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4岁少年被同学活活打死 | 孩子,打不过也要打!

难得先生 难得时光 2019-09-14


文 | 难得君


谈起校园暴力,几乎所有家长都格外紧张。


前段时间,一起校园暴力惨案又刷新了大家的认知。

 

这是一位甘肃的14岁男孩,仅仅因为一副耳机,被同校5名同学围殴,活活打死。



少年的恶毒,很多时候比成年人要恐怖得多,这个死去的少年:后脑勺头盖骨被打破,左侧眼角处骨头骨折,背上一根肋骨骨折,下体肿成两个拳头大。



致命伤,是颅脑严重损伤。


所有有孩子的父母看到这些,都会毛骨悚然。这孩子遭受了多大的折磨,该有多痛啊!


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个被打的孩子,整个过程既没有还手,也没有逃跑。被打完之后还走回了教室,没过多久,他开始呕吐,送往医院后不久就去世了。


孩子的父亲在外地打工,第一次坐飞机竟然是因为儿子被打死了。



前段时间,上饶一9岁小学生被一家长凶残杀害,起因是小女孩回家告诉家长,自己长期被同班男生欺负。当然,目前这个说法究竟是否准确,我们并不清楚。


但是,这足以给很多家长敲响了警钟,孩子之间的矛盾,有可能会激化成家长与孩子,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冲突。


昨天,儿子班上的家长群突然热闹起来,起因就是因为一个小男孩在幼儿园特喜欢无故打人,据说班上几乎每个小朋友都被他打过(包括我儿子),然后,有家长就给园长反映了情况。小男孩妈妈起先在群里写了一封长长的道歉信,后来,小男孩的爸爸又跳出来,说回家看见娃娃妈、娃娃奶奶都在哭,还以为发生了多大的事。结果,你懂的,被家长们在群里一阵群殴......


事实上,我也亲眼见过那个小男孩莫名其妙的攻击我儿子,当时我就教训我儿:“他以后再敢打你,你就狠狠的打他!



 


这个世界,从来就是这样,一味地忍让,就是对恶的纵容。


曾经新闻报道过一个事情,在南京地铁上,一位中年男子给老人让完座。当他站起身之后,突然开始对一旁的17岁男孩发难:你为什么不让座?


没等男孩回应,男子一边骂骂咧咧,一边用脚踹男生胸口。整个过程,17岁的男孩不还口、也不还手。

 


当然,我们并不在现场,无法对当时的情况做出准确评估。男孩让不让座,那是他的自由,中年男子打人肯定不对,但是,让人心疼的是,周围人的冷漠与男孩的乖顺。


17岁的孩子,正是荷尔蒙爆发的年龄,这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自控能力,究竟是因为恐惧,还是逆来顺受?


 


成年人的恶,往往有所遮掩,有所顾忌。而少年的恶,往往肆无忌惮,更接近动物本能。


我们都经历过少年时代,只不过很多家长可能选择了遗忘。


我记得小学时代,那时候孩子相对比较单纯,小朋友之间也会发生冲突,打架是常事,但几个小朋友有组织的欺凌另一个小朋友的事情,几乎还没发生过。


但到了初中,男女学生开始发育,无论身体和思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阶段,学生之间会发生激烈的冲突,甚至会勾结社会上的一些混混介入,打群架、动刀伤人的事情时有发生。


到了高中阶段,这种情况会有所好转,因为学生思想开始逐渐成熟。往往那些混社会的孩子,反而在班上显得格外低调,对人也特别客气。


当然,现在的孩子普遍比我们少年时代发育要早一些,也就是说,小学高年级到初中,是孩子们的危险期。


如何教育孩子,让他们能够平安度过危险的成长阶段呢?


 


李玫瑾教授,大家应该看过她的视频,她是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当观众提问:如果孩子被打,您会支持他打回去嘛?

 


李玫瑾教授分享了自己孙女在幼儿园被小男孩欺负的案例:


孙女在幼儿园,被同班小男孩抱起后扔下,直接磕到脑袋,肿了起来。


李玫瑾教授就鼓励孙女打回去: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两只手拽对方耳朵,一疼,他就把你放下了。


这个说法当时曾经引发了众多争议。


有人说,这不是教唆孩子使用暴力吗?


