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和印尼:城市审美之比较

丁剑乃辉 丁见印尼纪事 2023-03-23

笔者今年元月从印尼回国。春节过后,我和朋友从广东到福建,然后是浙江、江苏、安徽,旅游加探亲,一路走来,跑了十几个城市。

此行最明显的感受,自然是咱们国家疫情控制冠绝全球,比任何国家都做得好!其次就是交通便利,所到之处皆有高铁经过,城区内外道路宽阔,打车或坐公交都很方便。城市不论大小,高楼大厦都是栉比鳞次,新建的大型广场及景观公园一应俱全。

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安徽肥西县所属的农村田野,几年之间就变成了街道宽阔,高楼林立的合肥市滨湖新区。

国内城市公交系统快捷方便,车内宽敞舒适,并票价低廉。以上两张图片系本文作者春节前夕用手机拍摄于合肥滨湖新城。

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小的弊端,那就是每个城市建筑格局雷同,风貌相似,千城一面,无特色可言。

有关这个话题,可谓不吐不快。本文稍后再作分析,尝试从文化及制度背景方面得出几条肤浅的结论。

除此之外,有一点应特别给予点赞,那就是近年来内地许多城市不断改善的卫生状况。笔者此行亲眼目睹,上述城市大街小巷多干净整洁,市民文明素质也比过去有很大提高。

笔者夫妇在佛山千灯湖桥上。


还有一点令人印象深刻,纵观国内绝大部分地方,社会秩序总体良好。治安案件并非没有,却极少在公众场合发生。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两千年前后,各地频发的公开抢夺和车匪路霸现象已然绝迹。

据网上披露,自美国911事件后,中国对公共领域的监控布局开始全面发力。公安机关经过平安城市、天眼建设、平安乡村、智慧城市等专项建设,在全国各地安装了亿万个摄像头。面对如此天罗地网,那些打算为非作歹的家伙怎么办?只能打消邪念,遵纪守法好好活着!由此带来的,是老百姓在公共场所的安全感大幅上升,案件发案率显著下降。

几位来广州打工的印尼女孩在迎春花市用手机自拍。

上述这一切,都是不争的事实。从各个侧面展示了中国政府的基建能力和严密管控的程度。

接下来说说印尼的城市。

笔者在印尼十几年去过不少地方。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评述过印尼的城市:

雅加达虽有首都气派,然而城市凌乱、人满为患,尤其交通拥堵犹是其绝症,又因排水设施不畅,每到年底必闹水灾。西爪哇首府山城万隆,气候凉爽宜人,市区北部林木茂盛,堪称秀丽多姿,可是其以商业为主的南区却杂乱破旧,整座城市的道路大都蜿蜒狭窄,多为单行道,让外地司机晕头转向,本地人也常常被堵到万般无奈。中爪哇省会三宝垄和巴厘岛首府登巴萨景观秀美,但这两个地方的缺点是天气太热,整天骄阳似火,商业也没那么繁荣,给它们的优点打了折扣。

相比之下,东爪哇首府泗水,城市够大而整洁,道路笔直宽阔,车流顺畅,市政设施比较齐全,气候温和而无酷暑,马路中间及街道两边遍植阔叶垂榕,树干高大,长长的枝叶随风摇曳,绿树丛中独领风骚。还有一条秀丽的金河(Kalimas),波光潋滟,风平浪静,蜿蜒流过市区,为城市平添几分柔美风姿。

此乃笔者一家之言,充其量只是表象而已。每座城市都可以用一本书来描述,其各具特色的内在气质,远不是几句话所能概括的。

事实上,若以高楼大厦之多,道路之宽阔,市政交通设施之完备衡量,印尼的大都市不仅比不上中国的北上广深,肯定也输给我年轻时工作过的安徽省城合肥。

然而,城市风貌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结晶,并非单一建筑或交通所能涵盖。因此,若论城市风情、建筑遗存和多元文化,以及市井之间浓厚的历史韵味,说句不客气的话,不要说中爪哇日惹、梭罗那样古香古色的历史名城,会使中国类似城市相形见绌;即便是婆罗浮屠旁边的小城玛格朗、东爪哇县级市谏议里、西加里曼丹华人城市山口洋这类小城市,其处处散发的丰富却不张扬的独特魅力,都可完胜中国大部分貌似现代化的大中城市。

