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邦智库对话《灰犀牛》作者渥克(下):重大变革,往往由危机触发

政邦君 政邦智库 2022-04-25
这两年来,两起“超现实”甚至有些“魔幻”的事例,席卷全球:一个是迄今仍在肆虐的新冠疫情;一个是迄今依旧频仍的极端天气。

这两起仍未“见底”的事例,给世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人们再次惊呼:这个世界会好吗?

在《灰犀牛:个人、组织如何与风险共舞》出版之际,政邦智库对话《灰犀牛》作者米歇尔•渥克,今天推出独家专访(下)。


访谈嘉宾: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 ,畅销书《灰犀牛》作者。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芝加哥议会全球事务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金融评论》拉美办公室主任。2007年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青年领袖”。

策划:高明勇
访谈:任冠青 
编译:崔向升


政邦智库:人们对同一个风险的认知会非常主观,也会有分歧。有时候,在面临未知的风险时,个人选择和集体行动会产生张力,比如是否佩戴口罩和接种疫苗。这种冲突,该如何破解?


米歇尔•渥克:在是否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方面,一个显著的因素是该国是更个人主义还是更集体主义。高度个人主义的文化,在疫情防控方面处于不利境地。于我而言,书中重点阐述了美国和英国的反应。在美国,另一个问题是应对方式的两极化,以及人们从何种媒体获取信息。不幸的是,很多信息都是虚假信息。

 

在美国,我们不得不跟那些坚持所谓“自由”而拒不佩戴口罩或接种疫苗的人博弈。这些人的立场跟我们确保公共场所安全可靠的权利相冲突。这些人的立场也及大力增加了本次疫情的波及度和广度,尤其是在德尔塔变种病毒肆虐期间更是如此。

 

在某些时候,如果一部分人不能做出负责任、深思熟虑的选择,那么,余下的我们不应该容忍这一点。最近几个月,美国总统拜登和很多有影响力的公司最终喊出“够了!”,并开始要求为雇员们接种疫苗,有的选择定期进行核酸检测。此举极大地增加了接种疫苗的比率。

 

政邦智库:在你看来,没有“理想的”风险指纹,最重要的是学会互相理解。为什么“风险共情”如此重要?如何实现这种共情?

 

米歇尔•渥克:风险共情,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他人的视角来看待风险。鉴于风险视角有主观性,取决于人们的经验、知识构成、信仰以及环境因素,所以这一视角至关重要。

 

理解我们每个人风险指纹的差异性,有助于我们(朋友、家庭成员、同事、社区成员、公司领导、政策制定者等等)凝聚共识,共同应对特定的风险。还有助于激发人们采取积极的冒险措施——例如倾注时间和金钱于教育,或者决定不采取太过危险的冒险活动——例如承担更多债务。我最喜欢的例子是,几位同事要共同乘坐出租车去机场,并决定何时出发。这是一个容易引发争吵的问题。但当了解到每个人的不同考量后,寻求共识会更容易些。

 

在美国,风险共情在说服人们接种疫苗这一议题上也非常重要。理解人们为什么不愿意接种疫苗之后,政策制定者就会更有效地进行劝服。比如,有些人是因为过去有过不良的医疗经历,或者无法承受可能因副作用而导致自己丢掉工作的后果,还有一些人则是受到了不良信息的误导。

 

风险共情,也是了解他人的重要工具。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你所做的风险选择,也向世人展示你是什么样的人。理解了每一个选择背后的原因,有助于你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这样做能够使沟通更畅通,并很好地增进关系。

 

政邦智库: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学会拥抱风险能够为我们开启更多可能性。为了减少人们冒险的后顾之忧,社会安全网络可以做些什么?

 

米歇尔•渥克: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而言,社会安全网络极为重要,这包括教育、存款保险、医疗保险、养老金、为失业者提供的帮助等等。

 

举例来说,由于疫情的流行,我们比以往更广泛地讨论经济安全网络。此前,不少国家的政府都在缩减财政,但是,疫情来临之后,这些政府都毫不犹豫地扩大支出,比如民众收入、房屋抵押贷款、与新冠有关的医疗支出,扶持深受疫情冲击的企业等,这一点让人感到惊喜。这也是消费能够保持强劲的原因。

 

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安全网络是种基础设施投资,在未来会结出硕果。

 

以教育为例,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上大学是第一笔大额投资。即便他们的父母为其支付费用,这些学生仍旧要在教育方面投入大量时间。但是,高素质人口对经济增长极端重要。对政府来说,这也是很好的投资,因为这会让未来的世代受益。当人们决定是否要更多孩子时,他们必须要考虑的便是能否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

 

再说医疗保险。疫情暴发后,我们深切感受到:人们得到医疗照护、不必担心资产崩盘是多么重要。

 

在美国,无论是医疗债务还是学生贷款,都是公众热议的话题,因为这最容易导致负债累累甚至个人破产。随着其他与疫情有关的支援计划停止后,减少或消除这些债务,可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在未来,确保更多学生受到最适宜的教育且不被债务套牢,可使得他们有更多机运,包括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用过度偿债。这会使他们更有满足感,效率更高,对社会作出更多有益贡献。

 

再谈退休金。如果人们担心自己退休后无法养活自己,尤其是对那些少子或无子女的人来说,他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敢消费,也就不会为经济增长做贡献了。

 

政邦智库:当情势越发复杂时,一些个人或国家会因恐惧而选择更加孤立,而非加强合作。但是你在书中提到,这时候人们更应该关心的是“我们”而不是“我”。能否详细展开谈谈?

