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语HUAYU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作者简介

蒋忠华,暨南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意大利欧洲大学国际文化教育硕士,意大利中文学校联合总会执行会长,意大利罗马中华语言学校校长,2006年创办中华语言学校至今,从事意大利华文教育研究和华文教师指导培训。2011年被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授予“优秀华文教师”称号。


一 意大利中文学校发展历史与特点概述


1.1 华侨华人社会对中文教学的需求不断增长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华侨华人第一代移民子女普遍进入学龄期,意大利华文教育的需求开始增长,华文家庭补习班发展为华文学校。进入21世纪后,中文学校拥有了较固定的教师队伍,也有了可选择的教材。学生人数达100余人的华文学校不断涌现,意大利华文教育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期间,意大利的多元文化政策对华文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部分中文学校租用意大利当地国立学校校舍作为办学的场地,这为中文学校办学提供了基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华侨华人家庭对华裔儿童的中文学习日益重视,各大城市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中文学习氛围。

1.2 中文学校发展迅速,呈现南中北均衡现状

从上世纪末至今,随着意大利华侨华人数量的不断增多,意大利对华文教育的需求增长迅速,中文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意大利现有50多所中文学校,学生规模在200人以上的有20多所,主要分布于米兰、罗马、佛罗伦萨、普拉托等城市。有9所学校先后被国务院侨办评为“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这些示范学校规模较大,在读学生多在300人以上,有的超过500人,如罗马中华语言学校有750名学生,疫情前普拉托华人华侨联谊会中文学校有1000多名学生。根据意大利中文学校联合会的统计,截至2020年1月1日,加入联合会的中文学校共有38所,在校的中文学习者约1.3万人,教师600多位。办学层次涵盖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

意大利中文学校发展历史短、速度快,已形成北中南均衡分布的特点;华侨华人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都具有一定规模的中文学校,华侨华人比较分散的小城镇开办的中文学校也越来越多。

1.3 个人办学为主,本土化特色呈现

根据意大利中文学校联合总会登记资料,意大利中文学校只有几所学校以侨团名义办学,其余都是个人办学,并以周末制和课后制办学为主。各中文学校有许多相似的方面,如课程安排、课时设置等,但每个学校又各有其办学特点。比如,罗马中华语言学校重在规范管理,抓教师教学质量为主,注重中意文化间的交流;普拉托华侨华人联谊会中文学校,是侨团所创办,学校事务需董事会决策,课程丰富性在意大利屈指可数;佛罗伦萨中文学校是与意大利一所文化协会合作办学,注重与意大利教育部及当地政府的积极沟通和交流,经常组织学生互访交流,所有教师全部都是国内外派。其他中文学校虽然彼此之间也会相互效仿和借鉴,但每个城市或地方都有各自得天独厚的优势或特点,由此就形成了各校之间不尽相同的本土化办学特色。

1.4 小结

经过20多年发展,在华人新移民大幅增加、新华人社区逐渐形成和华人经济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意大利中文学校有了跨越式发展。北、中、南部中文学校有了广泛分布,意大利华文教育需求持续增长,中文学习氛围良好;办学市场化、规模化、温州模式形成;教材需求多元化,语言教材和语文教材并用,相当一部分学校选用中国《语文》教材,采用母语教学模式取得显著效果;学校课程丰富多样,语言学习与素质教育并存,民族语文教育的性质得到了较好体现。


二 疫情下意大利中文学校现状分析


意大利自2020年3月疫情暴发以来,教育部在3月8日下令封城封国,关闭所有学校,自那时起,所有中文学校从线下课程改为了线上授课。2020年高考笔试被取消,2020年9月第二波疫情来袭,今年2021年3月再次封国封城,2021年高考笔试再次被取消。至今为止,疫情仍未结束。意大利中文学校自去年3月至今都为网上授课,至笔者完稿前,只有极少几个中文学校开了暑期线下课程(但生源极为有限)。经过这一年半的疫情时间,意大利中文学校的现状与疫情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2.1 调查结果总情况

为研究疫情下意大利华文教育的实际变化,笔者以意大利中文学校联合总会36所理事学校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运用观察、问卷和访谈等多种方法,共收回问卷28份,有效问卷26份。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所学校没开设线上课程,处于暂时关闭状态(疫情后重新开放),其余27所一直持续运营中。其中7所学校持续盈利,12所学校收支平衡,6所学校亏损较少,2所学校严重亏损。

