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明勇对话秦红雨(下):传播视野如何研究“城市”

政邦君 政邦智库 2024-07-02
政邦茶座>>

在各个城市大力发展文旅,发力国际传播的当下,重庆是个独特的存在,被称作“8D魔幻城市”,有“网红”,有“街拍”,有独特的美食:火锅、烤鱼、小面,也有独特的风景:轨道穿楼、屋顶马路、长江索道、洪崖洞等。从城市传播的角度看,重庆是怎样练成的?


本期政邦茶座,邀请到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秦红雨教授,请他谈谈作为人文学者传播研究的惑与思,和作为“网红”城市重庆的传播之道。


本期政邦茶座嘉宾:秦红雨 博士,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罗伯特戈登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


政邦茶座主持人:高明勇 政邦智库理事长




高明勇:我看你这几年写了不少关于城市传播的文章,也带着研究生做这个方向的课题研究,为何这么关注城市传播?

秦红雨:


是的,我的博士论文和工作后做的几个研究项目都是关于乡村文化传播的。但近些年我也关注城市传播,指导学生写作了多篇硕士论文,自己也发表了一些城市传播的学术文章,包括手头还有多篇学术文章正在修改。从农村到城市,跨度是蛮大的,但仔细想一想,其中是有主线的,就是始终对视觉文化的关注,或者说视觉文化的关注贯穿了自己的整个研究。当有学者提出“视觉文化是城市的”时候,我当时就想:难道乡村没有视觉文化?或者说乡村的视觉文化表现如何?我从博士论文开始,就从乡村的视觉传统出发,思考乡村不同的视觉场域并存的现实,思考当代视觉文化对乡村的渗透和建构,去发现乡村视觉文化多元共生的实践与创新。




高明勇:和身在重庆这个城市有关吗?

秦红雨:


进入西南大学,留在重庆这座城市,我沿着视觉文化的这条主线,开始观察和思考城市的视觉文化存在。尤其是带研究生,我指导学生关注重庆这座8D魔幻城市为何会发生,指导学生去发现重庆“网红”气质与交通景观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去关注观音桥商圈的“街拍”现象,关注重庆地标—解放碑—的符号堆积和视觉空间建构,思考朝天门的空间改造和城市形象变迁的内在联系,探索民心佳园“夜市”景观与都市空间建构的内在联系,探讨红岩文化多元视觉空间建构与红岩精神传承的模式与路径,这不仅从学术的角度思考和呈现了重庆这座城市的不同视觉面向和空间变迁的丰富内涵,也让我对城市多元视觉空间交融的现实与空间裂变充满了研究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我把对城市视觉文化的关注,逐渐拓展到对城市空间、城市媒介的关注,让我对导航、高铁、屏幕等“媒介物”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建构也充满了好奇,这将是我未来研究的计划,我也正在做相关的资料准备。



高明勇:在“重庆”,而非其它城市研究城市传播,为你提供了哪些独特的便利?

秦红雨:


我博士是在上海读的。上海作为最早现代化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视觉现代性的展现和都市空间的变迁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但是,进入这个东方“魔都”,我对一个场景印象深刻,也充满困惑。那就是茅盾《子夜》中描写的开头一幕,抱着《太上感应篇》的吴老太爷来到上海,见到了“汽车”“光怪陆离的灯光”“高耸的摩天大楼”和“身穿高开叉旗袍的时髦少妇”等新鲜事物,使他情绪异常激动,竟然“全身发抖”、“昏死过去”,没过多久竟无妄过世了。我很诧异和疑惑,一场观看怎么能导致吴老太爷的死亡。后来,我才感觉到,无法理解这样的场景不仅是知识的欠缺,更缺乏对都市变迁的视觉观察和亲身体验,也缺乏对都市视觉现代性的深刻理解。


而留在重庆这个大都市混合大乡村的山水之城,我不仅亲身经历了重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巨大变迁。这种变迁不仅体现在日益密集的桥梁隧道,错落叠加的都市建筑,还体现在都市天际线的日新月异,和都市空间的急速裂变。重庆是一座充满视觉魅力的城市,正是在这样的空间中,让我感觉到多样都市空间的生长,体验到都市景观的急剧变化,时时带给我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与震撼,也影响到我观察城市的角度。这样的城市观察与体验,弥补了我在上海缺失的视角和体验,打开了认识我国空间变迁和城市传播的新维度,更激发我想认真梳理和探索这种城市传播的生长与转变。当然,我认为自己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更要快马加鞭,积极追赶和捕捉这个城市的变化,并用自己的学术探索能够为这样的变化留下一些记忆和思考。




高明勇:观察和研究城市传播,你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什么?

秦红雨:

现代以来,中国的城市经历了快速发展,也经历了空间的急剧裂变。从东部到西部,从超大城市到小城镇,从传统城市到后现代城市,城市的变迁重要的表征就是空间变迁下的地理、社会、人文的嬗变。


所以,我想从空间的角度来认识今天的城市传播。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考察中,就看到大机器工业生产方式凭借现代交通(尤其是铁路)的改变,改变着生产关系的空间格局。马克思说:“一条从生产地点通往内地一个人口聚集的主要中心的铁路,可以使内地的一个不通铁路的附近地点,比这个自然距离较远的地点,绝对地或相对地边远。……随着交通运输工具的变化,旧的生产中心衰落了,新的生产中心兴起了。随着运输工具的发展,不仅空间运动的速度加快了,而且空间距离在时间上也缩短了。……交通特别便利的情况以及由此而加速的资本周转(因为资本周转是由流通时间决定的),反过来既使生产中心又使市场加速集中。随着大量人口和资本在一定的地点这样加速集中,大量资本也就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因此,资本、技术、交通、生产等,都对城市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的认识也想从文本中心、图像中心,向空间中心、文化中心转变。




