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BB周报|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处处都是外人”;第14届上海双年展发布策展及主要工作团队;第九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全球征稿

Art-Ba-Ba办公室 Art Ba Ba
2024-09-03
 








ABB周报


#2023/06/27













2022年第12届柏林双年展,艺术家Thuy-Han Nguyen-Chi的装置作品《这未梦见的帆被深渊的白风浇灌》(This undreamt of sail is watered by the white wind of the abyss) 现场图

摄影:Jens Franke



📌 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公布策展主题


📌 第14届上海双年展发布策展及主要工作团队


📌 第13届柏林双年展推迟至2025年


📌 纳利尼·马拉尼获2023年京都奖


📌 第九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发布全球征稿


📌 林茂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 惠特尼博物馆任命梅格·恩利为特约策展人,劳拉·菲普斯升任副策展人


📌 翠西·艾敏为英国国家肖像馆创作新正门


📌 第二届“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获奖展“蛇纹绿岩”开幕


📌 高古轩任命资深摄影策展人乔舒亚·庄为摄影总监


📌 豪瑟沃斯宣布代理市场新星弗洛拉·尤赫诺维奇





编辑 / 武颖、黎扬扬、Freya、唐鎏

图片致谢相关艺术机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公布策展主题


Claire Fontaine, Foreigners Everywhere, 2004-2016




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罗伯托·奇库托 (Roberto Cicutto) 和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阿德里亚诺·佩德罗萨 (Adriano Pedrosa) 公布了2024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处处都是外人” (Stranieri Ovunque - Foreigners Everywhere本次双年展将探讨“外人”的概念,重点关注边缘化人群,其灵感来自于意大利巴勒莫艺术家小组Claire Fontaine自2004年开始创作的霓虹灯系列作品,作品以多种色调和语言呈现了“处处都是外人”这句话。而作品标题则是以都灵无政府主义和反种族主义团体“Stranieri Ovunque”命名。


佩德罗萨在一份声明中说:“艺术家们总是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下旅行,在城市、国家和大陆之间穿梭,这种现象自20世纪后期开始凸显——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是一个对流离失所的人们限制越来越多的时期,2024年艺术双年展将重点关注那些本身就是外国人、移民、外籍人士、散居者、移民、流亡者和难民的艺术家,尤其是那些在全球南方和全球北方之间流动的艺术家。”


双年展将分为“Nucleo Contemporaneo” (当代核心)“Nucleo Storico” (历史核心) 两个部分,前者展示当代作品,后者展示更早期的作品。奇库托在一份声明中说:“我确信,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及其策展人能够感动我们,正如第18届建筑双年展策展人莱斯利·洛可 (Lesley Lokko) 所说,通过许多迄今为止被忽视的艺术家填补艺术史上的空白。”


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2024年4月20日至11月24日举行(预展日期为4月17日、18日和19日),地点包括威尼斯的绿城花园 (Giardini) 展区、军械库 (Arsenale) 展区和其他展馆。



02

第14届上海双年展发布策展及主要工作团队






自5月份公布主策展人及策展主题后,第14届上海双年展于6月25日发布策展及主要工作团队。


以“宇宙电影” (Cosmos Cinema) 为题的第14届上海双年展将于2023年11月9日至2024年3月31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本届双年展主策展人由e-flux创始人安东·维多克 (Anton Vidokle) 担任,在其集结下,本届双年展的策展人团队由向在荣、哈莉·艾尔斯 (Hallie Ayres) 和卢卡斯·布拉西斯基斯 (Lukas Brasiskis) 组成。向在荣在昆山杜克大学教授文学及艺术,他曾共同策划了如2021年广州影像三年展及2022年柏林世界文化宫的展览《仪式:埋葬这个未卒的世界》等展览及艺术项目。哈莉·艾尔斯现居纽约,是一位研究学者和艺术史学家。她的写作见于e-flux的评论与期刊,并在布拉格美术学院授课,现担任e-flux的助理总监。卢卡斯·布拉西斯基斯在e-flux担任电影与影像策展人,致力于通过定期放映、相关活动和线上项目等方式在学术鉴赏、策展和电影研究之间建立联系。他于2022年获得纽约大学博士学位,并在纽约大学和布鲁克林学院任教。


本届双年展的出版编辑由本·伊斯特汉 (Ben Eastham) 担任。本·伊斯特汉是一位现居雅典和伦敦的作家兼编辑。是伦敦文学杂志《白色评论》(The White Review) 的联合创办人,曾编辑关于艺术家和诗人的书籍。他发表大量关于艺术和文学的写作,曾担任《Art Review》的编辑和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的副编辑。他亦是e-flux评论版块的主编。


