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瑞东 刘文豪:社融增速稳了吗?

高瑞东 刘文豪 高瑞东宏观笔记 2023-09-13

 Hi~新朋友进来 请关注我们哟

核心观点

事件:1月人民币贷款新增4.90万亿元,前值1.40万亿元,预期4.08万亿元;社融新增5.98万亿元,前值1.31万亿元,预期5.68万亿元,存量同比增速9.4%,前值9.6%;M2增速12.6%,前值11.8%,预期11.6%;M1增速6.7%,前值3.7%。

核心观点:1月新增社融和信贷均触及市场预期上沿,企业中长期信贷延续强劲态势,政策引导和企业预期改善是驱动融资“开门红”的主因。企业端,疫情扰动消退、信贷政策引导和产业政策扶持,驱动企业信贷供需两旺;居民端,消费回暖驱动消费信贷环比改善,购房预期低迷和按揭贷“早偿”拖累按揭贷显著同比收缩;政府端,春节假期扰动叠加高基数,拖累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收缩。向前看,新增社融有望继续持平或好于去年同期水平,但增速的趋势性回升仍需居民预期改善,年中将是观察趋势性回升拐点的重要节点。总量:融资“开门红”紧贴市场预期上沿。1月新增社融紧贴市场预期上沿,表内信贷是主要贡献项,债券融资是主要拖累因素。从融资方式来看,社融口径下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7312亿元,是主要贡献项;企业债券同比收缩4352亿元,政府债券同比收缩1886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收缩1770亿元,则是主要拖累因素。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的显著同比少增,主要源于信用债收益率维持高位,企业发债融资意愿较为低迷,并且在信贷政策支持下,部分企业融资需求转化为信贷需求。结构:企业强,居民弱,购房预期和存量房贷利率是关键。企业端,疫情过峰驱动企业预期改善,叠加政策层较强的稳信贷诉求,企业部门净融资大幅同比扩张。居民端,伴随着居民消费的修复,消费信贷也呈现出环比改善态势,但仍弱于去年同期;居民购房预期和购房活动仍未改善,并且由于按揭贷款利率远高于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按揭贷“早偿”倾向愈发明显,拖累以按揭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显著同比收缩。展望:新增社融有望继续持平或好于去年同期水平,但增速的趋势性回升仍需居民预期改善,年中将是观察趋势性回升拐点的重要节点。第一,企业部门融资的改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有望推动新增社融维持较为强劲的态势。企业部门融资的持续改善,既有政策引导的支撑,也有企业预期改善驱动下的融资需求升温。向前看,一方面,政策层对于信贷投放适度靠前发力的诉求仍在,并表示要延续发挥好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信贷资源及配套供给有望保持充裕;另一方面,疫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扰动正在逐渐消退,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有望持续改善,信贷需求有望延续旺盛。因而,企业部门融资的改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有望推动新增社融维持较为强劲的态势。第二,社融增速拐点的到来,则需要居民部门融资改善的进一步加持。居民部门净融资的低迷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疫情扰动下,居民消费预期和实际消费支出均较为低迷,进而拖累消费信贷,在疫情扰动消退后,居民消费信贷有望逐渐修复;二是,居民购房预期低迷拖累按揭贷新增,同时,存量房贷利率明显高于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则进一步加剧了按揭贷的“早偿”倾向,而居民购房预期的修复,存量房贷利率的下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回升,仍需政策进一步加力以及一定的传导时间。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新冠二次感染高峰超出预期,房地产链条修复节奏不及预期。


一、社融增速稳了吗?

1.1  融资“开门红”紧贴市场预期上沿

1月新增社融紧贴市场预期上沿,人民币贷款是主要贡献项,债券融资是主要拖累因素。1月新增社融5.98万亿元,紧贴市场预期上沿(Wind一致预期为5.68万亿元,上沿在6万亿元左右),同比少增1959亿元;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0万亿元,紧贴市场预期上沿(Wind一致预期为4.08万亿元,上沿在5万亿元左右),同比多增9227亿元。政策引导和企业预期改善是驱动融资“开门红”的主要因素,但信用扩张强度和持续性的确认,仍有待于房地产链条融资的进一步企稳。

从融资方式来看,社融口径下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7308亿元,是1月新增社融的主要贡献项;企业债券同比收缩4352亿元,政府债券同比收缩1886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收缩1770亿元,则是1月新增社融的主要拖累因素。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的大幅同比少增,主要源于信用债收益率维持高位,企业发债融资意愿较为低迷,并且在信贷政策支持下,部分企业融资需求转化为信贷需求。

从融资主体来看,企业部门净融资同比扩张5785亿元,驱动1月新增社融实现“开门红”,主要源于疫情过峰后企业预期改善、信贷政策引导和产业政策扶持等多方合力。居民部门净融资同比收缩5858亿元,对新增融资的拖累再度走阔,并且连续15个月拖累新增融资,按揭贷款同比收缩仍是主要拖累因素。

