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人 | 陈小鹰:体育摄影迷,为奥运疯狂

陈小鹰 新三届 2021-12-28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陈小鹰,新华社高级记者,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同年分配到新华社湖南分社工作,后调海南分社。先后参加过1987年莫斯科友好运动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吉隆坡汤尤杯羽毛球赛、1994年广岛亚运会以及国内许多大型体育赛事报道,拍摄了大量有影响的照片,诸多作品获奖。


原题

奥运记忆




作者:陈小鹰



七月骄阳似火,新冠疫情抬头,猫在家里,无所事事。好在有东京奥运会的电视直播来打发时间,看比赛几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

看着这次独特的没有观众的奥运会,回想到我曾参加过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两相比较,感慨良多。便在家翻箱倒柜找出33年前所拍摄奥运会的一些照片,加以整理,对比每天的赛事情况,将33年前后同样的比赛项目对比展示,以彰显新华通讯社在摄影队伍素质上的进步、拍摄器材上的进步和各种拍摄技术和手段上的进步。

其实我不是一个体育爱好者,但却是一个体育摄影迷。体育摄影曾经是我的职业,也是我记者生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给我带来许多的遗憾,但给我更多的是无穷的快乐。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有幸采访拍摄过许多国际性体育大赛:1986年莫斯科首届友好运动会,1988年汉城夏季奥运会,1992年吉隆坡汤姆斯杯、尤伯杯羽毛球赛,还有北京亚运会和日本广岛亚运会以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等。

在参加这些国际性体育赛事中,我深有体会的是:我们新华社虽然叫世界性通讯社,但在国际大赛中实际上是二等公民,充分体现在对摄影记者的待遇上。像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几家世界通讯社的摄影记者,有专用标记的证件,他们可以自由地进入田径场内、体操馆底层和游泳馆池边,各个场馆随意进出。因为他们的证件上有“POOL”(原意是“水池”,这里指内场的意思)的标记,他们的摄影背心也是特殊通行证,印有“NOPP”和“IOPP”字样,这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指定的国家摄影队和国际摄影队的专用标志。

我们的摄影证件也有显著的标志:NON POOL(不能进内场),更不用奢望 NOPP和IOPP了。所以我们的摄影,只能是在看台上进行,或者一大早就去场馆排队,领取数量有限的内场摄影背心。

每每此时,就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NOPP和IOPP的证件?何时我们才能有POOL的背心?

这一等就是20年!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上体育强国的地位,国家的强大和体育的崛起也使新华通讯社成为国际奥委会真正认可的世界性通讯社,享受和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一样的待遇。

198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参加奥运会——美国洛杉矶夏季奥运会,1988年中国代表团第2次参加奥运会——汉城夏季奥运会,我有幸成为新华社摄影报道组的一员。

我们汉城奥运会摄影报道组共有10名成员,还包括编辑和暗房,真正跑摄影的记者才7名。我们的证件都是“NON POOL”,只能在看台上和赛场之外进行拍摄。

33年后的东京奥运会,新华社摄影部一共派出了56人,40名记者,16名编辑。有多张NOPP和IOPP的证件,还配有带新华社标志“X”的专用颜色的摄影背心。各个场地,如入无人之境!

我的老东家真是鸟枪换炮、兵强马壮了!

沿着东京奥运会比赛日程的推进,我的奥运回忆开始了……

电视照片


奥运记忆(1)
7月19日

东京奥运会开幕在即,我的老东家新华社奥运会报道组已经抵达东京,开始了热身报道。

我有幸参加了1988年的第24届汉城(现首尔)夏季奥运会,因为当时中国和韩国还没有建交,所以当中国记者出现在金浦国际机场时,受到了韩国人民的热情欢迎,这是我们报道组抵达汉城时的情景。↓