本届双年展展陈设计将由COLLECTIVE建筑工作室担纲,COLLECTIVE总部位于香港,并在马德里设有工作室,由吴家莹、陈芷欣、胡安·明格斯 (Juan Minguez) 和林雪筠领导。


钱梦怡&NONPLACE Studio将负责本届双年展的视觉设计。钱梦怡硕士毕业于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现任e-flux艺术指导。2022年与陈熙、毛楚容于上海共同创立NONPLACE工作室。他们探索不同的表达语言,希望以访问者的身份踏入不同的领域空间,促成跨学科的合作;并致力于在不同的群体,媒介和场域之间,创造实验性的体验。


第14届上海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名单将于近期公布。



03

第13届柏林双年展推迟至2025年


第12届柏林双年展展览现场




原定于2024年举办的第13届柏林双年展 (Berlin Biennale) 将被推迟至2025年。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 (German Federal Cultural Foundation)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推迟举办的原因是“与疫情大流行有关的组织延误”,以及对在2024年举办展览的担忧。


该基金会表示:“由于一些其他国际双年展因疫情而推迟至2024年,因此可以预见,对资源的竞争最终将影响艺术家的精力以及作品的可实现性。”将于2024年举办的双年展包括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第10届格拉斯哥国际双年展、第15届光州双年展、以及第17届里昂双年展。


柏林双年展于1996年创立,最近一届由法裔阿尔及利亚艺术家凯德·阿提亚 (Kader Attia) 策划,于2022年6月在柏林开幕。阿提亚策划的第十二届柏林双年展主题为“依然存在!” (Still Present ! ) ,展览于2022年9月结束,共吸引了超过14万名游客。



04

纳利尼·马拉尼获2023年京都奖


纳利尼·马拉尼

摄影:Johan Pijnappel




日本稻盛基金会 (Inamori Foundation) 宣布印度艺术家纳利尼·马拉尼 (Nalini Malani) 获得了今年的京都奖。京都奖由日本的非营利组织稻盛基金会捐资设立,通常被称为日本的诺贝尔奖,是一个旨在表彰艺术和科学领域终身成就的年度奖项,是该国最高的私人荣誉。该奖项包括先进技术、基础科学和艺术与哲学三个类别,每个类别奖金为1亿日元(约合70万美元)。


马拉尼是印度首批视频艺术家之一,她的实践领域也包括戏剧、装置艺术、绘画和素描。稻盛基金会在一份声明中称赞她“用平易近人的艺术形式创造了神秘幻觉的空间”以及作为一个非西方艺术家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活跃,为重新思考艺术的去中心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马拉尼出生于1946年,在印巴分治期间作为难民来到印度,在孟买和巴黎学习艺术后回到印度,开始通过创作以回应该国受压迫群体的困境,其中包括妇女、贫困人口和受到宗教歧视者。马拉尼利用视频、绘画、素描和装置等媒介,让这些人的声音得以传达。在21世纪初,她的作品围绕一个独特的主题展开,即从神话神灵中借用的图案,将其运用于视频和投影中,以揭示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神灵与动物之间的联系


京都奖自1985年起每年颁发一次,过往获奖艺术家包括野口勇、白南准、安藤忠雄、威廉·肯特里奇 (William Kentridge) 和琼·乔纳斯 (Joan Jonas) 等。



05

第九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发布全球征稿






2023年6月25日,第九届国际艺术评论奖 (IAAC 9) 于上海久事美术馆发布征稿启事,面向全球征集中、英文艺术评论稿件。IAAC 9由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久事美术馆联合主办,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国际艺术评论协会进行学术支持。


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由5位专家组成国际评审团,包括声音艺术博物馆的联合创始人秦思源、泰特现代美术馆名誉董事弗朗西丝·莫里斯 (Frances Morris) 、独立策展人和作家乔纳森·沃特金斯 (Jonathan Watkins) 、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语境专业负责人露西·斯蒂兹 (Lucy Steeds) 、广东时代美术馆学术副馆长蔡影茜。国际评审团将于征稿结束后展开匿名评审,最终选出20位中、英文入围作者,包括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其中,一等奖将获得80,000元人民币(税前)的奖金及一次上海或伦敦的短期驻留,二等奖将分别获得30,000元人民币(税前)的奖金。20篇入围作品(中文投稿及英文投稿各10篇)将以中英双语的形式结集刊登在2024年出版的《第九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年度展览评论》上。


投稿者所投稿件须针对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期间在全世界任何地区或线上举办的当代艺术展览撰写评论,申请者年龄不限、身份和专业不限。其中,中文稿件字数为2500字,英文字数1500字。征稿将于2023年9月20日截止。投稿者只需在IAAC官网(www.iaac-m21.com)投稿系统注册后,在线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稿件和展览图片。



06

林茂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




6月21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召开教师干部大会。教育部宣布了有关任免决定,林茂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因年龄原因,范迪安不再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职务。


