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速递 |《深圳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目录

深圳社会科学 深圳社会科学 2023-05-08

SHEN ZHEN

2020年第5期(总第13期)

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专辑

005 / 深圳经济特区40年:实践经验及理论贡献

张树剑 谷志军 黄卫平

013 /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概念阐释与发展策略探析

倪晓锋 吴定海

021 / 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的国际比较与深圳经验

   陈庭翰 谢志岿

034 / 社会驱动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

  ——以深圳创新经济形成和发展为例

   张猛 戴欣

047 / 后发地区产业演进的规律与逻辑

  ——以深圳40年发展路径为例

白积洋

060 / 深圳40年核心经济动能的培育路径研究

   裴茜 魏达志

069 /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化及其成因研究

  ——对深圳资源配置模式与制造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张军超 杨文宇

082 / 论经济特区经济结构变化对广东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杨新洪

093 / 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国家现代化

  ——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5年发展回溯

   凌佳亨 喻修远 梁丽芝

105 / 经济特区法规制度的法治理论意义

肖明新

117 / 法治先行示范区与深圳国际民商事纠纷多元解决中心建设

   蔡伟 赖晨枫

127 / 论特区精神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

   陈雷刚

137 / 观念、制度与繁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马卫红

146 / 深圳文化产业40年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

   毛少莹

158 / 英文摘要



卷首语


建立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创造了后发地区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的奇迹。2019年,中央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使命。


为总结和提炼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的实践经验和亮点,本刊从年初开始策划组织出版“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专辑”。专辑征稿启事发布后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投稿百余篇。这批稿件从经济发展、体制改革、社会建设、文化繁荣等领域总结分析经济特区建设40年实践,从学者的视角探索思考经济特区发展的范式、路径和方向,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本期从征稿中精选出14篇论文,汇集刊发,以飨读者,为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献礼!



深圳经济特区40年:实践经验及理论贡献


摘要: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历史,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本质的诠释。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回答了改革开放的目的。深圳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依靠自主主导的体制机制改革达成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式改革创新,大致经历了中央控制下的局部创新、中央引导下的机制创新和中央鼓励下的制度创新三个阶段,背后反映出深刻的中央授权下的制度变迁逻辑。深圳的改革开放历程也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治理、法治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行了理论探索。


关键词: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40年;制度变迁;实践经验;理论贡献


作者:张树剑,谷志军,黄卫平,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广东深圳 518060)。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

概念阐释与发展策略探析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深圳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是城市现代化的高级阶段,其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城市文明、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高度发达,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典范。回顾过去,深圳既是赶超型现代化的典型代表,又是现代化“并联发展”的示范,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范例。放眼未来,深圳市应该坚持全面性、示范性、高质量和前瞻性的发展思路,从经济现代化典范、法治城市典范、文化现代化典范、社会现代化典范、生态现代化典范和城市建设现代化典范等方面综合推进。


关键词:先行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城市现代化;改革开放


作者:倪晓锋,吴定海,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广东深圳 518028)。



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的国际比较与深圳经验


摘要:后发地区具有后发优势,但是日本、香港与拉美地区后发追赶效率的迥异说明技术创新和产业关联发展对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起到了核心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特区实现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有效推进,这在产业结构、产业发展阶段与就业结构上显著表现了出来。究其原因,是深圳实现了全产业链中小企业集群的生态演进,通过产业政策与营商环境优化建构了有效的制度创新,协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共促发展,并通过独特的本土创新文化推高了创新效能,是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关联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典型案例。不过,产业结构不合理与金融房地产过热等不良问题也相继出现。深圳应加大工业领域投入、优化服务业规划、坚持“制造业立市”和“科技立市”理念,遏制“产业空心化”趋势,保护产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后发优势;深圳模式


作者:陈庭翰,谢志岿,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广东深圳 518028)。



社会驱动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

以深圳创新经济形成和发展为例


摘要: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社会学展示了一个更深入的过程视角,对于理解深圳发展经验,促进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改革开放催生的移民城市深圳,在改革家引领和市场激励作用下,深圳建构了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范式。由于社会分层被打破,掌握不同技能的人才得以融合,更好地实现智力型生产要素的流动,高效的社会网络被建立,企业家精神被激发,配以政府“创新诱导型”政策措施,深圳在国家财政投入不多、文化教育水平不高,高端创新人才匮乏等不利条件下,初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格局。较完善的市场经济结合丰厚的社会资本是深圳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原因,理解社会资本在市场经济中的关键作用,促进市场、政府、社会的协同,谋划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布局,是深圳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基础,更是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创新;社会驱动;社会资本;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猛,戴欣,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深圳 518055)。



后发地区产业演进的规律与逻辑

以深圳40年发展路径为例


摘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产业发展成绩,实现了从模仿、跟随式创新向竞争、自主创新的转变,从依靠“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起家,成长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科技创新城市,形成了“加工—制造—创造”的持续发展路径。40年来,在国际产业分工背景下,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是产业发展、升级的直接动力,技术创新是重要推动力,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合力促进了禀赋要素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要素供给、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等多重因素的共振、相互作用,实现了深圳产业发展和升级的持续性。


关键词:产业发展;后发地区;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


作者:白积洋,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深圳40年核心经济动能的培育路径研究


摘要:深圳40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培育核心经济动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并逐步形成一个全新的模式。深圳核心经济动能的形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通过充满活力市场主体的鼎力支撑、政府市场相向发力的体制优势、创新引领经济科技的动能构造、持续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体系、稀缺资源配置的集约发展模式和可持续新生经济的这六大方面的培育过程,探讨深圳经济特区40年经济增长的发展进程与经验。


关键词:深圳经济特区;核心经济动能;培育路径;新经济增长


作者:裴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 518055);魏达志,深圳大学(广东深圳 518060)。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化及其成因研究

