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魔都上海的“防疫凡尔赛”

起点人文 2022-01-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亚当斯密经济学 Author 刘胜军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作者:刘胜军

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

(ID:adamsmitheconomics)

文章已获授权



这几年不少人喜欢秀“凡尔赛”,虽然通常是要挨骂的。

不过,最近上海“凡尔赛”了一次,却赢得不少人的真心点赞:

• 1月13日,上海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和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静安寺街道愚园路228号列为中风险地区。

这里面最大的看点是“愚园路228号”。这个路牌号对应的不是一个小区,而是一家20平方米的奶茶店。

上海新增的这个中风险地区,肯定是全国面积最小的中风险地区了!

上海并非儿戏,而是慎重决定:

•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将确诊病例的工作地静安区静安寺街道愚园路228号列为中风险地区,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上海的决定,是基于科学的分析和研判:

• 流调显示,这5名人员均与1月11日本市报告的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相关联,属同一传播链(静安区愚园路228号某奶茶店),都在隔离管控期间例行检测发现。

这一决策,在新冠疫情步入第三年的当下,具有标杆性意义。

假如只考虑防止新冠疫情传播,上海完全可以大大咧咧地把附近的几个小区、酒店甚至静安区都列为“中风险”,但上海没有这么做。

奶茶店马路对过就是静安寺

何也?

原因并不复杂。地方政府做出决策时,不应只考虑单一目标,而应兼顾防疫、民生、经济发展的多重目标。防疫很重要,民生也重要。

这不是“凡尔赛”,而是真正全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问题在于,如果你从一开始就认为“防疫”与“民生”是鱼和熊掌的关系,那么一个城市就输在了起点上。

“上海经验”放在全国看,的确是“凡尔赛”。一方面,上海并不幸运:

• 疫情爆发以来,上海多次出现零星确诊病例

• 上海是承接入境人员最密集的城市:1月13日境外输入病例58例,其中上海30,广东9,广西4,天津3……北京1。上海累计承接的入境病例占全国1/4左右。

与此同时:

• 上海迄今没有爆发过西安、绍兴、河南这样的大规模疫情

• 上海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核酸检测

• 上海没有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交通封锁

• 上海的民众生活基本没有感受到疫情影响

• 在全国疫情不紧张的时候,上海虹桥机场到达处甚至有时不查验健康码。其背后的逻辑是:反正你登机时已经查过了,落地再查岂不多此一举?胆大的背后是心细!

• 上海机场、高铁查验健康码,历来都是全国各地的健康码都行,从不强制要求注册“随申码”。其他大部分城市相反,只承认本地的健康码——西安的健康码在此次疫情中居然多次瘫痪。

• 对外地来沪人员,上海从不搞层层加码,严格遵守国家认定的中高风险标准。有些地方相反,只要浦东一个小区有中风险,就把整个浦东甚至上海列入歧视和限制之列。

上海以实际行动证明:鱼(防疫)和熊掌(民生)可以兼得。作为生活在上海的新上海人,我的确感到幸运和感激。

我这么说,不是对其他地方幸灾乐祸,而是真诚希望其他城市能“蹲下身子”认真学习和借鉴上海经验,一切都是为了人民。

上海防疫经验可以概括为“精准思想”:

• 少一个不行,多一个不要。

学习上海经验难在何处?

第一,把功夫下在平时。尤其是对于国际机场等敏感地区管理必须细致到位。南京禄口机场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管理疏漏,就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扣细节、精明,是上海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平时管到位,才能避免遇到问题手忙脚乱、病急乱投医。

第二,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思和补救。上海最初也没想到“冷冻食品”会传播病毒。但不要紧,发现了就及时调整,确保不在同一个问题上犯两次错误就行。

第三,发现病例不要慌乱,第一时间启动精准流调、精准隔离。全面核酸检测不仅没必要,而且成本高,又容易交叉传染(扬州就在全面核酸检测出现过这个问题)。要确保精准流调不出现漏洞,就要求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责任心必须到位,不能马马虎虎、走过场。注重精准而非全面,背后体现的是成本意识、民生观念。

第四,地方领导要包容,遇到问题要淡定。这其实才是最难的地方。一旦地方领导慌乱之中下了“死命令”,下面的人员就会无所适从、行为僵化,失去思考能力,甚至出现医院不敢接受孕妇的匪夷所思悲剧。地方主政领导要相信专业、敬畏科学。如何防疫是高度专业的话题,领导要大胆放手交给专业部门。当然,出了问题,领导会承受压力。但是如果相信科学和专业,就会心中不慌、心中有数。这就好比一场战役,地方领导可以把握大局,但不能越级指挥,那样效果适得其反。

张文宏医生成为上海的“新名片”

笔者认为,考虑到新冠病毒强大的变异能力、中国漫长的国境线、动物传播、冷链食品传播、全球化时代的人流物流,要一劳永逸的清零是不可能的,只能做到“动态清零”。

“动态清零”,其实也意味着全国各地会不停地冒出一些病例来。在这种“新常态”下,各地就很有必要学习上海模式,实现“防疫”和“民生”两不误。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经济“稳字当头”。

新冠疫情步入第三年。防疫下半场,应汲取西安、瑞丽等地的经验教训,不讳疾忌医,不断完善、学习和调整,立足于“打持久战”。要精准,不要一刀切。如何实现“可持续防疫”才是必修的一课。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