1.2  企业和居民预期分化加剧

政府端,1月政府部门净融资同比收缩1886亿元,高基数是主要拖累因素。2023年跟2020年和2022年类似,同是“稳增长”诉求较强的年份,财政部也均在前一年度末提前下达了次年的部分专项债务新增额度,因而,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都有明显的前置倾向。同时,由于2022年已发行但未使用的专项债规模较高,2023年政府债券融资节奏前置的力度也就随之减弱,并且,今年春节假期前置到1月,也对债券发行工作日形成影响,两者合力促成了1月政府债券净融资的同比收缩,但这也意味着政府债券融资的波动性将有所平缓。

企业端,疫情过峰驱动企业预期改善,叠加政策层较强的稳信贷诉求,企业部门净融资大幅同比扩张。1月非金融企业部门新增信贷4.85万亿元,同比多增7227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4万亿元,显著高于往年季节性水平,企业中长期新增贷款已占新增贷款总额67.90%(6MMA)。归因来看,企业中长期信贷的主要驱动,主要源于疫情过峰驱动企业预期改善,以及政策层较强的稳信贷诉求,结构上信贷资源主要流向了基建和制造业等领域。

一则,疫情过峰后,企业产需两端景气度均呈现明显改善,生产扩张驱动信贷需求升温。1月制造业PMI分项数据显示,生产、新订单、采购量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均呈现大幅同比扩张,在实体企业产需两旺的驱动下,企业融资需求也出现升温。

二则,政策层稳定信用扩张的诉求依然强烈,国常会和信贷座谈会多次强调稳定信贷。1月10日,央行等部委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提出“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及时跟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延续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表明政策层对于稳定合理信用扩张的诉求依然较强。

三则,信贷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合力引导制造业信贷扩张。2022年9月7日,国常会要求“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2023年)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2022年9月28日,央行设立2000亿元以上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按照金融机构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本金100%提供资金支持。在1月10日的信贷座谈会上,政策层再次提及“延续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同时,已经披露的地方政府“两会”报告显示,逾半数省份提到继续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与改造。因而,信贷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仍在合力引导制造业信贷扩张。

居民端,消费信贷环比改善但仍弱于去年同期,按揭贷同比收缩程度走阔。居民部门净融资同比少增5858亿元,其中,短期信贷同比少增665亿元,中长期信贷同比少增5193亿元。

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疫情逐渐过峰,疫情对居民生活半径和消费意愿的影响均逐渐走弱,1月非制造业PMI商务活动指数大幅扩张至54.4%,伴随着居民消费的修复,居民消费信贷也呈现出环比改善态势,但仍弱于去年同期。

另一方面,从30个大中城市的商品房销售数据来看,1月商品房销售依然非常低迷,剔除春节假期因素扰动后,居民购房预期和购房活动仍未改善,并且由于按揭贷款利率远高于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按揭贷“早偿”倾向愈发明显,拖累以按揭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显著同比收缩。

1.3  社融增速拐点仍需居民预期改善

新增社融有望继续持平或好于去年同期水平,但增速的趋势性回升仍需居民预期改善,年中将是观察趋势性回升拐点的重要节点。1月新增融资的开门红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企业部门净融资显著同比扩张;二是,居民部门净融资同比收缩程度再度走阔。

第一,企业部门融资的改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有望推动新增社融维持较为强劲的态势。企业部门融资的持续改善,既有政策引导的支撑,也有企业预期改善驱动下的融资需求升温。向前看,一方面,政策层对于信贷投放适度靠前发力的诉求仍在,并表示要延续发挥好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信贷资源及配套供给有望保持充裕;另一方面,疫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扰动正在逐渐消退,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有望持续改善,信贷需求有望延续旺盛。因而,企业部门融资的改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有望推动新增社融维持较为强劲的态势。

第二,社融增速拐点的到来,则需要居民部门融资改善的进一步加持。居民部门净融资的低迷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疫情扰动下,居民消费预期和实际消费支出均较为低迷,进而拖累消费信贷,在疫情扰动消退后,居民消费信贷有望逐渐修复;二是,居民购房预期低迷拖累按揭贷新增,同时,存量房贷利率明显高于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则进一步加剧了按揭贷的“早偿”倾向,而居民购房预期的修复,存量房贷利率的下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回升,仍需政策进一步加力以及一定的传导时间。

1.4  资金供需与利率走势持续分化

货币增速剪刀差显著收窄,资金活力明显修复。1月M1同比增速为6.7%,较上月上行3个百分点;1月M2同比增速为12.6%,较上月上行0.8个百分点。M1-M2同比增速由上月的-8.1个百分点收窄至1月的-5.9个百分点,资金活力显著修复。M1与M2增速的背离,表明企业活期存款扩张是驱动M1高增的主因,而企业活期存款的高增,一方面源于企业信贷扩张和销售改善,指向资金活力和经济复苏的改善;另一方面也于春节假期错位带来的低基数有关。

