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上韦尔斯利的一万个理由

视角学社 2023-05-1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认识韦尔斯利Wellesley Author 认识韦尔斯利

作者:闻笛

转载:认识韦尔斯利Wellesley


2017年8月27日下午,走出韦尔斯利2021新生orientation会场,大女儿与新结识的同学继续忙乎入学行程,我和先生带着13岁的小女儿在校园漫步,激动的心情尚未平复。行至College Road分别通往Lulu中心和Davis博物馆的三岔路口,不断有三三俩俩的学生从我们身畔挥手而过,她们的脸上,无一不洋溢着明丽的微笑,看得人心里温暖又艳羡。


二女儿忽然悄悄拉我的衣襟:“妈妈,我希望以后也能来这里,我好羡慕这些女孩子,她们都好cool啊!”我答:“那太好了!你可以和姐姐当校友!只要你努力,你一定行!四年后,我和爸爸再来送你入学!”


2020年12月12日,Wellesley 2025 ED放榜日。早上七点多,妹妹惊喜地收获盼望已久的17岁生日大礼——Wellesley ED offer!几年前妹妹在W校园许下的心愿,终于梦想成真!


01

姐妹同为绿色届校友


巧合的是,根据Wellesley传统,每届新入学班级,都会被分配一种特定的颜色,分别是:红、绿、紫或黄,每四年轮换(早期蓝色也曾是班级颜色之一,后来被绿色取代)。因为姐妹俩刚好相差四年,所以她们同为绿色届校友。


图为W校2021绿色届合影,来源:W校官网


我开玩笑地表示:“这下子省钱了!姐姐在校期间的寝具及宿舍杂物,妹妹都可以接收,连姐姐的W校卫衣和绿T恤,也都后继有人!不必再花钱买啦!”妹妹开心大笑,姐姐则微弱地抗议说,“床单被罩台灯什么的,都可以留给妹妹,但是卫衣我要带走,因为在MIT校园内(姐姐秋天去读研),我还可以继续穿的!”这件小事,可窥见孩子对W校的深厚感情,以及学校赋予的荣誉感。


02

慰冰湖与天文台


事实上,四年前姐姐选校Wellesley,颇有几分不情愿。当时她ED被拒,重新审查RD申请列表,我向她推荐了Wellesley,请她自行研究,看是否喜欢。起初她有点抗拒,理由是:第一,妈妈居然建议我申请一所College而不是University!第二,跟同学提及,几乎没人听说过!


我也陈述了两点,“首先,学校的价值观是致力于培养改变世界的女性,我认为这个导向跟你个性及价值观非常契合;第二,与你无关,仅仅出于妈妈的感情偏好,当年我硕士论文的研究课题是冰心,她是W校的早期校友。冰心笔下以慰冰湖为代表的校园环境,给年轻时代的我留下极其美好的印象;她笔下的W校女孩子,热情、友善、智慧——我觉得这样的校友和校园氛围,也许你会喜欢;你可以访问官网,看看专业设置,读读校友评价,再决定是否申请;如果研究完不喜欢,就不要选她。”


几天后,姐姐来道谢了——她说,妈妈推荐的学校真不错!研究完觉得很适合自己!她还很兴奋地分享说,“Wellesley最酷的是,在一百多年前就建立了自己的天文台Whitin,是继MIT之后全美第二个为本科生开设天体物理实验课程的大学!有两名杰出的女天文学家Sarah Frances Whiting、Annie Jump Cannon都曾经在Whitin天文台工作,并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我希望有机会去用那台古老的12英寸折射式望远镜,观测天体。”


Annie Jump Cannon,图片来自网络


此前,姐姐沉迷于宇宙天体领域已有近两年,她仔仔细细读了两遍霍金的《时间简史》,又从图书馆搬来一大摞有关天文学的书籍,堆在卧室地上。在繁忙的IB学业之余,一本接一本读得兴致盎然。我知道,Whitin天文台正好戳中了她的兴趣点。


