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40年回眸 | 高泰东:南农回忆,四年本科三个校区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3-04-05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作者青年时代


高泰东,江苏泰县溱潼中学1966年高三毕业,后种田、修筑青藏线等;1977年考入南京农业大学;研究员,“感动泰州”十大人物、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走近全球茶花王》《1966年我们读高三》等,省作协会员。


原题

南农回忆:

我吐一根丝




作者:高泰东



前几天(2022.06.20)在南京坐地铁1号线,喇叭说,“东南大学120周年校庆,我们一起向未来”,好气魄,大胸怀,听了,心里暖暖的,眼里湿湿的。真所谓,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我知道,从旧时中央大学分设出的南大、南农、南医……今年也都是120周年校庆。在“南农植保”公众号看到植保院院长张正光图文并茂,回忆他的“南农饭碗”,不禁感慨。作为南农77级、1982年1月12日毕业(40周年)的学生,虽一辈子在基层,无大的成就,但在这一特殊的时间结点,也应回首来时路,为母校“校史”的编织增添一根丝。

高泰东在江苏农学院仪征县青山分校(1978.04.11)

01. 4年本科,3个学校、3个地方

我是1966年高中毕业,已经填写了《志愿草表》,梦想跳龙门,“大革命”突然来临,我和同学都被重重地甩向深渊,报纸宣布高考延期半年,结果没有下文。日出日落,土中刨食,赤足赤膊,黑脸黑皮。

11年半后的1977年冬,邓小平恢复高考,在二哥的劝说下报名参考,被江苏农学院录取,说大学在扬州,原来的苏北农学院校址,南京农学院并过来了。1978年3月扬州报到时,车子拉着我们一路向西,拐弯后颠颠簸簸上了山,这就是“江苏农学院青山分院”。周围荒无人烟,偶尔飞鸟。原来,主席说过,农学院办在城里,活见鬼,要统统办到乡下去。这不,不仅办到乡下,还上了山,更加革命了。不过,没处跑,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待了一学期,我们又被拉到扬州。一进门,百十米大道两边高大的法国梧桐(悬铃木)真是气魄。还有电影院,是当时苏北最大的。

1979年下半年,南京农学院复辟成功,“植保系”是南农的强系,我们就被分到南农,去了南京卫岗。

左起周明国、高泰东、杨荣才在南京梅花岭(1979.09.16)

02. 几位老师


在扬州,教我们英语的老师(忘记他姓了,真不应该)听到“喳喳”的下课铃声,说,这是什么铃声?把我吓了一跳!我在北京外国语学院,那铃声很柔和。他说中文让我们翻成英文,句子是“据《人民日报》,我国的粮食每年都是大丰收”。后来知道,他曾经被打成“右派”。教我们化学是是叶老师,女的,高个儿,她的讲课滚瓜烂熟,令人钦佩!

在南京,徐荣皋老师讲《植物病理学》,清清爽爽;田立新老师讲昆虫分类,条分缕析,如溪水流入心田。丁锦华老师给我们讲“农业害虫”,讲了一段后,他的眼光往往从深度眼镜片中呆呆地望着我们。原来,他也曾被打成“右派”(写到这儿,我不禁落泪)。我们国家的政治运动,无辜地伤害(甚至整死)了多少优秀、正直的知识分子啊,以致让他们终生“难忘”。

03. 吃江猪

在扬州学校食堂,一天傍晚我见到师傅在分割“大鱼”,一问是“江豚”,我们说“江猪”。这江豚在长江受伤后漂浮水面,送来检查原因的。第二天中午,我就买了一份,那肉搛到筷子上抖抖的,吃到嘴里嫩嫩的,如果用词,当是“鲜美”。

吃江豚的肯定有好多人,但他们多数不知道食材,那只是“猪八戒吃人参果——囫囵吞枣”,而我知食材,赏味美,“境界”就高了许多。一生一次,味道难忘,因此事还想到邓小平,不是他,我一辈子也不会吃到江豚。

南农植保系77级录取名单(1978年初)

04. 我们这个班共33人(男26,女7)

