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论】“一拳九架”既“一拳九练”

高人 陈沟水 2022-09-14



李派太极一拳九架

“一拳九架”,又称“一拳九练”。

李派太极“三盘”主拳各有不同风格特点,天盘拳其性主柔,地盘拳其性主刚,人盘拳亦柔亦刚。这三种不同风格,只能说这是它们的本质本性,或说是它们的本来面目和原形。也是李派太极“一拳九练”的要求。

李派太极最忌“一定死法”、“虚设花套”,尤倡“灵变,实在”,强调“法无定法,式无定式”,“变化自然,先天法度”。古人云:“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 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李老先生即是本此“三乘九变”之理,并对应八卦九宫,至成“一拳九架”之变。三盘主拳,尤其人盘拳五行捶,相机衍生成九种不同功架。九种练架是:大架,小架,松架,紧架,柔架,刚架,慢架,快架,中平架。各种功架,都有不同目的、任务和要求,各有功用。它们都是着眼光音色,精 气神,神意念,理法机,意气劲,胆眼力,动静势,身手步,筋骨皮,脉络经等等方面的综合功力和能力而运化通达的。



李氏太极拳传人推手

1、大架,八卦震,五行术。

大架行拳做势大开大合,大舒大展,大缠大绕,大环大转,抻筋拔骨,展脊活节;配合吐纳,深呼深吸,畅达气机。大架虽大,但不支不离,不僵不滞而通达合整。神统意领,意境无限浩大,神满气贯大之无限,舒身展肢气力无边;天高地广人大气壮,摘星抱月潇洒长天。大架之利相当全面,一者养炼精气神,二者通活脉络,调合五气,三者正身正势,舒展一身。所以大架是重要的基本功架。

2、小架,八卦兑,五行金。

小架与大架相对应。它屈蓄于内,含而不露,舒而不展,非瘪非陷;它小中见大,轻捷机灵,小巧玲珑,无拘无束,极尽自然。神聚意领,如珠如微,深领深蓄,吸气入骨。小架之利首在灵捷一身,圆机活法,小中求机,是重要的武备。

3、松架,八卦离,五行火。

松架之松,是身正,气和,神安条件下的周身内外的自然沉静,是神经,呼吸,脏腑,筋骨皮在心法似用非用,心神若即若离下的疏落和中和。如此神态下的练势谓 之松架。它神意温和,一身似散非散,似懈非懈,处处匀称。心法意境宽广无限,浑然人天,虚然一身,如气无踪,如空无影,如光融融,包容一切,人天同体。松则融,融则疏,疏则通,通则舒,极利畅通脉络,活化气血,故能溶化病痼,疏导滞瘀,松还是柔的条件,是重要基础功架。

 

4、紧架,八卦坎,五行水。

紧架与松架相对应。紧架是进一步束拢小架的功架。所谓紧,主要是手臂,腰身如龙似蛇,随身拧裹而手臂缠绕的情势而言。其实,它似紧非紧,似束非束,似缚非 缚,是势紧而内松,形紧而神松。只是领得深,吸得得厚,合透,吞得严,聚得整,从而更尽缠绕无端,环转拧裹,自然柔美之妙。意境恰如囊天括地而浓缩如珠,聚合万有,大造势能。其势如箭上弦,似炮将燃,成为重要武用之一。

5、柔架,八卦坤,五行土。

柔软行拳,神领意导,轻步徐行,干动枝摇,细软缠绕,松舒自然;丹田滚动一气流行,圆灵浑寰;内运外动,一体融通。柔者非软,非坍非塌。神意内含,圆棚在 内,柔活运化之机。畅经活络,通达气机,神气和养,首利养生;柔极至刚,成刚武大用。意境空阔浑元,荡风步云,迥然环宇,潇洒漫天,满怀无限。

6、刚架,八卦乾,五行金。

刚架是刚从柔出,柔运刚发,柔极刚,刚极柔,武风极重。它刚柔清晰、分明,节律铿强有力。柔运至极而一到刚发,精气神、神意念、胆眼力、身手步,九九归 一,急躁急发;发五音,调五气,声色俱厉,豪迈威武。意境激荡,如蛟龙漫卷长空,开天地破九重,势与天地决雌雄;如霹雷闪电,狂风暴雨,海啸翻天,所向披靡。刚架武火极盛,极利破关冲窍,震通百脉,活化气机,更是武用第一利器。

7、慢架,八卦艮,五行土。

慢架是融会松柔的从慢练架。慢架行功似动非动,似静非静;徐徐缓运,步步如桩,松静沉稳。但慢而不滞,缓而不僵,而是绵绵不息,动动无间。慢架中,合神用 意最充分详达,最能明确内外关窍,气行脉通,尽至精微;运身,化诀,行步,更能尽至微妙。总之,慢架对调养意气,通达一身,合和内外,增长功力等等,其效全面精深,故有“慢是功”之说。慢架意境浩然浑宏,海空天阔,风平浪静,恬淡自然。慢架练中养,养中练,积养真功。

8、快架,八卦巽,五行木。

快架与慢架相对应。快架和以松柔从快势练气。它做势紧锣密鼓,辗转缠绕,起伏进退,一气呵成。但快而不紊,速而不躁,自然流畅。它假戏真作,巧应急变,练机活法,练气合势,以利实战。意境豪迈洒脱,奔放无羁,龙卷风波,迥然莫测。

