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寿险“大洗牌”:继17家之后又12家险企暂停互联网人身险业务;近400款新产品上线,打上“互联网”标签,“专属”时代启航~

13精 13个精算师 2023-11-07

互联网寿险

“大洗牌”仍在继续


又12家险企

暂停互联网人身险业务


50余家险企

近400款新产品上线

全部打上“互联网”标签

互联网“专属”时代正式起航


③展望未来

互联网人身险规模下降

竞争格局变化,高性价比产品继续


1

险企暂停互联网人身险业务

又增12家,累计达29家

此前,据“13精”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2月23日,已经有17家险企发布公告,宣布暂时停止互联网保险业务。


截至目前,又有12家险企宣布暂停,包括渤海人寿、北大方正、国宝人寿、长安责任 、浙商财产、北部湾财产等。


至此,暂停相关互联网业务的机构,累计已达29家险企,其中,涉及15家寿险公司和14家财险公司,如上图所示。


各家险企纷纷发布公告,暂停互联网业务的背后,主要是与互联网人身险新规有关。


按照新规要求,互联网人身险业务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不设分支机构开展。


但是,产品类型仅限于健康险、意外险、定寿、十年期以下普通人寿险等5类产品,并对于险企经营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设定了门槛。


凡是不符合新规要求的险企,在2021年12月31日前整改完成。


具体的大家可以详见《17家险企暂停互联网人身险业务,影响真的很大么?》一文,已经重点解读过~


2

打“互联网”标签,近400款产品开售

集中整顿后,“专属”时代起航


1. 互联网“专属”时代开启:近400余款产品已上线!

现在,已经是2022年了~


也就是说,在此轮整顿于底集中收官之后,属于互联网人身险的“专属”时代,已经正式起航。


为什么,一直说互联网“专属”时代?

因为,自互联网人身险新规执行后,要求申请报备的互联网人身险产品,产品名称必须有“互联网”字样,且销售渠道限于互联网销售!

据“13精”不完全统计,截至昨日,已有50余家险企的近400款互联网保险产品正式上线,全部打上了“互联网”标签。


至于,具体的条款列表,寿险公司新备案的互联网专属产品,可参见本节第一张图,全部390款产品,详见文末。


2. 更新产品,大公司动作快!年金、终身寿等新产品,少得可怜~

从当前已经备案的产品看,有两大特点:


一是,大型险企或者说较为重视网销渠道的险企,动作较快。


不少公司,已经按照新规完成一批专属产品的备案,比如,太平人寿、国华人寿、人保健康等,都有多款新产品上线。


此前,有粉丝留言问“人保健康互联网这么好,是不是不会重点发展线下了?”


从当前的数据看,可能并不是哈。

二是,由于新规后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类型的限制,能够经营十年期以上普通型年金和寿险的公司,仅有20余家。


所以,当前新备案的互联网人身险产品,大多还是医疗、意外、重疾类的健康险产品,定期寿险、年金险、两全险的产品数量少得可怜,总共才17款。


这就会导致,互联网渠道可销售的保值增值类产品有限,以支付宝平台上产品为例,养老金和定寿都只有2款。

总的来看,此次新规执行后,将会为互联网人身险市场带来一轮“大洗牌”,具体的最后一节说。


2. 好医保等网红产品,已更新条款!费率等并无变化~

值得大家关注的是,现在判断是否是互联网产品变得很容易,只要看产品名称中是否有“互联网”字样。


怎么样是不是很easy?


不过,这里的“产品名称”大多是在条款上体现,就是下面这样的。

以大家熟知的“好医保”为例,一款是6年保证续保,一款20年保证续保,在销售界面展示的名称分别是“好医保·长期医疗”和“好医保·长期医疗20年版”。


但是,他们的实际备案产品名称,分别是《人保健康悠享保互联网医疗保险》和《人保健康悠优保互联网医疗保险(费率可调) 》,都包含了“互联网”字样。


所以,要想区分是否是互联网产品,大家除了看销售名称外,还要看条款名称。


此外,去年年底,平安e生保(20年保证续保)宣布停售,就有很多粉丝留言,询问此类长期医疗险,在停售之后怎么办?还可以保多久?


