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灰岁月之1-结缘西北

范不二 在别处or在路上 2023-10-29

“鲜衣怒马少年时”,但我既无鲜衣,也无怒马。
双脚是生命的拐杖,离开是两条腿的本能。
我怀念的不是火车,而是那个时候,慢慢摇晃的时光。

1. 少年志走出大山2. 十八岁出门远行3. 火车上的慢时光

少年志走出大山

童年的我,一出生视野便被门前的大山阻隔,目之所及便是整个世界。那时候,经济条件束缚住了脚步,穷得连一张进城的车票都买不起,感觉就像一棵庄稼宿命般地长在泥土里。

六岁上学,从村小移步乡镇初中,再从乡镇考入县城高中,遵循着这种以教育为马按部就班“鲤鱼跳农门”般的闯关之旅,十二年间我的人生活动直径不超过40公里。初三时,作为种子选手被选派去黄冈中学参加提前批招录考,可惜折戟。黄州便成了我上大学之前去过最远的地方。

某人说:“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佚名言:“哪怕是身处深山,阅读也能让精神插上翅膀,来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旅行。”苏童说:“一本好书就像一列火车,可以载我们去看看别处的风景。”他们说得都没错,但我那时确实买不起一张“火车票”,身体被封印,精神被封锁。

出生的村庄犹如年少无力逾越的雷池,眼前的大山则犹如命运最初划定的结界。爬山、放牛、钓鱼、摸虾等田园生活固然有趣,但悠长的时光和充沛的精力终究不敌单调日常的循环销磨,受限的脚步、蜷缩的身心捂沤出苦涩的青春,压抑的生命力则内耗成一段苦闷的精神发育史。

古人云“鲜衣怒马少年时”,但我既无鲜衣,也无怒马。读了余华的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后,我备受鼓舞,更准确地说,是备受煽惑。我无法按捺这青春晚期残留的最后一点叛逆,懵懂而又躁动不安的心极度渴望远行。我渴望翻越眼前这命运的藩篱,出去走走看看山外边的世界。

十八岁出门远行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低头看路抬头望远,有眼不识睁眼瞎;双脚是生命的拐杖,离开是两条腿的本能,有腿不行如树根。高考那年,刚过十八,我感觉脚下的泥土开始松动。凭借着走出大山的原始冲动和改变命运的朴素愿望,费尽蛮荒之力十二年寒窗苦读之后,人生终于迎来了第一次自主选择的机会——高考志愿填报。

在余华的鼓动下,尽管翅膀还没硬,但我已执意远走高飞。在远方的召唤下,我决定在分数所及范围内,能报多远就走多远。从老师给的高考填报指导手册中,我第一次知道了中国大学的基本排名和城市分布情况。对着分数和地图比划一番后,我填报了古都西安的一所高校。我那时对西安的了解,仅限于小学课本上看到的大雁塔。

陕西和湖北的西北接壤,而我家住在鄂东南,故西安也是距家千里之外。我全然无视家人就近报考的建议,也完全没有考虑去一个陌生城市求学可能会面临的适应问题和其他困难。少年意气伴随着懵懂冲动,那是我和我最后的倔强给青春的一个交代。已经成年的我,貌似在借此机会向家人宣示执掌自我未来和命运的主权。

当然,听到许巍是两年后的事,提前引用一下他的歌词应个景。那一年,我正年轻,总觉得明天肯定会很美。我决定上路,就离开这村庄,离开生我养我多年的爹娘。按照余华小说的剧情发展,十八岁的我开始了旅程,十八岁的青春开始被放逐。在命运的召唤下,我像一匹解除了御辔的马,满心欢喜地奔向三秦大地。

那是我第一次出门远行,满怀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憧憬。小县城没有直达西安的火车,得先坐客车到武汉再转乘火车。从武昌坐上过路火车,需经信阳到洛阳贯穿大半个河南西部,再一路向西抵达西安。那是我第一次去武汉,第一次坐火车出省,第一次穿越河南。沿途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感觉未来在向我招手。