2.2 线上教师类型及特点分析

线上教师队伍主要由以下三种类型组成:(1)留在意大利的本土教师。(2)本土教师回到了中国但继续担任该校线上教学工作的老师。(3)中国国内的合作教师,即疫情开始后因教学所需,与国内一些单位合作而聘请的老师。

疫情前,意大利各中文学校的师资队伍不稳定是长期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在职教师中相当大比例是留学生教师,受疫情影响,有相当数量的留学生教师回国。

线上教学具跨时空特点,师资队伍组建表现出多元化、多渠道特点,从疫情前的单一本土教师担任变为了由多种来源的教师组成,这反而解决了本来就存在的师资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及弥补了因疫情大量教师回国造成岗位的空缺;同时,合作单位的国内专业教师也为课程的拓展和丰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罗马中华语言学校在疫情后增开的线上书法课和电脑编程课等,完善了中文学校在课程体系方面的建设。

2.3 线上学生类型及特点分析

众所周知,疫情前,中文学校线下实体课,学生们都是“就近上学”为主,“地理位置”在办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学校规模较大的中文学校都是在华人集中的城市里,比如北部米兰和威尼斯、中部普拉托和佛罗伦萨,南部罗马和那不勒斯。

据调查,受疫情影响,有不少中文学校生源减少,一是因意大利疫情持续严重,华人家庭回国数量非常之多,这些学生回到国内后插入到中国学校就读;二是部分低龄儿童的家长不愿意选择网课,担心孩子对着电脑而影响视力,或家长没有时间陪同孩子上网课而孩子专注力无法集中;三是部分高学段学生家长看到孩子在网课期间上课不认真,甚至打游戏,认为网课管理不佳、效果差而中途放弃网课;四是受到了国内培训机构的竞争和冲击,原有的少部分学生流失。

但同时,线上教学打破了地域限制,各校学生的组成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1)意大利各大区之间的学生打破了“就近上学”的原有模式,交错到不同大区的各中文学校里;(2)线上教学让大量的边远小城镇本因无中文学校而上不了学的华裔孩子加入了线上的学习队伍;(3)吸引了来自欧洲其他国家如荷兰、比利时、德国、法国等一定数量的华裔学生。如意大利中意学校和咏恩中文学校都分别有50多名学生是来自其他大区和其他国家,罗马中华语言学校登记在册的学生名单中,除了跨大区的学生以外,还有几十名学生来自德国、比利时、荷兰、波兰等国家。据意大利巴里育才艺术中文学校沈鹏校长介绍,本来有部分偏远山区学生只在每年暑期来中文学校(他们寄宿在老师家里或由长辈来城市里租房照顾孩子),现今网课却让这些孩子在学年期间也能继续学习中文。

2.4 办学场地现状及问题分析

意大利中文学校大部分学校是租用场地,有的租用意大利公立或私立学校,有的租用私人场所通过装修而改为中文学校的办学场地。

疫情后意大利全部中文学校都改为了线上课,原有的教学场地闲置,租用意大利学校的基本不用再付房租,相对来说经济压力较轻,但是,租用私人场地的中文学校却必须照付房租——“这是目前疫情下学校所面对的最大压力。”意大利孝德中文学校丽娜校长及其他租用私人场地的华校校长如是说。据了解,在意大利华人最集中的城市普拉托,有10多所中文学校因场地租金压力而关闭场所,退还了租用的场地,有多所学校倒闭。

由于压力大而退租场地,疫情之后回到线下教学时势必会面临场地紧缺这个大问题。

2.5疫情下办学优秀成果总结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所学校在疫情中总生源只增不减,在诸多方面得到了强大的提升。通过分析,在疫情下中文学校可持续性发展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未雨绸缪。在疫情初期就有很敏锐的反应力,及时作出调整,停课不停学,无缝隙地从线下转到线上。这在时间上的转换优势,使实践和探索早于他校,抢得先机,也让当时限于疫情没学可上的诸多华人家庭拥有了第一选择权。如罗马中华语言学校,据《温州日报》报道,该校在疫情暴发初期,就积极应对,和温州市政府合作开发了“云课堂”,同时带领教师团队积极测试和选择线上平台,在停课两周后开展全面线上课程。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迅速,避免了生源的流失。