12英寸望远镜的照片(来源于网络)


接下来的过程水到渠成。姐姐用了一周多时间准备选校文书。因为校研比较充分,某个周六她仅用了两小时就一气呵成文书,意向专业首选她最爱的应用数学,次选天文学。


2017年3月中下旬,姐姐如愿收到Wellesley、约翰霍普金斯、UCLA及加拿大多所院校录取通知,经过一番甜蜜的纠结,最终成为Wellesley2021届新生。


因姐姐一向独立,她的申请之旅,除了前述选校列表和最后定offer,我表达了个人偏好之外,其他如主文书到底写了什么,选校文书又写了什么,我一概不知。


直到妹妹的Why Wellesley文书定稿后,姐姐才在我的反复恳求下,“慷慨”地分享了她当初的选校文书,我把有关天文台的一段,借用谷歌翻译后,摘录于此:


“说到星星,我爱上了Whitin天文台。通过哈勃望远镜拍摄的照片,我震撼于宇宙的美丽;但是在Wellesley,我将有机会亲自观测数千光年外闪烁的群星。九年级开始,天文学令我大感兴趣。我曾经有机会参观H.R. MacMillan Space Center,在那里,我首次看到隐藏在温哥华夜空之上的那震撼人心的星座模拟图,我渴望更深地了解地球之外更广袤的宇宙。Whitin天文台就坐落在校园中,我坚信我可以在Wellesley实现这一梦想。我也期待参加校内ASTRO俱乐部,拍摄太阳系以外的恒星,或观察壮观的流星雨。通过研究外太空迷人之景,我将学会以一种全新的角度看待宇宙。Whitin天文台的天文学爱好者社区也是Wellesley社区友善姐妹之情的缩影……我曾经与一名选修过Wellsley天文学101课程的校友交谈,她向我描述的W校课堂气氛令人向往——一个积极支持的环境,教授和助教永远乐于提供帮助。听完她的介绍,我想不出有比Wellesley更适宜的地方来探寻宇宙奇迹。令人振奋的课程设置、杰出的校园与社区,使得Wellesley在我心中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03

姐姐如鱼得水的W校生活


时光飞逝,转眼妹妹已是11年级。姐姐在Wellesley的三年,也过得愉快而丰富,她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好友,几乎每个周末都去波士顿吃吃喝喝;感恩节等大假日,总有校友或同学请去家中一起过节;暑假则先后去日本读语言、去MIT跟着教授做暑期实习。


大二之后,姐姐开始在MIT修读算法课、机器学习等课程。据说,MIT课程进度几乎是W校的两倍,而且她抱怨说,所选修的MIT课程office hours,大都安排在下午较晚时段,出于安全原因,她们常常赶不及MIT Office Hour,需要提早乘坐Peter Pan回校。不服输的Wellesley姑娘们组成学习小组,分解任务,分别自学,各个击破后再彼此辅导,最后她们在MIT的课业全部表现优异。


经历过在MIT从连滚带爬到完全适应的选课过程之后,期末姐姐偷偷嘀咕,“和MIT学生一起上课,才知道我们W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点不比他们差啊——而且,很好笑的是,MIT的某些学生,经常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在我们看来很幼稚的问题。”我想这应该是不同学校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属于W校姑娘们的小小幽默感吧。


事实上,MIT的自由交叉选课制度,让W校姑娘们受益良多。她们普遍会选择MIT的优势专业课。W校的课程基本都由教授亲自教学,最热门的课程班级规模也不过2-30人而已,极高的师生比(1:7~8),使得孩子们与教授之间的关系贴近而亲密;而女儿在MIT选读的热门课程班级规模,基本都在200人以上,她说,教授的讲授时间比W校要短,很多时候是助教讲课,而且由于课堂进程飞快,有些模块感觉讲得也不是很清楚,需要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自学。这样的课程体验,也给予W校姑娘们应对新挑战的机会。


