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评价小松左京?| 科幻问答 073

未来局接待员 不存在科幻 2021-02-06

本期问题

※如何评价小松左京?

因为很厉害所以喜提特效字体的小静

小松左京本名小松实,最知名的作品是现象级小说——《日本沉没》。他与星新一、筒井康隆一起,被称为日本科幻的“御三家”。

小松左京出生于1931年,日本战败时,他才14岁。当时,日本不断下调证明年龄,小松左京以为自己也会死在战争中。战争的阴影,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59年12月,小松左京读到了早川书房旗下《SF杂志》的创刊号,被罗伯特·谢克里的《危险的报酬》震撼,决定开始写作科幻。1961年,他用“小松左京”这个名字参加了早川书房主办的第一届幻想科学小说大赛,投稿的《给大地以和平》获得了努力奖,就此正式踏上了科幻写作之路。

之所以取“左京”这个笔名,是因为精通姓名占卜的哥哥跟他说,“用五画和八画的汉字做名字就一定能大获成功”。于是,他就定下“左京“这个笔名,意思是“左倾的京都大学学生”。

可以说,日本科幻最初是在小松左京的努力下才兴盛起来的。他在科幻行业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1970年,他发起了“国际SF博览会”,把美国、英国、苏联等国的科幻作家邀请到日本。阿瑟·克拉克、弗雷德里克·波尔、罗伯特·谢克里等人都参加了这次大会。

同年举办的大阪万国博览会中,小松左京担任副主题委员和主题馆副制作人,参与筹备了“太阳之塔”的内部展示,还将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神像、假面展示在地下空间。

作品方面,1973年出版的《日本沉没》取得了社会现象级的成功。发售前,出版社跟他说“太长了卖不掉的”,结果没想到一发售就取得了惊人的销售成绩,从3月发售到当年年底,上下两卷累计售出340万册,成了社会现象级的作品。

《日本沉没》的成功改变了日本社会对科幻的看法。小松左京出道之初,出版界还认为“打上科幻的标签就卖不动”。《日本沉没》之后,科幻一下子成了出版界的香饽饽。

1980年,小松左京作为日本科幻作家协会的会长,在德间书店的支持下,创立了“日本SF大赏”。

他曾七次获得日本星云赏,还曾获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日本SF大赏等奖项。

小松左京知识广博、人脉丰富,活动范围遍及各个领域。除了创作科幻小说之外,他还作为新闻人行走各地,积极参加电视节目,在未来学研究会和代谢运动(由一批年轻的日本建筑师及设计师联手推行的建筑设计运动)中,他结交了很多学者、艺术家。1970年的大阪万国博览会中,年仅39岁的小松左京与各界名流一起出现在主要负责人名单中。

他甚至还成立过制作公司,把年轻的科幻作家们张罗到一起拍摄科幻电影。1980年,东宝邀请他制作原创科幻电影。于是,小松左京邀请多位科幻作家共同创作了小说《再见朱庇特》,然后成立新公司,自己担当总导演兼编剧,把小说改编成了电影。电影最终不算成功,但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很多创作者。

小松左京的活动领域、得到的社会认可,都远远超过了当下一般意义上的科幻作家。

中国的科幻作家也与这位伟大的创作者有过交流。2007年,在横滨举办的第六十五届世界科幻大会上,韩松见到了已经76岁的小松左京。对这段经历,韩松老师是这样描述的:

“首先上场的是小松左京。他已76岁,不坐黄包车,而用轮椅推上来,看上去身体不太好。他用日语讲了半天,日本听众笑了半天,我旁边的立原透耶用中文翻译道,小松左京说:可是,我还没喝酒呢!我还活着呢!……大会司仪宣读了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的贺词。这一幕给我的感觉是,科幻在日本很有地位。而这与被称作“日本科幻灵魂”的小松左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是把日本科幻、亚洲科幻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小松左京对世界有着旺盛的好奇心,出了什么新的电子产品,都要立刻买来使用。

他精力旺盛、头脑聪慧,在很多领域都有建树。一些人甚至评价他是“荒俣宏和立花隆和宫崎骏加一起,不必用3除”。

日本著名的评论家、哲学家东浩纪这样评价:“小松不仅是战后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娱乐作家,也不仅仅是日本科幻的先行者。比起这些,小松首先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思想家。当他把那满溢的知性付诸文学这种形式时,刚好找到了科幻这一表现形式。”

小松左京被翻译到中国的作品不算多,如果想更多地了解这位作家,除了《日本沉没》,还可以读读《无尽长河的尽头》。这部作品最早连载在1965年2月-11月的《SF杂志》上,是小松左京的第四部长篇,被评价为他的最高杰作。

《无尽长河的尽头》是以十亿年时空为背景展开故事的本格科幻,还带有一些推理和悬疑的色彩,非常精彩。


你也有问题想问吗?

戳 阅读原文,向未来局特工提问,收获专业回答~

戳这里看我们的所有问答合集

添加接待员微信(FAA-647),备注“问答”,可以进入问答群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