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昆仑电影】生命在蓬勃——电影课程《阿甘正传》作品选

昆仑雅君 昆仑群玉 2024-01-09


编者按:今年的电影课,我们聚焦“人生”,选择了《阿甘正传》《卡特教练》《疯狂动物城》和《黑暗中的舞者》四部,因《黑暗中的舞者》资源不太好找,故推荐孩子们看了一个十分钟左右的电影推介。这四部电影,《阿甘正传》侧重原始生命能量的蓬勃,《卡特教练》侧重教育,《疯狂动物城》侧重与社会的互动,《黑暗中的舞者》侧重与社会互动失败,善良惨遭蹂躏,这样的状况下,是否还要善良。这样的四部电影,某种程度上关涉到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大主题,经由对电影的讨论,与孩子们一起思考自己的人生。本期作品,是孩子们《阿甘正传》的作品,与大家交流。

 

瑞涵同学:

男主角阿甘,看似悲惨普通,其实十分幸运,幸运到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他是“人类完美人格的化身”,把上帝给他的用到极致,比如他的“跑”,还有他在部队时的“服从”,其实都离不开他自己的天赋。他从来不认为自己做过傻事,思考方式很简单,执着于成为自己。“阿甘,你长大了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难道我不能成为我自己吗?”

 

这个电影里面有很多重复的场景,这些场景,可能寓意着命运的轮回:阿甘和珍妮的相遇与阿甘与巴布的相遇,母亲的死亡与爱人珍妮的死亡,还有电影开头与结尾的羽毛……

 

晨同学:

其实成就阿甘一生中这些成就的最主要的人是珍妮。因为当除了妈妈外的所有人都将阿甘当成弱者和智障儿童的时候,只有珍妮去和他一起看星星,爬树,珍妮对阿甘而言其实就是生命中的光和黑暗中的蜡烛。“跑”也是珍妮告诉阿甘的,如果没有珍妮对阿甘说的“run,run”,就没有接下来总统亲自授予徽章,投资果园的阿甘,所以,珍妮就是阿甘生命的引导者。

 

泽蕊同学:

珍妮想做歌手,想有钱,想跳出她以前“阴暗潮湿”的环境,她想成为太阳,照亮自己和周围。但是她的方向错了,她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丢失了自己,以至于她的结局是悲伤的。但她是阿甘的光,她的出现好像照亮了阿甘内心的勇气,不管他们是友情爱情还是亲情都是最美好的感情。

 

后来珍妮选择去当流浪歌手,选择在社会上流荡,看遍世间人和事,但长期这种生活让她的空虚孤单寂寞被无限放大,她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她真的甘心吗?她不甘心。所以她选择回到那个最初的地方,和那个爱着自己的人一起生活……哪怕最终,她选择了再次离开,但那时,我觉得,珍妮实现了自我的救赎,她,与自身命运和解。

 

欣怡同学:

阿甘,是一个智商不够达标的小孩,他的腿也不好使。在阿甘小的时候,因为他的智商不满80,而是75,是他的妈妈为了他以后的未来献出了自己的身体,让阿甘成功地上到了正常的学校。但是,因为阿甘的特殊,他在学校还是被同学所排斥。只有珍妮在他登上大巴的时候,为他让了座位,愿意和他坐一起。之后,阿甘和珍妮一起交流,一起玩耍,一起开开心心地笑。他们一起看过星星,读过书,爬过树,也砸过房子。这大概是他们这一生最幸福的时光吧。某一天,珍妮和阿甘被三个同学欺负,珍妮就大声喊,“阿甘,快跑啊,跑啊!”阿甘也就按着珍妮说的,跑啊,跑啊,跑啊……阿甘一直奔跑着,慢慢地,假肢脱落,掉到地上;慢慢地,那三个同学追不上他了;慢慢地,阿甘长大了,因为一次偶然,阿甘闯入了一场橄榄球比赛,成为了橄榄球员。从此,跑成为了阿甘生命中对自我的证明,带给了阿甘新生、自由与希望。

 