MIT课堂,图片来源MIT官网


在MIT选课,W校姑娘们可以获得MIT学生卡同等待遇,自由出入图书馆、食堂及实验室等。而在暑研和暑期实习工作等方面,MIT和W校都给予彼此本校待遇。女儿的多名朋友,自大一起就扎根于MIT的脑科学、计算机、生化等各类实验室,跟随教授一起参与研究项目或暑期工作。有意读博深造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各类学术会议、发表学术通讯或论文。两校之间友善的关系,也令W校姑娘们对MIT的感情更深厚,据说,校内流传着许多关于哈佛和MIT的小段子,相对而言,哈佛受到的善意轻嘲就更多一些。


以上这些由姐姐零星泄露的W校生活侧影或小八卦,对妹妹究竟带来何种影响,我没有细究过。每年寒暑假,温哥华的十来名Wellesley校友都会有一两次小聚,姐姐与同届的三名W校小伙伴更是亲密,小聚会不断。妹妹参加了每一次W校友聚会,她曾多次感言,“我真喜欢姐姐的同学,我很希望也能像她们那样又聪明又酷”。


04

爱上Wellesley的一万个理由


妹妹11年级暑假后,开始攻读SAT。经过整个暑假的奋战,2020年10月,妹妹顺利考出理想的SAT成绩,且写作将近满分。在确定选校计划时,妹妹访问了十来所大学官网,认为文理学院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最终毫不犹豫将Wellesley定为自己的ED目标校;RD第一目标则确定为加州的Pomona College。


相对于独立到近乎固执的姐姐,妹妹与我的关系要更“黏糊”些,面对一些重要抉择,妹妹会主动来寻求我的意见。陪着妹妹一步一步走在申请进程中,我终于体会到传说中的主文书是多么“磨人”,也首次听说“Wellesley 100”的命题作文要求。


妹妹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反复斟酌、六易其稿,终于写成了一篇相当漂亮的主文书。她从自己爱好的折纸入手,讲述自己作为一个内向敏感的女孩,起初是藉助折纸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却意外开启了一扇通往折纸艺术的大门。透过不断探索创新的折纸艺术,妹妹教朋友折纸、向他人赠送折纸作品,最后被誉为校园“折纸女王”,她不仅收获了友谊,收获了自信,也透过折纸,与他人共情,为社区带来积极的影响。妹妹文书语言清丽,心理描写细腻入微,完美再现妹妹的个性特质和独特的成长路径。我看了也很赞赏。


接下来进入“Why Wellesley”环节。妹妹在W校官网上反反复复阅读Wellesley 100 Tips,难以决定到底选取哪两个话题,因为貌似无论哪个话题,她都有一肚子话要写!我对她的纠结表示深刻的同情与理解——我说,如果是我自己申请W校,关于Why Wellesley,我可以把这100个理由的每一个都给出至少两个版本的答案,“Wellesley 100”?这哪儿够啊!就算是“Wellesley 10000”也难不倒你妈!事实上,你还没来到这世界以先,已经透过少女时代的妈妈,与W校建立起某种神秘的联系!妹妹听了大笑不已!表示完全赞同!


我再次向妹妹讲述我与Wellesley的情缘——早在90年代初期,互联网远未普及,大多数人或许对Wellesley知之不详,而我透过冰心的文字,早已熟知她笔下的W校风物;冰心在W校期间、以及初入学不久,因肺气枝肿大咳血而入院休养,病中她写下了许多有关W校的美丽句子,因为实在熟读冰心,时隔30年,我依然可以毫不费劲地整段背诵。我为妹妹诵读“舟轻如羽,水柔如不胜桨”;以及著名的警句“爱在左,同情在右,一路播种,一路开花。让穿枝拂叶的人们有泪可落,而不是悲凉”——妹妹中文属文盲水平,我背一遍中文,再用英文磕磕巴巴翻译个大概。这样陈芝麻烂谷子的自我吹嘘,姐姐是没兴趣听的,可是妹妹听得津津有味、悠然神往。