二是开发新课程。自2020年9月意大利教育部要求所有学校开放,不再提供网课,而很多华人家长担心感染,就向意大利学校请假而让孩子留在家中。多个中文学校,如马尔凯中文国际学校、普拉托国际中文学院、罗马中华语言学校等,抓住机遇,随即开设了意大利语同步课程,该同步课程除了可以通过线上来学习意大利各课程的同等内容以外,还帮助家长向意大利学校请假及开具所有课程学习和成绩的证明,保证了学生不被留级而正常继续升班。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意大利共有1千多名华裔学生在不同中文学校就读该同步课程。

马尔凯国际中文学校李加越校长在访谈时说到,疫情初期,中文班学生先有近三分之一的流失,然后又慢慢补回来,现在比2019年的高峰期生源人数还要超出20余名。原因是后来开设了意大利语的同步网课,吸引了不少外地学生,对学校评价不错,又加入了中文课程,同时还不断地介绍亲戚朋友过来。由此意大利语同步课程和中文课程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产生了良性循环)了。

三是线上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第一生命力。而线上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生源,尤其是质量“口碑”通过学生家长们的口口相传(温州模式之一)而吸引了别的学校和其他大区及其他国家的生源。意大利佳文语言学校张璐校长访谈时说:“疫情前佳文语言学校原有学生100人左右,疫情后现有学生数150人。这是因为我们疫情期间接收了很多三、四线偏远城市和国家的网课学生,因之前进行的是那种家庭式补习,不够专业化,所以家长们试过我们的教学后,认为我们教学质量高,还推荐了很多亲戚朋友的孩子过来学。而且,我们承诺,疫情结束后,实体复课,网课学生一个也不放弃,同步线上线下一起教学和学习。”意大利中意学校是一所有20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疫情前原有中文学生300多人,疫情后增加了50多人。访谈中,中意学校校长郑影雪表示:“提高海外华校的教学质量是经营建设华校之本。课程的多样化设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的办学目标之一,也是和国内外的其他线上培训机构竞争的砝码。疫情的到来改变了很多,包括华校的发展和经营,多学习,多思考,争取把危机变成商机,一起成长。”线上教学质量,影响着学校生源,决定了疫情下中文学校的发展趋势。


三 疫情后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


随着意大利政府对疫情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良好管控,更随着对疫苗大力度的推进,近几个月以来,意大利感染曲线达到了欧洲最低,有望在今年九月恢复线下课程。

3.1 疫情后面临的几大问题:

3.1.1 校舍重新租赁问题

由于大部分中文学校目前都是处于退租状态,待实体课线下教学恢复,如何安排新的教学场地,尤其是符合疫情下新教育法规的校舍场地,将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

3.1.2 师资重组问题

因每个中文学校都有相当数量的留学生教师回国,因中意两国断航(2020年1月中国疫情爆发,意大利就成为了欧洲首个对中国断航的国家,至今仍未恢复航线),回意大利也变得异常艰难,很多老师仍会因断航政策而留在中国。这将造成后疫情时代各中文学校线下课教师的大量缺乏。

3.1.3 生源减少问题

如前所述,不少华人家庭因疫情举家回国,相当一部分家庭已有回国定居的打算,不少学生已经插入到中国当地学校就读,加上欧洲疫情反复,不少家长都处于继续观望之中,计划着近两年内不会回意大利。总而言之,总体生源在减少。

3.1.4 回归线下对安全模式的组建及所带来的问题

疫情下,意大利卫生部已经对意大利体制内的学校启动了安全模式规定,例如对意大利公立高中设置为:一个教室最多不超15名学生,课桌椅全部改为了单人,安全距离为1.5米, 高中部学生还实行了轮班上课(即一半学生留在家里上网课,一半学生到学校上线下课)。

众所周知,各中文学校目前还存在着不规范的班级人数安排,比如一个班级超30人,比如所装修的私人校舍教室面积过小、没有室外活动空间等。这些都将成为疫情后恢复线下课时所要面临的新问题。

3.2 建议

3.2.1 提早落实办学场地, 保证线下教学基地

随着意大利疫苗的普及进度加速,疫情将会在一定时间内结束,而重启后疫情时代模式之前,各中文学校首先要提早落实好办学场地,以此来保证线下教学的正常开展。

租用意大利公立或私立场地的中文学校要提高与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合同续签的沟通和落实;租用私人场地已经退租的中文学校要尽早寻找适合疫情后的线下场所。