珍妮,新生

珍妮是《阿甘正传》中的女主角,她的人生经历非常坎坷。如果阿甘的经历代表的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也就是生活的光明面;那么珍妮的经历所代表的就是真实的世界,也是生活的黑暗面。

 

珍妮的家是一个看起来破破烂烂的小房子,并没有很好的条件。她在五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之后就一直和她的酒鬼父亲住在一起。珍妮的父亲对她不好,因此她从来不想回家。“亲爱的上帝,让我变成一只鸟,这样我就能逃离这里,远走高飞”, 珍妮是这么祈祷的,而这也是她最初的梦想。

 

幼小的珍妮,除了祈祷,还叫来了警察。后来,她搬到了祖母的家里,虽然生活条件没有变得多好,至少再也不需要与她的父亲住在一起了。珍妮从小就比别的孩子更有独立意识,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这一直是珍妮身上一个很重要的品质。

 

由于祖母家的条件也没有多好,珍妮必须得尽快独立。在美国的法律里,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都是义务教育,可以是免费的,但是到了大学,珍妮离开了家,远走高飞,她必须独自背负生活的重担,情况很艰难。尽管如此,珍妮也一直靠着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地打拼,她的坚强与独立让人敬佩。而且珍妮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她有着一个梦想。

 

“我想出名,我想成为琼·贝兹一样的歌手,我只想站在空旷的舞台上,那里只有我的吉他和歌声,只有我自己,我想触动人们的心,我想拥有让歌声进入别人内心的能力”, 这就是珍妮的梦想。但是以珍妮的条件,没有钱,也没有人脉。这个梦想实在是太遥远,太不现实了。

 

生活不尽如人意,珍妮由于为《花花公子》拍了一些照片,被学校开除了。但是她也因此得到了一份新的工作,田纳西州的一个剧场的老板,在看到珍妮的照片之后,把她请去唱歌(其实就是让她去出卖色相而已)。珍妮的梦想,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实现了。然而她的歌声却与那个场合非常违和,毕竟,她的梦想不是这样的。珍妮想要通过唱歌来获得尊重,但事实上她只会受到观众的调戏,没有人真正在意她的歌声。珍妮对她现在的生活感到绝望,为什么她的梦想会变成现在的样子。但是就像她所唱的歌的歌词里说的那样,“一只白鸽要飞越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滩上安睡”?

 

珍妮放弃了在剧场的工作,但她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她与一群嬉皮士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流浪歌手。其实嬉皮士的观念和珍妮的梦想有一些相似之处,他们都把歌声作为生命的一种寄托。

 

珍妮成为流浪歌手后,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做过很多事。她过着和其他嬉皮士一样杂乱的生活,甚至吸毒。她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垮掉的一代”,他们追求着无序,狂欢,打破常规社会规则的生活状态。

 

我认为珍妮沉沦在这样的生活中,也不完全是她的自主选择,有一部分原因是环境使然,她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脱离。

 

珍妮逐渐迷失在了混乱的生活中。整日的狂欢并不能使她快乐,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空虚与失落。她忘记了自己的梦想,甚至忘记了自己为什么活着。珍妮站在高楼上,她想要跳下去,结束这毫无意义的生活,可是,她并没有跳下去。珍妮想要自杀是因为她对生活感到绝望,但是除了绝望之外,她还有别的。她对自己的命运不甘心,难道这就是“我”的结局了吗?所以珍妮的绝望中也不是没有希望,她不甘心,证明她还有反抗命运的动力。

 

也许正是这次想要自杀的经历,让珍妮再次有了活下去的动力,也让她得到了一次“重生”。珍妮回到了阿拉巴马的绿弓县,来到了阿甘的身边。这不是放弃抗争,而是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是她在经过了无数次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尝试后,做出的选择。这样的生活更加安逸,也更适合那时的她。

 

在珍妮与阿甘散步的时候,他们经过了珍妮父亲的小屋,那个珍妮一直想要逃离的地方。但就和阿甘妈妈说的一样,“想要向前走,就得先放下过去”。

 