新华社汉城奥运会摄影报道组总共10人

奥运记忆(2)
7月21日

东京奥运会和汉城奥运会相隔了33年,记者的新闻中心也是今非昔比。图一是现在的新闻中心,图二是我在汉城奥运会的新闻中心。↓

新华社照片


奥运记忆(3)
7月22日

图一到图三:今天开幕的东京奥运会街景,到处披上了节日的盛装。

图三到图六:33年前我拍摄的汉城奥运会开幕前的街景和工作照。↓

新华社照片

新华社照片

新华社照片




奥运记忆(4)
7月23日

看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从屏幕上拍到中国代表团入场的画面,配上我33年前拍摄的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入场的新华社发稿照片,健儿们都是在挥动着右手欢呼着。↓

电视照片



奥运记忆(5)
7月24日

东京奥运会上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图一),33年前汉城奥运会上我拍摄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

电视照片


萨马兰奇在办公室观看奥运会的各项比赛


奥运记忆(6)
7月24日

昨晚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个特殊环境下的无观众演出(图一)。1988年9月17日上午,我在汉城奥运会拍摄开幕式盛况。↓

电视照片





奥运记忆(7)
7月25日

祝贺中国奥运军团夺得二金!

杨倩夺得东京奥运会首金,候志慧夺得中国队第二金。

找出33年前我在汉城奥运会拍摄的射击和举重的老照片,以示奥运精神不老!↓

电视照片

电视照片




这是土耳其神童天才举重运动员苏莱曼诺尔古。他是从保加利亚叛逃到土耳其的运动员,称雄举坛霸主20多年

奥运记忆(8)
7月26日

今天看东京奥运会男子跳水比赛,联想起33年前的汉城奥运会,年方15的湖南伢子熊倪,头一次参加奥运会就赢得了银牌。

其实,好多内行的人都说他比金牌得主、美国的洛加尼斯跳得好,只是因为洛加尼斯的名气太大了。这是我在现场为熊倪拍的照片。↓


奥运记忆(9)
7月27日

在东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有6个硕大的电子屏幕,动态展示着奥运健儿参与盛会的精彩照片。全球只有6家世界级媒体,具有资格在主新闻中心展示奥运精彩瞬间。包括中国新华社在内的4家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国际通讯社、盖蒂图片社以及日本东道主通讯社共同社。(图一,中间的屏幕就是新华社)

回想起1988年,新华社汉城奥运会报道组,为了显示我们的实力,却只能把拍摄的优秀照片贴在新华社新闻中心的墙壁上,真还有不少新闻媒体前来购买。↓

新华社照片


奥运记忆(10)
7月29日

每届奥运会都是奥运纪念章爱好者收集、交换徽章的大好时机,我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收获颇丰。

图一:我收集的部分奥运会纪念章。
图二:我和土耳其记者交换纪念章。
图三:我和斐济运动员交换纪念章。
图四:中国奥运会徽章。
图五:汉城奥运会纪念章。
图六:美联社、路透社、日本广播公司、韩国通迅社等著名媒体的奥运会纪念章。
图七:佳能、尼康、柯达和可口可乐的奥运会纪念章。↓








奥运记忆(11)
7月31日

东京奥运会的帆板比赛今天开锣,每个项目都有中国运动员参加并有夺牌的实力。

回想33年前的汉城奥运会,中国队只有蒋琛一个人参加一个项目的比赛。为此,我乘飞机从汉城飞到釜山,因晚点赶到赛场时记者船已出发。组委会找来一艘渔船,送我赶赴现场。因角度太低,我爬上船顶,让工作人员把我绑在桅杆上拍摄,圆满完成了任务。图4多次获奖。↓




《扬帆竞发》

奥运记忆(12)
8月3日

奥运会的百米大战历来就是焦点中的焦点,每个时代都会产生不同的“百米飞人”。中国队的苏炳添创造性地进入了东京奥运会百米决赛,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1次,成为了亚洲名符其实的百米飞人,可喜可贺!(图一)

