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汪惠迪|“尽锐出战”古为今用,何错之有

汪惠迪 华语HUAYU
2024-09-04

以下文章来源于语言文字周报,作者汪惠迪


本文作者汪惠迪,《语言文字周报》编委。任职于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从事编辑与撰稿工作,熟稔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汉语文。


上海,中国东海之滨有25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会。两年来,在抵御新冠病毒的战斗中,一直以采用“点状封”精准防控而备受世人点赞。谁知,自上月以来,面对传染性极高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居然破防。3月至今,感染总数已逾30万。被感染者,年纪最小的出生仅10天,最年长的98岁。

本月2日,新华社发通稿报道,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上午从吉林赶赴上海,部署抗疫工作,标题是《孙春兰强调 尽锐出战 以快制快 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其后,全国媒体都在显著版位报道。


谁知,标题中的“尽锐出战”四字在网络上引起热议。4月7日,我在某公众号上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尽锐出战”,这辞有多不吉利》。“尽锐出战”望文生义,其意自明。“不吉利”云云,从何说起?那是词语衍生的色彩义,须查出典,方能了解。

翻阅手头的两部大型工具书《汉语大词典》(收录词语37万5000余条)和《汉语成语辞海》(收录成语6万1000余条),均未见收录这一词语。于是上网搜素,得知其出自《晋书·苻生载记》

故事讲的是东晋时期(公元317-420年),羌人首领姚襄带着2万7千兵马据守在黄落,企图伺机进取关中。前秦君主苻生派苻黄眉等人前往征讨,但是姚襄“深沟高垒,固守不战”。苻黄眉等人设计,派邓羌带3000人马前去叫阵,故意激怒姚襄,引他出战。果然“襄怒,尽锐出战。”邓羌假装逃跑,姚襄追到三原,被伏军包围,结果全军覆没,自己为苻所杀。

有人认为,从字面上看,“尽锐出战”是一个“很猛很威”的成语,但是了解其来龙去脉,就知道这个成语“有多晦气”。“‘尽’是指一支疲惫之师,锐气已快耗完”,在一个有“心理缺陷”的将军带领下勉强“出战”,结果“全军尽墨”。“尽锐出战——鼓起余勇,孤注一掷”“听起来确实不像是个好词”。因此,作者呼吁:“各路秀才们:慎用吧。起码不要误用,特别是生僻的辞。你拽一回辞,领导丢几回脸?”文后“精选留言”中正反意见都有。


我先补充两个前两年的用例:

1. 2019年3月7 日下午,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就脱贫攻坚强调指出,“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中共中央党校网站,2019年3月8日)

2. 吉林援鄂队:精锐出战 倾囊相助 并肩战"疫"的时光化作深厚情谊(央广网,2020年4月6日)

撰写本文时,又看到中新网评:尽锐出战,绝不“躺平”(2022年4月9日中国新闻网)

“尽锐出战”应作“把所有的精锐部队派出作战”解,含“全力以赴”义。把它解释为“鼓起余勇,孤注一掷”既不合乎字面义,也不合乎出典义。姚襄不是败在他的部下不勇敢,而是败在中了对方的奸计。“尽锐出战”亦即“精锐尽出”。






“尽锐出战”广泛使用
 
作为历史故事,“尽锐出战”结局悲惨。但是,古为今用,我们可以抛开其历史背景义,而照字面赋予现实的正面意义。这样改造成语,不是没有先例。比如“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但人们按照字面义,用它形容天气炎热。起初,也有人举《诗经·豳风》反对,结果《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认可了。语言用户救活了一个成语,丰富了我们的词汇。

批评者指各路秀才“拽一回辞,让领导丢几回脸”,无的放矢,纯属多余,不说也罢。

本文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2022年4月16日言论版。转载时,作者加配了部分图片。图片取自网络。

·END·

审核|刘   慧

编辑|郭   静

往期推荐

王珊,汤蕾:澳门华语特色词汇研究丨语言生活研究

[东南亚著作]《“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报告·菲律宾卷》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45)

文秋芳:“云连接论”的构想和应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语HUAYU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