无论是珍妮曾经在童年时的悲惨经历,还是她曾经混乱的生活,曾经一切的一切……这些经历不论是好是坏,都是她生命中珍贵的一部分,都是她亲切的怀恋。珍妮的回归,是与自己的过去和解,是与命运的和解,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珍妮并没有在阿甘身边呆很久,在一天早上,她悄悄地离开了,她不是那种会依赖别人生活的人。但这一次,珍妮的离开不是为了逃,而是为了重新出发,迎接崭新的生活……

 

珍妮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就是她的选择。

 

盒子里的巧克力

悦扬

“My mom always said: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将会得到什么。”)

 

这句大家都熟悉的话正是出自于《阿甘正传》,源自一个似乎智商有些低下的成功人士——阿甘的叙述。注意了,是似乎,如果说阿甘傻,好像没有问题,但,这可能只是大多数人的判断。可以确定的一点:对于阿甘自己来说,他肯定不认为自己傻。

 

阿甘觉得自己没有做傻事。的确,他只是单纯地服从,服从妈妈,服从山姆大叔,服从自己,服从上帝——服从命运。阿甘一如片头和片尾的羽毛,任由命运的风把自己吹向远方,没有反抗。当珍妮问他想要成为什么的时候,阿甘问说:“我不能成为我自己吗?”阿甘只是服从,一种惯性的服从。既然上帝没有给他太多的智商,那就把自己的其他发挥到极致,服从了上帝的选择。从结果来看,上帝给他的这条路还不错。这是阿甘。

 

然而很多时候,大家做的,不只有遵从命运,还有反抗命运,打乱命运的轨道,之后,有些人成功了,获得了理性人类的胜利;有些人失败了,但是他有过作为一个人的抉择。

 

就好比电影中的邓中尉与珍妮,纵使结局和命运完全不同,但都反抗过命运,不论最终是成是败。

 

邓中尉,于他,命中的结局本应是战死沙场,但是阿甘的出现使得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于邓中尉来说,被阿甘救出来的只不过是一具躯壳,苟延残喘地存活于这世界上,甚至不应该存活,应该留在越南,守着战友的尸体,和他们一起永远停留,他不希望被改变。

 

不同于邓中尉不得不反抗,珍妮是自主地想要去改变命运,想要逃离自己童年的黑暗,想要成为一个发光体,照亮身边的世界,照亮身边的黑暗。珍妮是个用一生来治愈自己童年的人。之后呢,她似乎误入了歧途,出卖了自己的身体,除了丑闻和失败之外一无所获。

 

那他们怎么办?继续抵触吗?哪怕遍体鳞伤?还是接受自己的命运,在新的或旧命运里创造新的自己。

 

邓中尉在暴风雨中和上帝达到了和解,之后经营他们自己的捕虾船,投资了“水果公司”,拥有了伴侣和新的“腿”。这是邓中尉,最终还是接受了自己不得不改变的命运。

 

而珍妮呢,在歧途上越走越远,最终在希望破灭之时回到了家,回到了阿甘身边,最后怀着一种“我不配”的心情离开了阿甘。投身于平凡的生活,不再成为发光体,也不再反抗命运,珍妮也服从了命运的选择。

 

这样看,所谓的反抗又何尝不是接受命运?反抗原本的命运,不还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服从命运吗?如果改善了自已的命运,那便欣然接受;如果没改成,那便说服自己去接受:自己的选择,自己去承受。

 

就算是这么看的,他们似乎仍然有过反抗,而阿甘却没有,故显得有些单薄。

 

但换个角度,服从命运又何尝不是反抗命运呢?命运荒唐到极点,无力从正面反抗,那便服从,完完全全地服从,用完全的服从来对抗这荒唐的命运。纵使阿甘可能没有想过那么多,但要清楚,服从并不总是软弱的,服从本身,也可能成就崇高。

 

命运里,我们也不总是能做那个“硬汉”。

 

Everyone is a piece of chocolate, waiting in our box for destiny.

