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辉:追忆郑永廷先生学术人生

追时代之问 立思想政治教育之学

——追忆郑永廷先生学术人生


李   辉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2021年7月19日9时20分,郑永廷先生在广州逝世。一时间,网络上悼念声声、哀思幽幽,唁电如雪花般飞往中山大学。郑永廷先生是我国著名思想政治教育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奠基人之一,曾担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第一、第二、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了毕生心血、精力和智慧,作出了卓越贡献。郑永廷先生守正创新,毕生致力于做真学问,真做学问,勇立时代潮头,引领学术研究,对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人的现代化等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一、在探源求真中立思想政治教育之学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伊始,如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成为本学科的基础性任务。郑永廷先生毕生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很多研究都具有开拓性、奠基性。这方面的标志性成果有专著《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著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006年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2018年版)等及相关学术论文。

  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基上。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政治性与学术性的辩证统一,是郑永廷先生学术人生的一贯品质。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深度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他一直不懈努力的重要领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既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也揭示了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以及人的思想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引导和帮助人们遵循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确立正确思想。而正确的思想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反映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发展要求与受教育者实际思想水平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基本矛盾所要遵循的基本规律,是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这一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进行并取得成效的根本依据。”[1]郑永廷先生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的实践性本质、人的社会性本质、人的主观能动性及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等论述,科学解决了人的认识、人的思想关系、人的精神需要产生的根源,并分别揭示了社会与人的需要的物质与精神的根源、思想社会关系的需要与满足的根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本源性论证[2]111-115;并发表多篇论文从人的本质、人性根源、唯物史观等视角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二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郑永廷先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视角。“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而正确的指导理论,不能仅从思想道德领域中寻找,如同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原因不能仅从自身来寻找的道理一样。新时期思想道德,是新时期的价值体系,它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它既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因而,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理论和人的发展理论直接相关。”[3]郑永廷先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于其学术研究之中,不仅主编和出版了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教材和著作,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2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而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学科的发展,比如探讨改革开放、和平与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德治国、社会治理等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时代主题,拓展深化原理研究是郑永廷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视角。郑永廷先生认为,“以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解决人们现实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与任务”[4]。直面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面对的时代难题,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议题,是郑永廷先生的重要学风。比如理想信念教育、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等理论研究。同时,郑永廷先生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矛盾探索和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提出坚持面向世界与立足民族发展相统一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辩证发展共同理想教育、坚持主体性与社会化相结合发展道德法治教育、坚持现实性与虚拟性相依存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5],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遵循。


二、在知行辩证中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理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开创者之一,郑永廷先生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建构思路和体系结构,引领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一是明确了方法论的内涵,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定了位。方法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影响着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内涵、体系结构和建构思路的理解,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整体建设。郑永廷先生认为,所谓方法论,就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不能就方法研究方法,也不能孤立地研究方法,实质上是研究如何运用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自觉地认识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自觉运用。”[6]3-4这个界定,避免了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窄化为方法、泛化为理论等倾向,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研究张力。

  二是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基本框架,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定了调。比较郑永廷先生主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999年版和2010年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可以清楚地发现其框架的确立和发展趋势。1999年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共5篇14章,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人们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争取最佳教育效果的规律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论方法,按概论、认识方法、实施方法、调节评估方法、研究提高方法5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其内容更为丰富、方法之间整合更为合理,进一步完善了以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为逻辑框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建构思路。该框架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2010年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共5篇16章,在原有基础上结合社会开放性、信息化、多样化、综合化发展需要,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隐性教育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章节,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基本框架在传统与现代、显性与隐性、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中的动态调整、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

  三是探索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基本趋势,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定了向。发展趋势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风向标”和“指南针”,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具有领航定向的价值意义。1998年,郑永廷先生立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前沿,在《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一文中前瞻性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理论内容、时代内容、环境内容以及自身发展的综合作用下,呈现出分化和综合相统一、社会化、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问题域、生长点。[7]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一书中,郑永廷先生还指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包括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方法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方法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民主化方法有新进展,社会信息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立足我国当代社会的伟大实践,结合现代社会环境内容的影响,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研究。[6]57-61


三、在战略思维下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之说

      郑永廷先生是最早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的学者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讨论高校德育发展问题,到2000年出版《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2001年主编教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再到2006年出版的《德育发展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高校德育探索》《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等著作,以及发表了多篇论文都集中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问题,不断发现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方向。

  一是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议题。发展是一个哲学概念,是当代社会的主题和时代特征,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概念广泛引入我国各个领域,郑永廷先生把发展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模式等各个方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并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改革、转变。”[8]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实际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深化发展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实质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9]

