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脚下的这片土地——《土地的誓言》作品选

昆仑雅君 昆仑群玉 2024-01-09

图片来自网络


编者按:《土地的誓言》,我与孩子们上得很嗨,上完后,我让孩子们写写他们对“土地”的理解,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一组文章。孩子们的文字还很稚嫩,有些,可能还值得商榷,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开始思考他们脚下的“土地”。种子已经埋下,未来,一切可期……

 

谈对“土地”的理解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处必定是我们相当熟悉的,那就是土地母亲。

 

土地,是我们生活中与水一样重要的东西。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土地,那就意味着我们在整个地球之上将没有落脚之地。有水固然好,可是世界里只有水就不好了,地球上将丧失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只有水里才可能有生命存在,所以,我觉得,水创造了生命,而土地延续了生命。

 

除了生命,土地还给了我们什么呢?我估计还有快乐吧。其实,土地给了我们一切,我们所住的房子便建在土地之上,学校也建在土地之上,有了土地,我们才有地方居住,才有学校可上。除了我们人类的生命,土地还给了植物、动物生命,因此,我们才有了食物。土地中还富含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物质、矿物质等,这些都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因为有了土地,生存,不再是人类单一的使命,而慢慢成为了一种享受。

 

除了生理享受,土地还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人间烟火,什么是人间至味是清欢,在土地上,我们还获得了一种精神享受。小时候,我们伴着季节,在土地上踩下了一个又一个脚印。春天,百花盛开,踉跄着脚步,采一朵花,追一只蝴蝶;夏天,烈日炎炎,躲在阴凉下,发呆睡觉;秋天,叶落了,果熟了,爬到树上摘果子,很香很甜;冬天,下雪了,脚踩在白茫茫的土地上,画画,堆雪人,打雪仗。后来,在土地上,我们奋斗,我们创造,为了自己,为了父母,为了所有爱我们的人,所有我们爱着的人。再后来,我们老了,回想着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历过的一切,心中喃喃:未曾辜负这片土地。最终,我们被这片土地埋葬,化身这片土地,成为这片土地。

 

土地,还是文化的创造,文明的传承。我们这片土地,因为有着孔孟老庄,有着李白杜甫,便和有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土地不同。我们生长在这片长着中华文明的土地上,我们的血脉基因中便带着独属于这片土地的文明密码。哪怕有一天,我门踏上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土地,我门也仍旧难掩中华本色,因为,我们曾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过,深度编织过。

 

土地,如此重要的土地,可有人却屡屡破坏这片土地,我又同朱自清先生一样,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不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土地养育了我们,让我们得以生存栖息发展绵延,而我们呢?都说只有当珍贵的东西失去之时,人们才会体会它的美好,难道,我们一定要和《土地的誓言》一文中所描写的一样,当属于中国的土地被日本侵占时,才如东北流亡青年那样开始深深眷恋自己正在消逝的故土吗?我觉得,没人会喜欢这样的事发生,那就不要做让这种事发生的事情。

 

找到自己的土地

土地是什么东西?从地球整体来讲,应该是在地球表面的一层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覆盖物。

 

大部分的生物都生活在这一表层,土地是很多生物的生存地点。土地上有各种植物,各种食草动物在大地上随处可见,食肉动物也以这些食草动物为食,去追捕这些动物。在土地上,形成了一条稳定的食物链。

 

我们的生活之中,所有的东西都建立在这一层覆盖物的基础之上,这层覆盖物,让我们有了生存的空间。我们可以在这表层上种植食物,捕杀和我们生活在这同一表层的生物,慢慢的,我们成了生物链的最顶端。

 

在很早以前,人们并不会在一片土地上长时间地停留,因为如果那样的话,食物链可能会被破坏掉。直到人类知道了如何种植食物以后,人们开始在一片土地上定居下来,这片土地对于我们而言又有了其他的意义,土地,就成为了人类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土地算得上是一种财富吧。人们可以通过土地进行交易,比如我们现在的购置地产,前面也说到过种植,土地上种植的粮食也是一种财富。可能因为人在土地上生活,通过土地获得食物,对于土地,人便有了些贪婪,占有土地,占有越来越多的土地,好像被刻写进了人类的基因。于是,人王们便将土地当成了自己的私产,把土地当成了自己的天下,有了土地,便有了资源,便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间,便可以让人王所代表的文明拥有更好的发展。

 

土地,也可能是精神的故乡。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土地,这片土地也许就是你出生的地方,在泥里打滚,在土里欢笑的地方,也可能是你有过创造的地方,有过独特人生阅历的地方。由于种种原因,有很多的人离开了心中的那片土地,到了外乡,故乡便由此而生。在长时间地离开了那片土地之后,你会非常地想念那一片土地,因为那里承载着你很多很多的回忆,那些回忆,是你记忆中的珍宝,永远回不去的过往。

