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花100亿抵御黑色暴雨,成效如何?

环球零碳研究中心 环球零碳 2023-09-24

写在前面的话:

微信修改推送规则后,如何快速找到我们?

1.点击标题下面的蓝字“环球零碳”

2.点击页面右上角“…”

3.点击“设为星标”

设定【星标★】,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文章。


环球零碳

碳中和领域的《新青年》  


撰文 | Shushu

编辑 | 小棠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777篇原创


9月7日至8日,我国广东省部分地区和香港地区经历了创纪录的特大黑色暴雨。


雨到底有多大呢?


图说:地铁站站台变瀑布

来源:东网


图说:尖沙咀九龙公园的楼梯直接变瀑布


图说:深圳的共享单车变成“鸭子”


深圳的口径是打破了1952年以来历史记录,香港的口径是打破了1884年以来历史记录。


深港两地仅隔一条河,雨量差别这么大吗?


其实不是,区别就在于香港从1884年开始就有降雨量统计,而深圳是到了1952年才开始统计降雨量。不过具体来说,香港的雨比深圳更大。


香港天文台录得最大一小时雨量为158.1毫米。而深圳气象台录得最大一小时雨量为116.8毫米。


根据气象记录,香港每年平均降雨量为2400毫米。而在过去24小时内,录得24小时雨量为647.7毫米,超过了2021年郑州“7.20”暴雨(645毫米)的强度。



这一场倾盆暴雨发生在两个台风“苏拉”和“海葵”的过后几天。气象专家指,这是全球暖化导致极端天气的集中反映。


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蒸发加快,大气中饱和蒸汽压的增加。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大气中的饱和水汽压会增加大约7% 。这导致了极端降雨事件的发生频次、强度和影响范围显著增加。


类似的天气极端化影响在不同的地方都已经显示,比如今年8月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暴雨就和2021年郑州大暴雨。


因此,在这个情况下,提高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应对危险事件或干扰的能力非常关键,即“韧性城市”。


那么,这次的深港黑色暴雨有没有体现城市“韧性”?



01

香港花了100亿抵御黑色暴雨


中国香港已经跟暴雨和水灾抗争了一百多年,也曾遭遇灾难和不幸。但是,最“深刻的自省”是在两次重大雨灾之后。


1966年的6月,连日大雨导致香港九龙塘喇沙小学一面外墙倒塌,6死16伤。香港天文台于当时录得最多雨量108.2毫米。这一天,香港多处因暴雨发生泥石流等灾害,共引致64人死亡48人失踪29人受伤,灾民人数超过6000人,史称“六一二雨灾”。



1972年,香港再次发生因持续暴雨导致山泥倾泻的严重灾难事故。6月16日至6月18日期间,香港总降雨量达652.3毫米。九龙观塘翠屏道及香港岛半山区在18日先后发生的山泥倾泻及大厦倒塌惨剧,共造成148人死亡,史称“六一八水灾”。


灾难之后,香港逐步升级防洪系统。到目前为止,香港的防洪系统由上游截流+中游蓄洪+下游拓渠三套系统组成,据说可预防200年一遇的洪水。


从前几天的黑色暴雨情况来说,也确实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1/上游截流:上游新建大型雨水进水口并兴建雨水排放隧道,直接将雨水排放至海中,从而减少了上游洪水对中下游市政排水设施的压力。目前有以下图中4条雨水排放隧道。


图说:香港4条雨水排放隧道


以港岛西雨水排放隧道为例,是香港最大的雨水排放隧道。隧道建在太平山北麓,有34个地面截流进水口,主隧道长11公里,直径最大处逾7米,可容纳双层巴士通过,排水量达到每秒135立方米,可以拦截太平山倾泻下来的洪水,将之排放到数码港附近的钢线湾。


图说:港岛西雨水排放隧道


2/ 中游蓄洪:在水浸严重的黑点建设了蓄水池,可以暂存部分雨水,等降水高峰期过后再用水泵排走储存的雨水。


目前香港已建成的4个巨型蓄洪池分别为大坑东蓄洪池,上环蓄洪池、跑马地蓄洪池、安秀道蓄洪池。仅仅在跑马地地下的蓄洪设施,容量就已经相当于24座标准游泳池。


图说:跑马地地下蓄洪池



另外还在规划和建设中的有石硖尾、大坑东游乐场、秀雅道游乐场、海滨道公园、观塘码头广场、尖沙咀市政局百周年纪念公园等6个巨型蓄洪池。


3/ 下游拓渠:将河流拉直、扩宽、挖深及设置衬层。同时,通过植草护坡、重建湿地和水塘等方法,打造可持续性的防涝方式。若某地区防洪能力不够强而又不便拓渠时,实施挖路,更换大口径或坡降较大的管道,以增加排洪量。