走,去大西北

火车上的慢时光

坐在火车上,沿途路过田野和村庄,车窗外一闪而过的风光总把我吸引。我对他们的生活充满好奇,总有一股跳下去看一看的冲动。火车每靠停一站,总有小贩隔着车窗叫卖,抓住短暂的商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隔着车窗叫卖

火车经广东、湖北路过河南时,车厢已基本满员。由于停靠时间短,赶路人较多,河南老表们便先将行李包扔进车窗,然后嘴里叼着票翻窗而入。年老体弱的,则需由送行亲友助推一把。那景象至今令人难忘。

爬窗登火车

车厢里人很多,过道也是人潮拥挤,根本没有下脚的地方。如果带点西红柿,到站时铁定挤成番茄酱。到了夜晚,一路摇摇晃晃的疲惫,夹杂着车厢里复杂的气味,令匆忙赶路人睡意昏沉。睡意很快蔓延,东倒西歪一片。有一年开春返校,只能买到站票,我硬是站着睡着了。

拥挤的车厢

列车上的售货员时不时推着滚轮小车过来,有节奏地吆喝着经典副歌“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再来一句尾奏“来,同志,抬一下腿,让一下哈”。他们像更夫,隔一段时间来回穿梭一次;跟在后面卖饭的则像扫帚,跟着一起扫荡过来。疲惫的旅客,每每将入眠或快起鼾之际,就会被他们惊醒,不免犯嘀咕“怎么又来了”。

列车售货员-滚轮小推车

在电商尚未兴起的年代,列车上还有推销专员,推销高科技牙刷、电陀螺玩具等日用品和玩具。我记得买过一种手握发电电筒,带回学校觉得还挺实用。他们穿着列车员制服,声音洪亮巧舌如簧,俏皮的“单口相声”活跃了整个车厢,也给沉闷的旅途增添了趣味。

推销高科技牙刷

当年手机尚未普及,火车上还没有低头族。天南海北的朋友,萍水相逢坐在一起,总会搭讪闲谝扯淡。玩拖拉机三缺一,也会找邻座凑个数。碰上聊得来的,下车意味未尽时,可以留个QQ号先记在纸上。有的后来聊成了合作伙伴,有的聊成了知心朋友,有情人终聊成了眷属。

火车上打牌

随着时代的发展,绿皮火车已基本退役,空调火车的窗户也不支持打开,自驾、高铁和飞机渐渐成为大家出行的首选。那些爬窗挤火车的河南老表,估计早已奔小康,如今大可自驾往返西安了。坐在高铁或飞机上,大家都低头研究手机,少有人搭讪或有空搭理你。

人挤人、爬窗登车、小推车的吆喝、车窗外的叫卖、列车上的推销员,这些慢慢装进了个人成长史博物馆。车厢里的一幕幕凝固了岁月的艰涩,在脑海中过塑成老照片珍藏着。一路上摇晃的时光和车窗外的风景,定格成了青春追梦路上最美好的回忆。

开往未来的列车,穿过幽暗的时光隧道,四年之后就要靠站了。四年后,我又坐着火车离开西安,一直往南方开。一直往南方开,哐当哐当呼啸了二十八个小时,去往人生的下一站。

后来的高铁像风一样快,车厢既雅致又漂亮。但人总不免怀旧,我怀念的不是火车,而是那个时候,慢慢摇晃的时光。

时光时光慢些吧

痛仰乐队《公路之歌》:

梦想 在什么地方
总是那么令人向往

一直往南方开
一直往南方开
一直往南方开
一直往南方开

梦想 在什么地方
滚动的车轮滚动着年华

一直往南方开
一直往南方开
一直往南方开
一直往南方开

……

宫崎骏《千与千寻》: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刺猬乐队《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拍绿皮火车的人·钱海峰:

高铁纵贯的时代,我还是那辆绿皮车上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