3.2.2 遵循当地卫生法规, 建立线下安全模式

学校教学的首要前提是安全,只有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上才有正常的教学活动。后疫情时代,各中文学校要了解和学习意大利卫生部和教育部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自身学校出发,建立起安全有保障的线下模式。

3.2.3 重建线下师资队伍, 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因疫情,意大利华文教师结构都已被改变,尤其是线下教师大量缺乏,将造成线下课教学师资问题。正如意大利中意学校郑影雪校长所言:师资建设一直是华校发展的重点,意大利的师资力量以留学生为主体,疫情阻碍了新师资的进入,恢复线下教学时,这将是各个华校最大的困难之一。各中文学校需提早计划,招聘本地教师,制定新的教师培养机制,有效培训好师资队伍。

3.2.4 借鉴成功办学案例, 全面提升竞争实力

因疫情不少学校丢失了部分生源,造成了经济上的很大困难,但有的华校却在疫情中良性运作,化危机为良机,为学校的持续性发展建立起了更有明确的方向。意大利各华校之间的办学模式比较接近,由此,同行之间必有可借鉴之处,成功案例更有参考价值,取长补短;各校之间宜抱团合作,形成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各校的竞争实力。

3.3未来发展

3.3.1 提升办学思路

(1)要有大的发展观和大的国际视野

贾益民(2020)提出,由传统的华文教育观念向现代华文教育观念的转变,即由面向华侨华人的华文教育走向面向整个世界的华文教育。这就是“大华文教育”或称“国际中文教育”。这可能意味着面向华侨华人的海外华文教育走向与国际中文教育的融合。因为这对华文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不可避免地产生重大影响,促使以往关于华文教育的所有观念和认识,比如华文学校的办学使命与宗旨、华文学校的办学形态与结构、华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华文教师与学生、学校管理等观念,都产生必然而积极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大华文教育”“世界华文教育”或“国际中文教育” 的角度思考华文教育发展的一系列理论、观念等问题。

经过疫情的洗礼,华文教育结构和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和改变。在后疫情时代,办学者新思路不应受限于原有的模式和格局,而需从“融合、国际”等视野,将华文教育放到大的发展观和大的国际视野里去思考和实践。

(2)除了做实践者,更要做研究型的校长

朱瑞平(2020)认为,后疫情时代的中文国际教育,需做好调查与研究工作。首先要面向全球,通过调查以获取国际中文教育需求信息,以便把握动向,及时提供帮助。其次要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教学模式带来的新问题,规划研究应对举措。意大利中文学校基本以个人办学为主,个人理念和个人能力在办学过程和办学成效上显得尤其重要。在后疫情时代,随着华文教育在教学模式、安全模式及市场模式等方面的改变,对办学和经营者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此,办学者应不断学习和成长,从“一线实践者”类型的校长转变为懂研究和会做调研的学者型校长。通过研究,掌握第一手的市场需求信息,将调研和实践真正结合在一起,将会使后疫情时代华文教育打开正确的启动模式,开创良好的发展前景。

3.3.2 坚定发展方向

贾益民(2020)提出,要主动适应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互联网环境下的华文教育发展,就必须科学研究制定华文学校及其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划。发展规划涉及办学的方方面面,比如学校定位、办学形态、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学生结构与规模、网络环境建设、设备购置、资金来源、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都必须从本校特点以及区域、国别的实际情况出发,集思广益,认真研究,科学决策。

意大利华文教育正处于十分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政策环境。首先是意大利的多元文化政策对华文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意大利是第一个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的欧洲国家,今年又是中意建交50周年,汉语热在意大利这片国土一直在延续,目前中文已成为意大利国民教育体制内的语言课程。整个意大利华文社会对华文教育的支持度高,华侨华人社会对华文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根据本次调查结果,27所华校对未来发展充满着和疫情前同样的信心,更有部分华校表示比在疫情前更具信心。谭维智(2020)认为,教育变革可以因思想实验、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一次偶然的重大突发性事件而引发,但是变革的方式及其走向仍然会按照教育自身的发展逻辑进行。

后疫情时代,意大利中文学校宜继续立足本土,从市场需求出发,利用好一切有利的环境资源和社会力量,凸显自身华校优势,加大力度打造和创建特色的课程体系,走特色化的发展路线。