林茂,1975年9月生,四川广安岳池县人,大学,文学学士,无党派人士,教授。林茂于1996年从中央美院附中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毕业后在文化和旅游部所属单位工作多年,2017年任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同年被聘为中央美院研究生导师,2022年任中央美院副院长。



07

惠特尼博物馆任命梅格·恩利为特约策展人,劳拉·菲普斯升任副策展人


梅格·恩利(左)和劳拉·菲普斯(右)

摄影: Bryan Derballa/Jorg Meyer




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宣布梅格·恩利 (Meg Onli) 出任特约策展人 (curator-at-large) 一职,成为近十五年来担任该职位的第一人。未来,恩利将为惠特尼博物馆策划展览、进行购藏提案,并作为博物馆特别项目的大使以及顾问。


恩利曾先后担任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当代艺术中心 (ICA Philadelphia) 的副策展人,以及洛杉矶地下博物馆 (Underground Museums) 的副馆长与策展人。她曾获维吉尔·阿布洛艺术空间 (Virgil Abloh's Art Space) 设立的首届“花样滑冰奖”,也曾担任过沃霍尔基金会 (Warhol Foundation) 的策展人和盖蒂研究所 (Getty Research Institute) 的研究员。


目前,恩利与克丽西·艾尔斯 (Chrissie Iles) 正共同策划将于2024年春天开幕的惠特尼双年展。之后,她还会和艺术家亚历克斯·达·科特 (Alex Da Corte) 以及即将上任的馆长斯科特·罗斯科普夫 (Scott Rothkopf) 一起,策划预计在2026年举行的罗伊·利希滕斯坦 (Roy Lichtenstein) 回顾展。


惠特尼博物馆还宣布助理策展人 (assistant curator) 劳拉·菲普斯 (Laura Phipps) 升任副策展人 (associate curator) 。她是回顾展“杰恩·史密斯:记忆地图” (Jaune Quick to See Smith:Memory Map) 的策展人,该展将在惠特尼博物馆展出至8月31日。



08

翠西·艾敏为英国国家肖像馆创作新正门


翠西·艾敏,《门》,2023

摄影: Oliver Hess




位于伦敦的英国国家肖像馆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在经过耗资5,200万美元的翻修工程,闭馆三年后于当地时间6月22日重新向公众开放。作为该馆解决性别失衡问题的一次尝试,艺术家翠西·艾敏 (Tracey Emin) 受委任创作了描绘有45张女性面孔的新正门。


委任作品《门》(The Doors) 具有艾敏标志性的手势主义 (gesturalism) 风格,并在青铜浮雕上保留了画家的指纹和掌纹。这些肖像使国家肖像馆外墙上原有的霍勒斯·沃波尔 (Horace Walpole) 、安东尼·凡·戴克 (Anthony van Dyck) 等18个男性肖像浮雕得到了平衡。


艾敏表示她“不想描绘特定或具体的人物。国家肖像馆的门应该代表每个女人,每个年龄和每种文化”。她用自己的肖像作为精神上的模板,但最终的成果可能是存在于她脑海、现实或是过去中的许多不同的女人。


《门》的制作是国家肖像馆委员会在性别平衡议题上成果中的一部分,闭馆三年间,该馆新购藏了50余幅女性肖像。此外,重新开馆后,公众还将在无障碍、教育、公共设施等方面获得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09

第二届“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获奖展“蛇纹绿岩”开幕


“蛇纹绿岩”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于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馆




蔡冠深基金会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将联合推出的第二届“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获奖展览“蛇纹绿岩”于2023年6月22日在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馆开幕,展览由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担任策展人,同时她也是第二届“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的评委会成员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7日。


第二届“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获奖者分别为来自中国成都的艺术家组合曹明浩和陈建军,以及身居柏林的法国艺术家阿德里安·米西卡 (Adrien Missika) 。本次展览呈现了他们长期以来各自围绕生态议题展开的创作。


“蛇纹绿岩”的概念取自曹明浩和陈建军作品中所提及的“蛇纹绿岩”。蛇纹绿岩又称蛇绿岩套,是一套复合成因的深海沉积和基性及超基性火成岩的组合体,它还是判定因海底扩张而本不相临的地球陆地板块间相互缝合的标志。针对蛇纹绿岩的发现也彻底颠覆了人类对于地球构造的认知——山脉和海沟不是因为地球收缩而形成的褶皱,而是陆地板块的碰撞所形成的缝合带。此次展览即通过蛇纹绿岩把我们对于那些自然灾难频发地区(如山脉和海沟)的成因,从断裂”引导进一种缝合”的思维里去。