年龄相差大,有“老三届”9人,其中王达政、钱志峰、杭素莲(女)和我是1966届的高中生,俗称“老高三”。进校时,我30岁,钱、杭31岁,王瞒了岁数,否则不能参加当年恢复的高考,他好像33岁。有当年(1977)的应届生如杨荣才、蒋晓芳,才16岁。

农村户口多,插队的也不少,如毛震栋、杨益群、陈志谊、沈水男等,只有蒋晓芳是南京户口。说一些人和事。

班长张凤如,南通人,原是1班的,调来2班当班长。当过兵,年龄在老、小之间,刻苦攻读英语,考上研究生,娶了农经系78级钱绵绵,现在美国。

校学生会主席仇和,滨海人,上学前曾贩过小猪,当过盐阜报的通讯员,党员入校。毕业后从小官做起,干过宿迁市委书记、江苏省副省长、云南省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云南省副书记,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2015年3月15日在京开会时被捕,毁誉参半。

方原,东海县人,幽默,文学不错。因政治考试不通过,研究生梦想破裂。当过镇党委书记,现在南京带孙子。

刘才南,苏州人,他下午没课时,常去卫岗路旁看棋手摆谱。那棋手何止身经百战?应战者无不落马输钱。刘才南看了多日后参战,一举成功。

杨荣才,姜堰人,年龄小,看到有人西装背后的开叉,他以为被人偷剪了,引起笑话。毕业后考上著名教授马育华的育种研究生,后到加拿大读博士,留下来。

吴胜清,无锡人,录取分数最低199.5分(4张卷子400分),是“孙山”。

邵振润,沐阳人,字好。分配到农业部,当了处长。

陈萍,徐州人,小个子,在长跑的赛道上如脱兔。分到家乡,起点不高,然而工作蛮拼,干到徐州政协副主席。

陈志谊,无锡人,插队。她回忆考大学,为什么证明材料,她母亲曾给当权者下跪,人家赶忙将她母亲扶起说:“你两女儿考上大学,是好事啊,我女儿没考上。”她又考上研究生,分至省农科院,官至植保所所长,与已分到无锡的同班同学顾中言结为伉俪。

沈水男,苏州人,全家下放滨海县,他从滨海考入大学。他说,他没有报农学院。一次他在实验室吹着电扇看书,谭福杰老师见了,把他训了。谭老师的女儿是植保系78级学生。

周明国,南通人,瞒着干部高考。在家乡一次下桥陡坡,街上有人,自行车无刹车,吓得不轻。在校与我上下床,与78级同学住在一起。留校当了教授,得了什么“光华奖”,院士人选。

钱志峰,数学好,擅象棋、二胡。

高敦一,扬州人,高考录取了,有人阻碍他迁户口。在班上曾以“老嵇头”(嵇联标同学的称呼)3字讲“排列组合”,引起哄堂大笑。毕业分配至乡镇工作,为了让老婆、孩子成为“城镇户口”,去了青海大武中学当教师。

嵇联标,涟水人,读到高二遇“大革命”,后在乡农科站工作。大学毕业后干到连云港市处长,2022年4月3日去世。倪寿坤,句容人,比他去世早。

蒋永平,小个子,家庭条件好,留校与蒋晓芳结对,后去美国,反过来在苏州办企业当老板。

童蕴慧,扬州人,入学前在扬州地区农科所工作。在校时,与1 班班长、曾任大队书记的徐敬友(后读博)谈了对象。夫妇双双在扬大当教授,女儿在加拿大。

杭素莲,扬州人,老高三,我们军训结束后,她来报到,像个“老大娘”。她与1班的陆明、冯子定3人是扩招生。

在南京农学院的饭碗(2022年摄)

05. 吃饱了

长到30岁,从来没有吃饱过。1960年长我2岁的四哥饿着“走”了,我因为胡吃了一些东西,肠子成了凝固的水泥,去卫生院,医生说“没法治了”。母亲流泪准备着木板,为我做一个“长方体”。幸好父亲从河工回来,把我反过身来,用特制的工具从屁眼掏,掏活了一个人。

