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介 | 《两宋通货膨胀史》:宋史研究的又一部力作!

《两宋通货膨胀史》

作者:俞晖、俞兆鹏

责编:李月华、李鉴和

定价:218元(全套)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20年5月出版

货币及其流通是一个国家经济有效运转的助推器,然而不幸的是通货膨胀与之常常相伴相存。两宋时期商品经济较以往朝代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又存在不少问题,如为人诟病的所谓“三冗”之费,即始终是宋代社会的一个沉重包袱,通货膨胀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严重影响了宋代历史的发展。冗费是如何引发通货膨胀的?通货膨胀又是在何种情况下得到了防治?宋代通货膨胀的整体情况如何?对此,虽有学者先后做过一些探讨,但长期以来,学界没有一部系统的专题研究著作。直至最近,俞晖、俞兆鹏所著《两宋通货膨胀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一书的问世,才弥补了学界的这一缺憾。

该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计90万字,上下两册。全书共分八章,将两宋时期通货膨胀史分成八个历史时段:北宋初期对通货膨胀的防止及其效果、北宋中期由过度消费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北宋后期通货膨胀的被遏制与反弹、北宋末期因政治腐败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南宋前期纸币流通由膨胀渐趋平稳、南宋中期货币流通大致平稳、南宋后期通货膨胀的再现、南宋晚期纸币的恶性膨胀。就两宋时期通货膨胀史研究的理论体系、通胀史的分期、通胀发生的基本规律、通胀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某一时期对通货膨胀有效遏制的成功经验,做了系统深入的探讨。

研究通货膨胀史,一般可采用经济史通常的专题研究法,即分成货币发行流通、通货膨胀的发生,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通货膨胀的防治政策、通货膨胀的治理效果等题块分别进行探讨。不过《两宋通货膨胀史》的作者,乃另辟蹊径,采用纵向考察的方式,将两宋通货膨胀史分成八个历史时期,一个时段、一个时段地深入探讨。这两种方法类似史书的纪事本末体和编年体的写法,各有长处和特色。相比之下,后一种研究法或许更能全面探寻出宋代通货膨胀史的演绎轨道。

这种分时段研究的方法,其长处在于能更清晰地揭示出通货膨胀与每一个历史阶段方方面面的内在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在宋代的八个历史时段是不同的。每一时段通货膨胀的发生和防治,都有着各自特定的历史背景。不同历史时间段的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产生的主要原因也各异,由此宋廷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实际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例如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行纸币的朝代,纵观宋代纸币的发行,情况错综复杂,有交子、钱引、会子、关子,而交子、会子又分若干种。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币种、面值和发行量都不一样。政治清明时,这些纸币的发行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当政治腐败时,则易不受控制,严重冲击市场,助长通货膨胀。政治清明与腐败,在宋代不同时期显然有着不同的表现。

又如北宋时期,曾有过两次大的改革活动,即发生在第二时段的庆历新政和第三时段的王安石变法。这两次变法活动的原因和成效,以及防治通货膨胀的效果都不一样。如果采用题块写法,不易厘清当时防治措施出台的内在关系,以及通货膨胀与各方面问题的关联性,不易探讨清楚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时期的通货膨胀史。再如宋代的冗兵、冗官、冗费,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至深至远。在不同历史时段,因不同的历史原因,“三冗”产生的问题也不同,只有分阶段深入探讨不同时期的“三冗”,才能厘清“三冗”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宋代的通货膨胀课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研究课题,它所涉及的,除经济外,还与政治、军事、民族关系、自然灾害、社会治理息息相关。这些历史因素错综复杂,仅对外关系方面,宋先后就遭受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入侵,战争几乎与宋朝始终相伴。尤其是北宋末的金军南下,导致北宋政权的覆亡。这些外部环境对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影响巨大,是宋代通货膨胀反复产生的重要原因。作者指出:研究通货膨胀,如果仅就货币而谈货币,是无法说清其中许多问题的,更不可能对症下药地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此,只有全面考察当时整个社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运转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弄清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防治的成败得失,并从中取得有益的历史教训。这一研究思路无疑是正确的。

