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析西方国家所谓“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及对中国的指责

陈沛霖 网舆勘策院 2022-03-20

作者:陈沛霖
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摘要


本文主要对近期热点话题“市场经济地位”进行解读,并分析西方国家以此指责中国存在的问题。文章主体部分阐述国家介入市场之必要性,指出西方国家干预市场之事实,并分析指出国家干预国际竞争有一定必然性。最后,本文认为 “国家调控与市场经济各有优劣”,并不能一概而论。





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1.市场经济地位的定义与特点:

字面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以市场调节为主,那么这个国家就是市场经济国家。而被特定主体认同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家就在该主体那里具有市场经济地位。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由特定主体主观判断、承认的对于国家的定性。所以它有着强烈的主观性,在运用中与它的判断主体息息相关。


2.市场经济地位对西方的作用与意义:

市场经济地位决定对于特定商业行为的倾销行为进行审查时,是采用该国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作为参照还是采用其他国家类似企业报价作为参照。如果一个国家具有市场经济地位,那么对于该国家的企业的商业行为的倾销审查,就以该国同类产品市场的价格作参照,反之就用其他国家类似企业的报价。而报价选哪些,也是由做出市场经济地位判断的主体进行选择。所以,可以说对于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在倾销审查中被刻意选择不利参照物,扣上倾销的帽子基本是板上钉钉。反倾销是欧美国家吹黑哨干涉贸易的正当借口,而所谓的市场经济地位就是这颠倒黑白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3.我国为什么要陪西方玩这么一出闹剧:

我国追寻市场经济地位,实际上就是迎合对方官方审查的要求,本质上就是想赚钱就要低头。这无非就是利弊权衡。我们为什么要照顾欧美国家的要求?是因为在迎合审查的各方面综合成本和能够得到的利益的权衡中,利益总归是占了上风。以右图显示的中美贸易为例,五千亿美元的出口额,它不香吗?假设有朝一日,迎合审查的成本(不仅是以金额计算,还有各种政治,制度方面的考量)超过了这五千亿美元,超过了这个市场能给我们提供的好处。那我想我们也就不会陪西方玩这一出了吧。

图片来自前瞻经济学人网


国家干预国内市场与国际竞争



1.国家干预国内市场是无可指摘的国际常态:

对于市场经济地位的具体判断,是以国家是否控制产品价格等指标进行的。国家干预经济,搞国家资本主义,有问题吗?经济说到底就是合理分配资源。搞得好,就是好,没有什么道德之说的。而判断实效是否好,我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它的出场率。事实上联合国五常还有其他很多国家都在搞,所以我想,就人类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来说,国家干预经济没有问题,看得见的手还是很有必要的。从理论上来说,一方面先谈对于大企业的外部性支持。每个小的产业会有复杂的波动,市场也会波动,没有企业敢说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屹立不倒。而作为企业,它的风险对抗能力一定是有限的。国家不介入,万一大企业倒了,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企业的遗产会分散,而丧失聚集之优势,对于国家无疑是重大损失。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美军总归是要跟波音这种公司来点大订单的,这就是最直白的干预。再者,谈谈政府直接把持产业之情况,世界范围这么做的国家也不少。把自然资源如油气收归国营的国家双手双脚都数不完,堪称中世纪国家的美国好盟友沙特阿拉伯就是如此。公共事务类服务业由政府运营的,法国就是典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性质的指责,多是出于政治斡旋需要罢了。当然,不可否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力量对于经济的干预确实力度较大,这是事实,如果指责的内容是“多”而不是“有”,那好歹有了论证为什么“多”是不好的余地。但是只是指责我国存在国家干预市场的现象,未免过分双标。



《美国陷阱》封面


2.国家干预国际竞争有着其客观存在且情有可原的内在原因:


我国常被指责以国家力量干涉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公平竞争。首先要说的是,指责妨碍公平竞争,建立在认同“物竞天择”的思路之下。即认为竞争的结果是带来更高的效率,是进步的催化剂。这种说法推进西方商业文明前进了几百年,在特定语境下确实有道理。但是问题当然也很多,不是任意适用的。在我能想到的很多情况下,短期的竞争带来的都是混乱的局部市场,比如产品价格异常低————为了挤兑自己的竞争对手,企业选择以减少利润甚至亏损的价格出售产品,以求让对方倒闭或是与自己达成协议。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消费者而言可能是好事,但是对于产业链的其他参与者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短期的混乱也会扰乱他们投资的判断,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说的短期混乱的“短期”有多长,和体量是有关的,它的动荡程度也是。两个个体经营户的对抗持续不了多久,也波及不到多少人,但是两个资本雄厚,对供应链有巨大影响的跨国巨头的对抗,那将是旷日持久,影响深远而巨大的。

