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2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城记丨方方:男女老少露宿街头,曾经武汉的夏夜风景

方方 新三界 2021-04-24

 作家简历

1982年作者大学毕业后


方方,本名汪芳,祖籍江西彭泽,1955年5月生于江苏南京,成长于湖北武汉。1974年高中毕业后在武汉当过装卸工,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分配至湖北电视台工作。曾任湖北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一级作家。


原题

武汉的夏夜风景




作者:方方



夏天里,武汉最为精彩的风景不在白天,而在日落之后。


因为地理原因,白天尚在城里刮来刮去的南风,到了晚上便一丝不存,湿闷湿闷的。整个城市有如一个大蒸笼,手触之处,无不发烫。旧的城区内,窄街陋巷,纵横交错,加之多年旧房未得到改造,人口又全然不在意房子的拥挤而拼命地增长。在夏天里,这每一间屋子又都如同大蒸笼中的一个小蒸笼,热腾腾的空气足可以将人蒸熟。

身热如焚的人们只好逃离出屋,将生存空间搬到了露天之下。

想必这第一个走上街头的人有着振臂一呼的号召力,以至群情响应,万户出门。武汉市民露宿街头传统由此形成。但有外地客人在夏天来到武汉,瞅见这夜间景致,几乎莫不目瞪口呆。回家便当作人间传奇来讲述。

据说1976年唐山地震,震后将许多伤员迁移到各大城市治疗。来武汉的伤员一下火车,见得街头到处都是露宿的人们,顿时吓得脸都白了,以为这里也在躲地震,纷然要求换地方。经再三解释,才晓得这是武汉人夏天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已经拥有了许多年的历史——并不是受唐山地震的影响。

对于武汉人,却视此传奇为人间生活最平淡的一幕。武汉人说:你家要住在武汉还不会这样?

在太阳西下,黄昏降临的时刻,你便可以见着老迈的人们或稚幼的小孩出现在街头。他们有如先头部队,用砖头或板凳占领一小片一小片的地盘。待夕阳落尽后,便又可见他们端盆拎桶地,一趟趟从家里弄出水来,将水哗哗地泼在被太阳晒得发烫的马路上,以便让被白天的阳光晒得滚烫的地得以降温。


接下来,他们家里有力气的人开始抬着各式各样的床或躺椅出现了。他们的出马,立即使得马路上的石块和小板凳变成“长床阵”。床与床相挨,延伸得老远。有的地方几乎路有多长,床就能摆有多远,路拐弯了,床阵亦顺势而拐,极其地富有地方情调。因为除了武汉,似乎还没有一个城市有如此壮观得令人唏嘘的景致。

这简直是一个床铺的大展览。在所有床铺中,最多的品种是各式各样的竹床。武汉南部的山区产竹,那里的人们能将竹子剖成竹片做成一张张的床。一种为宽片竹床板。这是将竹子劈成一寸宽,排列一起,架放它时得另外自配凳子。这种床相对简单和便宜。

另一种为窄片竹床。它是将竹子削成不到一个厘米宽的竹条,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四根几近碗口粗的竹筒做成床帮和四条腿。与宽竹片做的床板相比,它显得透气性更好,并有整体感,睡起来更为舒服。

老式的武汉人几乎家家都有竹床。竹床凉爽润肤,比之木板,易冲易洗易干,又不易腐烂,故而格外为武汉人所垂青。据说,用得久的竹床渐渐会由绿由黄变成深红色,红得越深床就越冰凉。在长长的“床阵”中,竹床拥有最为强大的势力。有竹床睡的人家便自有多人几分的得意。

晚饭多是在太阳落尽后才会开始。那时三三两两的人们便都端着饭碗坐在自家业已铺摆好的床位上。武汉人喜欢热闹,边吃着饭,边隔着床家长里短地聊天。间或还会相互交换一下菜肴,其乐真也融融然矣。床上或坐或半躺着的男人大多打着赤膊,女人则汗衫短裤,文明一词的内涵在武汉的夏天多少得放宽些尺度。

待天黑尽,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吃罢饭并也冲凉完毕,这才能静下心来真正地进入他们的“长床阵”。他们手摇一柄芭蕉扇,或静躺于床,遥望天空,猜测一划而过的流星意味着怎样的坠落;或在路灯下三三五五地打牌,把出牌声喊得山响;或聚集于一二床上,听老年人瘪着嘴谈古论今,笑天骂地。

在武汉的夏夜,所有的这些自娱,都是籍以分散注意力,使自己不带焦灼不怀烦乱地度过漫漫的闷热长夜。于是许多的都市传奇、许多的英雄故事、许多的民间笑话,都在这马路街头诞生和演变,也都在这夏夜的露天下一代代地繁衍和流传。应该说,武汉最富魅力的夜晚也正是斯时斯刻。

夜深之后,武汉男男女女的人们都以十分坦然地睡姿在这天地之间入眠。大街上便一时鼾声四起,和夜行的汽车行驶声一道,成为城市里节奏明快的呼吸。但是,也常常有许多的故事因了这露天的睡眠而四下里流传。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们那里流传着这样一件故事。一个女人晚上在起来上厕所,糊糊涂涂中见到一张床空了半边,就睡上去了。第二天清早发现身边是一个不认识的男人,吓得大叫起来,几欲报警。几乎同时,相隔不远的另一张床上,也有一个女人尖叫着。原来这两个女人在差不多的时间里起床如厕,回来后都上到对方的床上,与陌生的男人睡到一起去了。