 

米歇尔•渥克:首先,这要归功于我的朋友和同事Peter Atwater,他是研究社会情绪和市场之间关系的专家,他对我在书中提到的这一理念做了大量重要工作。

 

在经济繁荣的年代,有大量的确定性,人们也更自信,尽管这或许是一种幻象。人们会更多地想到“永远的、无处不在的我们”。但社会和经济压力引发不确定性,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会收窄,会倾向于“此时此地的我”的思维。换言之,这是对自我和国家自身利益的狭隘定义,并没有意识到利益共享的重要性,这并非是从长远眼光来看问题,而是很短视地局限于一隅。

 

由此也不难理解,在困难时刻,我们会看到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把移民当作出气筒、动辄归咎其他国家的现象。这种动态确实说明了近些年来一些地缘政治的紧张关系。其实,这种紧张早在疫情前就出现了。让我感到忧虑的是,在美国,当下这种负面动向到底会到什么程度。

 

在充满挑战的时代,有一个悖论是,我们比以往更需要“永远的、无处不在的我们”的思维。这也是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唯一之路。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安全,除非所有人都是安全的。如果贫困国家无法获取足够的疫苗,每个人在疫情面前就仍是脆弱的。如果最脆弱的群体无法获取资金和医疗方面的支持,整个经济体就仍会大受影响。我们需要长远眼光,从长计议。从短期看,疫情期间的一些紧急金融措施完善了社会安全网络。但是,一旦这样的支持被叫停,很多让人揪心的事情就可能发生。

 

所以,有必要进行更广泛的对话,寻求创建最佳的风险防护政策,并公平地分配保护举措。并且还需体认到,决不该忽视整个世界的共同利益。


政邦智库: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不少分歧和困惑。你如何看待这种冲突?这种风险,能否成为让这个世界更具韧性、更加团结的契机?

 

米歇尔•渥克:我的确希望这是一个契机。

 

有句话是“至暗总在黎明前”。用灰犀牛理论来说:尽管更早解决问题的代价更小,也更易成功,但很多时候,往往是一场危机才会触发必不可少的变革。尽管这样做赌注更高,失败的几率也更大。但是,人们倾向于身处危机时才采取行动。

 

这次大疫情,使得很多原来就已经显现的问题昭然若揭,决策者很难无视这些问题。比如,疫情可能让不平等问题恶化。一些时候,超级富豪会更多从恢复经济的措施中受益。随着资产泡沫更大,通货膨胀更加显现,使财政更加脆弱。鉴于金融市场已经全球化,该问题已经跨越国境。

 

消费和运输模式的改变,使得应对气候变化的对话发生了转向。在疫情暴发伊始,不少人就担心,疫情会降低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紧急性,好在这种情况没有发生。令人担忧的是,其部分原因在于,与气候有关的极端事件愈发严重。

 

我最热切的企盼,是处理这类事情的紧急性,能够让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打造更加稳定的经济体,使每个人都能公平地获得风险庇护,无后顾之忧地去进行有益的冒险。一旦结果不遂人愿,也能公平地为人分担后果和代价。


政邦藏书架

《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自2017年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以来已经跃升成为大众熟知、热议并广泛应用的现象级词汇,更在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被提出,至此,灰犀牛成为国内风险防范的重要名词,具有标示性。

 

也正是由于在4年前中国就开始对“灰犀牛”式危机积极关注、加强风险意识,不断升级风险应对体系,才促进了此次中国对新冠疫情的有效应对。可以说,中国是运用“灰犀牛”的沃土和成功范例。

 

在《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出版之后的这四年里,其作者米歇尔·渥克走访多国、围绕“风险”这一主题,进行了更加细致、严谨、深入的访谈和研究,第二部《灰犀牛:个人、组织如何与风险共舞》终于写成。

 

《灰犀牛:个人、组织如何与风险共舞》既是对“灰犀牛”概念的延展和补充,也是关于“风险”这一要义更深刻、更微观的系统性探索。相较于前一本书,它的目标受众更加转向个人读者,是关于每个人的切身体验。书中新提出了“你的风险生态系统始于你自己的风险指纹”“风险同理心以及风险厌恶和风险认知的区别”“风险能动性、风险素养、风险肌肉、风险组合、风险保护伞、风险文化”等具有科学性的风险新词汇,让我们无法忽视这本书将来对于每一位读者、企业以及政府、国家起到的建设性意义。



【书名】《灰犀牛:个人、组织如何与风险共舞》

【作者】 米歇尔·渥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购买请点击↓↓↓



【书名】《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

【作者】 米歇尔·渥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2月


购买请点击↓↓↓

— THE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