高明勇:我留意到你观察城市传播或空间中心时的问题意识比较强。

秦红雨:


当然,这样的认识需要批判性的反思。列斐伏尔关于“空间生产”的论述,卡斯特关于“流动空间”的分析,大卫·哈维关于“时空压缩”的观察,乃至阿帕杜莱的“空间批判”等,都为我们认识我国城市的空间变迁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面临与二战后的欧洲一样的城市大爆炸,小城镇向城市的转折不可避免,中国2000多个县进行的空间重构,这将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因此,都市空间问题将是未来中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必须考虑和处理的难题。尤其还加上,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全球化、移动化、社交化的时代,数字社会乃至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结构转变和都市空间的重构,现实与虚拟的混合、交互与穿越,更是过去的学者所未曾经历过的,这也给与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与研究空间。




高明勇:你认为重庆具备了哪些成为“网红”的要素?

秦红雨:


近些年,关于“网红”城市的讨论很多。“网红”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的描述,还是一个媒介文化景观,也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社会现象。重庆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重庆自直辖以来,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建设更是不断提档升级,改革发展日益深化,成为了我国都市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我认为有以下要素值得关注:


第一、重庆是中国城市快速发展和空间巨变的典型代表。中国有2000多个县市,处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正在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大城市到特大城市的转变,这样的规模、景观和巨变,都是人类城市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每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都有其独特性,也就具有了“网红”的潜质。近些年,从西安、长沙到重庆、天津,从榕江、淄博到洛阳,许多城市纷纷“出圈”,恰恰展现了中国城市古今交融、传统与现代杂糅的丰富性和表现性。而重庆山峦起伏、江河奔流的地理环境,坚毅果敢、开放包容的巴渝文化乃至参差错落、充满朋克气息的都市景观融合在一起,造就了这座山城的美丽与神秘,也不断创造着这个城市的独特气质,成为我国都市发展和空间巨变的典型代表。


第二、重庆的“出圈”也和观看时代城市视觉形象紧密相连。前面我说,重庆是一个充满视觉魅力的城市,和视觉文化的发展趋势有很多契合。在重庆,从视觉的角度,满足了我们对于城市的很多想象:自然的美景,不同的角度展现不一样的美;火辣的美食,从视觉勾起你的味蕾;层次感的交通,穿楼轨道、楼顶停车场、波浪公路、绕晕的立交桥激发你的探索欲;错落的建筑景观,从“千与千寻“中走来的洪崖洞到渝中半岛的“钢筋水泥森林”,再到两江四岸的美丽夜景……,8D魔幻、赛博朋克、网红等才成了这个城市的标签,让人对这个城市上下打量、目不暇接、处处惊艳。因此,各种各样的重庆视觉图像到处流传,进一步推动了更多游客、外地人“看”向重庆。

第三、重庆的“出圈”也和社交媒体时代流量效应和病毒式传播密切相关。借助于社交媒体和网络的发展,城市主动进行城市营销和城市形象塑造,借助多远媒介建构和传播城市形象。再加上今天的z世代,不仅有着不同于老一辈的消费习惯,也有着社交媒体分享、特种兵式旅游、网红打卡的冲动和习惯。通过社交媒体和口碑传播等方式,让信息以指数级增长的速度扩散开来。年轻的游客来重庆打卡、种草,又把这些打卡、种草的感受和体验发布在各种社交媒体和口碑平台上,从而吸引更多的潜在游客前来打卡。而城市做好各种服务配套,从城市景观打造、软硬件建设到让出一座桥、鼓励市民错峰出行,城市和游客的双向奔赴也推动了重庆持续被关注,成为热搜城市。




高明勇:就你的研究来看,你认为重庆这座“网红”城市的传播之道是什么?

秦红雨:


重庆不仅是一座“网红”城市,更重要的是这种城市的“红”有着更为深层的文化内涵,换句话说,这座生长着的城市,充满了希望和活力,其也不断在内涵上下功夫、在城市气质上做文章。我在一篇文章中曾经对网红谱系进行了分析,“网红既形成了完整的产业运作模式:上游社交平台、中游网红孵化、下游网红变现,也是青年群体与互联网平台共同参与的,和流量、热度、关注度、排行榜等亲密互动而形成的被’观看’的形象谱系。”从这角度上来看,城市不仅要成为网红,更要超越流量、热度、关注度、排行榜,而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气质、丰富空间的内涵、打造独特的文化标示,彰显自身软实力。重庆有“网红”的特质,但同时重庆也在超越“网红”的表面,在向城市“长红”的品质迈进:从红岩精神作为城市精魂的弘扬,到重庆巴渝文化的挖掘;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融合建构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从“行千里,致广大”的人文精神挖掘到“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形象建构,重庆正在将网红城市的”关注红利“转化为城市发展动力,将城市的人文血脉同现代化、智慧化、数字化发展紧密结合。这也意味着将会为我们的城市传播研究,乃至城市人文发展研究提供更多观察的角度,也提出更多的课题。



高明勇对话秦红雨(上):人文视野下传播研究的惑与思






往期回顾










































对话杜骏飞(上)丨常识课与“全人教育”

 政邦智库理事长高明勇丨麦田里的戒律


 董岩丨还想去贵州


 对话王丽丨一所乡村小学里的“国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