 

我们只不过是一块盒子里的巧克力。

 

非凡人生——《阿甘正传》观后感

熙锴

《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艾瑞克·罗斯、温斯顿·格鲁姆担任编剧的一部电影。这也是我所看的第一部以回忆的形式演绎的奇特电影,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让我开始认识和珍惜生活。

      

在影片的开头,一个男子坐在公交车站的长凳上,一位女子坐在他旁边,他打开巧克力,在女子拒绝了他的好意后说道:“妈妈经常说‘人生就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将得到什么’”。这就像一个引子,引出了接下来他对一生的回忆。

      

在绿茵镇,单身的妈妈带着年幼的阿甘生活,阿甘需要用脚撑走路,且起始智商只有75,而正常的孩子是80。虽然看起来只差五分,但这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我一直在想,上帝真的只给他关上了门吗?如果不是,那为他开启的窗究竟是什么呢?我怀揣着这疑问,继续看了下去。

 

阿甘的母亲竭尽全力照顾阿甘,并为阿甘提供最好的条件。在妈妈对他的爱中,有无条件的爱,但也有有条件的爱。有条件的爱像脚撑一样起到引领的作用,它是刚性的,就像法律和规则一般,这是父性之爱。而无条件的爱,最突出地体现在阿甘的妈妈为了让他上正常的学校出卖了自己的肉体这件事上,它是柔性的,也是无法通过手段赢得的,这是母性之爱。虽然阿甘失去父亲,但他并未缺失父性之爱,他同时拥有父性之爱与母性之爱。

 

在第一次上学的大巴车上,他认识了珍妮,并和她成为了十分要好的朋友,自此以后,他们一起玩耍——爬树,读书,识字,看星星等等,她让阿甘的人生中有了第二道光。在车上被社群排挤的阿甘被珍妮接纳,在爬树时,她把阿甘当正常人来看,平等对待。在读书识字看星星的过程中,她为阿甘开拓精神,开拓眼界。当学校里的坏学生欺负阿甘时,也是她让阿甘跑的,可以说是她给了阿甘方向,教会了阿甘方法,激发了他的天赋。在珍妮当民谣歌手时,她又为阿甘打开了情感链。她给了阿甘陪伴,也给了阿甘希望,她是帮助者,也是救赎者。在阿甘学会跑后,阿甘获得了新生和自由。跑刚开始对阿甘来说,只是用来逃离危险,逐渐地,他用跑解放了心灵,获得了荣耀,拯救了自我和他人。

      

经过了上学的日子,阿甘来到了军队。在部队里他如鱼得水,十分受教官的信任与喜爱。看到这里,我才突然意识到上帝为他打开的窗是什么,是将他所有的都用至极致,取天之能。越战时他受了伤,在医院康复的过程中他学会了打乒乓球,并与中国展开了乒乓球外交。此后,他又完成了他第二个好友巴布的遗愿,成为了捕虾船长,而同样在战争中受伤的泰勒中尉担任起了他的大副。他们一直没有好的收成,直到一场飓风来袭,只有他们的捕虾船幸免于难。至此,他们才收成大增,并成立了一个公司。

 

在母亲死后,阿甘留在了小镇上,不久后成为了亿万富翁。珍妮在漂泊了许久后,回到小镇找到了阿甘。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珍妮呆了没多久后,就突然离开。这使得阿甘的心再次空虚,他跑啊跑,横竖跑完了整个美国大陆。这时的跑给了他心灵的归宿,给了他新生,给他解放。在这期间有许多人跟随着他,被他的行动所鼓舞,他给了社群希望和向前的动力。我们可以说跟随他的人是怀有从众心理的乌合之众,但是当他离开后,可能会有新的引领者,新的领袖,这些人是真正有所感悟的人。最终他再次找到了珍妮,并得知自己有了一个儿子。最后影片也随着珍妮的死而终结。

      

在影片的开端和影片的结尾,都有一片洁白的羽毛出现。我认为这可能是在讲命运早被注定,如羽毛,随风而行;但也可能在讲命运未被注定,随风而行,珍视每一个当下,仍有无限可能。你可以选择接受命运,就像阿甘一样,也可以选择反抗命运,就像珍妮与邓中尉一样,而无论怎样,都应当活出独一无二的一生。

 