新中国建国以来首次参加奥运会是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那个时代的“百米飞人”就是美国的名将刘易斯,他连续几届奥运会都夺得了男子100米、200米、男子跳远和男子4×100米接力的金牌,是个天才性的田径选手,在那个时代受到全球体育迷的崇拜。

这是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我拍摄的刘易斯:
图二:刘易斯(右)在百米冲刺中。
图三:刘易斯(左二)团队获得男子4×100米金牌。
图四:刘易斯在领奖台上。这张照片名为《刘易斯的祈祷》,曾经获得《中国体育摄影40年》大奖赛金像奖。↓

网络照片



《刘易斯的祈祷》

奥运记忆(13)
8月3日

今天下午东京奥运会传来捷报:中国体操健儿邹敬园勇夺男子双杠冠军(图一、二)。女子体操运动员管晨辰和唐茜靖包揽了平衡木金银牌(图四至图六)。

看完比赛,感叹世界体操运动的发展和进步太大了,动作难度之高是几十年前不可想像的。图三和图七八九是我在33年前汉城奥运会拍摄的男子双杠和女子平衡木照片,那时候能抓拍到这几个瞬间就是有相当难度的动作了。↓

网络照片


网络照片



电视照片

电视照片

电视照片



这是前苏联体操名将苏舒罗娃在领奖台上


奥运记忆(14)
8月4日

东京奥运会捷报频传,赛场上打破世界纪录和奥运会记录的喜讯不绝于耳,好像没有观众的奥运会更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但是女子100米和200米的世界纪录仍然是美国名将乔伊娜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创造的,至今无人突破。

乔伊娜是几个时代的世界短跑飞人,她在赛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面部精心化妆,留着长长的指甲,涂着代表美国国旗的红白蓝三色指甲油,全程比赛面带微笑,所以人称“花蝴蝶”。

图为我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为她拍摄的照片,独自冲向200米的终点。她在汉城创下史诗般的成绩:100米:10.49秒;200米:21.34秒。

一代体坛天骄,可惜英年早逝。↓


奥运记忆(15)
8月4月

在东京奥运会刚刚结束的场地自行车男子团体追逐赛中,意大利队获得冠军,并以3分42秒032的成绩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图一)

8月2日,中国选手钟天使和鲍珊菊夺得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金牌。(图二)

中国虽然是自行车的王国,但在奥运会的自行车项目中一直与奖牌无缘。直到5年前的里约奥运会,终于拿到了自行车比赛项目的金牌。

图三图四是我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所拍摄的自行车比赛照片。↓

电视照片

网络照片


《紧追不舍》

奥运记忆(16)
8月5日

刚才,东京奥运会田径项目男子110米跨栏决赛中,牙买加选手帕奇蒙特以13秒04的成绩夺冠。(图一)

图二是我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拍摄的男子110米跨栏决赛照片,曾获得中国体育摄影大奖赛大奖,名为《八骏图》。↓

电视照片


《八骏图》


奥运记忆(17)
8月6日

东京奥运赛场上,中国队在赛艇、皮划艇项目上争金夺银揽铜,取得了不俗的好成绩。

回想33年前的汉城奥运会,领导派我去拍皮划艇比赛,说我们中国有一名运动员参加,你去找吧。我背上当时新华社摄影部唯一的1000mm长镜头,还加上个增距镜,在汉城郊区宽阔的汉江上搜寻拍摄着,从五颜六色的众多运动员中,终于找到了中国运动员,然而却是名落孙山,至今连他的名字我都不记得了。(图一)↓



奥运记忆(18)
8月7日

东京奥运会的田径项目比赛已经接近尾声,中国队的成绩可圈可点,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

这组照片拍摄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田径场:赛场风云,瞬息万变,成功与失败,皆是奥运精神的传承。↓





奥运记忆(19)
8月8日

今天是东京奥运会的大结局,回首17天的赛事,中国队在跳水、乒乓球、举重、羽毛球等项目上保持了绝对的优势,在游泳、田径、赛艇、皮划艇、拳击等项目上有许多历史性的突破。但在大球的项目中,如篮球,排球,足球,水球等,中国队的表现还是强差人意。

