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树人丨邵学新:我家有女初长成

邵学新 新三届 2019-06-26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邵学新,祖籍广东四会,出生于湖北武汉。1965年武汉二中高中毕业。1978年考入华中师范学院数学系。先后在武汉13中、19中、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教育学院及江汉大学任教。2008年退休。


原题

我家有女初长成



作者:邵学新 



时间过得真快,今年外孙女豆豆就是十岁人了,她的妈妈也进入不惑之年,回想我家两代女生诞生、成长的过程。不禁想起一句话:“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趁我现在人已老、脑未老,提笔忘字还嫌早,赶快记下她们成长的过程。


女儿与爸妈


(一)和奶奶的日子


女儿一岁零三个月就到奶奶我亲爱的母亲那里生活(节假日还是回我这儿)。她在奶奶那儿一直生活到12岁小学毕业才回到我身边,十年树木,三岁看老,此话一点不假。和奶奶生活的十年,铸塑了女儿和奶奶一样的性格、爱好、脾气和风范。


我的外祖父当年虽然富甲一方,但母亲却没有一点富家小姐的派头。她从小和妹妹(秀兰姨)被外祖父送到一所私立教会小学住读,可怜当时两个小女生一个6岁、另一个才5岁。中学又到武昌圣希理达女中(现武汉25中)住读,高中毕业适逢抗战爆发,她与秀兰姨又双双考入西南联大去昆明读书去了。毕业后与父亲结婚,然后回到家乡武汉。所以她的前半生的关键词就两个字:读书。


女儿与奶奶


母亲这一辈子就一个爱好,看书。而且她特别喜欢晚上睡觉时看书,几十年来所有与她同室共寝过的人(包括秀兰姨、父亲、我们兄弟姊妹和孙女)为她晚上开灯看书到深夜而被影响睡觉都和她争吵过,但是谁也没办法改变她的这个习惯。


也许是耳濡目染,女儿不可救药地成为一个小书迷。迷到什么程度?且看两个小故事。


杰弟跟母亲住在一起。他的书柜是左右玻璃滑门,一般他上班后就用专门的锁锁上。一天我回母亲家。杰弟对我说,不管怎么锁,她总能把锁打开。把里面的书“偷”出来饱灠一顿。下面的故事更不可思议。


女儿(左)与同学黄清在外校


暑假的一天早饭后,奶奶就不见宝贝孙女的踪影。她心想说不定又跑到同学黄清家去了。时间到了中午,还不见孙女的身影,奶奶心里想:“今天回来一定要骂她一顿,玩得不晓得回家。”不觉夕阳西下就要吃晚饭了还不见她回来,母亲有一点心慌,连忙叫上隔壁曦曦等几个小朋友带路找到黄清家。她根本没去。黄清一下子明白了,她卖了个关子:“奶奶,我知道她在哪里。”(小女生之间通常总有一些不可告大人的秘密)


黄清带着一行人回到母亲家直奔二楼杰弟房间,开门一看:她的宝贝孙女正蜷缩在窗户旁的沙发上,窗帘拉得只留下一条缝,手上捧着一本金庸的《天龙八部》。看到众人进来,她面带倦色有气无力地问:“奶奶,什么时候吃中饭啊?”此时她已经沉迷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大约9至10个钟头了。


奶奶在西南联大的毕业照


女儿在奶奶身边生活了11年,当年发生在祖孙两人之间的趣闻逸事已成为她最美好的回忆。在孙女的心目中,奶奶是世界上最好的奶奶,她知书达理、和蔼可亲、乐观风趣。她学到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是奶奶教的,她第一次看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时,奶奶和她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达西的命运。


小学毕业后,她回到我们身边,可是每个周末她一定是要回到奶奶那里,奶奶则是每个周五晚上睡在床上就琢磨明天要做哪些宝贝孙女喜欢吃的菜。孙女对奶奶说:“奶奶,等我长大了我们还要住在一起。”奶奶则有一个愿望,一定要活着看到宝贝孙女上大学、结婚、生子。