我们应当明白,当巨人与巨人碰拳,产生的余波对周边的万物都是一场浩劫。国际竞争的长期利益出现之前,它的短期代价会不会沉重到人们无法接受?我觉得是的。再者,就算是企业,终究是有国籍的,影响行为的不只是商业理性,也是政治站位。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是这样,例子很多,有目共睹。就说与我国相关的,远一些的有各种涉及军用、航天的商品,严重的情况甚至有付了钱却爽约不交付的,近一点有许多高精尖的设备如光刻机,就算企业想卖,也要考虑政治因素而不能卖。这不仅是商业竞争的考量,也是国家安全的问题。如果真的打仗了,会卖给对手农产品吗?不会。会卖军火配件吗?也不会。假如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苹果提供数据,它能拒绝吗?没人能斩钉截铁的说不。

在现代的国际贸易中,胜利者不会普惠双方,而是如西方价值观那样赢者通吃。有限的市场份额自然是由胜者获得。所以说,对于国际贸易的竞争中的各方,这都是输不起的较量。如此,再回过头考察国家干预国际商业竞争一事:这事关切身利益,如何叫人不干预?以美国为例,它会动用自己经济,政治,甚至军事的一切力量,捏死对自己的企业不利的竞争对手。阿尔斯通的例子只是我们知道的例子,藏在阴影里的还有多少血淋淋的事实呢?对于贸易保护,单边主义,我可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主张自由贸易者,多是从中获利最多者。比较优势的理论在我看来过于静止,那些盲信它的的国家将失去产业升级的可能,长期停留在低附加值产品的泥潭中。好听而致命的话实在太多了,引用一句陈平老师的话:我们得学美国人怎么做,而不是听他们怎么说。




关于国家调控与市场经济各自优劣的一些老生常谈



        国内的市场调节与国家调控,长处短处究竟何在呢?我想国家力量的最大优势就是体量。有了如此恐怖的资本量,就能做很多市场根本做不到的事。很简单的例子就是能够担得起单个项目的长期巨额亏损,做超长期投资。若只论公共交通的营收情况,那肯定是底裤赔光程度的亏损。但是这样的亏损带来的是经济命脉的流转,保证的是劳力和其他要素的流动性,带来的利益无法用普通的市场标准衡量。再往前说一步,修路修隧道修铁路,这样大额的投资,敢问哪个资本集团说拿就拿?国家的手是巨人的手,举手抬足之间都是洪荒巨力,导致的另一面就是容易用力过猛,控制不当。反过来,市场的调节是从无数微观组成的宏观,极致的效率导向磨练出的是无比细致合理的管理与极其灵敏的态势感知,这是国家调控望尘莫及的。很多问题,巨人处理不来,但是拇指姑娘可以。尤其是那些方向不明,可探索方向极多的领域,比如互联网领域。国家力量可以建设基站,但是做不到运营那么多形形色色的网站,提供无孔不入私人定制的服务,只有民营企业无处不在的触角才做得到,只有市场这团自由生长的野草才做得到。



总结



市场经济地位只是一个小小的把戏,对于它的争议和一张契约上对于常规项目的争论并没有本质区别。在看不见的手之外,看得见的手也是世界常态,政府干预市场这件事在全世界的存在性是毋庸置疑的。国际贸易当然有很大利处,但是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也是无比激烈。各国因为利益相关而对国际竞争进行干涉,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对其进行价值判断,进行道德抨击只是竞争的另一种手段罢了。对于西方的指责,我们一定要跳出框定的思路,寻找背后的本质。冠冕堂皇的说辞下总是最简单不过的利益纠纷。


关于网舆勘策院

网舆勘策院由多年从事互联网监管工作的行业专家、法律专家主办。以敏锐视角洞察网络行业,以精准摘编聚焦网络舆情,以专业知识解读网络政策,提供互联网相关法律、政策以及行业资讯欢迎订阅本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