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描述,不要讲述:将描写融入人物行动的实用小技巧 | 编辑聊写作

不存在科幻 不存在科幻 2023-03-20
🛸在「编辑聊写作」专栏,未来局编辑将点评每周小说,分享创作技巧,聊聊小说背后的故事。本期由编辑钟云、孙薇、水母谈本周的三篇小说:《谢幕演出》《灵魂打捞》《蓝色薄暮》。
谢幕演出作者 | 尹浩宇编辑钟云:《谢幕演出》是近年来我在大量看稿当中所看过的最动人心弦的科幻故事之一。在短短两万字的篇幅内,有着独特新奇的设定,充满了大量鲜活的细节,许多有趣的关于爵士乐元素和音乐人的新鲜素材,有清晰明确的人性欲望、人物动机、困境与行动、认知转变等刻画,另外还有着触及心灵的人物情感表达——这是整篇小说里最亮眼出彩的地方。 故事讲述了在高科技实现改造人类身体的时代,一个天赋异禀且孤僻的音乐人,为追求最极致的音乐创作和演奏效果,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把自己身体的每个器官改造成各种乐器,作为世界上最纯粹的音乐艺术家,最终完成了一场震撼世人、消除人与改造人隔阂的谢幕演出。 改造人,可谓是科幻小说最经典的老题材,但这篇故事不走寻常路,没有写赛博义肢、机械战警或战斗天使阿丽塔那些常见的东西,而是把“改造”的重点放在了音乐艺术上,从极致改造自身的音乐人的角度探究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上。从这个哲学及艺术命题的终极层面上来看,这篇故事与经典科幻佳作《齐马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实际上,从《谢幕演出》的大纲构思阶段与作者交流,就推荐作者参阅借鉴《齐马蓝》的科幻意象、创作风格和主题表达,并根据作者本人的音乐爱好特长及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执着追求,量身打造了这篇故事,以其创办乐队,身兼主唱、主音节奏吉他手、作词作曲、独家混音师的人生经历,把这些亲身体验到的一手素材融入到了这篇音乐与改造人结合的故事里,在细节表现上做出了丰富真实厚重的故事质感,生动细腻描绘了音乐人的思想、灵魂与情感。情感是小说创作中必不可缺的元素之一。在科幻小说里也是如此。我们在为读者创造新奇的科幻概念,描写异化的人物、事件和环境的同时,如果能把“人物情感”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通过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物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比如《三体》里的主要人物叶文洁,以及这篇《谢幕演出》的音乐家“M”,充满真挚写实的人物情感刻画,可以使小说更加生动和真实,在增强人物个性和形象塑造同时也增添了故事的魅力。 好的情感刻画,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射。当读者看到一个人物在经历痛苦、悲伤、绝望、孤独、欢喜等各种情绪变化时,读者本身也会产生对应的情绪反应。这种共鸣能够拉近读者与故事的距离,让读者更容易地体验到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情感也是小说结构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说要有一个清晰连贯、层次分明、张弛有度、前后照应的合理结构,才能让读者得以沉浸故事当中领略到其美妙之处,而人物情感线贯穿全文,在小说的每个部分结构上都离不开人物的思想与情感表达的黏合,清晰有效的情感线穿插,甚至能够有机整合复杂的情节内容,做到“形散神不散”,紧紧抓住读者的目光代入并沉浸到人物命运变化中跟随波澜起伏的故事抵达结局。 在《谢幕演出》的结尾,我们跟随那位疯狂而伟大的音乐人登上最后的舞台,演奏一首首用生命创作的饱含情感与灵魂的天籁乐曲,在情感完全释放抵达至臻境界的巅峰戛然而止,完成了最扣人心魂的谢幕演出,斯人已逝,而余音长存,带着信念和理想远航……最终造就了这个科幻故事成为打动读者心灵引发共情尤为罕见难得的一篇佳作。
灵魂打捞作者 | 阿莉耶·德波达
编辑孙薇:《灵魂打捞》继承了作者的知名/获奖系列“绪雅宇宙”背景,不过由于独立成篇,阅读时无需了解整体的背景。很多作者都有类似的习惯——由一个背景设定中发散出不同的故事,或者各个作品之间的人物相互关联。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不但读者在阅读时会有见到“熟人”的欣喜感,在同样的世界观设定下,不同人物乃至不同物种演绎出的反应,也会让这个系列丰富起来。而且显然,对于新手而言,写短篇和中篇显然也要更容易上手些。 很多科幻小说(尤其是太空歌剧类型)都在讲述情节的同时,创造了美妙的未来主义场景,例如阿拉斯泰尔·雷诺兹的许多作品:《天气》《火星长城》等等。他们所设定的场景让人觉得能置身其中,有着熟悉的地方,却又颇有新奇之处。