阿甘生命中的两个女性

淑雅

阿甘妈妈对他的爱,是母性之爱还是父性之爱呢?谈这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都是什么概念。

 

母性之爱就是无条件的爱,我爱你,只因你是我的小小孩。这样的爱无法通过努力赢得,拥有了,便拥有了全部,这是一种柔性的爱。父性之爱是有条件的爱,引领孩子向前跑,必须要有规则,可是这样的爱是需要通过努力来赢得的。在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之上,还有一个爱就是成为自己的父母,而成为自己的父母,就是我是我的小孩,我是我的导师,也是我自己的教练。

 

阿甘的妈妈对阿甘是真爱,不因为阿甘智力低下就抛弃阿甘,努力让阿甘上正常学校,让阿甘觉得自己和其他小孩儿一样,心里面不会有落差感,阿甘的妈妈对阿甘付出了很多,这种爱,在我看来,偏母性之爱。可阿甘妈妈也给予了阿甘父性之爱,用阿甘可以理解的方式给阿甘讲道理,说如果上帝的旨意是人人平等,他会给我们所有人腿箍,给阿甘以精神的引领。在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的滋养下,阿甘成为了自己的父母,他的生命既有温暖,又有刚性。

 

电影里面还出现了一个珍妮。而珍妮对阿甘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他们两个是在校车上认识的。当时,阿甘正在被社群抛弃,别人都不让他坐自己旁边,但是珍妮却接纳了阿甘,这一刻成为阿甘人生中的一道光。他们两个成了好朋友,一起爬树,珍妮让他感受到了从未拥有过的正常人的感觉,互相平等的感觉。他们两个一起读书识字,看星星,实现了自身精神世界的开拓。

 

再后来,阿甘被别人追着打,珍妮让阿甘跑,躲避危险,这是逃避,可又何尝不是弱小时的主动抉择呢?阿甘没有辜负珍妮,他跑得很快,这里可能有天赋的味道,可能也体现了阿甘原始生命的强大,但这种天赋的发掘与强大生命力量的激发,珍妮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珍妮想成为一个黑暗中的发光体,做明星,实现某种阶层的跃升,而阿甘不一样,他只想活成他自己,做最本真的自己。他们两个对未来产生了分歧。

 

后来,珍妮去一个酒吧当民谣歌手。因为阿甘要去参军,他向珍妮表白了,珍妮却拒绝了。我觉得阿甘对珍妮的爱可能是情感之爱,比如说亲情、友情之类。爱情,我觉得,当时的阿甘可能还不懂爱情到底是什么。

 

阿甘参军回来,在演讲台上又和珍妮见面了,但是珍妮却没有多做停留就陪自己的现任去做摇滚歌手了,两人再次分开。后来,珍妮再一次归来,历尽千帆重新回家。在外的珍妮曾经是想死的,可能是因为有恐惧,可能是因为有牵绊,她选择了归来。和阿甘一起生活了两个月,她又离开了阿甘。可能她觉得自己不配,不配拥有阿甘所有的爱。最终,珍妮死去,留给了阿甘一个属于阿甘的孩子。

 

阿甘的母亲和珍妮是阿甘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女性,阿甘的母亲和珍妮造就了一个完美的阿甘。

 

阿甘碎思

千洵

阿甘从小就被世界界定为一个“智障儿童”,而就是这样一个被上帝遗弃的孩子,最后却功成名就。

 

在故事的开始,出现了一片羽毛,这片羽毛有着什么样的含义呢?它或许代表着命运早就已经是天注定了,因为羽毛自己其实是没有主动权的,只能被风牵着跑。而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羽毛的被注定或许也是一种“不注定”,因为最终飘向何方,可能连风都不知道,这又何尝不是生命无限可能性的隐喻呢?