在南农,我享受二等助学金,每月20元,17元伙食,3元零用。一等是21元,如钱志峰,他有二三个小孩。每天捧着瓷碗吃饱饭,觉得很幸福。

06. 晴纶毯子

住进南农宿舍,室内竟然是木地板,惊奇、自豪!冬天到了,我的被褥单薄,夜里团在床上不能入睡,又不能像中学时与人合睡。熬了几天,太难过了,白天上课打瞌睡。壮着胆向孙健老师反映,孙老师批准我向学校借了一个晴纶毯子。每晚在温暖中入睡,我仿佛进入了“天堂”。

07. 过年买猪肉

1978年寒假回家过年,生产队分了两条各1斤重的鲢鱼,我就去供销社买肉,与大家一样排队。经理从里面出来看到我,对称肉的说:“给高先生先称,人家是大学生,哪有时间排队?”我说:“有时间。”他随即把肉拿到我跟前交给我,收了款。

走在路上,拧着僵硬冰冻的猪肉(冷库肉),心里暖洋洋的。

08. 看飞机

蒋晓芳的父亲是将军,负责南京军用机场。因这个关系,1979年秋天,我们植保系两个班60余人去参观。记得是从学校南门步行出发的。像我一样,这么近地看飞机,生平第一次,开了眼界。个人、班级、小组都拍了照片。

植保77(2)班3组高泰东(前左2)等同学在南京军用机场(1980.04.09)

09. 听栾菊杰报告

栾菊杰,南京人,当年因击剑在世界上获得大奖,《人民日报》对她的报道题目是“扬眉剑出鞘”。她的报告讲自己如何刻苦拼搏云云,都记不清了。唯一不忘的是,她讲击剑运动太苦了,但想到击剑出色了,就不用去插队,只有拼了。一句真话没有削弱她的形象,反而让人更加钦佩她。

有些人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假话呢?

10. 邹钟琳教授

邹钟琳老先生高个子,是植保系的一级教授,专业是农业害虫。他是留洋回来的。当年工资好像是每月360元,与毛泽东差不多。这工资顶一般人(每月24元的)15个,顶徒工30多人。也只记得他说的一句话:“当年是带着金条到南京念书的。”

殷恭毅、方中达等先生,我们都容易见到。

植保77(2)班昆虫分类实习(南农主楼,1980年秋)

12. 公交车票

77级学生很少逛街,晚上教室灯灭了,不少人在路灯下读书,当年流行语是“把‘四人帮’损失的时间夺回来”。偶尔上街,乘公交车,去大行宫5分钱,去新街口1毛钱,我们一般就乘到大行宫,跑一站路到新街口,觉得很合算。

13. 孙健、龚龙英、林茂松

3位老师是被推荐入学的,叫“工农兵学员”。留校后,孙老师搞行政,后来当到副校长;龚、林老师搞专业当了教授。这说明,哪一个群体都有出类拔萃的人才。

14. 孙锦宏

78级有个叫孙锦宏的,老高三,泰兴黄桥人,家有3个小孩。他上学有助学金,可是家里怎么过呢?他就利用假期到各处(包括山区)打野果卖钱。

15. 浴室

植保77(1)班的一位小同学去洗澡,他要考研究生,嘴里常有“英语”。那天他一边念英语一边走进浴室,直到里面有人大叫,他才醒过来——原来他走进女生浴室深处。这位学习痴迷者现在美国。

16. 农场宋焕增

1981年6月,我们去上海星火农场实习。农场位于上海奉贤县江边。正是收油菜的季节,连阴雨,伤透脑筋。农场宋焕增是南农毕业生,他与学校一起搞“飞虱迁飞”研究,很有成就。

金端阳主任写的录取信封(1978)

17. 我有“四宝”

工作以来,搬过7次家,翻翻我还有与南农直接联系的四宝:录取信封、饭碗、木箱、录取表。

进校后,知道我们的录取通知书信封是系主任金端阳老师写的,那字真是洒脱,以致我保留至今。金端阳老师很随和,一点不端架子,记得他爱抽烟。

时过境迁,看那饭碗太大了,像汤碗,能盛1100毫升水,现在肚里有油水,只能吃小半碗饭。

木箱是当年我外出挑河用的,原色木板钉成,长宽高分别是50、40、30(厘米),依稀或见“农学院 高泰东”字样,如今再也不会有一个学生用这样的木箱上大学了。

录取表是第一批录取名单,现在有省部级高干,有世界级科学家,更多的是普通技术人员,无论是谁,都为国家尽了力,互相攀比毫无意义。有少数人已经走去另一个世界,只留下他们的名字让人怀念和难过。

