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写作

直面创作:列一张你的写作强项和弱点清单吧!| 编辑聊写作

不存在科幻 不存在科幻 2023-09-01

🛸

在「编辑聊写作」专栏,未来局编辑将点评每周小说,分享创作技巧,谈谈小说背后的故事。

本期由编辑水母与作者聊本周的小说《夜以继日》。


夜以继日作者 | 再发芽
 对话作者    
水母:你好,再发芽。能谈谈你的创作经历吗?你的工作、生活与你的创作是否有关联?再发芽:我从小喜欢阅读,大约在中学时我就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但总认为自己积累不够,还未准备好,迟迟没能动笔。直到快三十岁了,实在找不到再怠惰拖下去的理由,才下定决心,试着写了篇万余字的小说。好在这篇处女作投稿时虽几经波折,但终获发表,我也收到了人生中第一笔稿费。这是个激励,加强了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我的工作和生活普通且平淡,与我的作品没有多少直接联系,如果硬说有的话,仅限于能否带给我稳定的状态和时间用于写作而已。 水母:那第一本吸引你,让你觉得“我也要写作”的作品是什么?哪里最吸引你?再发芽:事实上那些我为之惊叹的好作品,更多的是令我“望而却步”。只有那些次好,甚至不太好的,才会让我生出我也能行的感觉——或者说错觉,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当然,随着自己的写作实践,我关于好、次好、不太好的作品标准也在不断变化,且无论我的评价如何,我都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水母:你是从哪里获得灵感来写《夜以继日》这篇小说的?或者说曾经有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忽然触动了你? 再发芽:设想一下,如果……会怎样?这是我的创作公式。就我的体验和观察,失眠是不少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么,设想一下,如果人可以不用睡觉,会怎样?以此为题编个故事,对我而言是自然而然的。写这篇小说的契机,只在于它在我素材簿上的排位顺序。 水母:是出于什么目的考虑,起的“夜以继日”这个标题?再发芽:纯粹是灵光一现,脱口而出。 水母:《夜以继日》小说中涉及哪些你关注的主题?通过这篇故事你最想表达什么?你希望读者通过这篇小说得到哪些启发?再发芽:若科学发展到连人的生理功能都能被轻易更改,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想通过唯有科幻小说才能运用的假设来表现人性的幽微和复杂,让人对自身有更多的认识。不敢说这篇小说能启发什么,只希望能给读过的朋友带来一些乐趣,还有就是希望大家能好好睡觉,不要自我加压太甚。水母:你这个题材很有趣,后续创作还会再尝试这个题材吗?再发芽:会,因为我有一系列这方面的设想还没能变成小说呢。水母:能否具体谈谈,你最初是如何设计情节来表现这个主题的?与现在相比有什么变化? 再发芽:明确想要表现的主题后,最重要的是构思角色,毕竟剧情是以人物个性为中心而展开的。最终成稿的主要情节和最初的想法相比,基本没变化,因为如果我不把故事的发展全都想清楚,我根本不会开始下笔。这不是个好习惯,我因此产量很低。水母:结尾处留给我们一个悬念,安久津和莉莉娜将来可能会有哪几种发展呢?再发芽:会和现实中的很多夫妻一样,继续相互纠葛,永远相爱相杀下去吧。水母:在写作过程中,哪些情节的创作让你感到特别困难?如何克服的?能否谈谈这方面的修改过程。再发芽:就本篇小说而言,情节上的创作没有让我感到有很困难的地方。这次写作,更多的像是在干体力活,时间精力主要花在如何更恰当地行文造句上。初稿完工后,编辑给出了主要是增加故事换角度理解乐趣和丰富对立面人物塑造的建议,经过我几次拖拖拉拉的修改,最后的成品确实让我感到了惊喜。水母:经过不断的改稿打磨,你感觉自己笔下的故事与人物,在其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再发芽:大概是像画画一样,先是份潦草的底稿,全是模模糊糊的,然后一点点地勾勒出细节,慢慢变得清晰、丰满起来。 水母:这些角色都发生了变化。在构思这篇小说时,你是如何设计这些角色的?你跟角色之间有没有共情时刻? 再发芽:首先根据主题,把搭建起故事所需的任务分摊到各个人物上。然后,我会假装自己是一个演员,试着去扮演他们, 想像在那样的情形下我会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会讲什么样的话、会做什么样的选择。所以,可以说我和角色是全程共情的。水母:你喜欢自己这篇作品的这些角色吗?或者你对他们有什么看法?再发芽:喜欢——都有我自己或见过的人的影子。虽然现实中他们的某些个性特质会让人感到厌恶,但在故事里,最不讨喜的是角色的扁平无趣。水母:和以前的作品相比,这次又做了什么新的尝试? 再发芽:对一些细微的心理变化有了更多描绘。水母:现阶段有新的创作吗?向我们透露一点正在写的题材吧。在今后的写作中,打算如何做呢?再发芽:有。有句话好像是这么说来形容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的:终其一生,很多父母都在等待孩子的感恩,而孩子则在等待父母的道歉,最后,他们都没有等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我在想,能否用科幻的设定,让他们有机会等到呢?这是我正在写的一个故事。最近一两年,我的写作还会是以短篇小说为主,但题材不限于科幻。水母:相信你在科幻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最后给“不存在科幻”的读者朋友们,推荐你最近正在看的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吧。谢谢你。 再发芽:我在重读茨威格和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集,在再度感慨大师之所以伟大的同时,更发现了不少当年初读没察觉到的精妙之处。我最近还看了网剧《漫长的季节》,深受震动,很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写出那样好的故事。 下面从作者再发芽表达的一些要点出发,简单聊聊小说的设计。