 

在阿甘不断挖掘自身天赋的成长过程中,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两个人可能就是阿甘的母亲和珍妮。

 

我们先来说一说他的母亲。阿甘的母亲的爱,并不是单纯的母性之爱或者是父性之爱,而是位于两者之间,可能较为偏向于父性之爱的一种爱。母性之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是一种无法赢得的柔性之爱,而父性之爱就是一种有条件的爱,而这种爱有一种朝向和引领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刚性挚爱。我们也可以成为自己的父母,我是我的小孩,我也是我的导师,一切的一切归根到底都需要自己来决定。正是因为阿甘的母亲对于阿甘的保护和引领,让阿甘始终认为自己和正常人是一样的,阿甘内化了父性之爱与母性之爱,阿甘努力活成自己应该成为的样子。

 

除了阿甘的母亲之外,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人就是珍妮了,一个从小到大,贯穿他一生的女性。对于阿甘而言,珍妮是他的一生挚爱。这样的一段感情,就是从珍妮在校车上对阿甘的邀请开始的。因为阿甘曾经是一个被社群抛弃的孩子,而第一个接纳阿甘的,就是珍妮。珍妮对于阿甘来说就是生命中的光,绝望中的救赎,汪洋大海中的一盏灯。珍妮从未把阿甘当一个特殊儿童来看待,在什么事情上面都是对阿甘平等对待的,不管是爬树,读书,识字还是看星星,这让阿甘的精神世界变得开阔而宏大。而电影中珍妮与阿甘看星星的场景,正是小生命与大生命的融合,借着与珍妮一起的时光,阿甘体悟到了一种超越个人功利的宏大境界。最能彰显阿甘原始生命能量蓬勃的行为就是“跑”,这个行为,最初也是珍妮希望他做的,正是跑,给了阿甘方向。

 

同路前行,歧路道别,关于未来,珍妮与阿甘产生了分歧。珍妮想要功成名就,她想要成为一个发光体,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珍妮有着这样的目标,可能是因为童年时父亲给她留下的阴影。而阿甘和珍妮的想法就不是非常一致了,阿甘只是想要做自己而已,做那个本真的自己。这样要好的两个朋友,因为分歧,相互离开。

 

道别后,珍妮做过民谣歌手,也干过很多对正常人来说十分“不干净”的事情,但是珍妮的初衷是好的,她只是想要声名,想要改变。

 

阿甘要去越南打仗了,他寻到珍妮表达了爱,在阿甘心里,这一别,关涉生死。珍妮拒绝了,当阿甘从越南回来的时候,他与珍妮又一次重逢相拥,这对阿甘而言可能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接下来,又是再次道别。对珍妮而言,阿甘在的地方就是家,渡尽劫波,某一天,珍妮又回到了阿甘身旁。在此之前,珍妮有想过自杀,可能由于恐惧和对家的想念,珍妮重新回到阿甘的身旁。在阿甘人生最落寞的时候,珍妮拯救了他,在珍妮最落寞的时候,阿甘也拯救了珍妮,他们是相互的援助者和救赎者。后来,珍妮再次离开,再后来,珍妮死了,给阿甘留下了一个属于他的孩子……

 

我感觉在阿甘的一生中,许多事情都是围绕着珍妮的,每一个行动,每一刻的思想,都围绕着珍妮,这种爱每个人都想要拥有,这是珍妮一生的福气,珍妮能有这种福气,也归根于她的善良。我忽然体会到虽然邪恶不一定会被惩戒,但是善良一点不会有什么坏处,我们虽然不信仰上帝,但是追逐朝圣之光应当成为我们心中所想。

 

我希望我心中净土永不被侵犯,就算遇不到阿甘那样的贵人,见不到珍妮一般堕落凡间赎罪的天使,也留给自己一方清静。我们人生中也会有自己的天赋,不一定需要别人来发现,我们也可以将其发挥最大作用。阿甘将自己的天赋能力发挥到了极致,行善事,遇贵人,我们,同样可以。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

 

【电影作品】理性与感性纠结中的突围——电影课程《廊桥遗梦》作品选
【电影作品】爱情与死亡——电影课程《泰坦尼克号》作品选
【电影作品】最美的年华与爱邂逅——电影课程《罗马假日》作品选
【电影作品】向生命的深处漫溯——《肖申克的救赎》作品选
【电影作品】人性,人性——电影课《少年的你》作品编选
【电影作品】《魔戒》,对人生的极致揭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