列位看官如若不信,请品味一番下面这组印尼城市的图片。

古都日惹街头小广场一景。

中爪哇历史名城梭罗大街上的雕塑和仍在运营的老式观光火车。

这样具有丰富人文底蕴的画面,在印尼许多城市至今依然随处可见。

西加里曼丹以华人为主的小城山口洋,其原汁原味的多元文化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

不妨再举一个中国海南岛与印尼巴厘岛相比较的例子:

我们知道,尽管中国一直想要把海南岛变成旅游胜地,但与亚洲其他热门旅游海岛相比,它在吸引外国游客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因2020年至今的新冠疫情之祸,全世界旅游业均受重创,数据惨不忍睹。这里只例举上一年——即2019年的有关数据。

资料显示:2019年海南省入境游客143.59万人次,但同年印尼巴厘岛接待的外国游客高达627.5万人次,是海南岛接待外国游客数量的4.3倍。

单单从入境旅游的人数来说,巴厘岛无疑将海南岛远远甩在身后。



以上这组照片是笔者两年前在巴厘岛洋人街上随手拍下的。我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看看人家的街景,想想吾国千城一面,枯燥乏味的建筑,所谓经济发展迅猛,基础设施先进的自豪感顿时消失。


那么,硬件不如海南的巴厘岛,为何能成就天堂岛美誉?专家分析,巴厘岛让外国游客感触最深的,并非美丽的海滨、壮美的梯田,而是巴厘人那从容淡定而又愉悦的神情,那是一种天使般的神情!“巴厘岛有着天人合一般的美丽!她的意态神韵会慢慢融化掉游人内心最坚硬的部分。”

巴厘省旅游局主任助理Sogzarta Allon Gallery先生曾经自豪地告诉来取经的海南官员:“我们没有森林、没有石油,我们唯一拥有的就是人民的文化,所以,我们一直用文化来推动巴厘岛旅游发展!”

信奉印度教的巴厘岛妇女身着盛装、头顶供品,列队前往神庙参加宗教活动,这是外国游客在巴厘岛各地随处可见的情景。她们并非在表演,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正是海南乃至整个中国旅游景点缺乏的东西!而令外国人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情文化等软环境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这种感觉,使我对大陆与海外城市在观感及市政管理方面的差异,有了更深的体会。

这些年来,凡出门旅行的人相信都有同感,每经过一个城市,映入眼帘的皆为一片片大同小异的板式高层住宅,差不多都高过百米。体量庞大的现代建筑,高傲地矗立,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彰显本地经济发展的实力和形象。

这些所谓的“百米新城”——已然成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特别是高铁站附近新区共有的景象。我家乡的小城也概莫能外。

高铁沿线每一座车站附近,都开发了这样的高层住宅小区。

相信国内每个地方的人,都会在自己家乡城市看到类似的画面。

即使在西南山区省份贵州的省城贵阳,这些年同样建造了这种无任何特色,只是高层建筑规模庞大的新城。


不得不说,相对于印尼这些赏心悦目的城市,咱们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现在各地有太多的建筑,风格简单粗暴,既缺乏创新设计,也缺乏传统古典美。

许多来华访问的外国人都说,“中国城市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国内的媒体往往把老外此言当作赞美中国经济发展的佳话。殊不知,在这些听起来好像礼貌的词句中,里面包含的其实是委婉的批评。

新中国成立70余年,在三番五次的“大拆大建”中,各地数不清的老建筑,十之七八糟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很多极富文化内涵的古老遗迹荡然无存。