女儿与奶奶


1990年,母亲病重住院,时而糊涂时而清醒。一天她硬要照顾她的杰弟把女儿从学校叫到医院来。当我陪她来到母亲床前,奶奶问:“我那个箍箍呢?”我们一脸懵懂。什么箍箍?只见她伸手往枕头底下摸。原来是她的14K金的结婚戒指。她晓得自己来日不多了,她要亲手把她视为生命之最珍贵的信物送给她的最心爱的孙女。这么多年过去了,女儿手指上其它贵重的戒指经常更换着带,惟独那枚最不起眼的14K金的戒指从来没有换过。

         

(二) 外语学校


武汉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很奇特的学校,它的编制是中专,但是学生却是在读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原来早在上世纪1964年,国家教育部考虑到外语人才的馈乏,根据周总理的指示,除了继续抓好高等院校的外语教育外,决定在全国八大城市北京、上海、长春、天津、武汉、南京、重庆和广州各建一所中等专业的外语学校,作为培养外语储备人才的基地。早期的这几所外语学校招生(包括1964年1965年及文革时期)都是推荐和选拔相结合,录取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有门路的大大小小的干部子弟。所以北京的那所外语学校后来干脆被撤销了(贵地庙大僧多粥少,侍候不起)。


改革开放后,外语学校改为单独招生、统一考试、择优录取。每年招160人,4个班。2个英语班,2个小语种(德、法、日、俄)班。开始几年全市分区按小学毕业生的比例发放报名表,结果报名表一表难求,为了搞到报名表有后门的人又占了便宜,老百姓很有意见。后来干脆放开报名,于是每年报名人数盛况空前,一年比一年看涨。有人甚至说外语学校的录取率之低堪比清华北大。


武汉外语学校的教职员工有一个“福利”就是其小孩可以免试进入外语学校读初中。但是三年后如果中考上不了外语学校的录取线,就没有这个“福利”了。


女儿随老爸和华师大同学春遊东湖


女儿回到爸妈身边,进入外语学校读书,开始了她的中学生涯。我对女儿的学习基本是“放养”,每次数学考试前问她有没有不懂的,她总说没有,我也就懒得再管了。至于考试的成绩如何我也从来不过问。什么“奥数”“培优”也从来不要她参加。总而言之尽量不给她任何学习压力。每次大大小小考试的各门功课总成绩和数学成绩也就徘徊在班上十几名左右。


女儿是个学习比较自觉刻苦的孩子,有时看到她为了练习英语的听力,在家里把那个录音机的英语录音带反复折腾许多次:聆听、倒带、聆听、倒带…..直到听懂学会为止。我想:“响鼓何须用力敲”,这样的闺女,不必太担心她的学习。


初二暑假到了,一天看到女儿和她的闺蜜胡皓在一起玩,我突然性起,给她俩每天上午,连续半个月上了一些初三上学期的数学。初三开学后的第一次单元考试,胡皓的成绩从原来老是全班摆尾一跃到二十几名;女儿则历史性地进入前十名。


初三升学考试是决定外语学校这些初中毕业生特别是教职员工的子弟能否继续留在外语学校读书的一道坎。那个时候,我正在为学校教工宿舍分配不公而想方设法调到深圳去。也没有什么心思关心和辅导女儿的中考,后来想起来有点后怕,如果考不好,女儿不能在外语学校继续读书。那真是一辈子都对不起她啊。


女儿(女生左2)与外校同学


中考后是漫长的等待,这天在数学教研组和几位同事闲聊,女儿的英语老师田老师风风火火地跑进来,大声叫到:“邵老师,好消息,你的姑娘超水平发挥!”一屋子人被他搞得一头雾水,“什么超水平发挥?”后来才明白田老师刚刚从“招办”回来(因为他也是教导主任)。女儿中考成绩不但上线了,而且还考得非常好。


