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人问津到业界焦点,云服务何以成科技公司“晴雨表”

顾雨薇 人民数据
2024-09-16




近日,阿里云接口故障导致淘宝、钉钉、天猫精灵等众多阿里系产品无法正常使用,这一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同时,有关“云上平台推动企业发展”“云厂商的未来布局”等话题也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从曾经的无人问津到现在成为业界的焦点,云服务是如何成为科技公司的“晴雨表”呢?


01

需求与政策双重驱动

随着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人们对于计算和数字存储的需求越来越高,希望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数据和服务。这种需求的变化直接推动了云计算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出台各项鼓励云产业发展的政策。“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协会服务—机构支撑”的联合推进机制,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云”重点是推行普惠性云服务支持政策,“用数”重点是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融合应用,“赋智”重点是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能力扶持、普惠服务、生态构建,有助于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不会转”“没钱转”“不敢转”等问题,降低转型门槛。


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发布相关政策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北京提出加快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的创新应用;上海推出“万企上云中小企业快成长加速包”,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上云服务;深圳则推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


在需求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6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国内各大电信企业、互联网公司都在加大对云产业的投入。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数据显示,近一年成立的云服务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5万家。



图:涉及云业务的企业数量统计图

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

02

人民云助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云计算能够显著降低算力使用的门槛,助推中小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满足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然而,根据证券机构的研究数据,中国民营企业的上云渗透率为49.2%,国资企业上云渗透率为33.7%,相较美国85%以及欧洲70%的企业上云率,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随着数字资产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云上的安全问题成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42.4%的企业在选择公有云厂商时会将服务的安全性纳入考虑范围,如何构建安全云平台已成为企业上云的关键要素。


人民数据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2022年5月20日,国家级数据云平台——人民云正式上线,定位为大数据“存、管、用”的安全云,自主可控的信创云,国资监管的国资云,开放共赢的行业云。



人民云以云存储、云网络、云算力、云安全、云管理、云生态、云机房等领域的全栈云服务能力,提供云主机、数据库、混合云、裸金属云、容器云、云原生等云产品服务;提供数据中心租赁、建设、机房托管、运维管理等IDC服务,为全国各级各地党政机关、央国企及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及解决方案。


2022年7月,人民云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年上半年可信云评估中,荣获首批可信云•专有云成熟度能力要求——先进级认证。


人民数据依托于人民云品牌优势,结合合作生态的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全生命周期的顾问咨询服务,将业务支撑需求转换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并指导数据中心后续的设计、建设、运营和持续优化,确保数据中心持续高效运营。截至目前,人民云数据中心,覆盖城市30+,在售机柜资源总量38000+台,端口容量达3000G以上。

03

新的机遇与挑战

2023年,ChatGPT引领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热潮。模型数量和参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模型迭代速度日益加快,对强大算力和海量数据的依赖不断增强,这些使得云业务逐渐成为一些科技公司的支柱业务和新的增长引擎。微软、谷歌和阿里等巨头都在云服务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自2014年实施“移动优先、云优先”战略以来,微软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其智能云业务部门在2022年第四季度创造了183.67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6%。同时,亚马逊的AWS云服务在同期也取得了超过310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


然而,生成式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也为云业务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用户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些用户希望直接使用现有的大模型,一些用户可能需要利用AI算力进行自主模型训练,还有一些用户需要大规模的模型定制和集成解决方案。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云业务的焦点应在于商业化服务能力和利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云厂商不仅需要在模型技术上进行创新和优化,还需要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和商业模式。




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顾雨薇


编辑:杨蕊同(实习)

责编:王晓彤 岳禺宁



喜欢本文,请点这里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数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