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毛,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范不二 在别处or在路上 2023-10-23

1.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2. 碎银几两,一碗烟火3. 回家吃饭,天伦之乐

时光漫长,一年不过四季。
良田千顷,一日不过三餐。

最是深情,不过妈喊吃饭。
最抚人心,一碗人间烟火。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有一种幸福的召唤叫“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童年时,乡下汽车尚未普及,网络和手机全都没有,“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那时候,放学后总喜欢到小伙伴家串门玩耍,经常乐不思蜀,到饭点人忘归。只要听到妈妈喊一声“回家吃饭”,就会立刻飞奔回家。这种肉喇叭广播寻人模式,是农村娃孩童时代特别的记忆。

邻居老奶奶,每次都扯着嗓子,喊完儿子喊孙子,喊得声嘶力竭。那种“母在巢中盼子归”的急切气氛瞬间笼罩在屋顶上空。她这么一广播,全塆人都知道她家饭熟了,都替她找不到儿孙着急,都担心她家的饭菜马上凉了。

老奶奶总喊着她三十多岁儿子的乳名,而她儿子算是我爷爷辈,还是我们小学的老师。总有顽皮的孩子,不时模仿老奶奶的声音,跟在她声后重复帮腔。小孩子觉得好玩,大人则觉得有失尊卑,便劝阻我们不要如此无礼冒犯。

每次听到老奶奶的呼喊和小伙伴的跟腔,年幼的我总觉得有几分滑稽。毕竟从小看着“天地君亲师”的中堂牌匾,教师这个职业在我心中充满着神圣感。好比在明朝金銮殿听到有人喊朱元璋的乳名“朱重八”,多少有点亵渎君威。

如今,我已长到当年老奶奶喊吃饭时她儿子的年龄。离开家乡后,就很少听到自己的乳名,时间长了甚至都快遗忘。偶尔回到老家或给家人打电话,被动切换到方言模式时,才能听到亲人喊我的乳名。

乳名和胎记一样,都是父母给我们出厂设定的初始化标识。乳名如地下党的接头暗号,父母喊,儿女应。每次听到自己的乳名,就像接收到一串来自遥远星系发送过来的无线电波,依然能够瞬间解调。

乳名无论多么土渣,偶被唤起,依然还是亲切入耳,不觉尴尬。我也渐渐理解当年老奶奶呼唤儿子乳名时的母爱深情。无论走多远、长多大,在妈妈眼里,我们永远都是那个长不大的“大毛”或“细狗”。

碎银几两,一碗烟火

生活的浪漫,不止风花雪月,
还有每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把日子过成诗,只需一个厨房。
那袅袅的炊烟,如诗行飘远方。
锅碗瓢盆,在方寸之间碰撞,
油盐酱醋,在火与热中交融。

酸甜苦辣漫溢,
时光就入了味。
饭菜端上餐桌,
犒劳整日奔波。

日子细碎平淡,
时光缓缓流淌。
一签一串,串联时光。
一杯一盏,浇灌岁月。

万家灯火生炊烟,
柴米油盐又一天。
做好三餐,过好四季,
是对平凡生活的致敬。

世人慌张,
不过图碎银几两。
四方食事,
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回家吃饭,天伦之乐

有一种享受叫亲自下厨,
有一种温馨叫回家吃饭。

吃遍四方美食,
尝遍世间美味,
依旧眷恋的味道,
我们称之为“家”。

家里最美的乐章,
不止厨房里锅碗瓢盆的交响,
更是同一屋檐下的欢声笑语,
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华灯初上,围坐而食,
唠嗑家常,举杯停箸。
最是人间氤氲烟火味,
凝聚家庭,慰藉人心。

人生最真实的幸福,
是为碎银几两的奔波,
换来柴米油盐的充实,
和灯火阑珊处的温柔。

家里有温度,
晚回厨房有热饭。
心里有牵挂,
夜归门前留灯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