作者循着这一思路,从文献记载中撷取大量的史实,考察宋代不同时期通货膨胀发生的历史现象,分析其发生的内在原因,找出与社会其他事物的内在关联性,总结宋朝防治通货膨胀的对策和实践得失。作者从通货膨胀史视角出发,将宋代不同时段的政治、经济、军事因素综合起来重新作一番考察,梳理出与通货膨胀密切关联的人物、制度、历史事件、政策措施、自然灾害、民族关系,给予新的历史解读,勾勒描述出由此而产生的不同历史时期货币流通量与社会商品总价格之间的平衡关系,寻找失衡而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防治通胀的规律,因而能切中肯綮,或发前人所未发,或补相关成果之不足。既有宏观的论述,也有对微观问题精到的解剖分析,充分显示出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该成果涉及的文献资料十分广泛,作者驾驭得当,处理到位。当然,也有不足,例如相关数据统计图示、表格分析比较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完善,有些财政数字、货币发行量、物价变化,如能在考知后制成对照表格、绘出图示,相互参照,更便利于读者理解,阅读效果会更好。同时该书研究布局合理,章节层次清晰,文风朴实。作者对通货膨胀涉及的宋代方方面面问题,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分析鞭辟入里,在诸多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创见,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通过对两宋通货膨胀史的深入研究,总结出宋代历史上几次遏制通货膨胀的成功经验。如:北宋前期,整顿货币流通市场,发展生产,节省财政开支,增加国家财富积累和商品供给;北宋神宗时期,实行熙丰新法,增加财政收入,革新币制,稳定金融秩序;高宗中后期恢复生产,增加商品供给,调整货币政策。这些总结对研究两宋财政经济,对研究中国古代货币以及流通规律,无疑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研究得出的有关通货膨胀的历史经验教训,对当下的社会经济建设,亦不无鉴戒参考意义。

该书使用文献资料十分丰赡,举凡正史、文集、方志、金石碑刻、笔记、类书,都在收集利用之列。众所周知,现存南宋嘉定以后的宋代文献资料较为匮乏,是影响南宋晚期历史研究向纵深发展的瓶颈所在。该书作者不为所困,深入挖掘、开拓史源,并充分利用了元人记载的文献资料,如:方回《续古今考》《桐江集》,李有《古杭记》,吴莱《三朝野史》,孔齐《至正直记》,苏天爵《元文类》及俞希鲁《(至顺)镇江志》等,为研究南宋晚期的通货膨胀史提供了诸多翔实的资料。作者在南宋晚期“纸币‘称提’政策及其失败”一节中对纸币“称提”政策、纸币“称提”政策的失败、纸币“称提”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做了细致的探讨,分析论述多有新见。作者认为,纸币是否贬值与纸币和铜钱的绝对数量多少并无必然联系。纸币贬值的真正原因在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全社会商品交易的实际需要。要克服纸币膨胀和贬值的弊病,必须对症下药即发展生产和紧缩纸币,然而南宋晚期的统治者们却做不到这两点,所以他们的纸币“称提”政策也就不能不归于失败。这个结论应该说是经过深入细致研究得出的,是符合史实的。作者对南宋晚期通货膨胀史的研究,其学术价值不仅在于货币流通史、经济史,也进一步充实丰富了南宋晚期史乃至宋史的研究。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原副会长)




-推荐阅读-

新书推介 | 李林:《建设法治强国》

新书推介 | 《丛林再现?——WTO上诉机制的兴衰》

新书推介 | 范爱默伦等著,熊明辉等译:《论证理论手册》

新书推介 | 《毛振华自选集》:中国经济四十年的深度思考!

新书推介 | 《“黄河”对话“长江”》,讲透文学名著中的河流故事

新书推介 | 莫言新作:《晚熟的人》重磅推出!

新书推介 | 茨维塔耶娃:《“我知道我将死在霞光中!”》

新书推介 |《潘懋元学术思想研究》出版(附前言、目录)

新书推介 |《庆余年·悬空之刺》(第五卷)重磅发行!


在线学术论坛



了解更多学术资讯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在线学术论坛 (微信公众号ID:zxxslt)



点亮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