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慈欣的短篇和长篇,哪个更胜一筹?| 科幻问答 067

未来局接待员 不存在科幻 2021-02-06

本期问题

※比起《三体》来,我更喜欢大刘的短篇小说,但说不出为什么。想请教专业编辑的看法,大刘的长篇和短篇到底哪个写得更好呢?

宇镭:大刘的科幻作品里,长篇作品只有“三体”三部曲,《超新星纪元》和《球状闪电》,其它几十篇均为中短篇,而每一篇作品中,大刘都能提供独特的创意和设计。

有些人更喜欢长篇,因为能够在一个长时间跨度的阅读过程中,细致品味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而像你这样更喜欢短篇的读者,也许更加看重的是科幻故事提供的创意、点子和设计本身,大刘所书写的多个不同时空,不同领域的故事中,不断跳跃,体验世界的不同可能性。

这其实并不是长和短的问题,而是作者在数量更多的短篇作品中,展现了更多的可能,或者说,一个独特的创意用一个短篇就表达了,你用更短的阅读时间体验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觉得阅读时间的性价比上很“超值”。

然而,你是否想到过这样一种可能性,就是如果大刘的中短篇故事,如果拓展成长篇,比较之下,你会更喜欢哪一种呢?

比如,《流浪地球》以电影中的这种细致程度讲述,用几百万字的篇幅,从人类发现太阳危机,提出建立地球发动机讲起,一直讲到千年之后,地球在太空中流浪,抵达三体星系甚至是更加往后的故事?

又比如,把《光荣与梦想》《全频带阻塞干扰》《蝴蝶效应》《天使时代》等未来关于战争的故事整合起来,书写一场浩大的科技时代的未来世界大战?

如果你同样很期待读这样的故事,那么你应该意识到了,那些“超值”的短篇故事,其实是非常消耗作者创意和素材的方式,这些短篇故事的创意,限于篇幅,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展开,只是给你展示了这个创意可能性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大刘后来也自己表达过,觉得当初这些想法用来写短篇,有点浪费了。

许多作者非常善于开发科幻创意本身的可能性,能将一个点子组织成篇幅宏大,结构精巧的长篇巨制。

例如2006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罗伯特·查尔斯·威尔森的《时间回旋》,这篇小说的核心,是个一句话就能说明的点子:地球被一个奇怪的保护层包围了,地球上每过一年,保护层外的宇宙就过一亿年,这时人类该怎么办?

这个创意当然可以写成一个短篇,并且能够带给我们跟大刘短篇一样的震撼,但是作者选择了一种复杂的双线叙事手法,从一个成长中的个人视角来写,他的爱情、他的职业、他的人生选择……将这样一个设定下人类社会的可能性充分呈现了出来。

中国科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展虽快,但相比西方成熟的科幻产业,还不够发达,尤其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处在杂志平台的中短篇时代。

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科幻作家,代表作大多是由中短篇构成的,然而随着科幻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情况会发生变化,科幻长篇的各种可能性会被挖掘和展示出来,可能会带给我们以前没有想到的可能性。

那时候,再来比较自己更喜欢短篇还是长篇也不算迟。


你也有问题想问吗?

戳 阅读原文,向未来局特工提问,收获专业回答~

戳这里看我们的所有问答合集

添加接待员微信(FAA-647),备注“问答”,可以进入问答群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