编辑水母:作者再发芽在《夜以继日》里所做的人物展示很有意思。在真实生活中,我们如果目睹一名作家每天奋笔疾书,日更两万字,我们就能确信他是一位勤奋高产的人。倘若他自己说今天写了不少,或是他坐在书桌前哪儿也没去,再或者凭他的仪表举止和一些可以作为物证的日常用品,手上沾着钢笔墨水,打字的键盘磨得发亮,我们也有可能相信他是一个勤于写作的人。就如上面所说,我们在生活中,只能凭借充分或不充分的证据,不断地对他人作出判断。随着评判经验的积累,我们也能明白,要想对一个人的内在作出决定性的最终判断,这基本上是办不到的。如果真做到了,那跟传说中阎罗王翻捡记录人善恶品行的生死簿或埃及神灵称量人的心脏,上帝进行去天堂还是地狱的审判差不多了。只要这个人还活着,那我们就得给判断留出余地,根据他所做的事情、他的外在变化,随时对原有的看法做一些修正。 通常情况下,小说人物与真实人物相比,不那么扑朔迷离、难以确定,因为与真实生活相比,小说只是一种描写相对短暂时间的人和事的叙事艺术,对人物、事件都有所选择。不过,我们读者去理解小说人物的方法,跟真实生活中理解他人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都是通过人物的行为,他们的自述以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来认识的。当我们在阅读小说时,也跟真实生活中一样,有可能最开始就被作者告知应当如何去看这个人物,也可能先获得一些模棱两可的印象,再不断修正。 跟在真实生活中一样,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并不都是正确无误的。他评价这个人时,涉及的事情也许根本并不存在,或者确实有这件事,但一些关键的地方没有注意到;或者因为评论人自身的原因,评价有些夸张歪曲,过于简单化;因为善意或恶意,评论只是单纯的恭维或讥讽。感情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人们彼此之间的评价。当然,小说人物评价自己时也会经常犯错误:自我欺骗;缺乏经验;用来衡量自身的标准不切实际,太低或太高;心理问题;来自他人的压力等。人物对自己进行评价,在小说中往往都比较重要。人性是如此复杂,有的时候,人物为了让自己的举止合乎风度礼仪,或是自卫、保护他人,会进行心理伪装。他们甚至会伪装自己的内在,以便给人留下错误的印象。这些人物就是小说中的欺骗者,比如这篇小说《夜以继日》中的小说家安久津就是如此。 欺骗以及它所造成的影响和结果,是让人感兴趣的写作主题。撕下欺骗者的伪装,也适合用来设计意外转折的情节。所以欺骗者是很重要的人物原型。作者在写欺骗者时,通常在开始时设法不暴露他,尽力隐藏他的真实一面,暂时欺骗下读者。这是比较常规的写法。也有时,作者会在一开始就让读者看清楚这个人,然后再描写他欺骗的过程和结果。 就像《夜以继日》中的小说家安久津,欺骗者未必怀有恶意。小说其实是为了描写这个欺骗者值得嘲讽的那一面,这也是比较普遍的写法。首先我们来看安久津他貌似平稳的婚姻和两人结合的过程。其实,即使是现实生活中的婚姻,几乎都会有一些欺骗和揭露的冲突。我们在婚前对爱人、对婚姻都会抱有过于美好的幻想,往往会表现得比平时更优秀。在情欲的推动下,我们会拼命向爱人奉献更多的金钱、物质和情感,以便赢得她的欢心。这多出的量往往超出我们日常的能力,一旦赢得了对方的爱以后,我们就无法持续维持这种无私的奉献。这并不是存心欺骗,热恋本身就是让人高度亢奋和敏感的兴奋剂,这会令我们表现得比平常更好。不过,最终会冷下来。好在这种并非出于本意的欺骗,会有一种不那么令人沮丧的发展:情爱发展的过程,是相互发现对方隐藏一面的过程。随着双方对彼此性格和情感的逐渐加深,爱情会转化为近似友谊的情感。不过,这不是《夜以继日》想要表达的重点。作者在后面对小说家安久津做了更精微,也还带点儿同情的呈现处理。