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风的科幻是什么样的​?| 科幻问答 003

不存在科幻 不存在科幻 2020-09-08

今天是「科幻问答 」栏目第3期!


谢谢大家捧场,也欢迎在问题后面附上你的名字!


我们收到的这个问题:


问未来局对奥特曼的看法是什么呢?现在大多数人仍把奥特曼当做是小孩子看的东西,认为那只是打怪兽的故事。但事实上其中包含了很多深刻的含义,比如意识形态问题、环境问题、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战争的思考等等。


以上问题,我们将给出长答案,在周末推送。

↓下面开始我们的表演↓

Q:如果人类或动物自身是观察者,那在同一瞬间,所有生物一起闭眼(很有可能)是不是我们早就变成量子态了,只是自己认识不到?

哆啦测星者:所谓观测者,只是在当年量子力学刚刚诞生,大家对这门学科的认识还比较粗浅的时候人们引入的一些概念,其实在现代物理学之中,这个概念已经基本上被物理学家所抛弃了,只是因为其简单易懂,才出现在很多科普读物之上,被大众所熟知。所以你问的这个问题自然已经不再属于科学的范畴。

当然,科幻小说不必讲求科学的准确,很多科学上已经不再使用的概念都在科幻小说之中重新焕发生机。与观测者这个概念有关系的科幻小说佳作很多,比如刘慈欣的《球状闪电》。近些年来,量子力学和观测者已经成了科幻小说里面比较俗套的话题,甚至还有了“遇事不决,量子力学”之类的玩笑,不过也有一些精彩作品从不一样的角度演绎了这个经典的话题,诸如昼温《余光中的女孩》,刘洋《消失的旅客》,王真祯《共享“单”车》等等。

Q:是现实会变为科幻,还是科幻在影响现实呢?

宇镭:这两句话似乎并不是相互矛盾,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个先后因果关系,因为科幻在影响现实,所以现实变为了科幻。我猜你真正的问题是,现实变得越来科幻了,这是现实自己在变化,还是说科幻在这种变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至少对国内而言,科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很小的一个圈子,对现实的影响力有限,科幻作者们的创作更多是受到现实的影响。不过随着现在科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科幻本身对现实的影响力也会逐渐显著。我认识的一个刚入大学的物理系本科生朋友告诉我,他们班同学入学后相互问了下,发现80%的同学都是因为看了《三体》才报物理,三体让中国人对于未来很多从未想到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你可以想象科幻对于这一代人未来的影响会怎样。

当然,科幻与现实,有时候并不是这种主动的关系,而是某种隐喻性质的关系。韩松老师经常在讨论某件现实中发生的某个热点事件时,将它与某个科幻作品中曾经想象的场景进行对比,告诉我们,现实正在向科幻转化。其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呢?很难说,它似乎是神秘的,混沌的,不可言说的。你可以去读一下韩松老师的轨道三部曲《地铁》《高铁》《轨道》去体验一下。

Q:科幻如果与中国古风结合会是什么效果?/ 你们认为中国风的科幻是什么样的?

宇镭:科幻从狭义的定义上讲,是关于科学的幻想,这里的“科学”,主要指近代以来的西方科学知识逻辑的系统,它是建立在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的世界观基础上的,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知识体系,与前者有一定交集和相似,但总体上是两个并不相同的体系。所以很久以来,中国古风的文学传统跟科幻是很难融合的。但是从广义上来讲,科幻强调创新,面对探索新世界、思考文明的现代性,探讨不同类型文明的碰撞,中国的历史文化对于西方科幻传统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另类的文明资源,在科幻创作中,许多作者进行了很有价值的尝试。

许多作家和学者都收集整理过中国文化题材的科幻作品和话题,目前比较新的一本是宝树编的科幻集《科幻中的中国历史》,你可以看到国内科幻中最优秀的和中国历史文化有关的作品。

我们自己也整理了一个作品推荐:

关于东方幻想的科幻推荐

Q:如果非要选一本现实题材的科幻,哪一本是最适合当下的?

