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银保监会通报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丰富情况:放宽“老年人群”投保年龄和条件;加大普惠力度,服务“新市民”等群体!

13精 13个精算师 2023-11-07

银保监会通报

人身保险产品的供给丰富情况


“老年人群”保险增多

投保年龄和投保条件均放宽


②健康险等责任“扩面”

免疫药物、CAR-T疗法等都可保


③“普惠”力度加大

保费低、投保简、理赔易

服务“新市民”和特定群体


1

保险业增速放缓,进入“瓶颈期”

需重点解决产品需求问题


1. 寿险业增速放缓,表面是代理人和外部经济环境影响...

去年,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12万亿,同比增长5.01%,是自2018年之后,首次跑输GDP增长。

从新单保费看,头部寿险公司要么负增长,要么近乎零增长,详见上图。


即使是在今年一季度,头部寿险公司增速依旧低迷,以国寿和平安为例均是负增长。


虽然,寿险业增长承压的背后,有代理人团队缩水导致的“人海模式”效益减退,以及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意愿下降的影响。


但是,从目前我国寿险业保险深度与密度看,较国外发达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仍有一段差距。


从长远看保险业,尤其是围绕个人解决健康和长寿风险的寿险业,仍旧具备发展潜力。


2. 保险业“瓶颈阶段”:产品与人民群众的需要仍有差距!

对此,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上周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也指出,目前,保险业增长承压,正处于一个“瓶颈阶段”~


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产品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比如,养老保险产品、健康保险产品等,跟人们的需要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其实,对于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国务院常务会议早有部署。


去年,银保监会也正式下发《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指明了未来5年寿险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中,包括要提高老年人、儿童的保障水平,还要加大对特定人群的保障力度。


转眼过去半年的时间,产品供给有何改变呢?


今日,银保监会向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情况的通报》,总结了行业产品创新和保障升级的具体情况。


2

“老年人群”保险增多

投保年龄和条件均放宽

专属重疾、养老产品陆续上市


1. 针对老年人群体:投保年龄提高,投保条件放宽!

随着,我国加速向老龄化社会迈进,针对高龄人群,因年龄门槛和健康状况不符合投保条件等限制,不能投保健康险等产品的问题日渐突出。


按照此前的指导意见要求,要针对老年人群开发投保门槛较低、核保简单、价格实惠的产品。


①投保年龄提升:可保80岁、100岁,甚至105岁

目前,已有不少险企的医疗险和重疾险,以及部分年金险产品,投保年龄进行了大幅度放宽。


比如,在连续投保且未停售的情况下,有的产品投保年龄可达80岁,甚至100岁,详见上图。


有部分寿险公司的长期医疗险(费率可调)产品,在连续投保情况下,最高投保年龄还可提高至105岁等。


②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也可买的定寿和医疗险

另外,针对糖尿病、高血压、乙肝、甲状腺癌等多种疾病人群,也可以购买定期寿险,且无需提供繁琐的健康证明,就可在互联网线上购买。


对于非标体,也可承保的医疗险产品也在增多,如,合众人寿、天安人寿等,都放宽了核保条件。


③老年特定疾病保险,专保特定骨折手术、脑卒中、老年性痴呆


同时,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特定疾病,如,严重原发性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险企也在传统重疾产品的基础上,通过更高额度给付,强化保障力度。


比如,恒安标准人寿推出的老年特定疾病保险,可保障10种老年高发疾病。


2. 解决“有钱养老”问题:行业推专属养老险,收益稳健且保障期限长!

在老龄化问题加剧的背景下,除解决“有钱治病”的问题外,更多人还关心的是能够“有钱养老”。


毕竟,当前我国老龄化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未富先老问题突出。

上周,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首次从制度层面,揭开了未来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神秘面纱。


详见《个人养老金制度终于出台了!限额为什么是1.2万?》。


其中,就明确保险和银行以及公募基金,都将是参与第三支柱的金融机构。

早在去年,保险业就已经开始试点“专属养老保险产品”,这些超具有很强的养老保障功能,且交费灵活、收益稳健。


比如,这些产品都有保底收益率,且从最新的结算利率看,大多都能有5%左右的收益,详见上图。


据悉,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6家试点险企已累计承保保单13.6万件,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投保超过1.44万人。


此外,险企还在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将老年人健康管理纳入保险范畴。


比如,泰康人寿在养老社区配建康复医院,逐步实现急症的早期接诊和转运、老年慢病管理和老年康复。


3

健康险、意外险等责任“扩面”

免疫药物、CAR-T疗法等都可保


1. 医保外用药:免疫药物、CAR-T疗法药品等,也有可保产品!

近年来,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商业健康险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一员,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不过,当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在产品供给、理赔服务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


此前监管也就这一问题,下发《关于印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问题和建议报告的通知》,在总结问题的同时,为险企指明未来四大发展方向。

从目前的数据看,商业健康保险责任覆盖面已经开始扩大,比如,针对特殊疾病的范围,已经延伸到呼吸类疾病、白血病、男女特定类疾病。


同时,针对当前新治疗方案所需的特殊用药,甚至治疗方法,也都有专门的保险产品。


比如,细胞免疫疗法医疗保险、质子重离子医疗保险、特药险等,如上图所示。

也就是说,针对医保外用药,保险能否覆盖这一消费者关心的问题,险企也在加大产品开发力度。


目前,友邦人寿的部分医疗保险产品,已经可以报销部分癌症靶向药物、免疫药物、CAR-T疗法药品与特定器械费用,详见上图。


同时,还有的险企开发齿科医疗险产品,可承担齿科种植、正畸等保险责任。


另外,针对手术医疗意外保险,部分产品也扩大了保障的手术及并发症范围,并增大医院各科室手术的覆盖面。


2. 区域性产品、军民融合产品,甚至滑雪等高危运动,也都可以报...