放衣服的白板木箱,长宽高50、40、30(cm),依稀可见“南京农学院  高泰东”8个红漆字(2022年摄)

18. 三次聚会

2004年,仇和邀请,在宿迁聚会。仇和任宿迁市委书记。

2007年,高考30周年,在南京农业大学聚会。

2011年,毕业30周年,在云南昆明聚会,时仇和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每人获 “云南斑铜孔雀”一座(特制纪念)、茶具一套。

记得聚会是交钱的,并非全免。

2022年6月24日

植保77级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聚会(南农,2007)

高泰东专列
高泰东:一个66届
高中班级的“完整样本”
几分天注定,几分靠打拼
他被逐出中学课堂,
22年后跨入哈佛
高泰东:老师们墓前流淌着
沉重的无边往事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卌年:恢复高考记忆
陈纯:追寻陈景润足迹,
考上厦大数学系

廖琴:两个孩子的母亲考入大学
 方鸣:高考志愿“不服从分配”,
我差点高分落榜
卜新民:高考带给我的,
是把谷壳去掉变成吃米的身份
龚炳南:大哥考上大学时,
已是三个孩子父亲
刘柏荣:三个孩子的父亲
终于圆了大学之梦
魏梅武:我和儿子同时上学,
我读大学他念小学
蒋言礼:我和儿子,两代人的高考
张伟光:我以“戴罪之身”
考上人大新闻系
林间:朝为阶下囚,暮登大学堂

叶明:苦难与酸楚岁月的涅槃重生
赵冰:毕业设计用电脑,
上机一小时40元

龚炳南:故意“尿憋醒”半夜啃书,
我家三兄弟的高考奋斗史

张建军:两次高考两次录取,

叶明:苦难与酸楚岁月的涅槃重生
赵冰:毕业设计用电脑,
上机一小时40元

一个新兵的意外之喜
陈侃章:"跨六奔八"的77、78级

1977年高考试卷"蹿红",
网友感叹我也能上清华北大
1977年北京全真试卷,
你能得多少分
李辉:晒晒我的高考试卷

陈平原:再写不出比高考作文
更有影响的文章了

王为崧:有贵人相助也有人使绊
李杜:一张小饭桌送走四个大学生
张小雪:小学毕业生圆了大学梦
陈建功:大潮涌入未名湖
犹在隆隆回响
毕无非:刻骨铭心的冬季高考
王荣发:从红旗河到丽娃河
李希跃:我们家有六个77级
周维平:我从草原来
侯建中:命运魔术把车工变为法官
谢思敏:睡在李克强上铺的兄弟
杜欣欣:我差点失去信心中途弃考
林侃:求学之路跌宕起伏梦碎梦圆
高宽众:我考上了政法界“黄埔一期”
侯建刚: 歌乐山下的"西政78级神话"
周大伟: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夏玉和:走进心目中的大学
张晓岚:那年我差点没通过政审关
孟国治:从打入另册到跃过龙门
詹国枢:高考改变我们全家的命运
翁大毛:难忘我的高考岁月
舒修:复旦新闻系墙报“前哨”
冯印谱:黑五类子女的大学梦
魏达志:艰辛的求学之路
袁晞:1978年那个炎热的夏日
邓天雄:我的高考一波三折
汪瀰的故事:坎坷求学路
蒋蓉:啼笑皆俱的高考往事
梁志全:火车旅行让我茅塞顿开
吴畏:我的高考,1978
王治平:我的大学时代
李秋零: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北大教授牛军口述当年高考经历
骆小元追忆上大学:
生命复苏心灵飞扬
庞松:我们共同经历的年代
周振华:拼搏三年走进心中圣殿
曹放:感恩时代的幸运
于泽俊:同学被父母逼迫退学了
段英贤:保存40年的一张准考证
周林林:老师押中了作文题
赵凡:那年16岁我跳级参加高考
陈海贤:17岁那个炎热的夏天
张效雄:兄妹三人同赴考场


不想与你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