 

因为土地既是物质财富又是精神财富,当自己的土地被掠夺的时候,就有人拼死去守护那一片土地。在那片土地上,也许有着他们一家几代人的创造栖居,也许存在着他们一家几代的深深眷恋。生活得久了,便对那片土地有了依恋,便舍不得离开那片承载着自己感情的地方,那片也许有着他们世世代代所建立的文明的土地,更遑论被夺走呢。

 

惟愿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承载自己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我与土地共生

对于“土地”一词,在不同的场景下,我们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他可能象征着归属,可能象征着权利,也可能只是字面意思。那么,在《土地的誓言》中,又有着怎样的意蕴呢?

    

看到这个标题,便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在沉重中,还有一种义无反顾,感觉作者决心要回到“土地”。进入文章,我们发现,本文中,对于“土地”的理解,有两个层面,并且他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个层面是对所有中国人民来说,土地就是中国,是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归处。第二个层面就是针对一部分人了,比如作者,对关东原野,一生难忘,他信任,依赖这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他温暖的归属,独属于他自己的家。这个地方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只动物所带给他的记忆,混着血液,随着瓣膜方向流遍身上每一部分,在精神层面上,他已经和土地“融为一体”。

 

第一个层面的“土地”,所有人都会有的,因为人就站立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土地是一个最根本的依靠。但是,第二个层面就不一定了。这类人,对土地的情感极为深厚,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抵达不了这个层次,而能抵达这个层次的那些人,一定和那片土地进行了深度编织,知道那片土地的前世今生,并从那片土地上汲取到了精神的营养。

 

说完课文所表达的,我想再说一点我的其他理解。

 

现在,我们在社会上经常会看到一些“丧”的人,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就连最根本的国家都没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这可能不是因为没有国籍,而是,他并不信任这片土地,这样就在精神上造成了一种“无家可归”的现象。由于没有找到“归宿”,所以“流浪”。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生活中真正的流浪汉,精神无归宿,身体无归宿,这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个人认为,只要能爱一辈子的东西,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土地。因为你如果真正爱一个东西,是会对他产生一种依赖心理的,或者说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可以陪着你度过一切黑暗,找到属于你的黎明,“唯有黑暗,才能使人寻找光明”。

 

土地,也许不是一个享乐的地方,是一个共生的地方。我们和土地就像两块恰好的拼图,我能弥补他的空点,他能给我一个归宿。

 

守护土地

土地是什么?具体来说,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覆盖物。自从人类步入了农耕社会,土地对人类就有了非凡的意义。

 

当人类还处在渔牧采集社会时,不会对脚下的土地有太多特殊的情感。一个部落从不会在一片土地停留太久,除非牵扯到宗教。大概来说,土地使生命能够生长和承载万物,而人类只是在土地上行走觅食,繁衍生息。

 

直到某些部落出于机缘巧合,开始了农耕,从此,人类的衣食住行都开始与土地有关。土地负责帮助他们孕育出小麦和水稻,人类逐渐认识到了土地的重要性,土地,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后来,人类在土地上建立起了某种机制,人类不再是以部落聚居,而是一大群人生活在一大片土地上,即使这样,很多人还是一生都居住在一小片土地上,但也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生计和理想,离开了自己出生的土地。

 

当离开后,发现曾经深爱过,很多人对自己最初生活过的那片土地情有独钟,不只是因为自己在那片土地上出生,更是因为自己在那片土地上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土地上住着许多最爱的人,于是,人们便把自己这份割舍不下的感情寄托给了土地。故乡,由此产生。

 

其实,故乡不一定是那个人出生的地方,故乡,就是同一个人羁绊最深的地方。其实这片土地和许多其他土地是一样,只是因为有了一个人的情感寄托,才使这片土地对他而言变得与众不同。对一个人而言,出门在外,最想回去的地方,是故乡;当许久之后重返时,带来一种久违的亲切和熟悉的地方,也是故乡。这片承载了一个人许多美好回忆,暖心的物件和亲爱的人的土地,同样承载了这个人的情感,对他来说,这片地就成为了这世界上最让人安心的地方。

 

再到后来,人类为土地而争斗,他们打得你死我活,为了这一块土地。土地似乎变成了财产,有的人拼命去争取土地。不管这是什么样的土地,上面居住着什么样的人,只要拥有的土地足够多,那这个人就足够富有。这个人对这些土地可能没有太多的感情,他需要的,只是土地的产物。除此之外,他需要土地,可能也是为了他的民族。许多年前,他的祖先曾在另外一片土地上生存,并创造了一种文化。他作为他祖先的后代,通过侵略土地,传播自己的文化,让自己的文化壮大,让自己的民族壮大。

