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尼克松访华问毛主席:您有什么特长?主席的回答令他心服口服

向小园 古诗词夜读 2022-12-26


文 | 向小园·  图 | 网络


回顾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事件,尼克松访华必然是一件大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封锁的政策,但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反对苏联扩张的共同利益推进着中美两国的破冰行动。


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为了改变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谋求发展对华关系,托他国总统传话,表示要与中国和解,我国随之作出相应反应,之后两国关系开始松动。


1970年国庆节,我国向美国发出和解信号,邀请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作家斯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登上天安门城楼,并被安排站在毛主席身边,同年年底,毛主席接见斯诺并表示中国欢迎尼克松访华。


1971年春,毛主席亲自批准并邀请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率先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也就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小球转动了大球”“乒乓外交”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抵达北京,开启了为期一周的访华行程,这次的破冰之旅,使得中美两国的关系迎来突破性进展。


为了顺利完成访华任务,尼克松不仅多次派出基辛格穿梭于中美之间,为其日后访华做准备,更提前潜心研究了与中国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内容,其中对于毛主席诗词、著作尤为热衷,甚至在来时多次吟诵主席诗词。


在尼克松抵达北京的当晚,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以此欢迎尼克松一行。宴会上,尼克松发表祝酒词,表达此次访华诚意与渴望建交的心情,并在致辞最后引用了毛主席的一段诗词:“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紧接着尼克松表示:“现在就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是我们两国人民攀登那种可以缔结一个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伟大境界的高峰的时候了。”


在这段祝酒词中,尼克松不仅传达了美国希望与中国尽快建立良好国际关系的愿望,更表达了希望中美两国共创和平、共同发展的美好祝愿。

 


在两国的反复磋商中,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


尼克松在访华期间曾许诺,如果他能连任将在其第二个总统任期内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然而想要结束中美二十多年的僵持局面,必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尼克松回国后不久,便被爆出著名的“水门事件”,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因丑闻而辞职的总统,而新任总统一度缺乏促成中美建交的决心,时常在台湾问题上摇摆不定,双方并没有达成实质性的协议。


为了打破两国僵局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毛主席决定邀请尼克松再度访华。

 


早在1974年尼克松刚辞职时,周恩来就曾向其发去慰问电报,并邀请尼克松再度访华,之后尼克松因病住院,毛主席还亲自致电问候,发出访华邀请。


面对中国领导人多次的诚挚邀请,尼克松也有了访华的念头,但碍于新任总统尚未访华,便将计划暂时搁置。


1976年2月21日,尼克松终于再度来到北京,此次的接待规模与四年前并无区别,这让不再是总统的尼克松受宠若惊,令人遗憾和难过的是当年亲自迎接他的周总理已经逝世。



随后身体抱恙的毛主席仍旧坚持在家中亲自会见了尼克松,尽管毛主席身体每况愈下,但他的思维依旧敏捷,二人相谈甚欢。


在此期间,尼克松有感于毛主席的领导魅力,不由问道:“您有什么特长?”


毛主席闻言笑道:“为人民服务!”


简短的五个字却蕴含着令人肃然起敬的力量,尼克松当即举杯向毛主席碰杯,以示敬意。临走时被主席伟大的人格魅力征服的尼克松特地向毛主席鞠躬致意。


此后在中美两国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虽然毛主席没有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但他的深谋远虑与博大胸怀永远激励鼓舞着后辈。



回望主席一生,一直都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思想,他为人民战斗到了生命最后一刻。


正如尼克松所言:“他只争朝夕地为了他所看到的前景和他那样强烈信仰的原则而努力。无论人们如何看待毛泽东的历史功绩,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


伟大的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 END -—


感谢你每一个“点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