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国风】温县人——颜真卿

张保民 李鹏 陈沟水 2022-09-14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别号应方,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亚圣颜回后代,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松雪、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安史之乱颜真卿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代宗时李希烈叛,相卢杞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今发现有关资料记载,颜真卿是温县人,子孙世居温县。颜真卿祖上与温颜博家族世代友好,安史之乱前期温佶曾帮助颜真卿守城御敌,安史之乱中后期颜真卿率军抗击叛军,曾与温县人司马垂有关联。

 

一 颜真卿是温县人

颜真卿的父亲颜惟贞,曾任温县尉。《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71岁时为其父颜惟贞刊立,颜真卿亲自撰文并书丹制,李白族叔李阳冰篆额,世称“双璧”此碑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文记载:“天授元年,糊名考试,判入高等。以亲累授衢州参军,与盈川令杨炯、信安尉桓彦范相得甚欢。又选授洛州温县、永昌二尉,每选皆判入高科。”(图一  颜氏家庙碑局部照片)颜真卿兄弟七人,他排行最小。颜真卿在《颜氏家庙碑》中自述早孤,幼年时就丧父,由伯父颜元孙、兄长颜允男教诲成长。《新唐书》则记载颜真卿:“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可见颜真卿很小的时候,其父亲颜惟贞就去世了,从《颜氏家庙碑》文字:“其年七月才生明,遘疾而殁,教义者隐而伤焉。”似乎颜惟贞是在颜真卿刚出生不久就病故了。



 

今有颜氏族谱明确记载,颜真卿子孙世居温县。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泗滨是颜氏祖辈聚居处,山亭颜氏族谱序八记载:“至于唐颜讳真卿字清臣,自东鲁迁于温,并立桑田,后为两浙湖制置使,竟为卢杞所陷李希烈所杀。其子曰者,礼部郎,生祖讳景茂。试左率兵曹参军,后选福州侯官县令,乃生四子,於外为各处立桑田。长子为两浙湖杭州通判,次子为淮路南庐州县令,四子为潮州潮县主簿,位次八翁,先居同安三埔,终居漳州岐山立业。三子讳芳,字教先,位次七翁,移福建永泰县归德场归义乡山亭里。硕杰永茂,开并桑田,即其始也。唐长贞三年,闽王延钧改归德场升为德化县,归义乡为归德乡,山亭里为归化里。”(图二,山亭颜氏族谱)族谱并记载颜芳:“芳公讳教先,景茂公第三子。先号泽三,位次七翁,世居河南之温,随父入闽,为侯官县令。文艺精通,性情雅素,素淡宦途,好山水有高尚之志。应金员外聘为西宾。遂卜居山亭里,今德化硕杰泗滨是也。公生唐德宗贞元三年丁卯五月初八寅时,卒懿宗咸通元年庚辰二月初一日巳时,享寿七十四。”(图三 颜氏族谱)乾隆版《德化县志》载:“(唐)永贞元年金员外聘请颜芳为师,为德化史载最早的办学形式”。



       

这些族谱和地方志都明确记载颜氏入闽始祖颜芳为颜真卿曾孙,世居温县。从“世居二字来看,至少颜氏已经在温县定居三四代人。因此笔者推测颜真卿是温县人,跟其父在温县任职时迁居温县,其父亲去世后,颜真卿年幼,由母亲带着他在温县长大,子孙因而落籍于温,世居温县。