进入高中,女儿的学习渐入佳境。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基本是前三,高一和高三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并得到奖学金。班上的男生都对她刮目相看、佩服不已。有一个同学评价她的一句话有点代表性:“一般女生初中成绩很好,可一到高中就不行了。但是她正好相反,越到高中,成绩越好。”


知子莫若父,女儿基本上算是一个苦读型的学生。因为学习英语是文科类,背功是文科类的基本功。她在复习历史时可以把整本历史课本的课文甚至包括每一页下边的注释都能背了下来。


1994年女儿高中毕业,保送到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

 

(三)上海,上海


1994年9月我送女儿去上海上学。此时的上海显然刚刚从邓小平南巡讲话苏醒过来。看到的到处都是建设高架桥的工地,很多现代化城市的硬件与软件还落后于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州,甚至比武汉这个二线城市还差。给我留下颇深刻的印象。


其一,银行,武汉那时商业银行网点虽然还没有多过米铺,但是存钱取钱还是挺方便。可是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大门前的大连西路整条马路上就一个只有两个工作人员的储蓄所。因为“上外”的学生是该所的一个大客户群,为了怕影响其他居民的存(取)钱,它竟规定每一个“上外”学生一个月只能取两次钱。


老爸送女儿上大学


其二,长途电话,1990年代初,武汉市电信局引进了一套30万门交换机。从此武汉老百姓要打长途电话,随便在哪个街边的公用电话的摊子上都可以进行。没有想到来上海打长途电话还停留在以前那个模式,到长途电话营业厅登记、排队、叫号,最后到指定的小房间通话。


其三,公共汽车,那时在上海乘公共汽车,跟1970年代一样:车来时人们一窝风湧上去,车里面则是人挤人,下车时更是难上难。要知道这已经是九十年代了啊!在武汉,早两年由于开通了承包制的不能使用月票的专线车,乘车难的情况早已消失了。


上海就甘心落后吗?


上海毕竟是上海,这个自晚清以降,历经民国、共和国的我国经济文化实力最强的城市,一旦思想的牢笼被打破,后来居上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以雷霆万钧之力爆发开来,把很多暂时的领先者远远抛到后面。


女儿靠着在武汉外语学校打下的坚实基础,在体育成绩拖后腿的情况下,在上海外语大学的四年还是年年拿一等奖学金。


1998年,女儿毕业了。她谢绝了妈妈的一个在北京海关总署工作的远房亲戚介绍去上海海关的好意。此时,她已不再是奶奶膝下的乖乖女,也不愿意做爸妈羽翼下的小小鸟,她要高飞。她要飞得更高。本着一贯尊重女儿的自主权,我们也就尊重了她的选择。仅仅是在她工作了一年后,恰好有机会买房子时,给她交了5万块钱定金,并且说好每个月的按揭由她自己交。


女儿陪爸妈遊西湖


在现代诸多行业中,广告业是最具挑战性和最具文化底蕴的行业之一。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人头马一开,好运自然来。”

 “金利来,男人的世界。”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四万万同胞,租车请拨40000.”

“国人爱国,请用国货。”

 

这些撩人心魄的广告词。赚足多少人的眼球,嵌入多少人的大脑,激励多少人的情怀,掏尽多少人的钱包!


 女儿应聘去了广告公司,她去的第一个单位是一家美国广告公司。


在职场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某君突然在朋友圈中“失踪”了,好长时间不参加朋友聚会也没有任何音讯。这时朋友们就可以断定他要么“开挂了”,要么就干广告去了。这说明干广告,就两个字:“辛苦”,就四个字:“非常辛苦”。


二十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女儿加班是常态,不加班则十分奇怪。她晚上回来吃饭从来是在七八点。