曹明浩和陈建军的实践始于对都江堰灌溉工程的知识建构和周边水系现实进行的研究,并一直基于实地考察、研究、知识交流为基础的工作方法。展览展出了他们“水系避难所”系列作品。而其“水系避难所#3”和“水系学校”曾入选第十五届卡塞尔文献展。在开幕中,两位艺术家谈到,“我们的作品根植于长期的计划,探索特定地点作为生态实践的空间基础。我们认为,水系蔓延的任何地方、任何微小的细节、万物之间,都可以成为讨论和实践更深层次环境问题的潜在性方法,异知识的生产,并在地球生态之间建立相互联盟的动力。”


阿德里安·米西卡通过视频、摄影、雕塑、装置和行为艺术等不同媒介,以诗意和虚设叙事等幽默地探讨了自然和文化。此次展览展出了其行为录像和摄影作品《治愈》、《龙舌兰之爱》和《地质纪念碑 I》等。在《治愈》中,艺术家为城市中那些正被忽视的植物擦拭灰尘,而这些植物填补了城市规划的“缝隙”。艺术家提供了一段指示文字:“带上一个桶 一块布 和一个洒水器 装满水 到街上去 寻找公共场所中那些落灰的植物 小心地 一片一片地 清洗它们 继续 直到 精疲力竭”——“治愈”是一场在公共空间发生的行动,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说明来实施这个行为。而擦拭灰尘的动作在艺术家这里有另外一层含义,即通过擦出一个表层来进行上色。



10

高古轩任命资深摄影策展人乔舒亚·庄为摄影总监


乔舒亚·庄

Photo by Owen Conway. Image courtesy Gagosian.




高古轩画廊在摄影板块加大投入,任命乔舒亚·庄 (Joshua Chuang) 担任摄影部门总监。庄将于本月正式加入画廊,此前庄曾在纽约公共图书馆工作了六年,随后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创意摄影中心担任了两年首席策展人,并在耶鲁大学美术馆担任了九年策展人。他与史泰德 (Steidl) 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等合作,完成了二十多本专著。


高古轩代理了一些标志性的摄影师,“随着理查德·阿维顿 (Richard Avedon) ,罗伊·埃斯里奇 (Roe Ethridge) ,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 (Andreas Gursky) ,萨丽·曼 (Sally Mann) ,泰伦·西蒙 (Taryn Simon) 和杰夫·沃尔 (Jeff Wall) 的摄影作品即将在最近陆续展出,以及我们的艺术家名单在最近又增加了南·戈尔丁 (Nan Goldin) ,迪娜·劳森 (Deana Lawson) 和弗朗西斯卡·伍德曼 (Francesca Woodman) 的遗产,庄的任命对画廊来说是一个特别充满活力的时刻。”画廊高级总监卡拉-范德·韦格 (Kara Vander Weg) 表示。而激起庄兴趣的同样“也是关于画廊及其平台在当下试图想要通过摄影媒介引发更广泛的讨论。”



11

豪瑟沃斯宣布代理市场新星弗洛拉·尤赫诺维奇


弗洛拉·尤赫诺维奇

Photo: Eva Herzog 

© Flora Yukhnovich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Victoria Miro




豪瑟沃斯画廊最近宣布代理炙手可热的英国画家弗洛拉·尤赫诺维奇 (Flora Yukhnovich) 。弗洛拉以其华丽的画布而闻名,这些画布借鉴了法国洛可可、意大利巴洛克和抽象表现主义,她的艺术大胆地探索物质性和过程作为意义的载体,层叠和漩涡的形式唤起了节奏和能量,在表现和抽象之间流动。她目前的拍卖纪录为269万英镑,于2022年3月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创下。


尤赫诺维奇于1990年出生于英国诺里奇,现生活和工作于伦敦。豪瑟沃斯总裁兼联合创始人伊万·沃斯 (Iwan Wirth) 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代理弗洛拉·尤赫诺维奇。尤赫诺维奇是一位具有非凡创作视野的艺术家,她正在定义她自己的绘画语言,并唤起一个引人入胜的宇宙。她的作品有一种明确无误的力量和能量。她将18世纪的绘画到今天的广泛文化作为参考,运用严谨的概念,同时对艺术史进行挖掘。”


尤赫诺维奇也将继续由伦敦画廊Victoria Miro代理,其个展“阿什莫林现在:弗洛拉·尤赫诺维奇 x 丹尼尔·克鲁斯-丘布” (Ashmolean Now: Flora Yukhnovich x Daniel Crews-Chubb),将在下个月于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 (Ashmolean Museum) 开幕。 











REVIEW ↓



新作

陈天灼《海笼》、张紫璇《化碳记事》


观点

ABB作者视角|聚焦2023北京画廊周期间的展览观察(下)


观点

河西闻记:沙漠,或者宇宙的尘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rt Ba Ba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