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水文化故事 | 脉通古今,了不起的“水利工程师”让均安治水兴城有看头!

点击关注→ 佛山水利 2022-12-27

点击蓝字关注,了解佛山水利动态


一条江流如长龙般,蜿蜒盘旋于粤北崇山峻岭之间,自北向南一路滚滚而来,川流不息,这就是北江

春夏之际,南方多雨。湘赣地区山洪暴泻,北江水一夜涨一丈几尺是常有的事。滚滚洪流,肆虐村庄田陌。一旦决堤,下游各地都成泽国。历史上不知有过多少名贤志士,倡导修堤筑坝,治水抗洪。他们用身体力行留下一幅幅汗水斑斑的图画,由古至今闪耀着高超的水利智慧。

百余年前,一位顺德区均安明贤曾跋涉北江河畔,治水修堤,深受百姓爱戴。

三月雨绵绵,顺德下起了春雨,佛山进入了汛期。我们从均安出发,来到北江边,拨开历史尘埃,追溯李文田与水的故事。


闻信

家乡灾情 牵挂于心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探花李文田(1834—1895)是均安上村人,入仕后历任翰林学士、国史馆纂修、内阁学士、礼部兼工部右侍郎,入值南书房,熟悉清宫各种典章礼制。在均安上村李氏宗祠,门口楹联涵盖探花李文田一生业迹:勋业西平望,文章北海风

上村李氏宗祠

少年时的李文田,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佛山就读著名教馆先生何铁桥门下。不幸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铁桥老先生爱他的聪颖才华,十分惋惜,便将经历说给文田父亲的老友梁九图听,梁九图把他招入家中与爱儿梁僧宝同斋供读。寒窗苦读,终在咸丰九年,李文田殿试钦点探花郎,任翰林学士。

在均安上村李氏宗祠大堂,慈禧太后御笔《龙》《虎》两方金匾格外醒目。李文田是文职官员,太后何以赐《龙》《虎》?这得一说李文田晚年领导北江农民抗洪救灾的故事。

清远境内有片冲积平原,地名石角。谁料天有不测风云,光绪三年仲夏之夜,山乡万籁俱寂。忽然锣声大作,伴着凄厉的呼喊惊破残夜——石角围决堤了!滚滚洪流淹没村庄,冲毁良田。面对眼下这天灾水患,时任两广总督刘坤一愁眉莫展。

在友人的引荐下,刘坤一想起了京都士大夫阶层皆称赞的“西北地理学家”李文田。

“老弟可知家乡灾情?”一次宴会上,刘坤一把北江决堤,佛山、顺德、南海尽遭水患说了一遍。李文田心如铅坠,刘坤一便开门见山说:“刘某此次进京,欲邀老弟返粤,共商整治北江大计,效法夏禹治水,造福庶民。未知老弟意下如何?” 李文田回道:“李某不才,然父老乡亲之患,亦文田之患,责任在所不辞!” 一拍即合,李文田立刻登程回粤,谋划治水方案。


李文田 像


治水

取道调研 筑堤防洪

李文田的回乡路线颇具心思。取道韶关下清远,其意在考察北江上游水文情况,提取第一手资料。

韶关明代建府,握岭南咽喉。浈武二水于此汇合穿过英德山地而入清远,奔流十里飞来峡壁,冲出大帽山绕飞霞而去,在石角一带冲积成一片平原。石角围连结岗仔、舟山等乡堡,形势非常险要。石角围决堤,洪水漫进三水、顺德、南海、佛山,省府广州也得遭殃。李文田到达石角时,洪峰已过,灾痕仍历历在目:田园荒芜、残墙颓亘,路有饿殍,逃荒者衣不蔽体……

一百年前修堤,没有任何技术参数,也找不到一点水文资料参考。但又必须弄清历史洪峰水位,才能决定堤围高程。别无选择,唯一途径是走进乡村访问——向老农请教。为了这,李文田一行人马跋山涉水,忍受烈日灼晒、荆棘刺皮,艰难地一丝不苟地调研着洪患历史资料。走村串乡时,最令他们动容的又是灾民饥寒交迫的苦况。在工程规划的同时,李文田一行还要奔走广、佛、陈、龙,向善长仁翁寻求捐助,济民饥寒。

堤围设计高程经过细致访查,定在历史洪峰水位超高三尺,堤坡陡处筑二级防护堤。水流湍急地段实施水下抛石,筑潜水坝分流防护。如此这般,新筑之石角围足以抗御历史罕见洪峰。经过一个冬季枯水期修筑,新建的十里石角围屹立于北江河畔,抗御了一场场山洪,保住一方平安。石角乡民由此安居乐业,勤恳耕耘,各业兴旺。


延续

古今工程 交相辉映

李文田回京前还来到三水芦苞观察,在这里,他又干了件与水有关的大事。

三水由绥江、北江、西江三江汇流而得名。芦苞是汇流溢洪点,三江水在此倒作一江流入珠江。历代地方官吏在汛期间都会注意芦苞,越是高度注意却越是年年决堤。芦苞人年复一年,父而子子而孙,洪水过后开垦万顷荒滩,种植万顷芦草,用芦草织出图案美丽的草席,创造出芦苞特产:织花草席。乡人挑着草席,沿珠江水乡叫卖。

700多年前,有位县官决心打破滩涂不出粮的窘境,四处招商引资,请南、番、顺的商人来看,都被滩涂沼泽吓跑。这位县官献出微薄俸薪,倡导修一条堤围,挡住三江汇流的洪峰。谁知堤没修好,大水一来连县官也被卷走。县官离去后,有识之士年年培土,年复一年,终于筑成一道堤,并用县官的名字命名“大有”,意为大有作为。

不幸又遇三江水涨,大有围坍塌,祸及广、佛。李文田视察大有围,发觉此堤围独当一面防洪挡水,与周边堤围缺乏统一联系。当时正值汛期,大有围岌岌可危。李文田便组织群众抢险,保住堤围。还前往佛山、广州等地募捐集资,大有围得到全面加高加固,成为芦苞溢洪口的巩固堤防,三江水在大有围前流向珠江,治水成效显著。当地农民为了铭记这位修堤人,特建文田庙用于民间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三水芦苞修成现代珠江水利史上第一座泄洪闸——芦苞大闸。北江大堤由此起点,延绵百里至石角,构成广东省第一防洪长城北江大堤,巍巍然屹立于北江河畔。

昔日险滩处处,洪涝不断;如今群山拥翠,碧道蜿蜒,生态山水画卷扑面而来。

桨橹声声,沧海桑田,见证着“李文田”们的治水智慧与滔滔的史诗,不变的是以水为脉、治水兴城的发展魄力。尤其在李文田的家乡,均安镇正以拆建一体、治污控源为抓手,按下“清岸”的“快进键”,治水、护水、兴水……均安的“水动脉”正彻底奔腾起来。

均安清岸行动进行时



End

往期回顾

☞ 走近佛山水义工丨传承三代人的水利梦想,守护一座城的河畅水清——肖浩民

☞ 疫情期间,这些重点人群要注意什么?

☞ 热҈热҈热!暑假来临,这些防溺水知识请普及!

☞ 吃这样的荔枝,就是在吃虫子?听我解释!

编辑 / LX

来源 / 山水均安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