资金供需与利率走势继续分化,可能受到财政收支节奏和基础货币投放结构的影响。1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9.4%,M2同比增速12.6%,社融与M2同比增速差较上月走阔1个百分点,表明实体信用扩张速度仍明显低于货币扩张速度,在资金供需格局延续的背景下,资金利率持续上行,可能是受到财政收支节奏和基础货币投放结构的影响。

向前看,宽货币力度随着经济复苏会渐趋缓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有望回落,资金利率中枢也将向政策利率温和回归。在疫情冲击逐渐减弱后,经济修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将进一步增强,宽货币的发力强度可能会有所减弱。同时,在去年财政发力的过程中,消耗了部分往年财政结余资金和央行结存利润,推动了财政存款和央行结存利润向私人部门的转移,今年财政结余资金向私人部门的转移力度将会明显走弱。

因而,宽货币力度趋缓、财政结余资金转移走弱,叠加高基数效应,将会共同推动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显著回落;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实体信用扩张增速轧差收敛,也将驱动资金利率中枢向政策利率回归。预计上半年DR007利率中枢有望回归至1.8%—2.0%,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点有望达到3.0%-3.1%。


二、全球观察

2.1  美债收益率上行,通胀预期上行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通胀预期上行。2月10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3.74%,较上周末上行21个基点;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上周末上行19个基点至2.83%;德国10年期国债较上周末上行20个基点至2.33%。美国10年期国债隐含的通胀预期较上周末下上行11个基点至2.33%,实际收益率较上周末上行。
美国10年期和2年期国债利率期限利差震荡上行。本周美国10年期和2年期国债期限利差震荡上行,最终收于-0.76%,较上周上行1个基点。截至2月9日,美国AAA级企业期权调整利差较上周上行2个基点,为0.56%,美国高收益债期权调整利差上行10个基点至4.05%。

2.2  全球股市涨跌分化,大宗商品价格涨多跌少

全球股市涨跌分化,大宗商品价格涨多跌少。本周(2月6日至2月10日)美国股指普遍下跌,标普500收跌1.11%,纳斯达克收跌2.41%;欧洲股市普遍下跌,德国DAX收跌1.00%,法国CAC40收跌1.44%;亚洲股市涨跌分化,上证综指收跌0.08%,恒生综指收跌2.17%,日经225收涨0.59%。大宗商品价格方面,工业品、农产品和贵金属价格涨跌分化。

2.3  强劲的就业数据使美联储加息终点不确定性增强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强劲的就业数据使得降低通胀需要持续更长时间。2月8日,路透社报道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1月就业报告表明了,为什么通胀阻击战将“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他承认,如果这种经济力道威胁到美联储在降低通胀方面的进展,利率可能需要升至高于预期的水平。而包括明尼亚波利斯联储总裁卡什卡利在内的部分同僚也对可能需要更高的终端利率表示赞同,卡什卡利表示,美联储可能将不得不把利率提高到至少5.4%。
多位美联储决策者支持以更小幅度加息,就业报告并未改变利率前景。2月9日,路透社报道称,多位美联储决策者表示,在美联储继续努力遏制通胀之际,可能进一步上调利率,但没有人暗示1月强劲的就业报告或将推动美联储回归更激进的货币政策立场。纽约联储总裁威廉姆斯表示,将利率上调至5.00%-5.25%,“似乎是对我们今年为缓解供需失衡所需采取行动的非常合理的看法”。美联储理事库克称,“在我们评估已经采取的紧缩行动在经济和通胀方面的效果之际,以较小的步伐行动是合适的。”美联储理事沃勒认为,有迹象表明联储的加息行动已经开始奏效,但经济数据降温的速度还不够快。
欧洲央行调查显示,12月欧元区消费者对通胀的预期再次上扬。2月8日,路透社报道称,欧洲央行调查显示,12月欧元区消费者对通胀的预期再次上扬,表明最近的加息和能源价格下跌尚未缓解对价格增长的担忧。消费者12月对未来三年的通胀预期中值从一个月前的2.9%上升至3%。但对未来12个月的预期中值稳定在5%。
欧洲央行副总裁德金多斯表示,欧洲央行可能在3月之后继续加息。2月9日,路透社报道称,欧洲央行副总裁德金多斯表示,欧洲央行可能在3月之后继续加息,并补充称金融市场的通胀前景预估可能过于乐观。

