售价格上涨较为温和,制造商采取增加营销预算、改善客户关系以及满足强劲需求等措施。

——摘编自9月4日《铸币报》

本期编辑:许丙南 江怡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5期 |莫迪政府正采取更多手段对华经济“脱钩”“断链”?

▲军报·14期 | 印密集推出多款新式武器,掀起国防工业小高潮?


重磅 | 对冲中国在印度洋影响力,印欧联手想搞哪些动作?

重磅 | 毛克疾:“印度制造”有个行业已悄悄跑到全球前列…

  更多内容请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