考虑到我国疆域辽阔,行业还在探索开发区域性人身保险产品,比如,响应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推出的专属人身保险产品。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大湾区重疾险累计承保20.28万人次,保额722.06亿元,跨境医疗保险累计承保1.27万人次,保额1246.94亿元。


为满足军队特殊商业保险需求,农银人寿还在开发产品时,充分考虑适合军人群体的核保条件,并考虑军人服役年限,设置合理保险期间。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激起了大家对滑雪等运动的热情,更有的网友说虽然这些运动有较高风险,但自己有买意外险不怕。

是的,为支持群众体育运动和体教融合,行业也在提高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障程度。


比如,建信人寿在北京、重庆、湖北等地区与校外运动培训机构合作,提供学生足球、篮球、校外拓展等学生运动意外保障方案,截止2022年一季度末,累计承保1.8万人。


4

“普惠”力度加大,承保新市民群体

保费低、投保简、理赔易


1. 保险普惠力度升级,为农民等群体,提供多款专属保险!

自2020年以来,全国各地的惠民保项目快速发展、多点开花,成为近年来继“百万医疗险”外的又一爆款产品。


究其背后原因,主要是可投保人群覆盖面广,且保费低,核保条件宽松,其“普惠”性质紧紧抓住了消费者的痛点。


对此,监管也在指导意见中提到,普惠型保险是未来主推的发展方向,且要突出其服务低收入人群,门槛低、责任简单、价格实惠的特点。

因此,除各地的惠民保外,险企还针对农民、低收入人群等群体,开发了专属健康险产品。


比如,中国人寿的“乡村振兴”系列产品,可适用于建档立卡已脱贫人员、易返贫人员等低收入人员及广大农村人口。


据悉,这一产品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共有2,092万人次参保,保险金额20,644亿元,已赔付235万人次,赔付金额8.44亿元。


此外,中邮人寿的某普惠简易保险产品,覆盖综合意外、交通意外、意外医疗等责任,产品价格50元至100元。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也累计承保232.95万人次,保额7004.57亿元,己赔付4.4万人次,赔付金额1.52亿元。


2. 积极承保新市民群体:与某网约车龙头企业,共同开展“司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计划”!

同时,针对新市民群体,保险产品也有侧重,比如,国寿就为从事建筑施工等的农民工提供专属保险产品。


人保寿险还与某网约车龙头企业,共同开展“司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计划”,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服务网约车司机1.5万人。


其实,对于新市民来讲,很多寿险产品,因要在户籍地或长居地才能购买,增添了很多不便。


对此,平安人寿为满足新市民在各类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需要,提供了7款健康险产品,均不与户籍挂钩。


5

监管制度和险企管理

为丰富产品供给“保驾护航”


1. 监管制度+险企管理机制:为丰富产品供给“保驾护航”!

从上述内容不难发现,针对老年人、儿童、新市民等群体的保险产品供给,相较此前已经丰富不少。


这也就意味着,险企申报的新产品新条款数量,不仅速度更快,数量也会更多。


那么,如何解决“伪创新”,或者说因产品中的具体条款复杂晦涩难懂,导致消费者与险企之间的销售纠纷不断问题呢?


前一阵,监管上线首个产品“智能检核”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对产品风险的早发现早防范。


据悉,该系统在梳理总结170余部涉及人身保险产品监管的文件后,内设500余个产品检核点,详见《银保监会上线首个产品“智能检核”系统》。


从险企的角度,也在优化开发管理机制,实现产品供需良性互动。


比如,太平洋人寿完成重大疾病病种定义标准库和发生率分析,主动识别风险,提高定价工作的精细化程度。


中华联合人寿,运用规则引擎、决策树等前沿智能算法,整合保险、医学核保等多专业领域知识,部分健康险产品实现在线与客户一对一互动问答,并实时出具核保结论等。


2. 扩展新冠责任,发布“隔离险”,不断的产品创新,将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其实,如果认真总结近年来,保险业的产品创新,或者说,为应对解决消费者痛点问题,做出的尝试和努力也不少。


比如,车险综改让利于民,将发动机涉水责任统一纳入车损险内,为河南、山西暴雨,赔付约116亿。


再比如,在新冠疫情之初,监管就下文指导险企,为消费者免费扩展新冠疫情责任,仅2020年理赔金额就超过2亿。


详见《70家寿险公司理赔报告》。


然而,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为最大化保护消费者权益,各家险企也是连续2年延迟这一扩展责任的时效。


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隔离风险加大,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少险企也推出了“隔离险”。


再加上,今天提到的这些与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的人身保险产品,如,普惠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新产品的不断增加。


也就是说,即使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但是,从产品供给和创新的角度看,大家仍在默默努力。


一方面,监管在研究当前市场和总结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供发展建议,另一方面,险企也在按照监管的部署,落实具体的改革措施。


因此,在顺应保险消费升级新趋势,和险企产品创新动力增强的同时,相信有了丰富产品供给作为基石,未来一定能推动保险业向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关注我们


13个精算师

入驻平台:雪球、头条号、微博、百家号、知乎

邮箱:thirteenactuary@163.com

小编微信号:xxjss13

查询海量保险资料关注13精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