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坚持写作训练,还是等学习到一定程度再开始?| 科幻问答 004

不存在科幻 不存在科幻 2020-09-08

今天是「科幻问答 」栏目第4期~


谢谢大家捧场,欢迎在问题后面附上你的名字!


未来局对奥特曼的看法是什么?」


假如100光年外的一颗行星在100万年以前发生了核战争,理论上能否被我们探测到?如果能,可能是哪种技术?中微子或者引力波?大概的原理是什么?有没有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推荐?」


属于中国的赛博朋克还能有什么新的东西?


我挺喜欢那些极具创新性与想象力的科幻作品,同时它们一点也不烧脑,容易理解。想知道这种风格的优秀科幻作家!」


如何评价刘宇昆的七王之战系列?


卫斯理的小说算科幻吗?怎么评价《蓝血人》和《头发》?」


要想写出优秀的科幻作品,必须对科学进展有一定的了解。诸位老师们是从哪里获取这些信息的呢?

……

周末,我们会推送出本周的长答案,敬请期待。


↓下面开始我们的表演↓
Q:有没有核扩散相关的作品推荐?有大量技术细节描写的那种~
等义体化等得丧失耐心的UU:核扩散相关科幻小说的宗师应该是Robert Cromie,此人于1895年首次在小说《世界末日》(The Crack of Doom)中描写了核末日的主题。
著名的《生死界线》(Deadline),作者Cleve Cartmill:这本书写于1944年,正值美国的原子弹研发计划(即曼哈顿工程)进行到关键时刻。由于书中对原子弹的原理和构造描写过于详细,FBI以涉嫌泄露国家机密为由对他展开调查,最后他的编辑坎贝尔不得不出面揽下责任,辩解说书中所有的理论和细节描写都是从公共资料中推理出来的。
《莱博维茨的赞歌》:描写核末日后,文明已经倒退的人类艰难地寻找和恢复祖先留下的遗产,并在核末日-蒙昧时代-科技时代-核末日中不断轮回的故事。
《未来战争198X年》:上映于1982年的日本动画,脑洞了一个美苏冷战期间核战争的故事。算是半史实半架空。豆瓣评价说得好,“很狗血,但是你会觉得很真实,因为如果发生在现实里只会更狗血”。
当然还有著名的《终结者》系列,以及《辐射》系列(平时可以多攒攒瓶盖,核末日后它就是硬通货)
Q:有没有什么你以为只出现在科幻情节里但是最近真的实现了的东西呢?
Vera:以为只能出现在科幻作品里,结果在真实生活中出现的东西,其实还挺多的。
曾有过说法:科幻小说能给科技研究者以启示,让他们针对某些方向进行研究,其结果最终塑造了我们的现在。这些例子不胜枚举,比如ipad这样的触屏平板电脑,曾经就只是出现在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中遥不可及的“未来高科技”——基本上艾萨克·阿西莫夫对未来做出的预言都实现了,包括可视电话、卫星电话、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无人驾驶汽车,甚至火星探险等。凡尔纳很多设想也已经实现了,比如海底潜艇、从海水中提取能量、人类登月等。目前大热的AI也曾是科幻小说的宠儿,如今针对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加强,愈发加深了AI对人类的理解,人类不想费力的机械工作也都被接手了过去,比如计算、基础翻译、辅助写作、问答等等(说不定之前所回答的问题,都是未来局特工的替身AI做的,那个赛博小浪花可能是AI本I了)。
如今,拥有神经网络、能够自主学习AI正在迈向替代人类的征途上,而我们人类选择躺平就是了。
Q:同为幻想作品,为什么玄幻做不到像科幻和魔幻一样风靡全球?
兔子:玄幻这个定义很显然就是中文文化圈的独有定义,所以传播显然受到了中文的局限。如果中文的局限被打破,就是现在网文疯狂输出的局面了。所以答案很简单,不是做不到,而是还没做到。没做到的原因只是中文不够强势而已。
当今时代,许多人对进化论的否定是否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还是说,无论宗教,科学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都应该去包容他们,不因为更相信哪一方而排斥对方?
宇镭:关于进化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非常大的话题,不同观点、背景的人群对这些问题上意见上也有巨大差异。这里我只从科幻的角度来谈这些问题。
科幻倡导思想试验,鼓励大家去思考世界的多种可能性,在今天,大众对于科学的认识里,似乎世界是有着唯一正确的某种解释的,比如进化论所解释的,地球生命是如何从无到有,让世界成为今天的样子。但实际上,如果你关注前沿的科幻成果,会发现每一个看似“确定”的解答里,其实都有许多并不是很确定的细节,而这正是科幻小说发挥自己想象力的舞台,比如,许多科幻作品里,地球上的生命、物种或文明,最初都是外星人带来的,这就给进化论提出了另一种可能。科幻的价值就在于提出各种不同的可能,给出更多具有艺术价值和让人思考的情景,而不是去争执绝对意义上的谁对谁错。
Q:写科幻要非常了解理工内容嘛,不敢下笔,怕千疮百孔⊙﹏⊙/ 没有硬科幻知识怎么写科幻文呢?
哆啦测星者:其实这是很多科幻读者和作者的迷思。科幻小说是一个偏正短语,其中心词是小说,而不是科幻。即便单纯是“科幻”这两个字,“科”也是修饰“幻”的。
科幻小说之中,科幻只是环境、背景或者说世界观设定,科幻小说的核心魅力在于,在一种超脱现实世界之外的世界观之下,以一种更为奇特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而不是展示出多么丰富严谨的科学设定。很难找出没有科学问题的科幻小说的。
具体到科幻小说作者所应该掌握的理工科内容,我觉得掌握到常见科普书的水准就已经够了。绝大多数科幻小说的读者,所具有的理工科并不会超过常人很多,只要让大部分读者读起来不觉得很违和就可以。
具体到理工知识偏弱该怎么写科幻这一点上(当然读一读科普书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要犯下常见错误),我有以下两种建议:

一、设定点可以偏向哲学和巧思,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不需要写那么“硬”的科幻,在这方面优秀文章的典型范例是刊登在不存在科幻公众号的《黑瓶》(作者吴关)和《投影》(作者提沙)。

二、可以在一个简单的科幻设定之下,着重营造气氛、刻画情感,展开丰富曲折的剧情。在这方面我推荐咸菜的《死者星球》和沙陀王的《爱的代价》。但是这里要额外提醒一点,科幻设定要与情节和情感点有结合,而不能是把一个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的故事“平移”到未来或者太空飞船上,这样才不会失去科幻小说该有的惊异感。

Q:写作,自认为自己文字平淡,阅历浅薄,阅读量还不够多,是要坚持写作训练,还是要等学习到一定的程度再开始写?
兔子:读书、写作、了解世界,这是每天都应该做的事情,越早开始越好。重要的是制定符合自己状态的分阶段小目标,然后不要放弃。
Q:请推荐人类学科幻!
冷酷的老亦:人类学家早已论证过,人类从原始文明到当下社会形态的构建路径,绝不是唯一的,必然的。在科幻小说中,人类学的猜想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上。一类故事是关于人类本身进化方向的假想,灵感来自于科学理论和发现;另一类通过虚构叙事来建构社会的或然形态与进程。
最知名的人类学科幻小说作家有Ursula K. Le Guin, MichaelBishop, Joanna Russ, Ian Watson, 和 Chad Oliver等。
开一个已有图书翻译引进的书单吧:
厄休拉·勒奎恩《黑暗的左手》《变化的位面》《一无所有》《世界的词语是森林》《倾诉》
国语科幻里,创作中涉及人类学问题领域的作品我会推荐:
陈楸帆《巴鳞》
再发芽《异乡三部曲》
崔爽—Q:最近在读刘宇昆的短篇集《奇点遗民》,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语言的美和准确,尤其是各种比喻的运用。如何总结刘宇昆的语言的特点?如何形容这种语言所塑造的独特个人风格?一位作家个人风格的塑造,独特的语言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还有,刘宇昆的语言和哪位作家有相似之处?
兔子:刘宇昆是修辞的大师之一,更多是将人生的普通情绪和体验直接平移到一种超现实的纯科学表达中。这种修辞其实是科幻写作的标准方法,很多科幻大师都会使用。
那么他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呢?其实是他自己选择的观察点,一种强调对个体生活的同情和理解,试图为普通生活赋予意义的出发点。只有从这个角度,你才能发现即使是同样的修辞手段,但给读者带来的效果却大相径庭。比如大刘也经常把个人体验和科学描述结合在一起,但是往往更倾向于对后者的赞美和抒发,而不是对前者的同情和关照。
所以,成为一个作家,最重要的始终是你写作的诉求,而不是你使用的技术。
Q: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科幻区别是什么?中日科幻之间有差距吗?
小静:中国和日本科幻的区别,首先源于发展时间。出版《三体》日文版的早川书房,是日本最著名的经营科幻类书籍的出版社,今年在庆祝创立75周年。中国最老牌的科幻类杂志《科幻世界》,则是1979年创刊的。
时间当然不能说明一切,毕竟作为亚洲作者第一个拿到雨果奖的是中国的大刘。但由于起步早,日本科幻也就更早地融入整个世界科幻的交流圈,早在2007年就主办过世界科幻大会。而由于有长期的积淀,日本科幻的基础更加扎实,每年不管是质量还是产量,都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的很多科幻作者,包括大刘在内,都从日本科幻中汲取了养分。而成长起来的中国科幻,也渐渐开始影响日本。未来局向日本推介了很多优秀的中国科幻,其中的一些,收录在新纪元社出版今年6月出版的『時のきざはし 現代中華SF傑作選』(《时间之梯 现代中华科幻杰作选》)中。部分作品也曾发表在我们的公众号上,有兴趣的话请点击链接阅读:
韩松:通勤路上,所有人都变异了!| 科幻小说
潘海天:饿塔 | 科幻小说
靓灵:你还用语言交流?孩子们已经在用辐射了!| 科幻小说

你也有自己的问题吗?

戳 阅读原文,向未来局特工提问,收获专业回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