以北京为例,损失最大的要数五十年代拆除的古城墙。为什么要拆?因为在“喜新厌旧”的领导人看来,城墙是封建社会统治者保护他们势力的遗迹。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先生为此痛哭流涕,大声疾呼要舍命保城墙,可是学者的建议怎能抵得过政治家的一句话!有人说过,如果北京的老城墙还在的话,如今一定是世界级的文化遗址。假如中国众多城市的古城墙都还存在的话,那必定是世界上最完整和最完美的古代城墙系统。

半个世纪过后,中国不少城市又新建“古城”,来恢复封建社会统治者的遗迹。须知这种行为最多只能算是克隆、山寨、仿制;大批突兀建成的仿古建筑,只能算是假古董,哪里比得上真正历史古迹的无价之宝?

时至今日,仍有报道不时揭露,在一些地方,一边是肆意毁坏历史遗迹,一边是热衷建高楼大厦,或照猫画虎搬来洋建筑,怪诞媚洋成风。许多城市都规划建有北美风情、欧陆风情的住宅社区和“特色”小镇,并冠以诸如巴黎公馆、加州城、曼哈顿广场、威尼斯水岸、佛罗伦萨小镇等各种“洋名”,不伦不类,令人生厌。

由此折射出至少在城市发展的建筑层面,我们还是缺乏一种文化自信。

这是广东省肇庆市星湖景区一角。肇庆原本是个有名的旅游城市,星湖深处矗立着如诗如画的七星岩。然而,从这照图片上远眺星湖周边毫无美感的这些建筑,你会顿时有一种大煞风景的感觉。

作家冯骥才这样评价:“我们600多个城市已经基本失去了个性,文脉模糊、记忆依稀,历史遗存支离破碎,文化符号混乱”。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也指出,个性缺失是我国城市建设的最大弊端。

那么,种种不该发生的故事,为何会如此绵延不绝呢?

有人一针见血:官员审美层次低下,而长官意志色彩又过重,权利与利益相互交织,正是长期形成的体制顽疾所在!

正如一些地方流传的:

“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

“规划、规划,纸上画画、钞票哗哗,全靠老板一句话”。

由此引发的城市建设中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泛滥,也是城市特色退位,人文精神和人本主义受到压抑,城市现代化走样,城市品牌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

前几天,一篇体题为《中国街道惨遭统一整容,网友:还我当年的烟火气!》的公众号文章,更是举例印证了这个问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当你漫步在城市街道上,不经意间抬眼望去,所有店铺招牌已经变成了统一的模样。

原来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店招,已经被整齐划一的制式所取代。统一的尺寸、字体、颜色,乃至于字号,让人完全分不清进了哪家店。

于是,很多网友无法忍受被这种“土味”审美所支配的恐惧,纷纷开始吐槽:真是“逛街如上坟,购物如奔丧”,这些千篇一律的店招不但体现不了城市的美感,反而失去了个性,缺乏人间烟火气。

这是广东梅州市老街一角,翻修一新,本是惠民德政工程的好事。但所有的店铺招牌,都被统一改成同样模式和同一种电脑字体,实乃煞风景的恶俗之举。

当然,政府的初衷是好的,为了提升城市形象,美化市容市貌,他们不遗余力地对那些已经破旧残损,有可能掉落下来砸伤行人的招牌,进行拆除和整改,但是毫无特色的“一刀切式”做法,真的会被大众买账吗?

消费者首先不明所以,认为这种“统一整容”后的招牌都长一个样,让他们连逛街的欲望也没有了,有时候进了哪家店也傻傻分不清楚。

店家心里有苦难言,招牌都走统一路线了,完全丧失了差异化的美感和特性,自家店铺又该如何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呢?

设计师更是免不了一场暴击,被这种辣眼睛的审美丑到眩晕不说,甚至连饭碗也保不住了,这该如何是好?