2.4  拜登计划限制美国企业对中国科技领域的投资

拜登计划限制美国企业对中国科技领域的投资。2月10月,路透社援引《纽约时报》报道称,拜登计划限制美国企业对中国科技领域的投资。报道称,有关该拟议中的行政命令的细节尚不清楚,但预计将要求企业向政府报告更多有关投资计划的信息,也可能会全面禁止在一些敏感领域的直接投资。
中国石油需求反弹可能促使产油国重新考虑产出政策。据路透社2月6日报道,国际能源署(IEA)署长比罗尔在出席印度能源周会议时表示,在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的需求复苏后,产油国可能不得不重新考虑其产出政策,“我们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一半左右将来自中国。”


三、国内观察

3.1  上游:原油价格环比下跌,铝价环比上涨

原油价格环比下跌。2023年2月以来(截至2月9日),WTI原油价格环比下跌2.5%,环比由正转负,由上月的2.15%转负为本月的-2.50%,月度均价为76.21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环比下跌1.49%,环比由正转负,由上月的3.27%转负为本月的-1.49%,月度均价为82.75美元/桶。
铜价环比上涨,铝价环比上涨。2023年2月以来,铜价环比上涨0.11%,增幅相对上月缩窄7.45个百分点。库存同比下降9.43%,降幅相对上月缩窄0.06个百分点。铝价环比上涨0.99%,增幅缩窄2.94个百分点。库存同比下降35.95%,降幅缩窄17.61个百分点。

3.2  中游:水泥价格指数环比下跌,螺纹钢价格环比上涨,库存同比下降

水泥价格指数环比下跌。2月以来,全国水泥价格指数环比下跌2.1%,跌幅缩窄1.15个百分点。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北以及西南各区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为:-1.01%、-2.44%、-1.29%、-1.43%、-2.27%以及-5.21%。
螺纹钢价格环比上涨,库存同比下降,钢坯库存同比上涨。2023年2月以来,螺纹钢价格环比上涨0.61%,增幅相对上月缩窄4.09个百分点。螺纹钢库存同比由正转负,由上月的32.18%转负为本月的-4.71%。钢坯库存同比上涨256.56%,增幅扩大54.4个百分点。

3.3  下游: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由负转正,猪价、菜价、水果价格趋势分化

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由负转正。2023年2月以来,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由负转正,由上月的-16.07%转正为本月的38.04%。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为:1.49%、51.78%以及99.95%,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32.18、73.53以及44.41个百分点。
猪价、菜价、水果价格趋势分化。2023年2月以来,猪肉价格环比下跌9.05%至21.67元/公斤,跌幅相对上月缩窄9.63个百分点。蔬菜价格环比上涨4.74%至5.95元/公斤,增幅缩小16.31个百分点。水果价格环比上涨0.55%至7.5元/公斤,增幅缩小7.3个百分点。

3.4  流动性:货币利率下行,债券利率分化

货币市场利率下行。2023年2月以来,R001较上月末下行54bp至1.88%;R007较上月末下行22bp至2.08%;DR001较上月末下行22bp至1.8%;DR007较上月末下行21bp至1.94%。
债券市场利率趋势分化。2023年2月以来,一年期国债利率较上月末上行1bp至2.16%;十年期国债利率较上月末持平为2.9%;一年期AAA+企业债利率较上月末上行3bp至2.71%;十年期AAA+企业债利率较上月末下行5bp至3.5%。


四、财经日历


五、风险提示

(1)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2)新冠二次感染高峰超出预期;
(3)房地产链条修复节奏不及预期。


End


相关阅读

20230111-社融增速仍将寻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20221213-2023年社融增速的支点在哪里?


20221204-非农超预期,为何美股反应温和?



光大宏观 高瑞东团队
高瑞东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赵格格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士,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5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经济、人口问题及中美关系。在《Economics Letters》、《中国金融》等发表文章多篇。对古代经济史、地缘政治博弈尤感兴趣,通过缜密推理,不断提升对社会运转本质的认知。刘文豪

复旦大学理学硕士,聚焦海内外流动性以及大类资产配置。在校期间曾三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多次获得数学类竞赛国际、国家级奖项,毕业后前后任职于公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投资、研究部门,曾覆盖宏观经济、利率策略以及大类资产配置等研究领域。

刘星辰
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士、数量金融硕士,4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通胀、财政政策等主题。本硕期间均荣获国家奖学金,擅长通过底层数据挖掘、推演、论证宏观问题,在《中国金融》、《中国改革》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杨  康
CPA,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上海财经大学硕博,聚焦中观行业以及生产法GDP分析。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数据分析能力强,财务功底扎实,CPA六门考试一次通过,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全国一等奖。顾皓阳
复旦大学化学系本硕,辅修经济学,注册会计师,具备多年新能源领域科研经验,曾获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聚焦中观行业和产业政策,致力于结合宏观视野与产业认知,把握经济规律,挖掘产业机会。査惠俐
上海财经大学理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统计学硕士,曾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聚焦资产配置方向,致力于从数据中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资产配置研究。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