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牛!逼!室!温!超!导!材!料!

歪歪 why技术 2023-10-26

你好呀,我是歪歪。

昨天你在 B 站看到这个视频了吗?

好家伙,晚上我下班之后刷朋友圈,手往下一划拉,每划拉一下就至少有一两个人分享这个视频,还有分享其他的关于“超导材料”文章链接的,让歪师傅实在没把持住,当即就在下班的路上看了一下这个 LK-99 是个什么玩意。

说真的,在这之前我对于“超导材料”的认知也仅限于“超导确实很牛逼,在超低温下可以实现,但是由于超低温的限制,导致难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应用”。

室温超导,强调的是室温。如果能找到在室温下有超导属性的材料,那么其意义完全就是掀起了又一场工业革命,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之后,进入到超导时代。

所以看视频的时候,看到那一个小小的材料在视频里面立起来的一瞬间,我也立起来了,我的头皮发麻,我的头发也立起来了。

来个动图看看。磁体靠近的时候,材料直接立起来了:

然后把磁体翻个面,再次靠近材料,也是有一样的效果:

因为我不懂,所以那一刻我以为,立起来了,就代表着这个材料就是超导材料。

后来我看评论才知道:原理这个实验只是证明了迈斯纳效应。

哦~(假装恍然大悟)

那么什么是“迈斯纳效应”呢?

这几个字我都是第一次看到,我知道个锤子。

所以我查了一下:

哦~(再次假装恍然大悟)

算求,不懂。

但是,我看到了这个:

来,大声的跟我读一遍:

衡量一种材料是否是超导体,必须看是否同时具备零电阻和迈斯纳效应。

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是迈斯纳效应,但是这句话,我是真的看懂了。

在视频里面,已经验证了这个实验材料具有“迈斯纳效应”了,接下来就是要测一下这个材料是否具备“零电阻”属性了。

所以在评论区,大家都在催 UP 主测一下电阻,那为什么不赶紧测试一下呢?

测电阻这玩意,我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时候就亲自操作过啊,一点也不难嘛。

是的,确实是不难,但是你架不住材料不够用啊。

所以,这个 UP 主,关山口男子技师,在评论区也解释了为什么没有测电阻的原因:

对了,补充一下,这个视频的简介是这样的: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该晶体悬浮的角度比Sukbae Lee等人获得的样品磁悬浮角度更大,有望实现真正意义的无接触超导磁悬浮。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就是这个男技师。

哦,不,就是这个 UP 主。

这一波,华中科技大学上大分了。

不扯远了,话说回来,男技师说没有测电阻的原因是现在的这个材料太小了,小到根本就测不了电阻,所以得赶紧新烧制一波材料。

新烧制,大概得要个两三天吧。

所以,让大家先 claim 一下。

有了室温超导材料,可以说直接就是颠覆了电能领域,这玩意几乎是等于电能领域的“永动机”了,对于什么电子设备、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磁悬浮列车甚至于核聚变发电厂,都是革命性的进步。

这玩意让我看到新世界的大门似乎都要开一个缝,我都看到一丝光透进来了,你让我怎么 claim?

完全就是 claim 不了。

然后我又一连看了好几个相关的视频,越看越觉得牛逼。

接着觉得看视频不过瘾,我又冲到了知乎,准备学习学习。

发现知乎热榜前五全是在说这个事情:

信息真的太多了,我脑子都有点跟不上了。

我这里只分享我觉得有意思的一个回答:

这个回答开头的第一句说:

这个材料的合成方法很简单,简单到高中的实验室就能复现。

这个回答也和我在 B 站上看 UP 主毕导的视频不谋而合,毕导的原话是:

主打一个大道至简,感觉你这会放下手机,去厨房也能做出来。

当然,在这里肯定是用到了一个夸张的修辞手法,但是如果是真的。

如果,我是说如果,再强调一次,我是说如果这样合成出来的材料真的是室温超导材料。

那么,人类在超导材料的研究这块,因为这个材料的出现,显得就像是一个黑色幽默。

其实我很想听上帝给我们讲一个笑话,所以我很期待华科博士后的第三炉烧出来之后测电阻的结果。网上也有千千万万的热(吃)心(瓜)网(群)友(众)在等结果。

最后,让我们牢牢的记住这位让我们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华科博士后的名字:

关山口男子技师!

打格子

忘记在哪看到过的一个观点了。

就是形容现代科学家做实验,搞发明创造的时候,其实都是用的很笨的,几近于碰运气的方法。

比如说我们知道在这个房间里面掉落了一枚钥匙,找到钥匙就能解锁一大波科研成果,推动人类历史进程。

正常来说我们会怎么去找?

肯定是在钥匙落地的时候听到了声音,然后循着声音的大概方向去找。

但是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科学家都知道房间的地板上应该散落着很多的钥匙,但是很不幸,钥匙落地的声音总共也没有响起几次。

科学家们为了找到这些钥匙,就在房间里面打上一个个很小很密的格子,然后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仔细的看。

然而绝大部分的科学家,可能看了无数个格子,看了一辈子的格子,都没有找到一枚钥匙。

但是,也还是有绝大部分的科学家,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的在一个又一个格子中去寻觅,因为他们相信,在某一个格子里面,一定会看到钥匙掉落的痕迹,甚至钥匙就在下一个格子里面。

比如,历史上有一个人叫做赫歇尔,他发现了天王星,一举成名。

他并没有听见天王星这枚钥匙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他只是在二十余年间一个又一个夜晚,用望远镜扫过一个又一个天区。

他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一页页翻过宇宙这本大书,迟早会翻到天王星的那一页。

这一次,不论是否是真的室温超导。

至少,人类找到了一个有意义的格子。

好了,我相信你也看出来了,我根本不是一个持续关注“超导材料”的人,只是因为这两天它的热度实在太高,我实在心痒痒,想要蹭一波流量,想水一篇文章而已。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确实是学习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知识,也算是小有收获。

感性上我很希望这是真的,因为与这样伟大的发现共处一个时代,我感觉非常的幸运。

但是,理性告诉我:别急,让子弹飞一会。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室温超导”真的实现了,这个事情确实很伟大,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电能的领域确实会带来的颠覆性、革命性、划时代的意义。

对于整个人类进程来说,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页。

但是,别过早的把历史的宏大叙事带进具体的个人生活。

我就是个打工仔而已,为了“室温超导兴奋的睡不着的时候,还不如多想想怎么挣钱。

··············  END  ··············

推荐👍面试官:一个 SpringBoot 项目能处理多少请求?(小心有坑)

推荐👍关于大厂一线管理者的窘境,就很真实,也很敢写。

推荐👍如果我大一的时候能看到就好了。

推荐👍这个源码肯定是有BUG的!

推荐👍一个普通程序员磕磕绊绊,又闪闪发光的十年。

你好呀,我是歪歪。我没进过一线大厂,没创过业,也没写过书,更不是技术专家,所以也没有什么亮眼的title。

当年高考,随缘调剂到了某二本院校计算机专业。纯属误打误撞,进入程序员的行列,之后开始了运气爆棚的程序员之路。

说起程序员之路还是有点意思,可以点击蓝字,查看我的程序员之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