从文中透露出的片鳞只甲,我们能猜测到,故事中的人物在情节之外有自己另外的生活。这样的小说即便是短篇,也能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短篇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单凭一个点或一个人物,就能讲述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具有冲击力的故事。 回到《灵魂打捞》:波达的亚裔身份让她对文化融合背景更加信手拈来,她也常常在自己的小说中以亚洲为背景设定。“绪雅”系列是以越南和中国文化为主导的太空歌剧,包括多个短篇和中篇。西方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的读者,以往更偏爱阅读英语小说(根据统计,他们几乎不阅读其他语种的小说)。这意味着西方文明下的故事都比较类似,包括人物心态、叙述结构和主题等。于是在西方近年的获奖短篇中,关注少数族群和群体的呼声愈发高涨,让差异化成为了新的潮流。 中国或华裔作者也有这样的优势:我们可以很容易将自己的文化背景融入到科幻小说中,形成全新的流派(例如“丝绸朋克”)。我们背景下的故事有着独特的文化和浪漫,传统文化中有颇多的点可以采用,陈楸帆就曾以神龛为介,在故事中描述了父子亲情与代沟。苏民的《替囊》也同样借鉴了时代背景。这样的做法很聪明,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也能有效地通过读者自行脑补,节省不必要的描述篇幅。

蓝色薄暮作者 | 索何夫编辑水母:《蓝色薄暮》叙述流畅,反转有力,情节完整。叙事技巧和经验已经极为成熟,矛盾冲突和动作场面的布置也妥善到位,属于十分完善的故事。作者本人的特色在小说中也得到保持和体现。“蓝色薄暮”降临的这个科幻意象很吸引人,可以说是一个卖点。不过,无论意象多么有趣,一名作者在创作科幻小说时,通常情况下还是要遵循一个规则:要描述,不要讲述。如果你不确定这条规则所指为何,那我们就来把规则进一步延伸,这里的“描述”后面接的是(情景),而“不要讲述”指的是(设定)。我们先来谈后半句。你想象的世界还停留在脑海中时,是鲜明的,可一旦写出来,多少会打些折扣。想要让它重获光彩,首先就不能对读者大段大段灌输你的想法。你只是一味宣讲的话,讲得越多,读者往后退得越远,与你拉开距离。尽可能控制好你对设定的解释,才有可能让你文中的世界吸引读者,甚至让读者看到的比你想象的还要多。这并不夸张,事实上,让读者看到的比作者想象的还要多,是优秀作品的一个基本标准。读者在阅读优秀作品时,会察觉到作者安置在文中的一些重要细节,让他的内心有所触动。接下来,他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调动记忆,从自己的人生经验中来取材填补画面。而糟糕的作者只会抛出一大堆干巴巴的陈述,读者读完这些文字后,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耳边说:请你根据我的这段500字陈述,围绕主题,写一篇两千字的命题作文。真让人头疼!面对这样的作品,毫不心动的读者自然会退避三舍。这就要求你在小说中构建场景时,要从人物角色的感受出发,用一两个形象化的细节来铺垫世界观,让小说人物来引出背景设定,或者将设定融入进你笔下的角色塑造,比如这篇《蓝色薄暮》就是如此。这个意象也是一种隐喻,符合小说角色的世界观。 不过,对于新手来说,将描写融入到人物行动中,会面临一些困难问题:文中哪个地方应该描写背景?情节发展到什么阶段需要描写角色?应该把场景描写放在开头,还是直接开始故事?每个场景描写多少比较合适?整体节奏又是怎样?这些问题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所以这里提供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具体操作还需要你自己揣摩。首先建议你在第一稿中尽可能地展开,写下所有你想说明的设定,能做出的所有解释。在后面的修改稿中,再进行删改、调整和替换,通过构思鲜明的细节来营造效果,来代替枯燥的阐释。如果设定阐释无法省略,那要用简明的语言来交代,同时尽可能地少用术语。交代新奇的背景环境时,可以尝试去塑造一个“来访者”形象,借助他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和聆听这个陌生的世界。这样推动了情节发展,说教的意味也不明显。这个方法在具体实施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变形”,比如《蓝色薄暮》开头后不久,借主角回到过去的梦境,用一个十三岁少年的视角与另一个角色“音乐家”进行交流。这个角色其实对情节推进不大,在梦中的过去即已死掉。他的作用是与年少的主角交流,让我们读者通过对话了解这个世界的过去,同时也理解成年主角经历过什么样的心路历程。 只要掌握了足够多的技巧,写“活”一篇小说,哪怕是平淡无奇的主题,也会因为这些具象化的描写变得饶有趣味,吸引读者展开想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