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明勇调研笔记018丨 如何撰写一份好的调研报告

高明勇 政邦智库 2024-07-02




如何撰写一份好的调研报告



        

高明勇 | 政邦智库理事长


之前,常有人向我询问该如何写作?


也有很多人问,公文写作如何出新?


近来,不少人又问,到底该如何写调研报告?


简单询问的,发给对方一些案例,仅供参考。


详细咨询的,一两句话很难说清,就应邀去讲课,系统化地将如何有效调研、如何撰写一份好的调研报告与大家分享。


所谓熟能生巧,又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大致如此。


所以,提出 “如何撰写一份好的调研报告”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不要把这个问题想象的多么复杂。



简单来说,撰写调研报告不外乎九个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办。


是什么,主要是摆事实,基础性事实,关键性事实,典型性事实。


为什么,主要是讲道理,分析问题,指明原因,研究变化。


怎么办,主要是提建议,研判走向,提出对策,细化措施。


同时,辅以归纳、概括、提炼、整理等手法。


当然,也有不同的排序,为什么,是什么,怎么(看)办。


到这里,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基本算是“合格”了。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如何撰写一份“好”的调研报告。


这里的“好”,并非绝对意义的“好”,更多的是指恰到好处,反馈不错,自己也满意。


很多时候,培训是通过场景化再现、案例式解剖、互动式互通等方式,分门别类,对症下药。


学者郑永年认为智库的核心任务是重建知识体系,对中国的智库来说,生产原创性的知识是根本。原创性的思想必须有现实性,能够解释、理解中国现象,诊断中国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用这段话,是想谈一个撰写调研报告的基本问题,即“政论性报告”与“策论性报告”的区别。


作为调研报告,二者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需要强烈的问题意识、现实精神和有效思维。


奥妙在于,二者各有侧重,风格鲜明。


政论之道,主要是解释问题;策论之道,主要是解决问题。


政论之要,立理以驭事;策论之要,即事而穷理。


政论之妙,重在分析,贵在研判;策论之妙,重在建议,贵在献策。


政论之法,需要借助一定的思维模型来解释问题;策论之法,需要着眼一定的价值目标来解决问题。


政邦智库2022年撰写的《淄博高质量发展报告》,是典型的政论性报告。报告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与基本内涵,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关于“高质量发展”的五个定性分析意义的概念:治理效能、发展动能、环境势能、人才潜能和共富聚能,以此凝练提出了一个“政邦智库高质量发展观察钻石模型”。


图为作者2022年7月在淄博调研。


这个模型,也对应了高质量发展需要面对的五个问题:首先,“高质量发展”面对的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需要发挥“治理效能”,解决“高品质生活”的问题。其次,“高质量发展”面对的是产能落后的问题,需要转换“发展动能”,解决“专精特新”的问题。再次,“高质量发展”面对的是长期问题的凸显,需要释放“环境势能”,解决“结构性改革”的问题。然后,“高质量发展”面对的是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需要挖掘“人才潜能”,解决“人才价值”的问题。最后,“高质量发展”必然要兼顾效率和公平,需要通往“共富聚能”,解决“成果共享性”的问题。


眼光更长远一些,类似于《过秦论》《封建论》,都属于政论,或政论性报告。


策论性报告,毛泽东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一九五八年一月)算是典型案例。


报告的内容,“这里讲的也不完全是工作方法,有一些是工作任务,有一些是理论原则,但是工作方法占了主要地位。”


报告的目的,“我们现在的主要目的,是想在工作方法方面求得一个进步,以适应已经改变了的政治情况的需要。”


按今天的语言,会说这个报告“干货满满”。确实,条缕清晰、一目了然,一方面全面覆盖、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却又详略得当、点中要害。


详细处,娓娓道来。如第三十七条,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看这种文件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做经济工作的同志在起草文件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准确性,还要注意鲜明性和生动性。


简要出,要言不烦。如(三十九)学点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四十)学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四十一)学点历史和法学。(四十二)学点文学。(四十三)学点文法和逻辑。


同样,远一点,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孙嘉淦的《三习一弊疏》、苏轼的《谏买浙灯状》都有浓重的“策论”色彩。


近期,政邦智库高级研究员罗晴秋撰写的年度调研报告《深度报告 | 县域60条:经济、社会和治理现代化》,也是典型的策论性报告,是作者结合近三年来在县域深入开展经济、社会、治理调查研究,参与发展设计、能力建设、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的实践思考,报告撰写的思路,是从“怎么看、从哪儿着手、怎么操作”的视角,就新时期新阶段全面推进县域现代化提出了系统性方案,分别从20个领域提出60条具体操作性政策建议。


政论性报告与策论性报告,并无优劣之分,关键是适用对象不同,应用场景不同,承担的功能也不同。有时候,政论性报告的“解释问题”可以为策论性报告的“解决问题”提供启示与参考;有时候,策论性报告的“解决问题”也可以为政论性报告的“解释问题”提供更为务实的思考与借鉴。


如果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得更为清晰,那么撰写一份好的调研报告,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完)




往期回顾










































王蒙的“天地人生”:关于“安身立命”的古老问题

 刘汉辉:从熟悉乡土中探寻“经典”背后的乡愁


 调研笔记丨为什么要不断推敲“基本概念”


 对话董岩:为何、如何为“梁衡先生”立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