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年丨叶匡政 :白天听老邓夜里听小邓

叶匡政 新三届 2022-10-07



邓丽君:

我们永远的偶像,

更是一个时代的爱人


 

1980年,邓丽君的歌声不仅打开了一代人的耳朵,也唤醒了一代人久被禁锢的心灵。无论对于那个时代,还是对今天的人来说,邓丽君三个字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她的歌声清幽脱俗、浑然天成,她的笑容温润甜美、柔情万千,对于那个年代压抑已久的迷惘人心来说,她的到来宛如神赐。


 她就这么温存地抚慰了亿万人的心灵


已无法详尽考证,邓丽君是如何风靡大陆、撼动人心的了。总之当年国内的报纸、杂志、电视、电台,都极难发现她的身影或声音。没有任何包装或炒作,她就这么温存地抚慰了亿万人的心灵,成为一代人心中永远的偶像。相信对于音乐传播史来说,这也算得上一个奇迹。

 

可以肯定,最早听到邓丽君歌声的人,并不是那个时代所谓的“良民”。在海峡两岸冰冷对峙之时,很多人最早是从“敌台”聆听到她的歌声。当时的台湾方面倡导对大陆的软性宣传,于是委托“央广”特别制作了“邓丽君时间”栏目,每周一到周六晚8点播出,25分钟,内容全是邓丽君的新闻或歌曲。这档节目通过“央广”短波,向大陆播放。


 邓丽君柔美清丽的歌声夜夜通过短波,像夜来香一样


就这样,邓丽君柔美清丽的歌声夜夜通过短波,像夜来香一样,静静地绽放在无数人干涸、焦渴的心中。她就像一个人们夜夜幽会的心灵情人。当年甚至个还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这里的“小邓”则是邓丽君。这句话即使今天看来,说也得非常形象,他们都为民众开启了一扇大门,只不过邓丽君影响的是私人情感空间。

 

卡式录音机的流行,加快了邓丽君在民众中的普及。邓丽君歌曲磁带最早从广州发源,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四处翻录邓丽君的磁带,如醉如痴地聆听、传播。她的那种没有政治情结,充分张扬个人情感的歌声,成了人们理解或学习自由情感的一门课程。虽然那个时期,媒体用“酒廊情歌”、“靡靡之音”来贬损她的艺术,但丝毫没有影响民众对她的喜爱。


邓丽君卡带

 

当时很多人,下了班或放了学,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遍遍地听着邓丽君的歌。她的《船歌》《采槟榔》《何日君再来》《我一见你就笑》《小城故事》等等,至今都脍炙人口。她的歌声,让老人感到了时光流转;她的歌声,让年轻人理解了自己对爱情的痴迷。她的歌声不仅承载了一代人的酸涩悲喜,也浸透了一代人对风雨岁月的回忆。

 

邓丽君是民众的偶像,也是歌星们的偶像。早年的李谷一、朱明瑛,如今的王菲、田震,当年都大量翻唱过她的歌。邓丽君用一个人的歌声,神奇地完成了在正常历史条件下,需要好几代人才能完成的流行音乐的启蒙。


也是在1980年,歌星一词终于正式进入了大陆的主流传媒。各地开始成立了轻音乐团,用来与传统乐团相区别。在这些乐团中,沙球和电子琴成为主要的配器。

邓丽君签名

 

当我们把历史的长镜头再次定格于那一年,会惊奇地发现,邓丽君的风靡或许是历史给予中国流行音乐的一个机会。在此之前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只有红色革命歌曲和八个样板戏。人心中弥漫的伤逝离情、焦虑压抑,多么需要这样一种温柔清纯的声音来抚慰,于是她的歌声会像暗流一样,迅速地滋润着这里的大街小巷。人们从她的歌声中感受的不仅是温暧,更是对自由的渴望。


“不要为了听我的歌而受到批评!”

 

今天很多人虽然已经老去,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如果不经意地听到邓丽君的歌声,会恍若隔世地以为那是自己初恋情人的歌声。原来邓丽君早已和那个时代一起,被我们每个人静静地珍藏在了心灵的一角。她不仅是我们永远的偶像,更是一个时代的爱人!


来,认识一个搞笑的邓丽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3476n0yej&width=500&height=375&auto=0


原载微信公号“”六根”,本号获作者许可转推



更多阅读

陈原: 鲁迅投笔怒怼的“三一八”,

究竟谁是主使?

陈原:从铁狮子胡同到张自忠路,

五百年卧虎藏龙

陈原:我与冯其庸先生的半世纪交往

陈原:与于是之交往的岁月

陈原:"辱母杀人"等公共事件,

可以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

侯振华:一座让人思绪万千的院落

 李大兴:东四六条里的人民大学

李大兴:七号大院的青梅竹马

李大兴:谁记得一甲子前的北大今天?

李大兴:大木仓胡同树影依然

——王小波逝世20周年纪念

李大兴:回忆早年的王小波

李大兴:1980年的北京大学

李大兴:我想象中的北大精神

胡德平:回忆母亲李昭

陈小鹰:我的母亲亦父亲

陈小鹰:以色列高价导游伊萨卡

张河:聊聊我们班里的几大“老”

杨劲桦:我所认识的同性恋朋友

龚炽荣:一起去北京上学的伙伴

姚恒瓈:鼓浪屿,真不知该如何认识你

高初建:回忆阿塞拜疆之行

常驻海外的通讯变迁:

从远在天涯到急在眼前

林晨:也说大同的古城新造

林晨:应县木塔怎么了?

杨劲桦: 梦里颐和园

杨劲桦:最美好的城市圣地亚哥

杨劲桦:月亮的山谷

杨劲桦:邂逅那不勒斯

姜波: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侯杰:日月山,那不能忘记的3000随从

侯杰:访寻长眠坦赞铁路的中国英魂

侯杰:走进非洲or走出非洲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