图为W校官网有关冰心的图文介绍


在陪着妹妹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我也透过W校官网“Chinese Alumnae Corner”校友名录,查阅校友简介,与她分享早期五届著名校友在中文世界的传奇经历,她们分别是1914级的王季茞,1917级的宋美龄,1924级谢文秋,1926级冰心,1929级沈骊英。


名气最大的宋美玲女士和冰心之外,W校早期校友,王季茞是中国历史上首位获欧美博士学位的女性,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芝加哥市至今有以她命名的公园。


以王季茞名字命名的公园,位于芝加哥,图片来自网络


谢文秋从韦尔斯利体育系毕业后,回到中国任教,成为名动一时的体育主任“谢小姐”。后移居纽约,又成为风靡美国的“第一筷子女性”、中国烹饪推广大使。60年代,谢文秋在纽约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中国菜专著《中国烹饪的乐趣》(The Pleasures of Chinese Cooking),大受欢迎,一再重印,被《纽约时报》评论为“有史以来最佳中菜食谱”。


谢文秋关于中国美食的专著,图片来自网络


沈骊英是中国农学家先驱,先后在Wellesley和康奈尔研究植物学,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惜40岁英年早逝,被誉为“农业界不可多得之科学家”。


与妹妹讲论W校友先贤的传奇人生,惊叹她们都有不俗成就,我们母女二人都是热血澎湃,悠然神往。妹妹最终选取“图书馆”和“校园环境”两个主题,开始撰写选校文书。


05

爱之愈深,言之愈切


主题既定,妹妹回到书桌前煞费苦心,字斟句酌。每篇仅限短短两百字,“爱之愈深,言之愈切”,如何要言不烦?丫头冥思苦想,许多次洋洋洒洒写下一大段,又完全推倒重来。


我想起20多年前大学毕业前夕在报社实习,区区二三百字一篇新闻通讯稿,也是反复增删、调序,许久才能定稿。占有材料越多,面临去芜存菁、删繁就简的考验越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申请美本的文书写作过程,对孩子的训练,比起录取结果更为宝贵。


两周忽忽而过,妹妹经历了文书阶段最艰苦的考验,她叹息“原来写长文容易,写短文太难!”10月21日深夜,妹妹终于完稿了!获得妹妹的许可,我把她的文稿摘录一段,抄在这里:


“To me, libraries present infinite possibilities for learning. Back home, the nearest ones house a handful of books, so the instant I learned about the 2 million books Wellesley houses in its libraries, I could already anticipate exploring such a rich, knowledge-filled world. My adventures will bring me to the rare books section exclusive to Wellesley, where I can uncover the secrets of Galileo's SidereusNuncius or the early German bibles. These keys of the universe are within my grasp, and it is at Wellesley that I will be able to explore these hidden depths……”


我深知这段结语,代表着一个自小沉迷于书本与绘画世界的稚嫩女孩,透过漫长而充满挑战的美本申请之旅,已顺利完成某种成长蜕变,即将开启她新一程的人生远航。愿女儿在Wellesley澄澈美丽的蓝天下,自由自在地探索无涯新知,成长为一名独立、自信、勇敢而坚韧的女性,一如所有从Wellesley校园走出来的杰出校友与姐妹一样!


春天的韦尔斯利校园,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阅读:

冰心与韦尔斯利

我与韦尔斯利的 Whitin天文台

韦尔斯利的教育改变了她,让我真切体会到好的教育是什么模样



作者:闻笛,一枚韦尔斯利铁粉,从读研究生研究冰心开始,透过冰心的文字就爱上了韦尔斯利,先后把两个女儿送进韦尔斯利,原载:认识韦尔斯利Wellesley,深度了解韦尔斯利,广度探讨文理教育及女性教育。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