两个女人出了大丑,羞愧难当,哭嚎着要去寻死。两家的男人也都阴沉着脸不理老婆。还算是一个老头对那两男人说一番话才消解了他们的气。老头说:她俩个不小心爬错床,让你俩个讨了个便宜,你俩个还有什么好气的?两个男人听此一说,才恍然大悟,将想要寻死的老婆扯了回去。

这样的事发生实在是有它的合理性的。因为那么多的木板床和竹床排列在一起,家家相似。男人们又都是一条裤衩一件白背心,人人相同。深更半夜起来,人又正半梦半醒着,上的厕所偏还是公共型的。出了厕门见了空床便爬上去睡,这也就很自然了。小孩子夜里上错床的事几乎天天都有,只不过因为小孩子上错床没有色情意味,故而形成不了传说。

如此有趣的故事不知除了武汉,还有哪座城市里会有。

有不知情的外地人总爱问:你们武汉的女孩子如果睡在街上,岂不给流氓作案提供了方便?其实,只有住武汉的人才知道,在大家全都露宿街头的日子里,流氓是很难在当街作案的。因为一但被发现,他便是陷入在群床之中,跑都没法跑。相反,倒是有些家庭,生恐女孩睡在外面不雅,在合家外出露宿的时候,独将她一人留在室内。在武汉的夏天,徜有流氓出门活动,倒霉的还多是独自宿在家里的女孩。

如此这般地度过武汉之夜看来是再浪漫不过的事了,但若碰上天公不作美时,这份浪漫也就会立即变成狼狈。狼狈的起因多是睡在半夜时,天突然下起大雨。这时节,整个的武汉市便会如同过年节一样喧腾起来。惊叫乱喊声,床板相撞声,大门轰响声,脚步踢踏声,诸如之类,如海潮拍岸,一阵阵涌上黑暗的空中,没有个把小时平静不下来。徜有旁观者,目睹那种场面的惊慌和混乱一定是会忍不住笑出声的。说来这倒是一道趣味横生的雨夜风景。

不过这些年,露宿街头的武汉人越来越少了,尤其城里。我曾为之询问过好些人,都说这两年虽然热得可以,但基本上没有看到露宿在外面的人家。道理很简单,现在的住房和生活条件都好于以前,虽说没能做到家家都有空调,但是电扇却是家家都有了的。武汉市民耐热的能力业已炉火纯青,40度高温,只要有了电扇,也就足以平静度夏了。

现在武汉市区别于别的城市风景是:每年的冬天还没过完的时候,全国大量的电扇厂和空调厂家便开始汇集武汉,在残冬和早春寒冷的风里,到处都可以听到他们大喊大叫的声音。也到处可以见到他们的广告。正是这些声音和广告的介入,武汉人也纷纷地改变着自己观念,改变着度夏的方式。

像我们一家过夏天几乎和过冬天一样了,全都蜷缩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半步不出。空调开上一个月都不停机,宁可一个月交几百块钱的电费,也绝不愿再去重温那种大汗淋漓的暑热。每当缩在凉爽的家中,隔窗观望依然暴戾的阳光时,实在有一种幸福不过的感觉。我想现在的武汉人,在夏天最怕的不再是持久不下的高温和闷热难当的夜晚,而是怕停电。

现代化进程已将武汉的夏天风景改变得如同别的都市一样。对此,我们应该感到满心欢喜,但是有时心里也难免会有一些惆怅。因为我们不再能看见充满着古典意味、充满着世俗情调的武汉夏天的夜晚了。取而代之的将是与所有大都市面貌相同的灯红酒绿以及夜夜笙歌。


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方方专题
方方笔下武汉人:
纵是万箭穿心,也得扛住
方方:行云流水的武汉

方方:张之洞如何成就了大武汉?

方方:德国老太玛尔塔的武汉缘
方方:大吃小吃、东吃西吃与南吃北吃
方方:随意说杭州,

少一些富贵气,多一些儒雅气

方方:革命时代的少年往事

方方:生命到底有怎样的坚韧
方方:知识分子从未像现在这样堕落


文图转载微信公号一枚园地

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巡城武汉

易中天:武汉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李大兴:武汉,辛亥革命的历史温度
王骥:拳击人在武汉
徐振康:武汉红菜苔,让我牵挂让我忧

汉口楚善里,一条很有故事的老里份
邵学新:武汉楚善里之昨日再现
梅长钊:武汉城外那片遍地黄花香
梅长钊:武汉五中教工宿舍忆往
邵学新:武汉"八 一"渡江惨案
 杨懋柏:1967年武汉"八一"渡江悲剧
周永威:我见证了武汉七二〇事件
潘松庆:武汉文革拾忆
武汉人与重庆人、成都人的活法
大武汉老照片,中国军民的众志成城
贺建:大年初一我拍了两百张武汉实景
这是你从未见过的武汉
赵瑜:相逢在湖北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追师长……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