  二是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问题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关系上,探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8]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的提出也进一步推动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现代化的结果,从时间上说,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是相对于古代思想道德教育而言的;从性质上说,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是从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转变、发展而来的,它与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紧密相连,包含着“现代性的内涵”,即“现时代的性质”[10]7。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运行和时空境遇的合力[2]60,一方面是人的发展过程中精神生活、精神动力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是对全球化、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对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回应。[2]61-64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人的发展问题的探讨贯穿于郑永廷先生的学术研究全过程,包括对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人的精神生活问题的探讨以及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等等。社会变迁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空境遇和重要条件。回应社会变迁中的现实问题,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是郑永廷先生治学的重要特征。郑永廷先生对国家战略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关系,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等时代境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社会动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等前沿课题都进行过深入研究,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政育人功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框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的基本论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发展、观念发展、目的发展,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展、功能发展、价值发展,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式、方法、载体等方面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呈现为内涵与外延相结合、渐进与飞跃相结合、协调式与突破式相结合、继承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特点。[2]66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内涵与外延相统一的过程,即领域发展与功能发展的统一,一方面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空范围的扩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未来领域、宏观领域、微观领域的扩展深入;另一方面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再生功能向超越功能的发展,由单一功能向多样功能的发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11]郑永廷先生的这一观点与现在我们所提倡的构建“大思政格局”不谋而合。基于对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发展诉求的回应,郑永廷先生提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要向主导式、交往式和网络式思想政治教育转换,并在《主导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研究》《德育发展研究》著作及多篇论文中进行了详细论述。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问题研究是立足现实,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性、时代性与超越性。郑永廷先生还指导了多名博士生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系列研究,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领域,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从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国际大视域聚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改革开放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打破了以往封闭和单一的局面,各种形式甚至不同性质的意识形态不断涌入,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如何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如何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无法回避且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从1999年起,郑永廷先生相继出版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宗教影响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精神生活发展与规律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等4部著作,发表了《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发展》《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域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研究》等论文。成果从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国际大环境,从意识形态斗争的新趋势等方面,研究有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理论与实践。

  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郑永廷先生带领研究团队对意识形态的概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等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1996年,郑永廷先生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研究”立项。该项目“重点研究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识形态的性质与特点以及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作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12]364,并出版专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2002年,郑永廷先生将“发展”的概念引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出版著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认识。

  二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对的主要问题出发,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研究。一方面立足中国大地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研究。其一,结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现状。郑永廷先生突破了就意识形态谈意识形态的局限,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是与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领域紧密联系和相互渗透的领域,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国际领域、经济与科技领域、社会心理领域等相关领域拓展的观点。其二,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放在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开展研究。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命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创举,深刻改变了我国的社会面貌和国际地位。郑永廷先生结合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从单一向多样的转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面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抓的新问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面对的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新局面,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势、特点等问题作出研判,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预测功能、整合功能、调控功能,以协调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关系、社会关系、思想关系,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观念、制度、权力方面的调控作用。[13]同时,结合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政治多极化等新形势开展研究,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趋同论”“终结论”等命题进行驳斥,进一步明确了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重要性。

  三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角出发,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空间。在《论社会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一文中,郑永廷先生提出,社会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涵上相互融通。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是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的规定性,社会意识形态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方向、目标和内容,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社会意识形态目标不可缺少的途径。[14]郑永廷先生还将举旗帜和育新人结合起来,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拓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空间。


五、聚焦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于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的现代化是郑永廷先生学术研究的主题之一。郑永廷先生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2003年度重大项目“人的哲学与人的现代化”对人的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出版了最终研究成果《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该书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我国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思考和多维探索的前沿研究成果。

  一是立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明确人的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郑永廷先生坚持从马克思主义出发研究人的现代化问题,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等论述为理论依据,明确提出:“人的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人。……只有从现实的人出发, 才能找到研究的客观依据, 才能在‘其现实性上’,在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把握人的现代化本质。我们研究的现实的人,是生活在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受中国民族文化影响的人。”[15]64-65郑永廷先生对于人的现代化的概念界定,既充分借鉴了古今中外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成果,又将中国人的现代化与西方作区分,认为“人的现代化,就是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状况与过程”[15]7-8,强调我国人的现代化必须尽可能避免西方人的现代化所经受的异化、片面发展的曲折。而人的现代化,往哪里“化”,“化什么”?郑永廷先生从“化”的目标体系和内容,即人的现代化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回答,还提出要把人的现代化看成是从实然生存到应然生存的提升过程,看成是人的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过程。

  二是扎根中国实际,为推进中国人的现代化提供整体方案。郑永廷先生把人的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置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进行系统考量,探讨中国人的现代化的基本矛盾、规律、主要特点,提出了我国人的现代化的基本矛盾是人的现代化发展需求和社会现代化发展要求与人的现代化实际水平的矛盾,还指出我国人的现代化的矛盾具有特殊性,呈现为传统性与现代性、片面性与全面性、主体性与社会化的矛盾等,这些特殊矛盾决定了中国人的现代化呈现出文化传统影响的深厚性与人的现代化的艰巨性,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与人的现代化的差异性,国外现代化的威胁性与人的现代化的迫切性的特点。[15]186-233郑永廷先生在其著作和论文中,从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等时空境遇出发,分析国人现代化遭遇的问题,探寻人的现代化由“内隐”向“外显”的转化,从观念、制度、能力等层面整体提出了中国人的现代化的路径和方法。

  三是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郑永廷先生曾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就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过程必须与人的全面发展过程相一致,人的现代化结果必定最终走向人的全面发展。[15]10人的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紧密关联,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也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郑永廷先生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一部分,要承担其促进人们全面发展的任务”[16],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教育改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能力从而促进人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也由此实现系统要素的现代转型。


  郑永廷先生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第一代学者群体的代表。这一代前辈开疆拓土,守正创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出版和发表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格局,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当下,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如何培育时代新人,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先辈们的研究成果是我们继续研究的“富矿”,每个学习者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先辈们的治学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成为后学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学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1]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揭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1).[2]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郑永廷.论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7).[4] 郑永廷,郭海龙.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体系建构与深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5).[5] 郑永廷.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J].思想教育研究,2011,(6).[6]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J].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1998,(8).[8] 郑永廷,唐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哲学思考——访中山大学郑永廷教授[J].社会主义研究,2001,(5).[9] 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J].思想教育研究,2000,(6).[10] 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J].高教探索,2001,(1).[12] 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3] 郑永廷.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4] 郑永廷.论社会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6).[15] 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6] 郑永廷.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工作改革[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