3.3.3 深化合作模式

意大利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有效应对这一持续时间很长的重大突发事件,教育部多次采取了临时关闭学校的措施,学生学习方式从线下学习为主转向全面的线上学习,由此出现了史上规模最大且必将影响深远的教育生态变化。这种历史性的变革必然会导致教学模式、资源、方法、手段乃至教学内容、 观念、管理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李宇明等,2020)。

意大利中文学校发展历史短,各方面的教学资源与内外部建设都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尤其是疫情来袭突然,造成线上资源大量缺乏,后疫情时代在学校场地、建立安全模式、师资方面等显得异常严峻。

由此,意大利华校除了做到内外合力,更要学会借力。“内”指的是做好内部建设;“外”是指外部环境;“借力”是要与国内院校、华文学校同行及当地的华教机构组织等进行深度合作,取长补短,利用好可利用的资源,如通过中国高校来完成对本土教师的培训,通过中国侨务相关部门面向海外华裔的夏令营项目等,借助一切内外合力来实现后疫情时代华校的发展。

3.3.4 实现转型升级

2014年,裘援平主任曾提出“推动各类华文学校发展,有条件的华校向标准化、正规化方向转型升级。”意大利华校近几年正处于往三化标准转型升级不断的实践和努力之中。现因新冠疫情,整体格局已被打破,理应化危机为转机,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有计划性地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

(1)华文教育和中文国际教育的融合

贾益民(2020)提出,由传统的华文教育观念向现代华文教育观念的转变,即由面向华侨华人的华文教育走向面向整个世界的华文教育。这就是“大华文教育”或称“国际中文教育”。这可能意味着面向华侨华人的海外华文教育走向与国际中文教育的融合。

随着疫情线上课程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中文教学通过互联网将更为常态化和普及化。不仅局限于华侨社会的中文学习,当地的民众更会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学习中文的队伍中。尤其是意大利国立高中开设中文课程的比例越来越高,意大利中文学校在后疫情时代发展中,必须有意识地将华文教育向国际中文教育进行转型,从生源多元化、教师多元化、课程体系多元化等方面进行拓展,从国际中文教育的视角去思考华文教育的未来发展。

(2)华文教育和互联网的结合

因新冠疫情的影响,华文教育由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走向互联网线上教学,从而引发华文教育观念大变革。崔永华(2020)认为,疫情后的汉语教学模式,必然是线下线上相结合。这包含多种教学模式,有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学,有各种线上教学,更多的可能是以不同比例、不同方式组合的多种教学形式。

意大利中文学校在近几年发展趋势良好的基础上,宜将华文教育和互联网相融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实体学校服务于社区华侨,线上网校以跨时空的优势来吸引欧洲各国及意大利各大区的生源。两者双管齐下,保证生源充足。同时,两种模式的结合,更有利于华文教学的充分开展,单靠课后和周末的时间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丰富的互联网线上资源和线下实体课堂的相辅相成,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华文教学效果的真正落实。

(3)华文教育向体制化办学的升级

意大利中文学校中,已有华校转型升级成为意大利教育部所认可的体制内学校。前身为帕托瓦金龙学校的意大利中意国际学校目前是意大利境内唯一一所由意大利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封闭式双语寄宿学校,设有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与意大利国立学校享有同等资质。此外,快乐岛国际三语幼儿园(L’Isola Felice)于2018年8月通过意大利政府审批成为一所半公立学校,办学各方面受政府同等补贴。

意大利教育政策具有多元化和包容度高的特点,由此,将华校转型升级到体制化学校,是未来一条虽不易但是最有前景的发展之路。宜发动华侨社会的力量进行办学,联合华人社团和各协会及著名侨领和企业家,有志者皆可成为学校转型的合作者,共同为推动华文教育全民化、社会化不断努力,朝着转型升级的终极目标而前进。


四 结 语


综上所述,意大利华文教育未来发展之路总结如下:

一是改变思路,不走单一的传统办学思路,而需顺应时代的变化,做“动态”的华文教育。

二是立足本土,从当地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出发,发挥自身长处,特别是校长擅长的专业,做本土化的特色华文学校,实现教学质量化、口碑品牌化。

三是依法办学,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做到正规化,规范化,还要规模化。

四是合作办学,加强与当地政府、本地学校和国内院校的合作,提升华文教育的资质和能力。

五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顺应新形势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进行网络教学技术研究和提升教学效果,开创适合自身的“互联网+华文教育”发展模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