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宗师晋让八十自述学太极拳的经过

陈沟水 2022-09-14




 



王晋让八十自述学太极拳的经过 


这套太极拳小架,乃是陈家沟陈氏十五世拳师陈清萍所改编,据陈应德老师的解释,小架者,是小圈也。与老架之圈大开大展颇有不同。因为陈清萍中年以后居住在赵堡镇,所以亦称赵堡架,我家住在徐堡镇,距赵堡镇廿里,距陈家沟廿五里,都在我们庄的东南方。清平老门徒甚广,照我的师承系统来说:陈清萍传李景延、李景延传杨虎、杨虎(字书文)传陈应德。陈应德老师是民国十四年八月起到舍下教拳,每月一次,每次约以一周为限,这样的我们学了三年。到了民国十七年下半年,我们的地方秩序乱了起来,红枪会遍地都是,情势非常恶劣,所以我们这套拳架无法再继续学下去了,拳术一道全凭苦工磨练,才能有成就。向我这样又笨又懒的人,老师不来了,我也不练,所以三年就学了一套空拳架,其他一无所得。后来我们家乡越来越乱,我在家感觉很不安静,遂於民国廿二年春天到了巩县,由友人介绍在兵工厂谋求一职,就此在巩县住下来。具陈应德老师所云,李景延先学於陈仲甡,后学於陈清萍,杨虎幼年曾在陈清萍处学过清萍老故世后又学於李景延。到我家来过的,有杨虎师祖与谢功绩、王立贤、王立喜三位师叔,他们的架都练给我看过。其中除杨师祖外,就谢的功夫最高。当陈老师不来教的时候,谢很愿意继续教下去,他说他手中有一本太极拳谱,我若继续学下去,他愿意把太极拳谱送我。因为当时的情况实在无法继续学下去,所以拳谱也没有给我,谢师叔又是先从李景延处学的,李去世后,才又向杨学,所以他的架与陈和二王的架势不同地方很多,其余杨师祖与陈师和二位王师叔的架都是一样的,惟功力之高低就有天壤之别了。 



王晋让(1905年-1996年),字逊甫,河南省温县徐堡人,台湾著名武术家,将忽雷架传至台湾,是台湾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之一。



王晋让21岁的时候,在河南师范学校念书,因为曾遭逢盗匪,险遭不测。家中长辈为了让他可以防身,于是聘请陈家沟太极拳十八世传人陈应德至家中教拳,所传的,名为太极拳小架(又称陈家小架),是由陈青萍传李景延,李景延传杨虎(字书文),杨虎传陈应德,又称“活步方圆架”、“忽雷架”,与陈有本所传的陈氏太极拳小架不同。王晋让天资极佳,又肯苦练,每日必练二十余趟拳,三年如一日,师叔谢功绩与师祖杨书文极为欣赏他,经常从旁指点,因此养成了他深厚的功力。到民国13年(西元1924年),地方红枪会作乱,治安不良,盗匪甚多,陈应德无法前来教拳,于是中断了学拳。民国22年(西元1933年),王晋让到了巩县,经友人介绍,进入兵工厂工作,遂定居巩县。

民国38年(西元1949年),因战乱,随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寓居高雄,平日仍然练拳不倦。自民国53年(西元1964年)退休后,为不使此拳失传,于是开始在家中客厅教学授徒。台湾传承陈氏太极,著名的六老,为杜毓泽、王鹤林、潘咏周、王梦弼、郭青山与王晋让,对于台湾传统武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王晋让所传的忽雷架套路,讲究“筋骨要松、皮毛要攻、丹田要转”,因为居住地的关系,主要传播于台湾南部地区。台湾另一支忽雷架传承来自杜毓泽,盛行于台湾北部,形成台湾忽雷架的两大传统,各擅胜场。王晋让擅长推手,与杜毓泽之徒王嘉祥交好,因此两派之间的交流十分紧密。

他的弟子有郭冬宝、萧治傅、萧启财、郑国辉等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