“统一店招”,就像为整个城市整了容,虽然看起来整整齐齐,既规避了风险,又更加方便管理,可是千店一面的形象“美”得毫无特色,正在无形中消磨了每条街巷的独特印记,将城市最底层的色彩直接抹去了。

另一篇被屏蔽的公众号文章,则用《被群嘲的中国长官审美》这个标题,直接点明了问题的症结。

被翻修一新、统一店铺招牌形状的广州上下九老商业街一角,虽然整齐,但却显得单调。与下面这张民国时代的上下九老街店面照片对比一下,其历史文化韵味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说来惭愧!为写这篇文章,我断断续续花了几天时间。虽是有感而发,但囿于才疏学浅,笔力不逮,到头来还是不深不透。

如果从社会形态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衡量,印尼和中国相比,就有着更为广泛的不同。

你看咱们中国,皇天后土,九州华夏,从上到下,自古就有“大一统”的思想理念。

打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强化中央集权,又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做到了“书同文,车同轨”,把整个国家置于唯一的皇帝(政府)统治之下。即使秦朝在始皇帝统一中国15年后就走向崩溃,但秦王朝所建立的大一统帝国模式,却成了此后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历史主流。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历朝历代,权贵精英阶层日复一日,喋喋不休,将此理念对着广大人民循环播放,反复洗脑,使之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早已经渗透到人们的血液,直至变成由衷的自觉。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中国人不仅在国家政治上追求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也同样追求高度集中。

时值今日,国内社会形态仍大致如此,大事小事都习惯采用官方色彩的规定动作,上行下效,同步进行。

尽管我本人对前文提到的那些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一哄而上、“一刀切”深恶痛绝,其实在内心深处却是“大一统”理念的支持者。

以中国之大,人口之众,问题之复杂,利益诉求千差万别,如果没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地方各吹各调,难以形成合力,莫说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单单内乱,就会使国家诸侯割据,四分五裂。远的不说,北洋军阀及民国时代的分崩离析,积贫积弱就是一面镜子。

有人认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解决温饱不过30年的大国而言,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提就是建立统一的市场,让生产要素得以有广阔空间自由流动。事实上,美国历史上的大发展,也是从南北战争后统一全国才开始的。

也有人认为,“没有哪个文明不是波浪起伏的,也没有哪个文明是一直完美的。纵使近代以来,中华落后挨打,屈辱至极,但是不能因为本身后期的落后,就直接否定灿烂辉煌的历史成就。近代中华帝国的没落有其必然因素,但也昭示着全新的未来正在酝酿”。“中华文明绵延五千余年,并不是偶然,大一统制度起到关键作用。”

不过,中国人习惯的这种大一统观念,实际上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此引用陈玖佰先生对于大一统缺点和弊端的论述如下:

——容易形成单一的意识形态,从而导致看问题的角度总是非此即彼,太过极端。

——容易形成言论绑架及道德绑架,而因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存在,知识阶层会受到无形伤害。

——缺乏精神层面的追求,大一统是强调集体的,对于个体价值追求在乎的很少,俗称集体无意识,所以个体幸福感会存在担忧。

——不容易产生大师,大一统不能充分发挥个体天赋,而现在社会存在各种不公,包括我们的教育制度及社会意识形态都很少在乎个体发展。

——社会阶级固化及贫富差距加深,大一统很难容得下不一样的东西,对于个体和少数派总是抱有消极态度,这会间接扼杀掉少数创新的文化,文化流动极其缓慢。

这是迄今为止,笔者所看到的有关大一统另一面的最为深刻而理性的论述,几乎完美回答了我前文所罗列的种种矛盾与困惑。茅塞顿开之时,我要向陈玖佰先生脱帽致敬!

诚然,我们也明白,一统与多元,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不可能断然分隔,只是孰重孰轻的区别。哪个更有利于社会发展?我个人浅见,在当今中国,起码在各种艺术的审美方面,广大民众尤其是各级当权者敞开胸怀,接纳和包容多元化的价值更大。

愿我们在这个功利浮躁的时代,变得更加理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