9、中平架,属中宫,为大通,五行土。

中平架是集以上八种练架特点,在其功夫成果基础上的综合练架。是将众长众效融会贯通,精合为一,精化升华,更成质变飞跃。行拳做势,是大是小,是松是 紧,……毫无定格,皆可随心所欲。即兴而作,自由择定。故而这就为心法运用更加拓宽了无限的自由空间。如此,势势随心即往,得意忘形,浑然人天,极尽自然之趣。

以上各架不可孤立对待,彼此互有渗透。比如各架均不离松柔,甚至各有渗入,万勿机械从事。另外,九种练架,各自又可按高中低三种方式行动。上盘练手法,中盘练大通,下盘筑根基,各有功用。



换劲(朱老师)弯月长虹  



换劲在中国武功中其实是个入门的东西,一般在入门阶段先练外形,例如压腿、拉筋等等,第二步才练换劲。中国武术对于换劲的定义,首先中国武术认为使用肌肉和骨头发出来的力道认定为僵劲、僵力,其缺点是需要用较长发力距离、外形较大难收回、出力的来回相对需有个转还而不能连续,例如散打拳击等,在一拳与一拳之间需有个拳的收回,不能连续发出,单手无法连续发力,只能交换,中间有个停滞过程。与之相对的,中国武术认为无论内家外家,应该将这种经由骨头肌肉发出的僵力通过练习转化成基于筋和骨头发力的模式,称之为劲,这种转换就称之为换劲。因为筋有弹性,而这种依赖自身弹性的发力,消耗能量较少不易疲劳且这种弹性可以自已弹回来,一如出铁棍在扫出去之时需用力,再收回来需要再用力量,而改用橡胶弹力棒,扫过去需要力量,待它以自身弹力弹回来再发力就可以,也就是收回来是不用发力的。




换劲法有许多,外家方法是用一些专门动作或套路来达成,有些人认为套路作用是用来便于练习,记住招式,在实战中是一一拆开使用,虽没错,但其实除了便于练习以外,但任何一个套路并不是第一个动作到最后动作,中间有些几个动作可以沿用于实战,但不可能每一招都可以,还会包含一些过渡招、练换劲的,所以若可以把其中这些换劲动作区分并选取出来单练就可以很快达到换劲效果;例如说我自已的动作中有左右挑打和金鸡独立,虽说我的动作名称与网路上各门派的叫法不同,但并不影响其效果;以金鸡独立来说,一手放肩以上如宣示,一手放大腿外侧,并弯下腰突然交换﹣此称之为武练,主要练大筋,




第二种是文练即透过站桩,主要是练小筋或某几条筋,一般认为二种都要练;




第三种方法,把某个动作,例如散打的左右直拳透过使用大力量快速打法把力量耗完,比如先打快速50下,再改为均匀节奏地一下一下打,当初师父教导时,用个靶子给我打,若认为我未用全力就会用打我一卜提醒我要用力高速打,之后再均匀左右打,那时的要求是每手各500下,我初时只19岁还自恃身强,在大学校运中百米短跑有12秒的成绩,但也只打了180下左右就瘫坐在地上了,第一次师父就认为算了,但第二次(也就过十几分钟后而已)要求我再加五十次也就是230下,这样不断打下去,其原理就是把你肌肉力道用尽了、抽筋了、抬不起来,那你肌肉就会无法再发力,你的筋就会出来代替发力,虽说这样效率低,但是你发力动作会很流𣈱,所以外国人在打拳击,那些职业者其实也是换劲完成的,当你看阿里或泰森出拳时,看似毫不费力,他们打多了,其实也是换劲完成的,不要以为他们没有换劲。




换劲完成后,换出来的劲称为初期内劲,是属没有内气的内劲,也称为筋骨劲,有个好处,打人时自已不疲劳也有透劲效果,透劲效果是因为具有颤动性,相当于橡胶棒的弹性效果,古代士兵拿枪要一枪攻击穿铠甲的敌人,若杆子是铁质的,就要用足够的速度与力量才能把铠甲给刺过去,否则就只能是对方顶飞出去而已;若杆子是具弹性的木质,在一枪刺出时的效果可以有颤动效果,可透过铠甲,在不刺破铠甲的状状况下,强烈震动敌人铠甲裡的五脏六腑使其受伤再将其刺死。




再来谈第四种换劲方式,同时也是换劲后需要注意的点,练筋骨换劲,在换劲完成后,不能老是练拳,因为黄帝内经中明确说筋需以气养,若只是一直练筋是会受伤的,所以老农民筋骨很强健但一般寿命不长;内气练出来,筋自然壮大起来,即伸筋拔骨,在内气涵养之下,筋和膜就会腾起,撑壮大起来,一如把橡胶棒放入蒸笼中,不断处在热气之下会变粗变软,而人体的内气在体内是有温度有热度的。




以上四种换劲法,有一个注意点,不可追求力量大小,而重点放在其动作是否不疲劳,另外换劲时不可以对着风(例如电风扇)或见水,因为换劲时,筋和骨的的气孔都打开,是很容易很关节炎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