这是我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拍摄的篮球、足球、手球项目的照片。↓






和台湾同行合影


奥运记忆(20)

从奥运会摄影记者证件的变化看大国崛起:

我的同事和好友兰红光是东京奥运会新华社摄影部的领队,他率领56人的队伍出征东京,其中40名记者,16名编辑,多么强大的阵容啊!33年前我们汉城奥运会的摄影队伍总共才10人,其中两位编辑和一位暗房,真正跑摄影的才7位。

图一是他的证件:IOPP、NOPP(国际奥委会摄影队、国际奥委会指定国家摄影队)都有,双料最高档通行证。这就意味着奥运会的任何一个场馆的内场,都可以随便出入,比仅有一个“POOL”的证件牛多了!

图2是我参加汉城奥运会的证件:明确标记“NON  POOL”(非内场),这就是说在任何场馆都不能进入内场拍摄,只能在看台上或指定的位置工作,不能到处走动。

图三是这次东京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为新华社专门定制的有新华社标志“X”的摄影专用背心,其强大的功能就不必赘述。图四是我在汉城奥运会上的摄影背心,就是一个普通摄影记者的标志,没有任何特殊的作用。我的同行们所用的摄影器材也是鸟枪换炮了(图五),我参加汉城奥运会时还没有数码相机,全是单反胶片机。那时尼康F4才出来还没上市,摄影记者可以在尼康新闻中心借用。我每天一大早就去借用新机器和各种长镜头,当晚比赛结束后必须归还尼康新闻中心。(图六)。





新华社照片



从第24届汉城夏季奥运会到32届东京夏季奥运会,前后33年的时间,国家强大了,国社也就强大了。中国由一个体育大国变成了体育强国,新华通讯社也由国家通讯社成长为世界性通讯社。为此,我为我的老东家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作者说明:我在汉城奥运会上所拍的比较好的照片均已由新华社发稿,并上交了底片。文中的照片全部由手机翻拍于五吋的扩印片,质量有些不好,请读者们谅解。


陈小鹰专列

陈小鹰:我的母亲亦父亲
陈小鹰:我的洋派婚礼
陈小鹰:浪漫的开颅
陈小鹰:一生潇洒是外公
1980年代初期之复旦大学影像
我为《大学生圆舞曲》谱曲
感恩那些帮我和没帮我的人
半辈子建地铁的大老板说,
我还是走路算了
中美空军一哥的面对面“较量”

原载微信公号两栖之鹰,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二维码打赏吧

竞技场
霍秀:奥运,人类史上最大的文化运动
钱江:69年前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秘辛
钱江:中国乒乓球队
首次参加世锦赛台前幕后

杨劲桦:我认识的李富胜和国足哥儿们
杨劲桦:我记忆里的学校运动会
杨劲桦:大学游泳队的姐妹兄弟
刘志达:难忘“3.20”之夜,
“振兴中华”口号诞生记
北大1981:一个口号激励一代人
中美“乒乓外交”打破大国政治僵局
范明:半世纪前那场世乒赛,
写在初二女生的日记里
庄则栋:"做官两年,倒霉几十年"
张五常:我的发小容国团
容国团之死,他只活了31岁
令人垂泪的春天:中国乒坛三杰之死
袁晞:世界杯为几亿人带来欢乐
袁晞:世界杯综合征药石罔效一月痊愈
袁晞:世界杯观球轶事
黄肇炎:山沟里的足球运动
张健:“高干”足球队是怎样炼成的
马艺华:也许昆明湖会变成足球场
龚炽荣:大学时代的游泳往事
和记忆中的那个女生
刘光典:57岁完成首个百公里越野赛

还记得中国篮球第一高人穆铁柱么
他已经离开10年了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军营华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