二 颜真卿与温氏家族

颜真卿家族与温颜博家族有着很深的世交渊源。温姓起源于温县,郡望太原,至唐代名人辈出。唐朝初年,温大雅(彦弘)与弟大临(颜博)大有(彦将)等俱以文学闻名四海时人云:“诸温儒雅清显,为一时之称。”当时以文学和家教著称的士族首推颜、温两家,颜即颜之推《颜氏家训》的作者,系颜真卿的六世祖,亦有三子:颜思鲁(颜真卿高祖)、颜慜楚、颜游秦。时有“颜氏三雄”和“温氏三雄”之美誉,可见颜、温两家子弟皆为时之杰出才俊温大雅传》记载:“初,大雅在隋,与颜思鲁俱在东宫,彦博与思鲁弟愍楚同直内史省,彦将与愍楚弟游秦典校秘阁。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撰写的《颜勤礼碑》记载:“《温大雅传》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仕东宫,弟愍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游秦与彦将俱典祕阁。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图四 颜勤礼碑册页局部)《颜氏家庙碑》亦记载:“《国史》称温大雅在隋,与思鲁同事东宫,彦博与愍楚同直内史省,彦将时与游秦同典校秘阁。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温氏谱》亦载焉。颜真卿多次引用《温大雅传》文字,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由此可见颜氏与温氏的亲密关系。



 

安史之乱起,颜真卿时为平原太守,坚定抵抗叛军。温大雅五世孙温佶,专程赶到平原郡去见颜真卿,帮助颜真卿守城御敌。今济源市坡头乡左山村有一座温佶碑,全称“唐故太常丞赠谏议大夫温府君神道碑”。该碑刊刻于唐太和七年,由唐代名相牛僧儒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碑文祥细记述了温氏起源,以及温大雅五世孙温佶的功德与生平事迹,为史料所未见,是研究温史乃至唐代历史难得的实物资料。碑文记载温佶协助颜真卿守城:鲁郡公真卿守平原,公杖往谒,云风类随,忠气合发。当是时,二颜横起,虏喉咽受逼□□愁几至(缺十八字)实系公之助也。”碑文最后的铭文部分有“扶颜遏安,批裂两河。饥鲸骇,几死窠。兵血之间,笑言委迟。”可见颜真卿家族与温佶家族世代友好,声气相投,安史之乱中曾并肩战斗,共同抗击叛军。

三 颜真卿与司马垂

 司马垂(698756),字工卿,唐代温县人,司马懿之弟司马馗的十六世孙,唐代中书侍郎(宰相)司马锽之第二子,先后任岭南按察使游子骞、关内采访使郭虚己的幕僚,后代理汉中太守,兼任山南西道采访使调任仪王府长史,任巨鹿郡太守,转常山郡太守,赐紫金袋。开元天宝年间阶至中大夫,官至魏郡太守,封爵河内县开国男司马垂刚直不阿,不惧权臣,天下都推崇其仁勇,可谓当朝名臣。魏郡归属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安史之乱爆发后,司马垂不愿投降安禄山,以“心疾”(心脏病)辞官,被安禄山软禁到清河县养病。天宝十五年三月唐王朝颜真卿为河北采访使,发兵征讨安禄山。《颜真卿传》记载:清河人李萼到平原郡向颜真卿借兵六千,颜真卿问李萼:“你打算怎样用兵?”萼曰:“我听说朝廷派遣程千里率精兵十万出崞口讨贼,被贼兵据险阻拦。现在发兵先击魏郡,抓住安禄山的魏郡太守袁知泰,重新请原太守司马垂出山,让他为西南主人。然后再分开崞口,让程千里出来讨伐汲、邺以北陷贼的郡县。颜真卿称赞说好。颜真卿早就认识司马垂,知道司马垂的品行和才能都很优秀。颜真卿撰文并书丹的《郭虚己墓志》就提到司马垂:“至若幕府之士,荐延同升,则中丞张公、鲜于公,持节钺而受方面矣;司马垂、刘璀、陆众、韩洽,布台阁而立朝廷矣。”李萼与颜真卿联合用兵大败叛军,攻克魏郡,解救了司马垂,可能是司马垂的病情加重,未能重新出山,只能暂居平原(今山东平原县)。此后叛军急调兵来攻,颜真卿败退,十月撤兵西奔凤翔。司马垂见颜真卿之败退,病体遭到极大打击,两个月后,天宝十五年十二月就去世了,时年59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