对深圳资源配置模式与制造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摘要: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提升主要来源于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等。以深圳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从构建面板数据,处理资本、中间投入、直接材料消耗、劳动力和价格指数变量等方面全面规整深圳2005-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制造业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TFP),重点分析其生产率动态演变中资源配置效应。结果显示,2009-2014年深圳制造业TFP年平均增长2.58%,高于同期中国TFP年均1.31%的增速。从TFP离散度等指标看,深圳制造业存在一定的资源误置现象,但资源重置优化程度逐渐提升。MP生产率分解结果看,深圳制造业生产率增长中资源配置效应略大于企业自身成长效应,契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深圳;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资源配置效率


作者:张军超,深圳市统计普查中心(广东深圳 518031);杨文宇,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



论经济特区经济结构变化对广东经济

增长的驱动力


摘要: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三个地市凭借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华侨众多的地理人脉优势,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经济特区。三个经济特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进出口和常住人口等统计数据显示,经济特区建立40年(1980—2019年)来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和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内外需求稳定增长、城乡发展差距缩小、人口规模及素质的大幅提高等,都成为了当地乃至全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经济特区也面临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挑战,这对政策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契机、推动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建设、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地探索发展道路,这也将为广东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经济特区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驱动力;经济结构演变


作者:杨新洪,广东省统计局(广东广州 510031)。



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国家现代化

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5年发展回溯


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存在双重意蕴,一是物质现代化,即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二是治理现代化,即国家能力、制度体系的现代化。理清国家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可以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生原由及发展历程中加以考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设立以来便天然承载了国家现代化的使命,其生成及发展同样存在现代化的双重意蕴,在物质经济与治理经验层面均促进了国家现代化要素的增长。作为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选择,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利用后发优势进行外来技术本土化的制度尝试,是地方经济适应型行政体制的局部探索,是经济特区成功经验下的制度推动,更是全球化与国际分工理论下的产业承接与市场需要。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5年来的发展进程中,衍化出了摸索发展、规范发展、高速发展、转型发展四个时期,并深刻蕴含了从西方化到本土化,从借鉴摸索到转型创新的逻辑主线。


关键词:现代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发优势;制度变迁;中国道路


作者:凌佳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杨浦 200433);喻修远,梁丽芝,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经济特区法规制度的法治理论意义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伴随着经济特区的设立与发展,我国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经济特区法规制度。制度的实施形成了经济特区法治。经济特区法规制度保障了经济特区的发展,也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经验,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在此之外,经济特区法规制度的实施也体现了我国法治发展中法治试验方法的运用,并形成了我国法治的非均衡发展。这两方面构成了经济特区法规制度的法治理论意义。在新时代,要坚持和完善经济特区法规制度,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


关键词:经济特区立法权;经济特区法规制度;法治试验;法治非均衡发展


作者:肖明新,中共佛山市委党校(广东佛山 528300)。



法治先行示范区与深圳国际民商事纠纷

多元解决中心建设


摘要:公正高效的纠纷解决能力是提高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文明的重要表现和有力保障。深圳在国际民商事纠纷多元解决中心的建设上面临挑战,也具有独到的优势。在立体化的先行示范区建设中,深圳可以在法治文明上迈出更领先的步伐,而国际民商事纠纷多元解决中心的建设可以成为深圳法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在全球的竞争中,深圳可以发挥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和制度创新前沿阵地的优势,从优化地方立法权使用、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红利、吸取国外司法文明经验、借助产业优势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升它作为国际民商事纠纷多元解决中心的地位。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城市示范;法治先行示范区;纠纷多元解决中心


作者:蔡伟,中山大学法学院 [广东广州 510275,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珠海 519082];赖晨枫,中山大学法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论特区精神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


摘要:在40年的发展实践中,经济特区逐步孕育出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特区精神”,其产生是特定的时代背景、历史发展和特殊的理论指导、实践发展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各种社会因素相互碰撞的产物,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特区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涵是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开放包容、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改革创新,埋头苦干、务实高效。特区精神对于塑造对外窗口和国家形象、丰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奋力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经济特区;特区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


作者:陈雷刚,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广州 510623)。



观念、制度与繁荣:深圳经济特区的

发展经验与启示


摘要: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之于转型中国的制度价值得以彰显。可以说,深圳同中国的改革开放融为一体,深圳的历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史,昭示着中国现代化城市的镜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具有制度识别意义的样本。文章基于深圳的发展经验,揭示了观念—制度—繁荣之间的动力机制究竟是怎样的。首先从观念的力量出发,分析深圳人的精神观念对良好营商环境的作用;然后分析观念支撑的社会选择形成的制度特质;最后探讨深圳的市场繁荣,解释它所代表的这种新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动力学形态。


关键词:观念;制度;繁荣;社会选择;政府行为


作者:马卫红,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深圳 518061)。



深圳文化产业40年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


摘要:结合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将40年来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为四个阶段。即:改革开放、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背景下的萌发期;市场导向为主,外向型经济、高科技城市建设背景下的自发成长期;政府导向、市场驱动、科技助力三重作用下的高速成长期;以及迈向建设粤港澳大“人文湾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新阶段。其主要成就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发展速度快、支柱产业地位日益牢固;市场主体多,产品供给能力强;综合实力强;产业门类齐全,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数字文化产业等新业态发展速度快,文化科技优势明显;文化外贸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重要基地等。总体看,深圳文化产业不仅在繁荣文化市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有效地“弥补”了深圳文化积淀薄弱的“短板”,使得深圳借助文化产业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后发优势”。以产业化手段推动文化发展对深圳这样的新兴城市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


关键词: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主要成就


作者:毛少莹,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广东深圳 518028)。


欢迎关注,点“在看”获取更多优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