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制粘贴”成风,“农家乐”为何成“农家愁”?

侯鑫淼 人民数据
2024-09-16

近日,“男孩路边摇旗为自家农家乐揽客”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随着慢生活深入人心,乡村旅游成为很多家庭周末、小长假的出行选择。作为乡村旅游的代名词,“农家乐”已成为众多城市居民的度假新选择。然而,农家乐也出现了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复制粘贴”成风,有专家指出,95%的农家乐都在亏钱。


“微度假”兴起 

农家乐旅游受青睐


消费升级趋势下,“轻旅游”“微度假”模式开始流行,城市周边游等碎片化短途游成为出游主流。随着年轻人社交需求的增加,周末的意义不断被放大,离开城市的喧嚣,去农家乐成为很有年轻人周末休闲的不二选择。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00后感兴趣的乡村旅游项目中,农家乐以67.76%的票数稳居第一。

图:00后感兴趣的乡村旅游项目

数据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28.1万家农家乐相关企业,其中,个体户占比近八成,近半数相关企业注册于近5年,农家乐市场发展迅速。

图:“农家乐”相关企业成立时间

数据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95%的农家乐

都在亏钱”


农家乐旅游快速升温的同时,定位模糊、管理混乱等问题依然存在。由于缺乏农家乐打造经验,很多地方直接照搬外地模式,引发低层次竞争。相关调研显示,全国2000多个县中,绝大多数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发展乡村旅游。有专家表示:只有5%的农村具有赚取城市人“乡愁”钱的可能,95%都在亏钱。


“复制粘贴”成风,“千村一面”现象严重。在很多乡村旅游中,往往只有一个主题,旅游形式单一,难以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同质化发展的问题已经被业内总结为乡村旅游的“经典死法”之一。在乡村文旅产品供给过剩的的情况下,千篇一律的农家乐更是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大部分农家乐往往都以爬山、采摘和打牌等为主,可供旅客参与的项目非常少,没有突出当地农家特色,经营方式雷同。相关调查显示,有57.72%的人表示不会去乡村旅游,其中可玩性低为首要原因。“除了农田,没什么可玩的”,是很多人对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的印象。


《半月谈》曾对国内乡村旅游情况开展的千余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乡村旅游的同质化问题最为突出。随着旅游消费的不断升级,特别是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开拓新玩法,只是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显然不足以形成“文化磁场”。


基础设施不足,缺乏文化内涵。相比城市旅游,部分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影响到游客的出行、住宿和就餐等方面的体验,同时也制约了农家乐的发展。


在许多农家乐项目中,游客能参与的特色文化内涵的活动比较匮乏,无论是自助烧烤,还是遍地开花的“CS野战游戏”,很多农家院都只是盲目模仿照搬一些城市商业化项目,大多旅游产品层次仅仅停留在吃等浅层观光层面,缺乏乡村文化底蕴,有人戏称为“白天吃玉米糁,晚上支摊打麻将”。一方面,村民对这些乡土资源司空见惯,对身边的文化资源认同感低;另一方面,对乡土文化挖掘得不够深入,只一味效仿,旅游产品缺乏深度。


服务水平较低,缺乏市场运作。农家乐旅游的管理和服务多由当地的村民和农户等主体自主经营,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服务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农家乐形成了单打独干、恶意竞争的不良局面,拦车收费、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游客的游玩体验。


同时,由于缺乏市场化运作,大多数农家乐经营户主要以被动经营为主,缺少市场开拓意识,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较为粗放。加上农家乐有着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很多人去农家乐都是“一次性买卖”,使得不少农家乐全年的营收并不高,时间久了自然难以经营下去。



“乡村旅游的卖点

就是乡愁”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完善配套设施、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推动文化业态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同时,对农家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强化农家风味,留住乡土气息。农家乐的业主是农民,主业是农业,发展农家乐的根本是乡村,而“乡村旅游的卖点就是乡愁”。中国青年报社一项调查显示,守住“乡愁记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90.5%的受访者认为能让更多人爱上乡村。发展有乡村特色的“农家乐”,既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也是满足这种大众消费需求与社会心理的需要。


与远途旅游相比,安静、休闲的体验方式在小而精的农家乐更容易实现。游客到乡村是为了感受不一样的风景,农家乐核心卖点在于一个“土”字。发展农家乐,不是要把乡村变成城市,乡村性和本土性才是吸引游客的“制胜法宝”。农家乐经营要在“土”字上下功夫,注重保持原生态乡村风貌,如房屋设计要原汁原味,装修风格要体现乡村风情,餐饮制作要使用正宗的“土”食材,围绕“乡愁”特色做文章,让游客真正“重返田园,回归本真”,回去后讲得出故事,引得出“乡愁”。


提升文化内涵,注重旅游体验。近年来,随着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走入大众视野,彰显乡土文化特色,成为农家乐发展的关键。有学者认为,乡村文化是无处不在的,除了老房子、老物件等承载的乡土记忆,散落于乡间的地方戏曲、民间故事等,也有待串珠成链。可通过挖掘当地历史典故,推广特色美食,提升农家乐旅游项目中的文化元素。一些农家乐将当地特色元素与创新形式相结合,推出“剧本杀”等沉浸式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游戏体验中深入体验乡村文化。“左手农家乐右手剧本杀”成为当下年轻人游览乡村的固定打卡项目,为增强游客对乡土文化的体验感提供了新思路。


延长产业链,打造消费新场景。农家乐作为极具关联性的重要一环,在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也能高效衔接第一、二产业。带动农旅综合体资源聚合,农家乐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近年来,一些乡村结合农业产业,发展从农家乐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模式,延长游客游娱购消费链的同时,也扩展农家乐发展边界,避免“将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


推动数字化传播,提升客户黏性。旅游消费升级时代,场景对消费行为有着独特的刺激和引导作用,加强传播内容与营造场景上的互动同样重要。农家乐在短视频等数字媒介的呈现下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演员张颂文就因一则关于农家院的短视频引发网络热议,将#张颂文的农家院#直接送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达2.5亿。


此外,体验经济时代下,“体验”是已成为年轻人在选择乡村游时的首要关注点。一些农家乐通过引入年轻人喜爱的露营、围炉煮茶等元素,在打造“社交+”场景的同时,也满足现代年轻人“晒圈”的需求,提升消费黏性。


整合内外资源,引进专业人才。无论是农家乐还是乡村旅游的发展,本质上都属于市场行为。要在统一有序的环境中取得较大发展,就需要尊重市场规律。转变经营理念,引进专业人才,将本地村民、专业企业引入乡村旅游各环节之中。相关部门可根据乡村的独特条件,把“农家乐”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大盘子,制定“农家乐”旅游发展规划。


此外,任何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也离不开本地居民的深入参与。通过发挥本地村民“主人翁”意识,吸引他们积极融入开办农家乐,他们为乡村旅游发展建言献策,又能进一步赋能乡村旅游。


“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发展农家乐首先就是要留住“农”的本色,“家”的感觉,“乐”的氛围。重要的是返璞归真,让游客真正体验到农家乐旅游的那一抹“乡愁”。




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

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侯鑫淼


编辑:谭琳

责编:王晓彤 李熠超




喜欢本文,请点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数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