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强中美气候能源合作发展, 2023中美气候金融二轨对话成功举办

新周说 2024-01-26


  2023中美气候金融二轨对话7月20-21日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举行,由清华大学、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哥伦比亚大学主办,北京绿色金融协会承办,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NCSC)、美国环保协会(EDF)、Global Carbon Neutral Initiative(GCNi)与美中新视角基金会等机构支持。中美两国50余位专家就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贸易与碳市场、第三方国家绿色发展、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8次缔约方会议气候资金等双方所共同关注及具有合作潜力的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7月20日会议嘉宾合影

7月21日会议嘉宾合影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斯蒂芬·欧伦斯、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创始研究员大卫·桑德罗、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赵华林、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会长吴汝川代表主办方致辞,表示气候金融既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更是中美两国应共同合作的领域。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合作对全球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也突出开展中美气候金融二轨对话是非常有意义和建设性的。

赵华林,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原环保部污染物总量控制司司长、污染防治司司长、规划财务司司长

吴汝川,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会长,北京产权交易所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大卫·桑德罗,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创始研究员

斯蒂芬·欧伦斯,美中全国关系委员会会长

  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举行了对话。

亨利·保尔森,保尔森基金会创始人兼主席,美国前财政部长

王一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保尔森强调中美两国应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开展战略合作。一是建立沟通机制是维护和稳定中美两国关系的关键;二是气候变化才是目前最重要的国家安全问题;三是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四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发挥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作用;五是中美气候金融二轨对话机制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一鸣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中美两国的共识,也是中美合作的重点和优先领域。他提出需要根据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国情做出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选择。一是中国需要把握好经济增长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平衡;二是发展碳市场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选择;三是要加强对碳减排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四是要防止有碍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全球合作的举措。

  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出席会议并讲话。李高司长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同时就加强中美在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合作、美国气候变化特使克里访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第三方合作等发表了意见。

李高,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在议题一“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讨论中,与会专家表示加强气候信息披露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是发展气候金融的基本制度,资本市场衡量投资表现的重要工具,也是发展碳市场的重要基础。加强气候信息披露需要全球特别是中美两国携手共同推进标准制定、方法规范及数据监测量化。

  在议题二“贸易与碳市场”的讨论中,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碳市场是很好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政策工具,是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很好结合,碳定价机制可以有效的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发展和技术创新领域,目前中国碳市场的运行是符合当前的降碳要求和降碳成本现实的。同时,启动全国自愿减排市场对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为“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了条件。与会专家表示,中美之间要加强碳市场的交流、学习和合作,共同完善机制设计和提升数据质量,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控制碳排放。

  在议题三“第三方国家绿色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表示,一是中美合作对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在第三方合作也将起到示范作用;二是中美两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是各具优势,优势互补,在第三方合作则会事半功倍;三是中美在第三方气候合作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是政策支持和打造合作环境;四是可再生能源第三方合作需要投入,需要金融支持和商业模式;五是要考虑合作的规模和技术选择。

刘燕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会长马骏建议:一是中美两国应建立推动双方技术和贸易合作交流的“白清单”;二是进一步扩大对第三方国家进行有关绿色金融的能力建设;三是加强在项目定义和分类、标准开发和协同等领域的全球合作。

马骏,北京绿色金融协会会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理事长徐林认为:一是要加强双方和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合作增加气候项目融资规模;二是中美两国应该携手推动在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方面的自由贸易制度;三是中美两国应鼓励商业机构开展针对第三方国家的商业性的气候融资服务及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

徐林,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理事长,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国家发改委原发展规划司司长、财金司司长

  在议题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气候资金”的讨论中,与会专家对COP28中的资金机制和气候金融等议题进行了展望,并介绍了中美两国在COP28期间计划开展的活动。

  在闭幕总结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首先感谢中美两国同行促进美中气候合作的努力,他表示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不仅是对两国有利,而且对全球发展有利。他认为,“双碳”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特别是需要构建减污降碳、统筹融合的战略规划,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完善碳交易制度,加快推进气候投融资。

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张希良教授及大卫·桑德罗、斯蒂芬·欧伦斯对本次对话进行了总结。

张希良,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教授、所长,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

  中美气候金融二轨对话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为推动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务实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日益成为中美增进互信、增加互动、扩大交流、促进合作的重要专业平台。 

7月20日线上嘉宾

7月21日线上嘉宾

附件:中美气候金融二轨对话嘉宾名单

中方专家:

刘燕华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

王一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赵华林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原环保部污染物总量控制司司长、污染防治司司长、规划财务司司长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

李  高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马爱民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

马  骏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会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徐  林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理事长,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国家发改委原发展规划司司长、财金司司长

王志轩    中电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马险峰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中诚信集团CEO,中国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吴汝川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会长,北京产权交易所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希良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教授、所长

张建宇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理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  昕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

王  灿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环境规划与管理系系主任

周志兴    美中新视角基金会主席

黄俊灵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理事,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国际清洁能源研究室主任,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副主任

王乃祥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

孙轶颋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李  玮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生态环境部国家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董事长

林  珽    车车科技首席战略官

孙广彬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陈  雷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北京博雅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沈忠民    明阳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

吴  森    天合光能财务负责人

梁  希    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中心秘书长,伦敦大学学院基建转型教授,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理事

赵小鹭    美国环保协会(EDF)中国气候行动高级总监

冯  超    财政部清洁基金

梅德文    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


美方专家:

亨利·保尔森              保尔森基金会创始人兼主席,美国前财政部长

保罗·博德纳尔            贝莱德可持续投资全球负责人

奥黛丽·蔡                摩根士丹利首席可持续发展官

萨拉·多尔蒂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绿色金融中心主任

迈克尔·埃克哈特          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兼职教授,花旗集团前董事总经理兼环境金融全球负责人

丹·佛偈                  气候智库第三代环保主义(E3G)高级顾问

凯丽·西姆斯·加拉格尔    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教务长、能源与环境政策教授  

马克·盖洛格里            Three Cairns Group联合创始人

戴青丽                    保尔森基金会执行董事

乔安娜·刘易斯            乔治敦大学特聘副教授、科学、技术和国际事务主任

布雷特·欧施尔            OLEX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

斯蒂芬·欧伦斯            美中全国关系委员会会长

乔纳森·潘兴              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环境项目总监,前美国气候变化特使

莎拉·布卢姆·瑞斯金      杜克大学法学院,科林·布朗法律实践特聘教授

埃里克·雷德曼            Thunderbolt清洁能源首席执行官

大卫·桑德罗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创始研究员

玛丽·夏皮罗              彭博社公共政策副主席、创始人兼董事长特别顾问

托德·斯特恩              布鲁金斯学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前美国气候变化特使

厄尼·思拉舍              Xcoal能源和资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   裁

安东尼·袁                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大宗商品、泛亚区主管、能源战略主管

周希舟                    IHS Markit副总裁,全球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董事总经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加强中美气候能源合作发展, 2023中美气候金融二轨对话成功举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