其实,同好医保类似,平安e生保等产品的停售,都属于为适应新规进行微调,在加上互联网字样后,都已经重新上线,除了条款名称有所不同外,费率和主要保障责任,并没有变化。

尤其是,销售名称也是沿用以前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并不会感受到什么不同。


至于,已经购买产品的用户更无需担心,在保证续保期间内,仍可正常续保,到期后也会提供转保建议。


3

互联网人身险“大洗牌”

规模下降,竞争格局调整...


1. 竞争格局调整:中邮人寿恐难保TOP1~

进入“专属”时代后的互联网人身险发展,可能会有几大变化,或者说特点。


一是,竞争格局将迎来较大变化!


比如,中邮人寿、建信人寿等,昔日互联网保费规模排名TOP3的公司,保费规模或有下降~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两家公司中一家已经暂定互联网业务,另一家受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的限制,将不能在互联网渠道,销售分红险、万能险等新型寿险产品。


从目前的备案数据看,中邮人寿尚无新的互联网产品上线,也就是暂无可销售的互联网保险产品。


所以,未来互联网人身险竞争格局,可能就会变化,比如,中邮人寿恐怕不能再是互联网保费的TOP1!


2. 定寿、健康险的产品集中度更高,竞争更激烈?

二是,产品类型受限之后,在定寿、健康险上的产品集中度会更高,竞争是否更激烈?

以2020年互联网人身险分险种销售情况为例,寿险和年金险是占比最高的业务类型,其中,还会包括不少的分红型和万能型产品。


比如,珠江人寿停售的51款互联网产品中,有24款终身寿险、11款两全、6款年金,就占总产品数的近80%,其中,38款还是万能型。


但是,按照新规不仅新型寿险产品将不能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就连可销售普通型人寿险和年金的险企,也设置了较高的门槛。


按照目前的数据测算,只有20余家寿险公司可以销售此类产品,详见《17家险企暂停互联网人身险业务,影响真的很大么?》。


而且,从前文统计的当前备案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的类型看,健康险产品的数量占比,已经超总产品数的90%。


所以,未来在健康险、定期寿险等类业务上,产品数和公司数或许都会更多,竞争势必与现在会有不同。


3. 中小公司退出,高性价比产品继续?

三是,昔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背后,有两大优势分别是,对险企经营区域不限制,高性价比产品较多。


比如,和泰的万能险,信泰的重疾,这类以收益率高,价格低廉,保障丰富等特点的网红产品,在近几年迅速蹿红。


可以说,是助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也因此壮大了一批分支机构较少的中小保险公司。


现在,昔日打造了大批高性价比网红产品的公司,不少退出网销。


不过,已经有其他公司取而代之,继续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所以,相信未来此类产品仍将继续。


4. 增值类产品受限,互联网保费恐在今年骤降?

四是,如前文所说,新规执行后,万能险等增值类产品的保费规模占比较大,这类业务被剔除互联网渠道。


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渠道的保费规模,肯定是面临短期下滑的!


而且,前文所说的竞争格局的变化,比如,中邮等银邮系的互联网业务,恐怕会向银行等线下渠道回流。


所以,从目前看今年互联网人身险发展,保费规模增长恐有较大压力!


5. 比险企更难的,可能是互联网保险中介们?

五是,在互联网保险市场上,目前可选择的公司少了,再加上产品也少了。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可能就是选择更少,从险企的角度来讲,可能就是规模被迫下降~


但是,对于中介来讲,这两重压力的影响就是相当大了...


而且,很多万能险、年金、增额终身寿险等,具备较高投资属性,保值增值类的很多产品,都是中介公司和保险公司联合开发的。


所以,新规执行后,恐怕会导致中介的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那些依靠互联网的新型中介机构。


附:390款新备案的互联网人身险产品

最后,390款新备案的互联网人身险产品名单,大家可以点击上方图片进入“13精”小程序,或13精资讯公众号查看。


注:本文产品数量统计,以实际销售的产品名称为标准。


关注我们


13个精算师

雪球、头条号、微博:13个精算师

邮箱:thirteenactuary@163.com

小编微信号:xxjss13

查询海量保险资料关注13精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