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代江心寺曾因香灯田惹上官司,这位温州诗人将此事写入碑记,警示后人

孤屿志 2023-08-31
碑刻是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在金柏东主编的《温州历代碑刻集》中,收录了27篇有关江心屿的碑刻,见证江心屿近八百年的历史。

“江心寺香灯田其来远矣。”江心寺的香灯田距今至少有八百年的历史。在明代,江心寺曾因香灯田惹上官司,江心寺都差点保不住了。为了警示后人,不再发生此类事件,侯一元特意撰写《江心寺复香灯田碑记》纪录此事。

侯一元(1512—1586),字舜举,号二谷,明乐清缑山(今蒲岐镇侯宅村)人。嘉靖进士,官至江西左布政使,他撰写《江心寺复香灯田碑记》时,已致仕回乡,过起了读书著述、治家教子的乡居日子。侯一元为官三十年,勤政爱民,颂声载道,他13岁“伏阙救父”的故事,更是被传为一段佳话。

侯一元像 周方德 作


撰写碑记,警示后人


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为躲避金军的追捕,在江心屿短暂地停留了16天,南宋王朝也在这段时间内扭转了局势。因此,江心屿对于宋高宗和南宋来说,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江心屿也得到了朝廷的优待。


绍兴十年十二月十二日,宋高宗颁布敕令为江心寺赐田:“今契勘得瑞安州管内有安仁乡没到高寿等空闲官田六百一十亩,可以拨充龙翔兴庆禅寺供赡僧众永充常住”。后来江心寺进行涂田开发,累积香灯田达2200余亩。


宋高宗给江心屿的第六道敕:勅拨赐官田永充常住

一般来说,寺田是寺院的收入之一,僧尼的衣食,主要靠寺田收入。侯一元曾在《雁山供亿议》中建议招待官员一事应当由山中的寺院所负责,而不应该由地方百姓负担,因为寺院有田产收入。江心寺的香灯田收入在当时承担了江心屿的文祠、谢亭等岁祀事,江心寺殿阁、东西双塔修葺事,及来客供应之事。不过侯一元在《江心寺复香灯田碑记》中提到,虽然江心寺有田二千二百余亩,但多频海,数量虽多,产量并不能与一般的田土相比。

侯一元在记中记载,明隆庆年间(1567—1572),有寺僧想要把江心寺的寺田献给官员,因此引发了一场官司。“有故僧某者行污而健讼,寺僧弗堪也,白有司斥之,则仇众僧,欲圮其寺;乃潜之台,而献之官以为义田。”

清代《孤屿志》收录侯一元的《江心寺复香灯田碑记》

后来江心寺住持怀梓向宪使华公、郡伯杨公(杨邦宪)澄清此事,又得永嘉知县伍士望验治,遂得以息事。“此田乃江心寺田,非江心寺僧之田也,恶得以一孽僧而遽成古寺销铄之渐哉?”寺院田产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实体,介于“官”“公”“私”之间,因此极易发展纠纷。

侯一元在碑记结尾希望后人能引以为戒,“夫何争之有,何利之求,而几隳乎成业也?夫巳事往矣,望后来者其永保之哉”。


上书救父,感天动地


明嘉靖三年(1524),侯一元的父亲侯廷训因“议大礼”之争,反对张璁继统说,触怒了世宗,被“逮械下狱”。侯廷训的弟弟侯廷诫也受到牵连,从举人被削籍为民。


此时侯一元年仅13岁,他独自骑马前往千里之外的京城,周旋在囚车左右,护父北上,好几次几乎坠马而死。抵京后,其父被拷训下狱,他一边为父侍奉汤药,一边再三伏阙上书,为父伸冤,百官都被他的孝举所动容。


经过三年的努力,其父终以释放。出狱后的侯廷训一路遭遇贬谪,还得罪了一御史。该御史见他曾触怒皇帝,便趁机打击,致廷训再下狱。见此,侯一元再伏阙上书,言之深切,父子之情感人至深。中宪大夫茅坤将他比作汉朝卖身救父的缇萦,称他为“烈丈夫”。