宇镭:科幻小说这一类型,通常不会被归类为现实主义文学,但是许多优秀的科幻作品,会让我们有非常强的现实感。因为作者并没有把科幻,仅仅当作一个逃避现实的手段,而是积极地去讨论现实中人们关心的话题,技术如何影响现实,文明的变迁是如何落实到具体每个人的切身生活上的。对于这类作品来说,科幻是另一种书写现实的方式。

非要推荐一本的话,可以读一下刚出版的,科幻作家吴楚的作品,《幸福的尤刚》,这是一本非常少见的讲述当下中国底层农村话题的科幻作品,具体可以看我写的这篇书评:

基因改造X乡村伦理,太久没有看到这样的本土科幻

Q:形如《残次品》的BL科幻,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二次元和科幻圈的融合开始了?

冷酷的老亦:《残次品》是基于晋江作者Priest原著改编的动画。2019bilibili国创动画发布会上,B站发布了五部科幻动画,其中包括《残次品》《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三体》,望古神话之天选者》,还有未来局参与创作的《璃心战纪》。除了《璃心战纪》是完全的原创,其余四部都是小说改编的作品。

除此之外,刘慈欣的《白垩纪往事》《烧火工》、韩松的《红色海洋》,都处于院线电影的开发进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在大小荧幕上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科幻作品。

动画是一种特别适合承载科幻小说的影视体式,用动画独特的视听符码去表现科幻设定中的超现实视觉奇观,往往能比真人电影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科幻的下一个产业突破点,很有可能发生在动画领域。

作为一个资深影视策划&科幻迷,如果要我推荐一两篇适合动画改编的小说,我会推荐万象峰年的《城市,城市》和王腾的《夏日往事》。这两篇小说在世界观构建上迥然相异,但都以奇诡而浪漫的想象力描绘了少年在异世界中的冒险,完全具备满足优秀动画制作者创作野心的一切要素。

Q: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追捧像日系少女一样的机器人呢?像《辐射》里的巧手先生,豪斯先生的保安机器人已经《无主之地》里的小吵闹,或者霹雳五号这样的机器人不好吗?

每天都在建议机器人放弃实体上传意识的小浪花:这里的“日系少女机器人”可以在留言中告诉我们几个例子吗?因为当个我们在提到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时,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比如HAL2000、R2D2、马文、瓦力等等都有着机器外形的机器人,还有这两年广受科幻迷欢迎的MOSS等等。

提问中说到的几个机器人也很好,但可能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下,虚拟偶像、机器人形象的IP、科幻作品里出现过的机器人形象,都是不同的。

如果你对机器人题材的科幻作品感兴趣,推荐你从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读起。幻幻也曾经发过不少关于机器人题材的作品,可以参见今天推送的【不存在科幻 Week 55】总结。

Q:火星探测器在太空一路飞行的能源和动力来自什么?听说有时可利用星球的重力场,那么星球的引力还包括斥力吗,能把飞行器从自己周围推开的吗?

哆啦测星者:事实上,火星探测器,以及绝大多数发射到外太空的东西,再太空旅行的过程之中,一般时候是不会再额外提供动力的。给了初速度之后,除了做一些微小的调整,它们更多只是靠着惯性在宇宙之中运动。

所谓利用星球重力场来加速,并不是说星球的引力还包括斥力,而是利用了一种叫做“引力弹弓”的物理学效应,利用星球的引力把探测器“甩”出去。具体的原理可以找一些关于引力弹弓的科普作品或者搜索相关信息进一步了解。这个详细原理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简单地说的话,是利用星球的引力,把“我们不需要的方向”的速度转化为了“我们需要的方向”的速度,站在星球的角度来看,探测器的速度并未发生变化,而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探测器才是被加速了的。

关于外太空的航行,科幻小说家们也有很多想象,有的在技术层面上做了一定创新,也有的着重于太空航行之中的故事。比如我很喜欢的一篇作品,波尔·安德森的《宇宙过河卒》。在“不存在科幻”公众号,也有不少太空旅行相关的科幻作品,比如刘啸的《遗言》,张帆的《星潮》等等。

 

你也有自己的问题吗?

戳 阅读原文,向未来局特工提问,收获专业回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