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不能呼吸了。妈妈,妈妈”

小乐 成长合作社 2020-11-02

近日发生在明尼苏达州的非裔男性George Floyd被白人警察 Derek Chauvin杀害的事件,引发了全美各地的抗议。而在抗议中已经出现了很多暴力事件,比如发生在湾区高速上的砸车场景,让很多人不安和惊恐。圣保罗市的市长表示,他们逮捕的暴力分子全部来自外州。这是什么意思,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George Floyd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除了恳求 “我不能呼吸了, 求求你们”, 还发出了 “妈妈, 妈妈” 这样绝望的求救。我鼓足了勇气才敢打开视频链接,观看的过程充满了悲痛和愤怒。


在这次事件中与以往类似事件不同的,是在三名白人警察配合控制George,Derek Chauvin的膝盖压制在George脖子上的8分47秒中的过程中,一位亚裔警察一直站在他们身边旁观。他的沉默,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那就像是长久以来亚裔在面对种族不公摆出的姿态的一个完美缩影。


和以往的无数次类似事件一样,黑人被伤害的事件,或者由此引发的示威本身,不太会引起华人或者亚裔群体的注意。听到过往这些年一连串非裔受害人的名字,我们都不知道那是谁。而当事情演变成暴力事件,我们才会开始传播这些信息,互相告诫 “不要去那些地方,危险”。 


因为对自身安危的担忧才关心,才传播,这没问题,因为是人性。但问题在于,我们忽视的,旁观的,和我们恐惧的,常常是有关联的。 甚至说,我们的忽视和旁观,让我们成为帮凶,进一步加固现存的,制造更多恐惧,最终把自己也拽入深渊。结果就是,我们即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在在的同学中, 有两个小朋友来自华裔妈妈和非裔爸爸组成的家庭。他们都是特别好的人,亲切勤劳又乐观。这两天这两位妈妈的在脸书上发布的消息有惊恐,愤怒,也有勇气和深思。 在最近的Amy Cooper新闻发生后,其中一个妈妈写过这么一段:


Why is this hard?    为什么这有这么难?

My husband is black.   因为的丈夫是一个黑人。


I didn’t grow up thinking about this.  我长大的过程中总没有考虑过这些。

That is my privilege.   那是我的特权。

But now, I do.    但是现在,我必须考虑了。

Every time he leaves the house.   每一次他走出家门。 

Every late night he works.    每一天他工作到晚归。

Every time he comes home with bags of groceries.   每一次他买菜回来。 

Anytime. All the time.   每一次,任何时候。


居家隔离没能阻挡孩子看见新闻和视频。已经有很多孩子向我们发问,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样,他们在干什么?




这一系列发问让很多父母为难,我该说什么?我该怎么教育他?我该怎么谈种族?种族问题是我们受教育的过程中极度缺乏的。而父母常常被一种想法束缚, 那就是我们对孩子的问题要快速给出正确答案。 在这些我们自己认识空白的问题上,想要给出 “简单又正确的”信息,是不可能的。


不如让我们放下这种思想负担,利用这样的机会,和孩子一起去学习,去补课,去成长。“不知道” ,或者说 “无知”,是好事情,只要我们能看见它,然后去学习。


和孩子早一点,多一些聊聊这些问题。别想着给正确答案,如果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好了,然后一起去找答案;多启发好奇,交换想法,让这些问题的讨论在家里成为非常寻常的事情,我们才有机会去了解和影响;去找种族主题的书籍,绘本,电影,比如,《杀死知更鸟》就有适合不同年龄阅读的版本。身为父母,我们无法掌控孩子经历了什么, 但可以影响他们如何理解自己的经历,而后者往往是更重要的。 


顺带推荐最近在读的这本 “Reading with Patrick"。以下引用自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耶鲁法学院博士候选人林垚老师公号上对这本书的介绍: 


“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台湾裔作家米歇尔·郭(Michelle Kuo),以动人的笔触忆及自己在阿肯色州凋敝小城海伦娜(Helena)任教的经历。六十年代美国在法律层面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以后,对种族融合仍旧心怀拒绝的南方白人纷纷动用手中资源,将孩子送入私立学校、维持基础教育体系中事实上的种族隔离,同时抽空地方政府的公立教育经费,导致以黑人学生为主的公立学校教育质量每况愈下,令本地黑人群体陷入低教育、高失业、高犯罪率的恶性循环。海伦娜正是这种状况的典型之一。

米歇尔到海伦娜最差的一所中学担任八年级老师,通过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这些从小习惯了忽略与伤害、因而自暴自弃的孩子们第一次感到了人生的希望,并逐渐热爱上了知识与阅读。然而在米歇尔辞职到哈佛法学院读书的几年间,该中学因为经费问题而被裁撤,学生们的人生道路再次黯淡。米歇尔最喜欢的学生帕特里克,为了保护妹妹而失手杀人,锒铛入狱。一直对自己辞职远走一事耿耿于怀的米歇尔,闻讯后前往探监,震惊于监狱生活对帕特里克的摧残,决定留在海伦娜,带着帕特里克重新开始阅读诗歌、小说、散文,重新提笔写作,在文字的滋养中获得新生。

《与帕特里克一起读书》讲述的是一个相当私人的故事,但米歇尔的视野并没有局促于个体经验,而是通过这段亲身经历,深入地刻划和反思了美国主流文化对农村贫困问题的视而不见、黑人群体面临的结构性歧视、亚裔移民对身份认同的追寻、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举步维艰、现行刑诉与监狱体系的腐败与荒诞。与此同时,她也为有志于教育事业的读者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方法论启发,为在困境中挣扎和不知所措者提供了一丝温暖与希望。“



去年4月,我写了这篇文章,面对歧视和不公,是相互伤害还是并肩作战。族裔问题发在育儿公号也许不抓眼球,但却格外重要,因为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没有什么是可以比善良和正义更重要的了。所以重发,也请点击 "在看"和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