侯一元受其父影响很大,从小便随父阅览诗书,宦游四方。或许是因为父亲曾遭遇过不公,在官场受人排挤打压,侯一元做事坚韧且不畏强权,为官期间为民做出诸多贡献。


嘉靖十七年(1538),侯一元登二甲进士,识任刑部主事,断案严明,深受百姓爱戴。他常不辞辛劳,深入民间,对民情了如指掌。嘉靖三十五年(1156),侯一元升任河南按察副使,用计谋诱使敌军撤退,颇有诸葛亮的“空城计”之风。升任广西按察使后,当地宗室精江王亲属骄横不法,侯一元不畏权势,严加约束,以礼禁之。


蒲岐镇上侯宅村的侯氏旌忠庙

侯一元历任地方官三十年,清廉自持,史载“所至有惠政”。嘉靖四十一年(1562),侯一元升任河南右布政使,后转江西左布政使。布政司是理财的衙门,掌管钱粮财物,不少官吏中饱私囊,大发横财。侯一元订规章,发政令,“出纳必时,轻重取准”,不私取公家分毫,违者必究。

侯一元任官期间,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也冒犯了朝中的权贵。他拒绝了内阁首辅张居正请他撰文的要求,张居正因此怀恨在心。为了避免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受到牵连,侯一元卸下官职,回到乡里。隆庆元年(1567),56岁的侯一元便以年老力衰,挂冠归田。离任之日,送别的人群车马填塞道路,父老子弟争相攀车挽留。



归心山水,情寄孤屿


致仕后的侯一元将心中抱负寄予故乡的山水,在江心屿留下数篇佳作,《江心寺》便是其中一首。


江心寺限韵
侯一元
庄严杰阁俯江流,把酒临风忆旧游。
岁月侵寻潮水去,江山无恙白云留。
慈航倚郭人长济,双树凌空世总浮。
幸有新知盈座上,且闻连雁聚寒洲。


“限韵”是一种多人唱和时常采用的诗歌创作形式。从“官”到“民”,侯一元不免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他由眼前的江心寺想到了滕王阁,从眼前的百姓城想到了仕途路。然而“岁月侵寻潮水去”,只剩下“江山无恙白云留”。

“幸有新知盈座上,且闻连雁聚寒洲。”从回忆中脱身的侯一元,看到周围的山水和好友,心中的惆怅也消散了不少。

江心寺限韵赠鄞人黄宪伯
侯一元
邂逅怜君气味同,扁舟载酒话禅宫。
一官弃置成寒士,八斗才华擅国工。
醉后雄谈还倚剑,古来直道有藏弓。
夕阳西下江东去,一悟从知万虑空。

摆脱了仕途纠葛的侯一元,终于在家乡的山水和意气相投的朋友中找到了慰藉!“一官弃置成寒士,八斗才华擅国工。”看出侯一元对致仕之举是十分怅然的,但转念一想“夕阳西下江东去,一悟从知万虑空”便也能够在江心寺的美景中、友人的把酒间加以释怀。

《二谷山人集》

侯一元致仕后,仍十分关心民生,每“闻朝政得失、边警、民瘼,未尝不恻然也”。当时他最关心的共有三件大事,一是筑城防寇,二是为民请赈,三是对官吏游雁荡山而致百姓负担加重提出建议。此外,侯一元还为繁荣乡邦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所著《二谷山人集》、《二谷山人近稿》、《翼志七书》,广征博引,见解独到,自成一家。他主修的隆庆《乐清县志》、《平阳县志》和万历《泰顺县志》更是被尊称为“侯志”。




编辑 | 连佳佳 刘曦 实习生 董伊丽

校对 | 郑凌

审核 | 江心屿改造提升指挥部文化组

参考资料:

《温州历代碑刻集》金柏东《江心屿诗词选》陈瑞赞 金丹霞 洪之渊《江心屿历代题咏选》黄立中《侯一元:得周秦之正气矣》陈瑞赞《乐清上下一千六百年》乐清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寺院捐赠”与温州郡城的权势转移:聚焦于江心屿的讨论(1535-1917)》王思思《民国时期温州江心寺庙产的司法纠纷与管理形态》张侃 吕珊珊



识别二维码,关注“孤屿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