以沙田这条70年代建设的7公里人工河道为例,其建设的目的就是排洪。大部分时间是这样的,如下:



本次暴雨之后的排洪情况是这样的:



平时干枯的河床,在暴雨过后瞬间成为“黄河”,不少人表示,住了沙田30多年,头一回见到如此排洪。


简单来说,目前香港的防洪系统基本形成4+4+地面的模式,4条雨水排放隧道减少了香港城区的额外排水负荷,4个巨型蓄洪池则提高了原有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载能力,地面的水渠也能分担一部分排水工作。


更重要的是,这些蓄洪池都是建在运动场、公园、广场下方,既不占用城市用地,又能防范洪涝,一举两得,值得借鉴。


据统计,这些隧道和蓄水池,再加上大大小小河流工程,香港大概花了100多亿。



02

深港“活”过来了!


不开玩笑地说,香港如果没有这些工程,以这几天的雨量,东方之珠很有可能就要变东方威尼斯了,中环的豪车都要变橡皮艇。


深圳的降水量虽没有香港大,但也是创造历史。


在黑色暴雨中,深圳龙岗河的水位满到溢出,梧桐山脚下的几个街道水浸严重,主要的原因就是山上的水下来后,原有的市政排水系统承载不了。


但是相比于30年前的深圳,应对特大暴雨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


1993年,同样是9月,同样是受到台风影响,下起了超大暴雨。当时,深圳还未建立成熟的排水系统,罗湖区有6.57km²被淹没,全市的交通基本瘫痪,铁路、车站、酒店、通讯设备全部遭到了严重的影响,造成1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7.64亿元。


自此之后,深圳意识到了基础设施的短板。为了整治城市的防洪体系,深圳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水务局,以及全国第一个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深圳还有一块占地38公顷的超大“海绵”—— 福田的红树林生态公园。


借助各类海绵设施,雨水能够顺着规划好的路径,引入公园里的淡水湖,每年可补充多达40万立方米的水,用以支持湿地生态系统。


图说:路面能够吸水并慢慢将地表雨水释放到地下管廊中

来源:腾讯网


虽然本次黑色暴雨,深港两地都“活”过来了,但是,面对未来气候变化乃至自然系统存在不确定性,降水的频度和强度还难以预测。


所以,气候变化下,灾害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适应,把城市变成一个气候适应性城市,变得更加有韧性,在灾难来临之后迅速恢复,像此次深港经验一样。


首图来源:VOA


-------

参考资料:

[1]https://www.tencent.com/zh-cn/articles/2201456.html

[2]https://mp.weixin.qq.com/s/sQQstvwycBSXxGSVUwkHZw

[3]https://mp.weixin.qq.com/s/4z09ofxWsTdS9AMP-sYBxw

[4]https://mp.weixin.qq.com/s/P4R69t46liyGvmVP3l96Hg

[5]https://mp.weixin.qq.com/s/t0gI4S0AQO3FZOVi43IVaA

[6]https://mp.weixin.qq.com/s/i8-9XBrVBdLBYyBa8FyjTw

[7]https://mp.weixin.qq.com/s/OQcfGGXvKGWfljCaCMil9w

[8]https://mp.weixin.qq.com/s/LiYA-JPgpl3B-krtvgcWKA

[9]https://mp.weixin.qq.com/s/LiYA-JPgpl3B-krtvgcWKA

[10]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556273

[11]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6749450

[12]https://chinadialogue.net/zh/3/43491/




 END

热门阅读

 (点击文字跳转阅读

零碳精选

1光伏产业地震了:技术大变天,有企业要被淘汰

2、知名企业纷纷退出气候倡议,发生了什么事情?

零碳动态

1、未来中国碳市场交易额或超1万亿人民币

2、光伏大爆发,原因竟然是BC类电池?

零碳新知

1、1亿美元碳抵消计划突然取消,自愿碳市场面临风险

2、用杂草生产航空燃料,实现航空减碳

欢迎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让零碳走进生活

免责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不构成投资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