这个人物对于写作的执迷似乎非常崇高,几乎到了有点不正常的地步。但最后证明他对自身的写作能力和状态有着自我欺骗,他的自我欺骗,要比对他妻子所做出的欺骗更难以解决。作者再发芽带着嘲讽,巧妙地分析了小说家安久津的内心思想斗争,他的自欺欺人,他对于写作的企图等等。直到最后,作者让我们认识到,虽然一般人不会像安久津这么别扭,但我们身上也有与安久津相同之处。谎言持续越久,越难以结束。我们面对其他人时,会将长期维持的谎言称为“事实”。要说起来,小说如果能对安久津写作生涯的过去部分做更多展示,那么他的人物性格就能得到更多展示,我们对他的动机也就能更加了解,现在的动机有些不太明确,人物还是有点儿模糊。还有结尾,可以再往下继续展开的。另外,如果小说家安久津要写的作品就是以一个伪君子做主人公呢?会不会形成对照?《夜以继日》这篇小说如果再深入挖掘,可以进一步延展完善的地方还挺多的。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一名作者,你能否以贴近现实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如果你能做到,那你就能以同样的眼光来看待写作。这是对所有人说的。但如果你对写作不够诚实,那么这种欺骗就会延续到作品当中,会长时期处于凝滞状态。你的作品面对读者时,也会存在无法有效沟通的地方。接受自己的真实面貌,也意味着接受你身为写作者的身份。这需要我们更加投入到生活当中,投入到创作当中,而不是一心想当作家。你要么是个写作者,要么不是,就这么简单,不要浪费力气去思考自己是或者不是。写作是持续不断的终身学习,就像开头提到的,我们无法对自己的写作做出最终判断,因为我们的内在不断发生变化。你坐下来写作的每一天,都是不同于昨日的一天,而你也是不同于昨日的人。无论你写作顺利还是不顺利,今天都与昨天不同。每一个写作者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去处理写作不顺时带来的抗拒感。没必要想清楚人物、想清楚事件再去写作。哪怕你漫无目标地去写,多少也能给你打下一点儿根基。 尽管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但你今天认识不清自己,不下苦功夫来解决,明天你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新的一天不会主动帮你补上精进的技艺。接受你自己的真实面貌,面对你自己需要加强的地方。这能帮你把“地基”打好,否则上面会坑坑洼洼,涂满你对自己能力的幻想。不多说了,让我们开始两个练习吧。1、写一封情书给自己笔下的某个人物。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写,不过要坦然书写对方的优缺点,还要让假想中的他/她接受你信中的一切。正如前文所说,恋爱能让人超出平常的付出。你可能一生只结婚一次,但你能通过写作,恋爱无数次,甚至无数次白头到老。但你要真心面对他/她的一切。(也可以是“它”,恋爱自由) 2、把你写作的强项和弱点列出一张清单,上面都有哪些?你可以做些什么事,来解决这些弱点?提出具体想法和方案,不要只想着“多阅读”。“阅读”对于写作者来说,如同“呼吸”一样平常。这个烂大街的说法毫无用处,除非你能列出能帮你改善弱点的书籍,读完还要应用到实际。只阅读不写作,就像躺在床上呼吸,不下地走路。身为作者,也不要美化弱点,说这是“个人特色”。这也是要列出强项的原因。一个人的弱点也许终身无法消失,但至少要让它不妨碍自己的强项吧?很多写作者自身的缺陷,导致他们的强项无法进一步发挥。只要“避短”能腾出空间,足够“扬长”就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