还有人说,这是以暴制暴,把孩子教坏了。

 

事实上,李教授的说法是有足够心理学依据的。

 

被欺负的孩子如果不反抗,对于施暴者来说,这是对坏习惯的一种纵容,其结果是施暴者会逐渐养成欺负人的习惯;而对被欺负者来说,这会导致孩子心理形成恐惧障碍,逐渐发展成逆来顺受的心理定势。


 


仅仅是反击,只是一个方面。


事实上,孩子在学校,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如何学会与同伴的和谐相处,这是孩子书本之外,一项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而这种技能,除了孩子的天性之外,也需要家长“适当的”引导。


一、先说说天性。


人的天性,来自于动物。一只小猫,它什么都不懂,可能会去招惹一条狗,但被暴虐之后,它就明白了,狗不是自己能欺负的。


孩子也一样,他打人的时候,通常会选择比自己弱小的对象。但是如果对方反击,就算最后自己取胜了,也会受到伤害,于是他下一次再打人的时候,他就会有所顾忌。这就是李教授所讲为什么孩子被同学欺负的时候,无论是否能打赢,都一定要还击的道理。


二、为什么说“适当的”引导呢?


首先,我们不要小看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模仿能力。通常孩子到了小学阶段,已经会对所处的环境进行简单的评估。比如,哪些孩子温顺,哪些孩子火爆,哪些孩子打架厉害...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因此不招惹脾气火爆的,打人厉害的孩子,这些东西,不需要大人来教,孩子基本都能学会。


我记得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经常被同学欺负,原因就是这同学太没脾气,像个面团,谁不高兴了都可以去揉捏一下。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孩子的父亲在一家工厂里,做最底层的工作,这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家长也是一个逆来顺受,谁都可以揉捏的主,谁都不敢得罪,连老婆都公然给他戴绿帽子。也就是说同学在家庭环境中,受到了懦弱家长的影响,形成了相似的性格。


当然,这种家庭影响并不是百分百,也有无能懦弱的家长,养出一个完全相反性格的孩子。


引导是指家长,要将自己的社会经验,以孩子能懂的方式言传身教!


最重要就是学会分享。


我们小的时候,生活是艰难的,给小朋友分享好吃的东西,好玩的东西,基本不可能。但是,哪怕一个冰棍,你一口,我一口,这个是可以做到的。其实,友谊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获得友谊,是孩子从小到大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无论小学还是初中,会交朋友的孩子,一般都不会被欺负。朋友越多,这种安全性就越高。


我记得初中、高中,我从来没有被人欺负过。无论班上混社会的,还是成绩最好的同学,都当我是好朋友,我是极少数跨界在两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群体中的人。


为什么呢?首先,我学习好,所以我和学习好的那帮有共同语言。其次,我和混社会的孩子一样,有颗“出轨”的心,所以也有共同语言。


而要获得友谊,很简单,只需做到两点:一、能吃亏;二、敢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三、要让孩子明白,家长是他最坚固的后盾。


不但用语言明确告知孩子,也要用实际行动证明,爸爸妈妈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无论何时,遭受暴力威胁,不要瞒着爸爸妈妈一个人默默承受,爸爸妈妈会无条件地站在你这边。


父母的支持,给予孩子的不仅是安全感,还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保护自己的决心。 


这样,孩子才会有底气。


最后谈一点,如果孩子已经比较大的家长要注意。


初中,高中阶段,同学之间最容易产生矛盾、引发激烈冲突的原因,就是争男(女)朋友。我记得初中时,学校发生的好几起持刀伤人案,都与此有关。


 


最后,其实家长不必在校园霸凌这个事上太过纠结,通常情况,上面的那种案例发生概率很低。


再则,父母为人处世没啥问题,孩子有问题的概率也很低。


但是,对孩子适当的引导,教会他们更好的与人相处,这是很重要的事!


公众号:难得时光(ID:ndsg2018),聊聊育儿与教育,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