常常是在家里晚饭刚刚吃完,国际长途就打进来了,老板的电话会议正等着她,是啊,美国此时正是白天,老板才不管你此时晚饭是否咽下去,还是正想与家人叙叙天伦之乐。



除了面对来自老板的压力外,还要面对甲方(客户)的压力。有一次做某汽车广告,因为正是该车新款上市。广告方案提了十几轮,客户还不认可,打板子重新再来过。带着团队连续加班半年,周末都在公司度过,有的部下打趣地说自己差不多忘记儿子的模样了。最辛苦时半夜三点开车回家,红灯时打盹追尾前面的车辆。最后甚至和部下去寺庙烧香拜佛,央求菩萨保佑过关。


二十年来,女儿曾经先后就职于世界十大广告公司中的四家公司,所做过广告的产品都是国内国际一线知名品牌。


如同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做广告存在艰苦劳累一面的同时也有成功和成就,欢乐和得意的一面。这些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地向上进步。


她的任职从客户执行、客户经理到高级客户经理,再到客户总监、客户群总监到总经理,到现在的董事总经理。


她带领她的团队先后获得多项广告奖:金投赏奖、长城奖、艾菲奖、金印奖、金瞳奖中的金、银、铜奖。


在做新车上市广告时。她带队到洛杉矶,与好莱坞一流的摄影团队合作,学习到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使女儿最感到骄傲和开心的还是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师大等大学邀请她去给广告专业的大学生讲课。到了那里,她仿佛又回到自己的学生时代,只是此时她以一个先行者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这些年来的对广告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解、经验和教训。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清华大学。她也是女儿的“母校”——祖母读过的学校。1943年奶奶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解放后,当年西南联大毕业生的学籍管理全部归于清华。


女儿在清华讲课 


奶奶在天堂若是有知她最心爱的孙女来到自己曾经就读的母校的讲台上给莘莘学子讲课。她会是怎样的一个心情? 那一定是:


夕阳别山,离緖袅袅。

祖孙情怡,杨柳依依。

职场艰棘,天道酬勤,

投以辛劳,报之琼瑶

故园施教,匪我所料。

路漫修远,勿骄勿躁。        

泪洒碧落,悯我小囡。

爱洒碧落,佑我小囡。



延伸阅读

邵学新:吃饱了,不要忘记挨饿的日子

邵学新:黑豆的“文化革命”

邵学新:"病退"回城,一个诉说不完的话题

邵学新:武汉"八 一"渡江惨案

邵学新:跨越十三年的两次高考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 



喜欢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百年树人

三马都是三流大学毕业的吗?

易中天指导女儿选专业

"四项基本原则"和"三维坐标系"

陈美龄:我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

梁昌年:高考之前,唠唠考试这回事儿

还记得那些拐进中专的寒门子弟吗?

美国大学教授开除研究生:我就不该录取你

村里那个臭名昭著的清华生

一位独生子女母亲的天问:

我如此深爱我的女儿,她爱我吗?

龚湘伟:留学的孩子你好吗?

"老师没教过, 老子没做过! " 这类工程师中国太多了

鼓励创新就要包容那些离经叛道的人

张维迎:创新说到底就是自由

朱学勤:美国强大是因为有真正的大学

陈苑苑:我的儿子, 我的太阳!

冯唐:我彪悍、大器、茂盛的母亲

周舵:关于我母亲的案例研究

熊晓鸽:平凡的母亲,超凡的母爱

珊伊:女儿“富养”在我家

珊伊:美国私立中学让中国父母蒙圈了

杨劲桦:两个女孩的友情

15岁华裔少年身披美国国旗军礼下葬

伊朗8岁女孩被封"全球最美女童" 

杜欣欣:母亲的歌

李南央:我有这样一个母亲

李如茹: 怕死的我救下妈妈和我两条命

贾平凹:写给母亲 · 我不是个好儿子

加油吧,少年!——写在高考之际

伍继红事件反省:

让每一位失败者都不被时代抛弃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民国老课本》

“晨诵•午读•暮省”系列

难怪民国出大师,

一套胜过一百次空洞说教的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