 

与此同时,另一些人,便拼死地护卫着“自己的”土地。可能是为了财富,但也可能不是。这些人可能也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祖先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之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生活传承着这种文化,并创造了一个国家。这些人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他们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他们的子孙后代依然会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不管他们中会有多少人选择离开,他们和他们的后代都不会忘记这片土地,因为他们的根就在这里,他们发源于这片土地,他们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土地里。这时候,这些人拼死守护的就不再是土地,而是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故乡,自己的根。

 

如果二者都是为了自己的文化而争斗,那此时,他们争取的对象就不再是土地,而更多的是自己文化的未来,当与土地有关的战争发展到这一步时,争斗双方便有了一种相对崇高的精神,为文化而战,为自己的根源而战。

 

每一个人都有一片自己的土地,土地上承载着那些最重要的东西,可以是最珍重的回忆、最重要的亲人、最固执的梦、最根源的文化血脉……而不论哪一样,都值得我们尽全力去守护。


我们的土地

对我们而言,土地是什么?只是附在地球地表上的泥土以及石头吗?当然不是,对我们人类而言,她还代表着希望。

 

在46亿年前,在巧合中地球形成了,那时的地球还是一颗岩浆球;而又在无数的巧合中,地球冷却了下来,还有了水;又在一个个巧合中,第一个生命诞生了,然后,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无数生命,出现又被毁灭;直到700万年前,第一个人类出现,然后人类在漫长进化中,进入了农耕时代,也正是在这个时代,人们认识到了土地的重要性。实际上,土地一直都是人类最宝贵的东西,因为有了土地,才有了我们。

 

在上古时期,有很多神话,其中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在那个时代,人们把神话当作科学,即是真理,为那时的人类解惑。在那个时候,我们人类所接触的可见的最过于庞大的东西,就是土地及天空。那个时代是农耕时期,他们知道土地孕育了他们,土地为他们提供粮食,给他们一切,所以他们很重视土地。而在那个时代,他们无法真正观测天空,只能粗略地看看,他们只能看到白天天上有太阳,晚上天上有星星,无法用其他的方式来观测天空。他们就会有疑问,天地是从何而来的?于是,他们便有了自己的解释,便有了盘古开天辟地。

 

时间再往后推一点,到了君主年代,在那个时候,不管是高层统治者,还是最底层的人都很在意自己的土地。对高层统治者来说,土地在农耕时代是立身之根本,而且土地的面积大小在当时还是权力的象征,还代表了国家是否强盛,是维持国家安定之根本。对于底层人民来说,他们在土地上耕种获取粮食,使他们活下去,而且呢,他们除了活下去,还要寻求安宁的生活。所以呢,他们就将一部分粮食拿去交税,然后他们就得到国家统治者对他们的庇护。所以在那个时代,土地就代表了一切。

 

我们人类是有感情的,我们既可以感性又可以理性,人性是很复杂的,但有一点始终未变,那就是对土地的热爱。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美好记忆,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保护这种美好,我们诞生出了一种全新的对土地的意识,就是国家意识。这个意识真的很奇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竟然是统治者对权力的欲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时代,国家意识的方式可能是正确的,只有如此才能促进我们科技的发展,安稳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但是,国家意识往往带有排他性,这就有可能导致很多的纷争,国与国的纷争,民族与民族的纷争,而正是这些纷争导致的战争,又强化了国家意识,比如《土地的誓言》中我们就抵抗侵略者,夺回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那是否这种纷争就真的无法避免了呢?当然,我认为还有种更好的发展方向。

 

地球人类本一家,只有联合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这一点,在一些科幻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在故事里,人类在灾难面前,真正地联合了,倾尽了所有,就为了保护自己,以及地球。

 

而在《流浪地球》中,土地的意义值得我们深思。以《流浪地球》的科技设置来说,那时的人类面对灾难的时候,完全可以抛下地球到达另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比如“领航者”和基于领航者形成的“火种计划”,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地球,而是带着地球去流浪。在我看来,没有放弃地球,不仅是没有放弃地球,而是没有放弃自己在地球上那份珍贵的回忆,没有放弃创造自己的东西,也是变相的,没有放弃自己,作为人的高贵。

 

土地对我们而言很重要,她养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像时间一样充满希望。我无法预测未来,但未来是充满希望的,我们要做的不只是等待,而是做好自己,守好自己心中的那片土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